中外设计史复习大纲 下载本文

意境深远,可谓是绝技。槎,是用竹木编成的筏,古代神话中往来天上的木筏称为星槎。因此,把酒杯做成槎的形状,是与神话传说相关的。 1、什么是“顶戴花翎”

顶戴花翎虽为一体,却是“顶戴”和“花翎”两个部分。 顶戴,就是官员戴的帽顶。

花翎,是皇帝特赐的插在帽上的装饰品,一般是赏给有功的人或对朝廷有特殊贡献的人。 5、洛可可

源于法文rocaille(意为岩石或者贝克饰物),它是一种源于法国宫廷以岩石和蚌壳装饰为其特点的艺术风格。具有纤细,精巧,华丽,繁缛的装饰性,多用C型和S型或者漩涡性的曲线作为装饰风格,色彩艳丽浮华,洋溢着东方特别是中国情调(又被称作“中国装饰“)。在法国主要发展于摄政时期和路易十五时期,在英,意,德等国发展在18世纪中期。 3、“雕漆”工艺有何特点

雕漆是把天然漆料在胎上涂抹出一定厚度,再用刀在堆起的平面漆胎上雕刻花纹的技法。由于色彩的不同,亦有“剔红”“剔黑”、“剔彩”及“剔犀”名目。北京雕漆造型古朴庄重,纹饰精美考究,色泽光润,形态典雅,并有防潮、抗热、耐酸碱、不变形、不变质的特点。 4、唐代服制中所提到的“披帛”是什么

披帛,隋代壁画中已有披帛,唐代广泛流行。用银花或金银粉绘花的薄纱罗制作,一端固定在半臂的胸带上,再披搭肩上,旋绕于手臂间。披帛分两种:一种横幅较宽,长度较短,多为已婚妇女所用;另一种长度可达两米以上,多为未婚女子所用。

1、文艺复兴时期

由于生产力的发展和资本主义的出现,13世纪末首先于13世纪末在意大利兴起,15世纪遍及欧洲各个国家,一直延续到17世纪的一场欧洲新兴资产阶级文化运动,它涉及领域包括文学,艺术,哲学和科学等,这场运动被称为“文艺复兴运动”。它以以人为本的人文主义精神为核心,囊括对古典文献的重新学习,在绘画方面直线透视法的发展,以及逐步而广泛的教育变革,这种知识上的改变让文艺复兴发挥了衔接中世纪和近代的作用,在欧洲历史上占据着非凡寻常的作用。这时期的代表人物是达芬奇,米开朗琪罗和拉斐尔等。 2、唐三彩

是唐代的一种低温铅釉的彩釉陶器,它是在白色陶胎上涂上黄,绿,褐,蓝,紫等色釉,以黄,绿,白三色为主,形成独特的风格特点,故称“唐三彩”。三彩是表现多色,并非一件器物上只有三种色釉,它吸取了中国国画,雕塑等工艺美术的特点,采用堆贴,刻画等形式的装饰图案,线条粗犷有力。一般作为明器之用,也有作为生活器皿。唐三彩主要有器皿,人物,动物等。 3、明式家具

主要是指那种以硬木为材料,制作于明代和清代前期,设计精巧,制作精致,风格简洁的优质家具。明式家具在工艺制作和造型艺术成就上 达到了世界的最高水平,是中国设计智慧的杰出代表。 4、巴洛克风格

意为“畸形之美”,“不合常规”。它起源于意大利,艺术中心是法国,是文艺复兴之后意大利发展的一个阶段以及17世纪整个欧洲的艺术风格,具有气势雄伟,生机勃勃,强烈奔放,庄严高贵,豪华壮观的特点,打破了旧艺术风格的常规艺术特征。 1、 月份牌

20世纪上半叶的商业招贴艺术设计中,月份牌是一种很重要的形式。产生于19世纪70年代、印制而成的月份牌,以传统木板年画工艺和样式为基础,在民国期间成为了商家用来进行商品广告和促销最物美价廉、快速有效的手段。根据商品不同的特性,月份牌的题材、艺术形式和内容也有所不同 2、景泰蓝

正式学名是铜胎掐丝珐琅。以铜胎制成,再用金线或铜丝掐成各种花,中充珐琅釉,经烧制、磨光、镀金等工序制成。当时以蓝釉为最出色,起源于明朝景泰年间,习称“景泰蓝”。 景泰蓝造型特异,制作精美,图案庄重,色彩富丽,金碧辉煌,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是我国传统工艺中集造型,色彩,装饰为一体的特殊工艺品。 3、洛可可

源于法文rocaille(意为岩石或者贝克饰物),它是一种源于法国宫廷以岩石和蚌壳装饰为其特点的艺术风格。具有纤细,精巧,华丽,繁缛的装饰性,多用C型和S型或者漩涡性的曲线作为装饰风格,色彩艳丽浮华,洋溢着东方特别是中国情调(又被称作“中国装饰“)。在法国主要发展于摄政时期和路易十五时期,在英,意,德等国发展在18世纪中期。 、4、波普艺术

波普一词来源于popular的简写,产于50年代中期。一群青年艺术家有感于大众文化的兴

趣,而已社会生活中最大众化的形象作为设计表现的主题,以夸张,变形,组合等诸多手法从事设计,形成设计产品的喜剧性,浪漫性效果。反映出战后青年一代的标新立异,表现自我的心理与社会文化价值观,究其原因,是因袭了杜桑的达达主义传统,故在美国,波普艺术有“新达达主义“之称。

1、博山炉:薰炉,用于燃烧香料,又名香薰,呈豆形,上有雕镂成山形的、高而尖的盖,象征着海上仙山博山,故又称博山炉。其代表作品有河北满城汉墓出土的错金博山炉。

2、彩陶:亦称陶瓷绘画,它是我国悠久的“国粹”——陶瓷艺术之中的艺术,在距今六千年左右的半坡文化时期,彩陶上出现了最早的彩绘。而瓷上作品相对纸本更具张力,彩陶艺术中融合了艺术家的各种创作思想、风格、语言,创作出风格各异而又多姿多彩的艺术珍品,是我国不可多得的文化瑰宝。

3、青花瓷:是中国瓷器的主流品种之一,属釉下彩瓷.青花瓷是用含氧化钴的钴矿为原料,在陶瓷坯体上描绘纹饰,再罩上一层透明釉,经高温一次烧成.钴料烧成后呈蓝色,具有着色力强、发色鲜艳、烧成率高、呈色稳定的特点。原始青花瓷于唐宋已见端倪,成熟的青花瓷则出现在元代景德镇,明代青花成为瓷器的主流.清康熙时达到顶峰。

4、巴洛克风格:起源于意大利,艺术中心是法国,是文艺复兴之后意大利发展的一个阶段以及17世纪整个欧洲的艺术风格,具有气势雄伟,生机勃勃,强烈奔放,庄严高贵,豪华壮观的特点,打破了旧艺术风格的常规艺术特征。

5、哥特式建筑:哥特式又称高直式,它以其垂直向上的动势为设计特点。哥特式建筑以尖拱取代了罗马式圆拱,宽大的窗子上饰有彩色玻璃宗教画,广泛地运 用簇柱、浮雕等层次丰富的装饰。这种建筑符合教会的要求,高耸的尖塔把人们的目光引向虚渺的天空,使人忘却现实而幻想于来世。

四、问答题

1、结合本专业,谈谈《考工记》中天有时、地有气、材有美、工有巧、合此四者,可以为良的设计思想在合适的时间地点,合适的气候,加上材料的精美,工艺的精巧,有了这四项条件,就可以做出好的设计作品。其关键在于“合”,它既表明要制作出优美精良的器物,“天时”、“地气”、“材美”、“工巧”四个要素缺一不可,它们是一个有机的系统;更意在强调工艺创造不是纯主观的、孤立的活动,而是必须首先与“天”合,即合乎“天时”、“地气”,做到以遵循和顺应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自然规律为前提,在此基础上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因时制宜、因地制宜、因材制宜,最终实现“天工”与“人工”的水乳交融,从而体现出天人合一、主客融通的理想审美境界以及人与自然亲近友好、和谐相处的生态意识。

2、简述哥特式建筑的造型特点及其含义。哥特式又称高直式,它以其垂直向上的动势为设计特点。哥特式建筑以尖拱取代了罗马式圆拱,宽大的窗子上饰有彩色玻璃宗教画,广泛地运用簇柱、浮雕等层次丰富的装饰。这种建筑符合教会的要求,高耸的尖塔把人们的目光引向虚渺的天空使人忘却现实而幻想于来世。

3、比较洛可可和巴洛克艺术风格的区别。巴洛克艺术首先是它有豪华的特色,它既有宗教的特色又有享乐主义的色彩;二是它是一种激情的艺术,它打破理性的宁静和谐,具有浓郁的浪漫主义色彩,非常强调艺术家的丰富想象力三是它极力强调、运动,运动与变化可以说是巴洛克艺术的灵魂;四是它很关注作品的空间感和立体感;五是它的综合性,巴洛克艺术强调艺术形式的综合手段,例如在建筑上重视建筑与雕刻、绘画的综合。洛可可艺术显得更为讲究,更为矫饰,更为呆板,因而也更为柔弱洛可可艺术的特质 ①曲线趣味,常用C形、S形、漩涡形等曲线为造形的粉饰效果。 ②构图非对称法则,而事带有轻盈、优雅的运动感。 ③色泽柔啝、鲜艳。 ④崇尚经过人工修饰的“自然”。 ⑤人物意匠上的谐谑性、飘逸性,表现各种不同的爱,如浪漫的爱

4、简述中国古代设计艺术的发展规律。

由讲究功能的至人利用思想,逐步发展到技以载道,乃至技术与艺术的完美结合的统一阶段,这既是整个中国古代设计艺术的发展规律,又是各设计门类的艺术发展规律。

5.简述中国古代设计形式包含的主要内容。 ①比例与尺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