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届上海市松江区高考化学二模试卷(Word版 含答案解析) 下载本文

Al3+,

由电荷守恒可知,一定含阳离子为K,不能确定是否含OH,还需要检验, 故选B.

20.有3.92g铁的氧化物,用足量的CO在高温下将其还原,把生成的全部CO2通入到足量的澄清的石灰水中得到7.0g固体沉淀物,这种铁的氧化物为( ) A.Fe3O4 B.FeO

C.Fe2O3 D.Fe5O7

+

【考点】5A:化学方程式的有关计算.

【分析】由生成的CO2全部通入足量澄清石灰水中,得到7.0g沉淀,则n(CaCO3)=

=0.07mol,由CO~CO2可知,铁的氧化物中

的n(O)=0.07mol,再计算Fe的物质的量,可确定化学式,以此来解答.

【解答】解:由生成的CO2全部通入足量澄清石灰水中,得到7.0g沉淀,则n(CaCO3)=

=0.07mol,由CO~CO2可知,铁的氧

=0.05mol,

化物中的n(O)=0.07mol,n(Fe)=n(Fe):n(O)=0.05mol:0.07mol=5:7, 则铁的氧化物为Fe5O7, 故选D.

二、综合题

第25页(共36页)

21.元素周期表中第 VIIA族元素的单质及其化合物的用途广泛.工业上,通过如下转化可制得KClO3晶体: NaCl溶液NaClO3溶液KClO3晶体

(1)与氯元素同族的短周期元素的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式为 1s22s22p5 .

(2)上述转化过程中所涉及的短周期元素中,原子半径由大到小的顺序是 Na>Cl>O .

(3)硫与氯同周期,写出一个能比较硫和氯非金属性强弱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H2S+Cl2=S+2HCl .

硫单质不溶于水,易溶于CS2,则CS2分子的结构式为 S=C=S . (4)电解氯化钠溶液可以得到NaClO3与H2.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并标出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

(5)II中不断加入细粒状KCl,搅拌,发生复分解反应,析出KClO3晶体.该反应能够发生的原因是 室温下,氯酸钾在水中的溶解度明显小于其他晶体 .

【考点】8F: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律的关系.

【分析】(1)与氯元素同族的短周期元素为F,原子序数为9,核外电子数为9;

(2)上述转化过程中所涉及的短周期元素有O、Cl、Na,电子层越多,原子半径越大,同周期从左向右原子半径减小;

(3)利用单质之间的置换反应比较非金属性;CS2分子与CO2分子结构相似;

第26页(共36页)

(4)电解氯化钠溶液可以得到NaClO3与H2,由电子、原子守恒可知反应为NaCl+3H2O

到电子,共转移6e;

NaClO3+3H2↑,该反应中Cl失去电子,H得

(5)发生复分解反应,析出KClO3晶体,与其溶解度小有关. 【解答】解:(1)与氯元素同族的短周期元素为F,原子序数为9,1s22s22p5; 核外电子数为9,则核外电子排布式为1s22s22p5,故答案为:(2)上述转化过程中所涉及的短周期元素有O、Cl、Na,电子层越多,原子半径越大,同周期从左向右原子半径减小,则原子半径由大到小的顺序是 Na>Cl>O, 故答案为:Na>Cl>O;

(3)利用单质之间的置换反应比较非金属性,能比较硫和氯非金属CS2分子与CO2分子结构性强弱的化学反应方程式如H2S+Cl2=S+2HCl;相似,CS2分子的结构式为S=C=S, 故答案为:H2S+Cl2=S+2HCl;S=C=S;

(4)电解氯化钠溶液可以得到NaClO3与H2,由电子、原子守恒可知反应为NaCl+3H2O

NaClO3+3H2↑,该反应中Cl失去电子,H得

到电子,共转移6e,反应及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为

故答案为:

(5)II中不断加入细粒状KCl,搅拌,发生复分解反应,析出KClO3晶体.该反应能够发生的原因是室温下,氯酸钾在水中的溶解度明显小于其他晶体,

第27页(共36页)

故答案为:室温下,氯酸钾在水中的溶解度明显小于其他晶体.

22.工业合成氨可以实现大规模固氮,氨可用于生产氯化铵、硫酸铵等化学肥料.

pH大小为:(1)等物质的量浓度的两溶液,氯化铵 > 硫酸铵(选填>、=或<,下同);铵根离子浓度相同的两溶液,两者的浓度大小关系为:氯化铵 > 硫酸铵;

(2)检验铵态氮肥中铵根离子的实验方案是 取样,加入试管配成溶液,加入浓氢氧化钠溶液,加热,在试管口放一片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若变蓝,则含有铵根离子;反之没有 ;

(3)长期施用硫酸铵,土壤会酸化板结的原因是 硫酸铵是强酸弱碱盐,其溶液呈酸性,所以长期施用,土壤会酸化板结 . 最新“人工固氮”的研究报道:常温常压、催化剂条件下,N2与水发生反应:2N2(g)+6H2O(l)?4NH3 (g)+3O2(g)?Q,(Q>0). (4)如果反应的平衡常数K值变小,该反应正反应速率 减小 (选填增大、减小或不变,下同),逆反应速率 减小 .

(5)请用上述反应中的有关物理量来说明该反应已达到平衡状态 容器中气体的总质量不随时间而变化或容器中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不随时间而变化或容器中气体的密度不随时间而变化或v(N2):v逆(O2)=2:3 .

(6)若反应的容器容积为2.0L,反应时间4.0min,容器内气体的密度增大了0.18g/L,在这段时间内O2的平均反应速率为

第28页(共3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