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北京西城高三二模语文试题及答案(word版) 下载本文

又掏出“劳动模范”奖章、“先进生产者”奖状,还有一本《毛主席语录》,翻看扉页,上面有赠送者的签名。“丁老七”得意地说“不晓得他是哪个吧?跟你说,原来他是我们厂的军代表,好有名,老八路,后来调去北京了!”

掰着指头算算,“丁老七”在这一行干了四十多年。在他的职业生涯里,最出风头的就是为前来厂里①的首长表演。那次他把餐具、茶具、酒具等大大小小、形态不一的物件混在一起包,不到半个钟头就完成了。然后,他让两个徒弟将包好的这一挂瓷器从一米多高向下丢,摔在地上,然后开包② ,竟无一件破损。首长竖起大拇指,直夸他技艺高超。“丁老七”一讲起这段,便摊开来与众不同的一双宽大巴掌,眯着一对肿眼泡,沉醉在昔日的荣光中。

可到后来,“丁老七”竟然被废了。听说陶瓷包装实行革新,用纸箱、泡沫取代禾秆,打包机、泡沫板占据了包装车间的显眼位置。“丁老七”对此极为排斥,添了许多无名之火,上班后他甚至连看都不看一眼那种叫设备的庞然大物,他钟情的是禾秆,是篾条。好多人都劝他要看开些,要跟上时代,英雄总还会是英雄。可他不为所动,鼻子一哼,说“老子不做了!”于是跑到厂劳资科办了买断工龄手续,自己选择了下岗。

那之后我再也没有在厂里见到过“丁老七”。

又过了几年,我在镇上报社门口看见一个保洁员,穿了件环卫工人的黄红相间的马甲,口袋里插了瓶农夫山泉。可瓶里装的是自泡的茶水,泛着啤酒样的泡泡。那人左手拎着可翻动的垃圾箱,右手握把夹垃圾的铁火钳,时不时停下脚步望一眼擦身而过的车水马龙,目光游离飘忽、木讷呆滞。乍一眼,我几乎没有认出这是曾经熟识的“丁老七”。

(取材于梅坚《瓷器人物》)

20.将下列词语依次填入文中横线①、②处,最恰当的一组是(2分) A.考查检查 B.视察检查 C.视察检验 D.考查检验

21.下列对作品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丁老七”给作者的第一印象并不好,在作者看来他 “一副基层领导派头”,官腔十

足,缺少工人的朴素与热忱。

B.“丁老七”并不是丁师傅的本名,人们之所以这么称呼他,是在表达对丁师傅高超的“绞

草”技艺的钦佩与赞许。

C.陶瓷厂用纸箱、泡沫代替禾秆,用打包机取代“绞草”工人纯手工劳作,这场包装革新

遭到了“丁老七”的抵触。

D.“丁老七”从受人尊重的绞草师傅变为一名环卫工人,对“丁老七”这一人生际遇,作

者的情感是比较复杂的。

22.“丁老七”这一人物形象具有怎样的特点,请结合作品内容简要分析。(4分) 23.作品结尾处对“丁老七”的描写在内容上有什么作用?(5分) 24.请结合作品内容谈谈题目“迷失”的含意。(4分)

25.随着时代的发展,很多“老行当”(即传统的手工技艺劳动)现在已经很难看到了。请

结合作品内容谈谈你对这些“老行当”生存发展的看法。(6分)

五、本大题共2小题,共60分。

26.微写作。(10分)

阅读下面材料,从后面三个题目中任选一题,按要求作答。不超过150字。

某市开展交通违法行为整治,在媒体开设“曝光台”栏目,以照片配文字的形式曝光了12位在交通路口闯红灯的行人,并将其正面头像放大。一时间舆论四起,民众议论纷纷。

①经过设置红绿灯的路口,我们日常生活中经常要面对。你一定也有印象深刻的某一次,请用一段文字描写当时的情境。

②写一段议论性文字,就上述某市交通违法整治行动中的这一举措发表自己的见解。 ③针对上述材料,以“珍重”为题,自选角度,写一首小诗。

27.作文。(50分)

从下面两个题目中任选一题,按要求作答。不少于700字。

①“身在曹营,心在汉”“世界很大,我想去看看”“人,诗意地栖居”??无论在身体上或精神上,我们常有“不在此地”的际遇或憧憬。

请以“生活在别处”为题作文。可议论,可叙述,可抒情,文体不限。将题目抄写在答题卡上。

②“众人皆醉我独醒”“要知松高洁,待到雪化时”“只要仓颉的灵感不灭,美丽的中文不老,那磁石一般的向心力当必然长在”??个人或社会生活中,总有我们最后凝视到的人或事物。

请以“至少还有你”为题,写一篇记叙文。将题目抄写在答题卡上。

北京市西城区2016年高三二模试卷

语文参考答案及评分参考 2016.5

一、(24分)

1.(2分)C 2.(3分)D 3.(2分)D 4.(3分)B

5.(4分)参考答案:①站在少数民族的立场,从人性出发表现少数民族丰富的情感和对美的追求,并着重于寻觅和展示湘西文化中蕴含着的生命力、优秀品格和民族精神。②在散文中以独特、全面、深入的视角,描述了湘西特殊的地理位置、历史文化传统以及当地人的生存状态和古朴民风。③在小说中重视描写故事的地域背景,着重表现湘西地域文化特征以及其中的精神内核。

评分标准:本题4分。答出一点,给2分;答出两点,给4分。意思对即可。

6.(3分)D

7.(3分)“地域文化”这一概念的要素包括:①当地的自然环境,包括气候、食物、土壤和地形等;②当地的人文环境,包括历史沿革、民族关系、人口迁徙、教育状况、风俗民情、语言乡音等;③在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中滋养出的当地民众的精神和品格。 评分标准:本题3分。三个要点及简单说明,每条1分。

8.(4分)答案示例:莫言的“红高粱家族”作品,这些作品以作者的故乡——山东高密为

故事背景,这是一个土地广袤、饱经苦难的地方,其最显著的特点就是长满了红高粱,这块土地上的人们过着贫苦艰难的日子,却又充满了原始的热情和生命力。因此才能在日寇的侵略凌辱下演绎出最令人热血沸腾的故事。莫言在他的作品中将高密的地域文化表现得淋漓尽致,这也成为他红高粱系列作品的最大特色。

评分标准:本题4分。作家作品举例合理,1分;作品地域性特色分析深入,3分。

二、(20分)

9.(3分)C10.(3分)B11.(3分)C12.(3分)D

13.(4分)参考译文:(鲍叔等人)能够了解他们(管仲等人)的贤能而甘居其下,将国家

事务交给他们(处理),孔子赞美了这种作法。

评分标准:“下”“授以国政”“美”三点各1分,大意1分。

14.(4分)答案示例:

①卢怀慎是大度让贤、德高望重的贤相。姚崇是一代贤相,才能出众,娴于政务。材料一中写卢怀慎“每事推之”,实际是避位让贤,充分调动贤明之士,这从材料二中卢怀慎举荐多人也可以看出来。正是这样卢怀慎才能与姚崇戮力同心,成就唐王朝的开元盛世。这些都是卢怀慎作为宰相胸怀大度、以国事为重的表现。

②卢怀慎是尸位素餐、有名无实的“伴食宰相”。材料一中写姚崇请假十余日,竟能导致政事堆积,作为朝廷宰相的卢怀慎竟然束手无策,其理政才能可见一斑,因此材料一中说其“每事推之”,实际上也就是指责他遇事无能,只能推诿。即便是在材料二中写到其为官清廉,荐人有功,仍然不能遮盖卢怀慎作为宰相的无能。 评分标准:结合材料一二分析,不必面面俱到,能够言之成理即可。

三、(22分)

15.(3分)C 16.(3分)C

17.(4分)《渔翁》诗刻画了一位自由闲适的渔人形象。他饮清湘,燃楚竹,伴山水,唱渔

歌,夜宿晨起,驾船打渔,悠闲淡然。诗人借此表达自己遭贬之后对恬淡安适生活和自由人生的向往之情。

评分标准:本题4分。答出形象特点,2分;答出感情,2分。

18.(4分)【参考】《渔家》一诗中的渔翁形象:孙承宗的《渔家》一诗刻画了一位迫于生

计艰辛付出的渔人形象。在寒冷的冬夜,渔人呵着冻僵的手拿起凝结冰雪的竹篙,费力撑船打渔,无比艰辛。

评分标准:本题4分。结合诗句明确所认同的特征,2分;结合认识谈自己认同的理由,2分。言之成理即可。

19.(8分)①云无心以出岫 鸟倦飞而知还 ②商女不知亡国恨 隔江犹唱后庭花

③静影沉璧 渔歌互答 ④渔舟唱晚 声断衡阳之浦

评分标准:每空1分。句中有错别字、多字、少字,则该句不得分。

四、(24分)

20.(2分)C21.(3分)A

22.(4分)参考答案:“丁老七”绞草技艺高超,深受大家的敬重;他重情重义,对师父

始终怀有感恩之心,有着传统手工艺人的美好品质;他极重视名誉,把奖章、奖状等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