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七单元教案含教学反思和作业设计(47页) - 图文 下载本文

课题 我们奇妙的世界 知识与技能: 课型 讲读课文 授课 时间 2课时 1.会认本课“呈、雕”等7个字,会写“呈、幻”等11个字,理解相应的词语。 教学 目标 过程与方法: 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海底世界的奇妙所在,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 2.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学习作者按一定顺序抓住事物特点描写的写作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 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激发热爱世界的思想感情。 教学 重点 教学 难点 理解作者从哪些方面写世界奇妙。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感悟世界的奇妙,学习把事物写具体。 第一课时 教学 目标 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教具 准备 课件。 教学设计 一、谈话导入,揭题解题: 1.会认本课“呈、雕”等7个字,会写“呈、幻”等11个字,理解相应的词设计意图 【设计意图:借助图片, 1.(课件出示2)展示日出、日落图片或其他风光片,解题,使学生兴趣浓厚进一步感受自然界的神奇。 导入 光片)中,你觉得我们这个世界是怎样的一个世界? ( )分钟 2.揭示课题,板书课题:这个奇妙的世界。 3.抓题眼解题,引入课文。 (1)板书课题,齐读课题。(板书:我们奇妙的世界) (2)过渡引入:课题中哪个词是题眼?(奇妙) 刚才,我们用自己的眼睛发现了我们这个世界的奇妙,地投入到新课的学习 从刚才同学们的交流和老师展示给你们的图片(或风中。】 现在,我们再来跟随作者彼得·摩西去感受他眼中奇妙的世界吧。 1.师:同学们自由读课文,并标段,遇到不认识的字, 可以借助拼音朋友,也可以请教老师或同组同学,争取把 课文读正确。 2.听范读课文的录音,要求学生听准字音。 3.试着读课文。 (课件出示3)展示阅读要求和提示: 画出文中不认识的字,借助汉语拼音品读,并反复多读几遍。把课文中读不通的地方多读几遍,做到正确朗读课文。 学生按照要求自由朗读课文。 2.学习生字。 (1)(课件出示4:生字田字格课件:) 呈 幻 诱 润 乘 芒 冰 剑 普 通 模 型 【设计意图:先解决生 二、初读课文,自学生字。 新课 自由读,指名读,师生纠正读音: 字问题,为阅读理解课教学 注意读准翘舌音“呈、润、乘”,前鼻音“幻、剑 ”文打下基础,扫清障( )分钟 后鼻音“芒、冰、通、型 ”。 碍。】 (2)识记生字,书写生字。 A.识记生字 你是如何识记这些生字的? (1)形声字构字规律识字:诱 润 芒 冰 剑 通 模 型 (2)熟字加偏旁:“口+王=呈”“虫+昔=蜡”“火+ 虫=烛” “禾+北=乘” (3)组词扩展:“普”组词为“普通”。 B.反馈学生自主书写情况,小组内评价书写。 C.小组长汇报本组内写的错别字或不规范的字。 D.依据小组长的汇报,重点对以下几个字进行范写指 导。 “乘”——注意这个字的笔顺:撇 横 竖 竖 横 提 撇 竖弯钩 撇 捺。 “诱”——注意别右边是个“秀”,第八笔是横折折折 钩。 E.学生针对易错的生字再次练写。 F.展示学生作品。 6.同桌互相听读课文,巩固生字、新词的认识。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默读课文,思考: (1)作者眼中的世界是怎样的?作者从哪些方面介绍 了世界的奇妙?分别是哪些段落? (2)画出文中不理解的词语或者不懂的地方。 【设计意图:先练习读 2.全班交流。 好课文,读通顺,理解 (1)作者眼中的世界是奇妙的。从“天空”和“大地”词语,提出质疑,为下两方面介绍世界的奇妙。(板书:天空 大地) (2)需重点指导的词语有:(课件出示5) 面的理解分析做好准备。】 雕饰:用雕刻或雕塑进行装饰。 余晖:傍晚的阳光。 圆润:本文指樱桃表面光滑润泽。 翩翩起舞:形容轻快地跳起舞来。 (3)学生不懂的地方,教师进行梳理,以备下节课理 解课文时重点指导。 例如: ①第6自然段中,为什么说水洼像镜子? ②第14自然段中,作者说“冰雪”好像“刀剑”,“水 滴”好像“闪光的水晶球”,说明了什么? 三、再读课文,理清脉络 1.自由读课文,思考: (1)全文是按什么顺序写的? (2)找出文中概括写世界奇妙的句子。 (3)读读课文的开头和结尾,看看二者有什么关系? 【设计意图:初读感知, 2.学生全班交流。 理清文章脉络,弄清文 (1)全文按总——分——总的顺序写。(板书:总—章叙述结构,整体把握—分——总) 好文本。】 (2)文章开头一段概括写世界奇妙。 (3)文章开头和结尾呼应,更加强烈地表达了作者的思想感情。(板书:奇妙无穷) 课堂小结圈出你觉得写得好的词语,并从中挑选三个写一段话。及拓展延 伸( )和小伙伴比一比,谁写得更好,好在哪里。 分钟 【板书设计】 板书 内容 22 我们奇妙的世界 总——分——总 奇妙—(天空、大地)—奇妙无穷 教学反思 成功之处: 本课教学,首先展示图片,引导解题。再在自学的基础上,解决生字新词。在此基础上梳理文章脉络,掌握文章行文顺序,把握文章结构,对文本有个整体感知和概括。所以这些都是为了扫清文章的阅读障碍,打好字词基础。设计扎实有效,充分放手给学生自主解决字词,训练了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 不足之处: 如何让课堂扎实有效,而不是浮华热闹。 第二课时 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世界的奇妙所在,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 2.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学习作者按一定顺序抓住事物特点描写的写作方法。 教学 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