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会计信息失真及对策 下载本文

信息来粉饰自己业绩,欺骗社会公众,达到自己的不法目的。以银广厦为例,2000年银广厦发生的应收账款超过4亿人民币之多,最多的欠款单位是德国诚信贸易公司,欠款额近2亿人民币,占银广厦应收账款总额50%.根本不提供机械设备的银广厦会如此大额向经营机械产品和技术咨询的德国诚信贸易公司提供产品和服务,注册会计师却放弃了职业操守予以了“忽略”,使会计诚信无以言对。

4.3会计信息失真的必要条件

为什么会发生会计舞弊行为?美国注册舞弊审核师协会的创始人艾伯伦奇特(W. Steve Albrecht)认为,企业会计舞弊行为的发生,需要三个条件:即压力(Pressure)、机会(Opportunity)和合理化(Rationalization):

4.3.1压力

压力是会计舞弊行为产生的外部动力。之所以会进行会计舞弊,其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来源于压力。压力大体上可以分为两种类型:经济压力和工作压力。其中,经济压力是指企业管理当局为了达到特定的经济目的,或是为了掩盖某些经济事实而进行会计舞弊的动因。如有的上市公司为保名而造假,有的为得利而造假,有的为不被摘牌而造假,也有的或是为偷税而造假等等;工作压力则是指企业经营管理者害怕失去工作,或是怕提升受阻等,因而采取造假的方式虚构交易而人为改变企业对外的盈利报告,以骗取荣誉。经济压力多产生于企业的外部,如股东对企业业绩要求及投资回报的压力、同行之间的比较压力等;而工作压力一般源于企业股东或企业内部,如董事会对企业经营管理者的考核,企业内部的晋升及薪酬制度等。压力会促使企业经营者通过舞弊的手段来应付考核或者从公司的资产中进行隐蔽的补偿。

4.3.2机会

所谓机会是指舞弊者进行舞弊,而不被发现,或者能够逃避惩罚的可能性。机会的存在,使得舞弊动机的实现成为可能。

4.3.3合理化

合理化实质上是造假者在道德上对其行为所作的价值判断,即取得心理平衡。一般来说,人们总是通过自己的意图来判断自己,而通过行为来判断他人。对于自身而言,意图总是比行为容易使人作出‘合理’的解释。因此,为舞弊行为为寻找借口就非常容易。最常见的理由是:我之所以这样做主要是为了公司利益着想;别人都这么做,我们为什么不

能这样做等。

4.4引起会计信息失真的具体原因 4.4.1内部控制制度缺乏或低效

建立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目的就在于发现、防止和纠正错误与舞弊。一个健全的内部控制制度起码应该达到以下目的:保证业务活动按照适当的授权来进行;保证所有交易和事项以正确的金额,在恰当的会计期间及时的记录于适当的帐户,从而使会计报表的编制符合会计准则的相关要求;保证对资产和记录的接触、处理均经过适当的授权;保证帐面资产与实存资产定期核对相符等。所以从理论上讲,一切的错误和舞弊是能够被健全的内部控制制度及时发现和纠正的。但是,如果一个公司的内部控制制度不健全或着缺乏,则很容易发生发生会计舞弊。同时,对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建立和实施有重大影响的控制环境的好坏也直接地影响着内部控制制度是否发挥作用。舞弊信息之所有能通过会计系统最终形成财务报告,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这些企业的内部控制环境已极不正常,这才使得会计舞弊行为有机可乘。

4.4.2会计绩效评价体系不完善

之所以敢进行会计造假,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目前对企业经营业绩进行考核评价的主流方法还不尽科学、合理。目前大部分企业还是把建立在权责发生制基础上的营业利润来作为评价企业业绩好坏的主要方法。以权责发生制下的营业利润来评价企业经营好坏的好处是符合目前的会计制度,简便易行。但同时也要看到,建立在权责发生制基础上的营业利润由于常常受到成本费用在受益期间摊配的影响较大,而这种摊配的合理与否往往是建立在经理人对相关经济事项的“合理预期”的基础上的,因此其科学性、允当性外界无法准确了解。这就为经营者作假舞弊提供了方便,即使其作了假也不能及时的被发现、认定、查处。用这种方式对企业经营者进行考核,往往会流于形式,只停留在数字表面。

4.4.3会计信息不对称

由于现代企业普遍实行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企业所有者(或投资者)与企业经营管理者所掌握的有关企业实际经营方面的信息详尽程度有所不同。由于经营者直接管理着企业,他对企业的经营、运作负直接责任,因而他有着得天独厚的信息优势。而处于有利地位的企业经营管理者或直接参与实际生产经营管理且处于控制地位的部分投资者,往往会基于其自身利益最大化的考虑而利用这一有利条件通过造假来掩盖或改变对自己不利

的营业报告,或是只少量披露甚至不披露对本企业不利的信息,故意制造会计信息失真,从而损害其他利益主体的利益。

4.4.4激励与约束不对称

激励与约束机制是企业管理中极为重要的两大机制。企业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以后,股东委托经营者代表他们管理企业,为自己的目标而努力,以达到“股东财富最大化”。为了达到这一目的,股东往往都希望以优厚的待遇来吸引人才,使之为己所用。因此,经营者在一定程度上也是“股东财富最大化”的受益者,他们和股东的利益在一般情况下应该是一致的。但是,企业的经营管理者和企业所有者的利益有时也会发生冲突:经营管理者大都会希望待遇丰厚一些、休息和闲暇时间更长、工作风险更低;而作为股东来说,总希望成本费用少一些,赚的更多一些。经营管理着和股东目标的不完全一致,可能促使经营者为了自身的利益而作出背离股东利益的举动。这样就会产生两个方面的问题:经营者的道德风险问题和逆向选择。为了避免“道德风险”和“逆向选择”的发生,股东往往采取两种办法:一是尽可能多地掌握更多的信息,对经营者进行监督,在经营者背离股东目标时,减少支付给经营者的各种报酬和福利,甚或解雇他们;另一个方法就是采取激励报酬计划,使高级经理人员分享企业增加的财富,以鼓励他们采取符合股东最大利益的行动。但是,监督和激励都会受到合理成本的制约。股东必须在监督成本、激励成本和经营管理者偏离股东目标的损失之间权衡利弊,找到最佳的解决办法。目前在许多企业中,特别是在国有企业中,激励与约束机制不对称的情况比较严重。一方面经营者的业绩与报酬往往只简单地以工资的形式被一次性规定了,不能及时地按照经营者所做的贡献来对经营者进行对等的激励。经营者为企业做出了贡献,但是却没有得到相应的回报,心理上的不平衡加上物质上的不满足成为个体实施违规行为的动机;另一方面,由于我国经济尚处于转轨时期,现代企业制度尚未真正地建立起来。因此,在企业中普遍缺乏严格的、科学的监督和约束机制。所有者让渡给经营者的权力过多,并且对让渡的权力监督不力,“绝对的权力导致绝对的腐败”。

4.4.5财务会计本身具有的不确定性

会计上的不确定性产生于这样两个主要来源:第一,会计信息一般都于预期要在未来持续存在的实体有关。由于一些成本费用的分摊常常是在过去和未来期间进行的,对于这些分摊的合理性和未来的预期依据就必须作些假定。尽管这些关于分摊的假定和预期之中,有些可能在以后期间也有效。但许多分摊却不能加以查证。第二,会计上的计量常被

假定为代表那些需要对其不确定的未来数额加以估计的财产的货币表现。所有这些因素都可能会引起会计信息最终偏离“真实”的境地,也在一定程度上给上市公司操纵会计信息提供了可能。

4.4.6会计准则体系不完善

只有制定科学、规范的会计准则,才能对企业会计核算和信息披露进行严格规范。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逐步完善,1992年11月颁布的《企业会计准则》,已显现出一定程度的不适应。到目前为止,具体会计准则也只出台了八项,其中六项还只在上市公司中实施。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 新的经济行为、新的经济业务、新市场工具不断涌现, 会计准则的缺位就使会计事项的确认、计量和报告带有很大的弹性。我国目前还未形成健全的财务、会计、审计的法律法规体系, 许多法律法规尚未建立。而已建立的法律法规不够严密, 法律法规之间相互不协调, 执行起来就有很多漏洞可钻。如原执行的债务重组准则, 其债务重组按其公允价值进行处理, 由于其体系发育不完善, 公允价值缺乏可依据性, 而一些动机不纯的企业或单位趁机借公允价值调整利润等。我国所得税法的内容也存在诸多缺陷。我国的中小企业所得税都是采用按期预缴、年终汇算清缴的办法, 但国内企业和外商投资企业所得税缴纳办法有些不同。国内企业一般是按月预缴、年终汇算清缴, 其条例规定多退少补, 可在实施细则中却规定多缴的税款在下一年度内抵缴, 致使企业存在明亏暗盈的现象。

4.4.7缺乏一套有效的会计信息质量保证体系

我国的会计信息失真,其原因虽多,但同时也与目前企业缺少一支与其规模、地位相称的高级人才队伍因素密切有关,而这能使企业真正领悟企业会计准则的精神实质,研究和开发出适合本企业实际的会计政策和会计管理体系,为确保生产出高质量的会计信息打下基础。因此由于高素质、高水平的会计人才的严重短缺,缺乏调动会计人才工作的激励机制和约束机制,这些都导致会计人才和企业领导“有意”和“无意”地参与制造虚假会计信息。

4.4.8部分会计人员整体素质不高

出一定程度的不适应。到目前为止,具体会计准则也只出台了八项,其中六项还只在上市公司中实施。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 新的经济行为、新的经济业务、新市场工具不断涌现, 会计准则的缺位就使会计事项的确认、计量和报告带有很大的弹性。 我国的会计信息失真,其原因虽多,但同时也与目前企业缺少一支与其规模、地位相称的高级人才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