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心理学2011整合版 下载本文

学习动机是指激发个体进行学习活动、维持已引起的学习活动,并致使行为朝向一定的学习目标的一种内在过程或内部心理状态

学习动机的两个基本成分是学习需要和学习期待 2、学习动机的分类

(1)根据学习动机内容的社会意义,分为高尚的动机与低级的动机 (2)根据学习动机的作用与学习活动的关系,分为近景的直接性动机和远景的间接性动机。

(3)根据学习动机的动力来源,分为内部的学习动机和外部的学习动 (4)奥苏伯尔将动机分为认知内驱力(求知)、自我提高内驱力(地位和自尊)和附属内驱力(长者或同伴)。

3、学习动机与学习效果

学习动机是影响学习行为、提高学习效果的一个重要因素,但决不是决定学习活动的唯一条件。在学习中,激发学校动机固然是重要的,但应该把改善各种主客观条件以提高行为水平作为重点来抓。 三、学习动机理论

(1)强化理论 行为主义学派;正强化和负强化 (2)需要层次理论 人文主义学派

(3)成就动机理论 阿特金森;一类是立求成功的动机(50%),另一类是避免失败(很难或很简单)

(4)成败归因理论 维纳;三个维度,六个因素

(5)自我效能感理论 班杜拉;直接强化、替代性强化(榜样)、自我强化

四、学习动机的激发与培养

(1)创设问题情境,实施启发式教学

要想实施启发式教学关键在于创设问题情境。所谓问题情境是具有一定难度,需要学生努力克服,可又是力所能及的学习情境。

(2)根据作业难度,恰当控制动机水平

根据耶克斯-多得森定律(倒U曲线),中等程度的动机激起水平最有利于学习效果的提高。因此,教师在教学时,要根据学习任务的不同难度,恰当控制学生学习动机的激起程度。学习较简单的课题时,应尽量使学生集中注意力,使学生尽量紧张点;学习较困难的课题时,应尽量创造轻松自由的课堂气氛;在学生遇到问题或出现困难时,要尽量心平气和慢慢引导,以免

13

学生过度紧张和焦虑。

(3)充分利用反馈信息,妥善进行奖惩

来自学习结果的反馈信息,对学习效果有明显的影响。一方面学习者可以根据反馈信息调整学习活动,改进学习策略;另一方面学习者为了取得更好的成绩或避免再犯错误而增强了学习动机,从而保持了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适当的表扬效果优于批评,所以在教学中要给予学生表扬而非批评。

(4)正确指导结果归因,促使学生继续努力

一方面,要引导学生找出成功或失败的真正原因;另一方面,教师也要根据每个学生过去一贯的成绩的优劣差异,从有利于学习的角度进行归因,那怕这时的归因是不真实。一般而言,无论差生还是优生,归因于主观方面的努力都是有利的。

五、迁移及其种类、迁移与教学

1、迁移的概念

学习迁移也称为训练迁移,指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或习得的经验对完成其他活动的影响。

2、迁移的种类

(1)根据性质,分为正迁移和负迁移

(2)根据抽象和概括水平,分为水平迁移(锂、钠、钾)和垂直迁移 (3)根据内容,分为一般迁移和具体迁移(eyeball)

(4)根据所需内在的心理机制,分为同化性迁移(举一反三、闻一知十)、顺应迁移和重组性迁移

3、迁移与教学

(1)精选材料 (2)合理编排教学内容

(3)合理安排教学程序 (4)教授学习策略,提高迁移意识性 六、知识直观的类型、如何提高知识直观的效果、促进知识保持的方法

1、知识直观分为实物直观、模象直观和语言直观

(1)实物直观即通过感知要学习的实际事物而进行的一种直观方式 (2)模象直观即通过对事物的模象的直接感知而进行的一种直观方式 (3)语言直观是在形象化的语言作用下,通过学生对语言的物质形式的感知及对语义的理解而进行一种直观形式

2、如何提高知识直观的效果 (1)灵活选用实物直观和模象直观

14

(2)加强词和形象的配合

(3)运用感知规律,突出直观对象的特点 (4)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5)让学生参与直观过程 3、促进知识保持的方法

(1)深度加工材料 (2)有效运用记忆术 (3)进行组块化编码 (4)适当过度学习

(5)合理进行复习:①及时复习;②分散复习;③反复阅读结合尝试背诵

七、技能及其种类、操作技能的形成阶段、操作技能的培训要求

1、技能及其种类

技能是通过练习而形成的合乎法则的活动方式,分为操作技能和运动技能

2、操作技能的形成阶段

操作定向—操作模仿—操作整合—操作熟练 3、操作技能的培训要求

(1)准确的讲解和示范 (2)必要而适当的练习(高原期) (3)充分而有效的反馈 (4)建立稳定清晰的动觉 八、学习策略及其种类、如何提高问题的解决能力

1、学习策略的定义

学习策略是指学习者为了提高学习效果或效率,有目的有意识地制定有关学习过程复杂的方案

2、学习策略的种类 (1)认知策略

①复述策略:利用有意随记和无意随记;排除互相干扰(前摄抑制和倒摄抑制、近位效应和首位效应);整体识记和分段识记、多种感官参与、复习形式多样化、画线

②精细加工策略:记忆术、做笔记、提问、生成性学习、利用背景知识,联系实际

③组织加工策略:列提纲、利用图形、利用表格 (2)元认知策略

①计划策略:设置学习目标、浏览阅读材料、产生问题以及分析如何完

15

成学习任务等

②监视策略 ③调节策略 (3)资源管理策略

①学习时间管理:统筹安排学习时间、高效利用最佳时间、灵活利用零碎时间

②学习环境的设置 ③学习努力和心境管理 ④学习工具的利用 ⑤社会性人力资源的利用 2、如何提高问题解决能力

(1)提高学生知识储备的数量与质量 ①帮助学生牢固的记忆知识 ②提供多种变式,促进知识的概括 ③重视知识间的联系,建立网络化结构 (2)教授与训练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策略 ①结合具体学科,教授思维方式 ②外化思路,进行显性教学 (3)提供多种练习的机会 (4)培养思考问题的习惯

①鼓励学生主动发现问题;②鼓励学生多角度提出假设;③鼓励学生自我评价与反思

九、加里培林心智技能形成的理论

一是动作的定向阶段、二是物质与物质化阶段、三是出声的外部语言动作阶段,四是不出声的外部语言动作阶段,五是内部语言动作阶段

第五节 学生心理健康与教育

一、心理健康的内涵、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意义

1.心理健康的内涵

心理健康,就是一种良好的、持续的心理状态与过程,表现为个人具有生命的活力,积极的内心体验,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够有效发挥个人的身心潜力以及作为社会一员的积极的社会功能。

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