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统编)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 第三单元 9 古诗三首 教学设计(完整版) 下载本文

第三单元集体备课

本单元围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选编了4篇课文,分别是《古诗三首》《纸的发明》《赵州桥》和《一幅名扬中外的画》。这些课文从不同侧面展现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古诗三首》描绘了春节、清明节和重阳节里人们过节时的情景,表现了中华传统节日的民间风俗;《纸的发明》介绍了纸的发明过程,说明了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的造纸术是中国对世界文明的伟大贡献之一;《赵州桥》介绍了赵州桥的雄伟、坚固和美观,表现了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一幅名扬中外的画》具体描绘了《清明上河图》中北宋都城汴梁热闹的街市,再现了古都的风貌和当时人们的生活情景。

单元语文要素在课文中的梯度序列

内容 古诗三首 纸的发明 赵州桥 一幅名扬中 外的画 课时 3 教学目标 1.会认38个生字,读准7个多音字,会写36个字,正确读写 50个词语。 2.能背诵、默写古诗。抄写指定课文段落。 3.能根据要求提取段落中的重要信息,并对有关的现象或成因做出解2 2 1 释。 4.了解课文相关段落是怎样围绕一个意思把一段话写清楚的。 1.能用不同方式收集介绍我国传统节日的资料,并记录这些节日的相关风俗。 综合性学习 3 2.能就自己感兴趣的一个传统节日写一篇习作,写清楚过节的过程。 3.以适当的方式展示综合性学习的成果。 4.能对其他小组的展示活动做出评价,提出改进建议。 1.能回顾、梳理“围绕一个意思把一段话写清楚”的具体方法。 语文园地 2 2.能分享在日常生活中自主识字的途径及成果,认识“税、档”等7个生字。 1

3.能按活动的步骤,介绍某一手工活动的过程。 4.能说出有关自然段的段式特点,并模仿写一段话。 5.了解、积累“文房四宝”等有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四字词语。

2

9古诗三首

?教学目标

1.会认“屠、苏”等7个生字,会写“符、欲”等12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三首古诗,背诵三首古诗,默写《清明》。 3.了解古诗大意,知晓古诗所描绘的节日情景,体会诗人的情感。 4.培养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热爱。

?教学重难点

背诵三首古诗,默写《清明》,了解古诗大意。

?教学策略

传统节日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古代诗词以其独特的形式记载了节日习俗的特点,充分发掘了传统节日的意义,赋予传统节日更为丰富的人文情感。

1.创设情境,感知美点

教学时,可以充分挖掘该诗的美学价值,引导学生借助语言文字,在想象的世界里去感受古诗的画面美,在吟诵中体会古诗的音韵美,在深入探究的基础上领略古诗的意境美,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感知美、体验美、分享美,进而获得感官和精神的愉悦,受到美的熏陶。

2.借助注释,理解诗句

课文对有些字词做了解释,应放手让学生借助这些注释理解诗句的意思。没有注释的,可以让学生结合生活经验来理解,还可以结合诗句内容和课文插图来理解。如《元日》,可以让学生结合对春节过年习俗的亲身体会来理解。可以回顾二年级下册的课文——《传统节日》这首儿歌所介绍的中华传统节日,再结合本课三首古诗,了解不同节日的传统习俗,收集并积累描写端午、中秋、重阳等传统节日的古诗,感受祖国传统文化丰厚的内涵。

3.入情入境,朗诵为主

古诗教学应彰显朗读的作用,教学时应充分运用引读、范读、听录音模仿读等方式,通过朗读加深学生对诗句的理解,加深对诗中情感的体悟。通过多种形式的读,激发学生诵读的兴趣,促使其在反复读的过程中做到熟读成诵。

?教学准备

1.预习提纲:完成对应课文预习作业。

3

2.准备资料:查找有关春节、清明节、重阳节三个传统节日习俗的资料;查找中国其他传统节日的资料;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 3课时

第1课时

?课时目标

1.认识并理解“屠苏”这个词语,会写“符”1个字。 2.读出古诗的韵律感,读出沉郁的感情。 3.背诵古诗,了解古诗所描绘的节日情景。

?教学过程

板块一 设疑揭题,理解诗题

1.猜字:分步出示“元”字的演变过程,让学生猜一猜这是什么字。让学生感知“元”是“头、初、首”的意思。

课件出示: “元”字的演变过程

2.解疑:为什么把正月初一叫作“元日”?

3.交流:你知道家乡在春节期间有哪些习俗活动吗?

通过“元”字的演变,理解诗题,从而引出有关春节习俗的交流,环环相扣,水到渠成。 板块二多种形式,了解诗意

1.自由读古诗,采用不同的方式来读。

(1)比一比谁能把古诗读正确、流利。结合生字表或工具书,自由朗读《元日》,把不流畅的地方多读几遍。

(2)同桌之间互读互听,互相正音。强调“屠苏”“曈曈”的读音。 (3)班级内交流、评价。教师范读。

(4)指名读。(重点检查“爆、屠、换、符”等字的读音)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