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全册教案 下载本文

教师点评学生所画的线段,强调:①画线段时,要用一只手按住尺子,使它不要移动。②画出的线段一定要直。③要在线段的两端标上端点。

三、巩固应用

1.完成教材第5页“做一做”的第1题。

同学们真聪明,现在老师要考考大家,看看你们有没有火眼金睛。 指名说说哪些是线段。(强调线段的特征,说出原因。) 2.完成教材第5页“做一做”的第2题。

连接每两个点画线段,一共画出了几条线段,说说画出的是什么图形。

学生独立练习,集体交流。 3.巩固应用。

(l)完成教材第6页“做一做”的第2题。

教师出示题目,让学生读题,按要求完成:在距离红旗3厘米处画一朵花。5厘米处画一棵树,10厘米处画一个气球。

(2)完成教材“练习一”的第6题。出示图形,先估计,再用尺量。 量长方形,你发现了什么?(对边相等。) 量正方形,你发现了什么?(四条边相等。)

(3)完成教材“练习一”的第7题。看看哪条线段长,再量一量。 四、课堂小结。这节课我们认识了什么?

第五课时 确定长度单位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7页例8及“做一做”、练习一的第8、9题 教学目标:

1.通过类比、观察,学会如何运用合适的长度单位描述物体的长度。 2.引导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经验,利用身边的物体,进行想象、猜测、推想、对比等,确定合适的长度单位。

3.感受测量长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测量长度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意义。 教学重点:

学生使用不同的长度单位,判断物品合适的单位。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教学方法:

动手操作法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前面我们认识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你能用手比划一下1厘米长度和1米的长度吗?

教师口头出题,学生比划:2厘米,5厘米,10厘米,20厘米、50厘米。

小结:厘米和米在生活中有很大的用途,那么,什么时候用厘米作单位,什么时候用米作单位呢?这节课我们一起来探究。(板书课题。)

二、探究新课 1.教学例8。

教师谈话:(多媒体课件出示旗杆。)同学们看,这是我们学校的旗杆,你知道它的高度是多少吗?(让学生猜测。)

降低难度:这样猜测范围太广了,老师给同学们提个问题:一根旗杆的高度是13厘米还是l3米?和你小组的同学互相说说想法。

指名回答,说想法。 引导:方法一:排除法。

l厘米只有这么长,(用手比划)那么13厘米就只有这么长,旗杆不可能这么短,所以是13米。

方法二:推算法。把旗杆的高度和我们的身高对比一下,我们大约是1米多高,才到旗杆的这个高度,所以旗杆应该是13米高。10个小朋友的身高加起来差不多和旗杆一样高。

方法三:类比法。和身边的13厘米高的物品进行比较,旗杆是不是和这个物品一样高,比如,我们手上的铅笔都不止13厘米长,旗杆的高度应该是13米。

小结:原来要确定答案有这么多种方法,我们在选择合适的长度单位时要多思多想,最终确定合适的长度单位。

2.巩固新知。小明来到百鸟馆,看见了这样一只小鸟 (多媒体出示)。

这只小鸟的脚印的长度是1厘米还是1米呢?(学生交流。) 指名汇报,说说理由。

让学生自己说说思考的方法,我们的身高大约是1米,小鸟的脚印不可能和我们的身高一样大,所以,小鸟的脚印应该是1厘米。

3.做一做。

(l)出示教材第7页“做一做”题目。 让学生讨论:课桌的宽是60厘米还是60米?

引导:60米是多大?我们的教室长大约是6米,课桌的宽会比教室还大吗?(不会。)所以用厘米比较合适。

让学生自己推算:操场的长是28米。 (2)选择合适的单位。

我们的教室长6( ) 黑板长2( ) 小明身高124( ) 课桌高90( ) 三、练习拓展

1.辨析题。(完成教材“练习一”的第8题)

逐步出示题目,说说下面的长度单位对吗?把不对的改正后写在括号里。

学生判断,并说明理由。

2.估一估。(完成教材“练习一”的第9题) 圈出合适的答案。先圈估计的,再圈实际测量的。 3.谁说得对?(完成教材“练习一”的第10题)

出示题目,让学生观察。

第一幅图长是5厘米,对吗?(错,没有对准刻度O,不能说是5厘米。)

第二幅图长4厘米,对吗?(对,7厘米-3厘米=4厘米。) 第三幅图大约5厘米长,对吗?(对,接近5厘米或超过5厘米一些的,我们都可以说是大约5厘米。)

4.量一量。(完成教材“练习一”的第11题) 乌龟要爬( )厘米就能吃到小鱼。 让学生拿出尺子量一量,说一说。

请你提一个数学问题并解答。(学生提问题,再解答。)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这一单元结束了,你学会了什么? 小结:这一单元我们,认识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并初步认识了线段,学会确定长度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