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轧钢厂供电系统设计 下载本文

.

?宽??深?r0???????19.24m

?2??2?22钢构架的高度:hx?7.3mrx?r0?18.01m 把已知数据代入被保护面积半径计算公式,即:

rx?19.24?h?2hr?h??hx?2hr?hx? 90h?h2?7.3?(90?7.3) 经计算得:h1?55.28mh2?34.72m

因为h1?hr,h2?hr所以避雷针高度为h2?34.72m 取避雷针的最高值h?34.72m为最终避雷针高度。 8.3.2避雷器

避雷器是用来防止线路的感应雷及沿线路入侵的过电压波对变电所内的电气设备造成损害。它一般接于各段母线与架空线的进出口处,装在被保护设备的电源侧,与被保护设备并联。

目前使用的避雷器主要有三种形式,即管形避雷器、阀式避雷器和金属氧化物避雷器。变电所通常采用阀式避雷器。

阀式避雷器主要由火花间隙和阀片组成,装在密封的瓷套管内。火花间隙用铜片冲制而成。每对间隙用厚0.5~1mm的云母垫圈隔开。正常情况下,火花间隙能阻断工频电流通过,但在雷电过电压作用下火花间隙被击穿放电。阀片是用陶瓷粘固的电工用的金刚砂颗粒制成的。这种阀片具有非线性电阻特性。正常电压时,阀片电阻很大,而过电压时,阀片电阻则变得很小,因此阀式避雷器在下线路上出现雷电过电压时,其火花间隙被击穿,阀片电阻变得很小。能使雷电流顺畅地向大地泄放。当雷电过电压消失、线路上恢复工频电压时,阀片电阻又变得很大,使火花间隙电弧熄灭、绝缘恢复而切断工频续流,从而恢复线路的正常运行。

①配电装置的每组母线上均应装设避雷器。

②旁路母线上是否应装设避雷器,应视当旁路母线投入运行时,避雷器到被保护设备的电气距离是否满足而定。

结合任务书给定的实际情况,给电压等级避雷器选择如下:10kV侧选用避器 LB4-10。

..

.

8.3.3防雷接地设计

接地是指电气设备的带电部分或不带电部分与大地连接。接地装置是由接地体和接地线两部分组成的。埋入地中并直接与大地接触的金属导体,称为接地体或接地极。接地体与电气设备的金属外壳之间的连接线,称为接地线。由若干接地体在大地中相互用接地线连接起来的一个整体,称为接地网。接地种类可分为工作接地、保护接地和重复接地。

直击雷防护:在变电所屋顶装设避雷针或者避雷带,并引出两根接地线与变电所公共接地装置相连。

在10kv电源进线上装设FS4-10型阀式避雷器。引线采用25mm?4mm的镀锌扁钢,下与公共接地网焊接相连,上与避雷器接地螺栓相连。

在10kv高压配电室内装设GG-1A(F)-54型开关柜,其中配有LB4-10型避雷器,靠近变压器,防护雷电波入侵。

..

.

总结

根据综合考虑以及技术和经济比校,该厂10kV供电系统选用单母线分段线。选择短路点,计算短路电流,并选择合理的导线及电气设备。做了简单的继电保护设计和防雷接地设计的说明。

通过本次设计,本人对四年所学知识更有了一个系统化,而以后的工作打下了扎实的基础更懂得了怎样查阅有关参考资料,及掌握了电力系统初步设计的原则和问题解决的能力,和整个电力系统高压配电装置的配置原则,并且知道了如何撰写工程设计说明书。

虽然本次设计巩固和提高了自己所学的专业知识,但由于水平有限,理论知识又学得不够扎实,在本次设计中存在着某些错误和缺点,望老师给予指正。

本次毕业设计可以说是对大学四年学习的一个总结,是对自身在学习能力的一个检查,同时也是对自身专业知识的一个提高!

..

.

参考文献

[1]王鸣阳译.最新工厂配电.北京:科学出版社,2004.年1月 [2]刘介才.《工厂供电》.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4年 [3]杨保初主编.高电压技术.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2007年8月

[4]何首贤,葛延友,姜秀玲主编.供配电技术.北京: 中国水利出版社, 2005年2月 [5]能源部西北电力设计院主编 电力工程电气设计手册.北京:水利电力出版社,1989年12月

[6]孟祥平 高嬿编.电力系统分析.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年2月

[7]熊信银主编.发电厂电气部分(第三版).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 2004年8月 [8]孟祥萍,高嬿编.电力系统分析.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年2月

[9]周瀛,李鸿儒主编.工业企业供电(第二版).北京:冶金工业出版社,2002年4月 [10]戈东方.电力工程电气设计手册.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1998年

[11]电力工业部西北电力设计院 <<电力工程电气设备手册》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1996年

[12]《工厂常用电气设备手册》中国电力出版社2003-02 [13]输变电常用标准汇编[M].中国标准出版社, 2001(3)

[14]贺家李,宋从矩.电力系统继电保护原理.第三版.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 [15]张宝会,尹项根.电力系统继电保护.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09:166~19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