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份试卷汇总)2019-2020学年甘肃省定西市第五次中考模拟考试物理试卷 下载本文

22.请你在图中标出通电螺线管的N极及电源的“+”极.

23.如图所示,MN为凸透镜的主光轴,A为蜡烛,A′为蜡烛在光屏上所成的像,根据凸透镜成像原理确定凸透镜的位置及其焦点,并将它们画出来. (_____)

五、实验题

24.明明要测量一小石块密度,他找来了一架托盘天平、一个烧杯、适量的水和细线,以下是他设计的部分实验步骤,请你按照他的实验思路,将实验步骤补充完整。

(1)用调节好的天平称出小石块的质量m1;

(2)在烧杯中注入适量的水,用天平称出烧杯和水的总质量m2;

(3)___________,在天平右盘添加适量的砝码,移动游码,天平平衡后,砝码与游码的总示数为m3; (4)已知水的密度为ρ水,利用上述测量出的物理量和已知量计算小石块密度ρ石的表达式为:ρ石=_____

25.在学习吉他演奏的过程中,小华发现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是受各种因素影响的,他决定对此进行研究,经过和同学们的讨论,提出了如下猜想:

猜想一: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可能与琴弦的横截面积有关; 猜想二: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可能与琴弦的长短有关; 猜想三: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可能与琴弦的材料有关.

为了验证上述猜想是否正确,他们找到了下表所列的9种规格的琴弦进行实验. 编号 A B C D E F G H I

(1)为了验证猜想一,应选用编号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琴弦进行实验. (2)为了验证猜想二,应选用编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琴弦进行实验.

(3)表中有的材料规格还没填全,为了验证猜想三,必须知道该项内容,请在表中填上所缺数据. (4)随着实验的进行,小华又觉得琴弦音调的高低,可能与琴弦的松紧程度有关,为了验证这一猜想,必须进行的操作是________.

26.在“探究物质熔化规律”的实验中,小明将质量为50g、比热容为2.1×103J/(kg·℃)的某固态物质放入试管内,并将试管置于烧杯内的水中,实验装置如图甲所示。

材料 铜 铜 铜 铜 铜 铜 钢 尼龙 尼龙 长度/cm 60 60 60 80 _______ 100 80 80 100 横截面积/mm2 0.76 0.89 1.02 0.76 _______ 0.76 1.02 1.02 1.02

(1)实验中用“水浴法”加热的目的是____;某时刻温度计示数如图乙所示,该物质此时的温度为___℃。

(2)根据实验数据作出加热过程中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如图丙所示。由图像可知:该物质在熔化过程中吸收热量,温度________(填变化过程)。若实验过程中,物质在相同时间内吸收热量相同,则该物质在熔化过程中吸收的热量是_______J。 六、计算题

27.如图所示为某型号收割机,它以柴油机做为动力装置。收割机收割麦子时匀速行驶3.6×10m,可将一粮箱装满。已知柴油的热值q柴油=4.41×107J/kg,收割机匀速行驶过程中受到的阻力为4.9×104N,收割机收割麦子时柴油机工作的效率为40%。

3

求:

(1)收割机将一粮箱装满所做的功;

(2)收割机将一粮箱装满的工作过程中需要消耗的柴油质量。 七、综合题

28.阅读《探海神器——“蛟龙”号》,回答题。 探海神器——“蛟龙”号

2012年6月24日是个伟大的日子!“蛟龙”号载人潜水器深潜7020米新纪录诞生,“神舟九号”宇宙飞船与“天宫一号”手动交会对接成功,“蛟龙”与“神九”互致祝福,进行了穿越海天的对话,实现了“可上九天揽月,可下五洋捉鳖”的伟大梦想!

目前,“蛟龙”号具备了在全球99.8%的海洋深处开展科学研究、资源勘探的能力。“蛟龙”号的形状外观如图所示,部分参数见下方表格。 “蛟龙”号部分参数 长×宽×高 自身质量 最大荷载 载人 最大速度 巡航速度 最大工作设计深度 正常在水下工作时间 这次深潜纪录的创造反映了“蛟龙”号高端技术的创新与突破。 新技术突破——高速水声通信技术

电磁波在海水中传播的距离很有限,而普通水声传输又有延时长、复杂环境中有效提取信号难等严重缺陷,“蛟龙”号潜入深海数千米,如何实现实时通讯是个重要难题。中国科学院研发了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高速水声通信技术——利用通信声呐进行水下通信联络,成功解决了这一难题。通信声呐是由发射基阵和接收基阵组成,基阵又由换能器基元组成。换能器一般用压电陶瓷材料制成,可将发射机产生的电信号转换为声信号,也可以将接收机接收的声信号转换为电信号。此次“蛟龙”与“神九”成功实现穿越海天对话,高速水声通信技术功不可没。 新技术突破二——大容量充油银锌蓄电池

“蛟龙”号搭载的是我国自主研发的、储存电能超过110千瓦时的大容量充油银锌蓄电池,该电池的蓄电能力为美国同类潜水器蓄电池的2倍,成功解决了“蛟龙”号正常水下工作时间长,但又不能携带太重蓄电池的困难。

新技术突破三——悬停定位和自动航行

由于不同海域、不同深度的海水密度不同,“蛟龙”号在水中受到的浮力是变化的。按潜航员叶聪的说法,“这次7000米级海试的试验海域,根据测量,海面海水的密度是每立方米1021公斤,而7000米深的海水密度变成每立方米1059公斤。‘蛟龙’号自重22吨,算下来在7000米深度时受到的浮力大概比

8.2米×3.0 ×米× 3.4米 22吨 240公斤 限3人 25海里/小时 1海里/小时 7000米 12小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