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大气环境监测方案 下载本文

.

增加的选测项目有CS2,Cl2,氯化氢,硫酸雾,HCN,NH3,Hg,Be,铬酸雾,非甲烷烃,芳香烃,苯乙烯,甲醛,酚,异氰酸甲酯,甲基对硫磷。

上下课道路、体育场和学生活动中心建设扬尘

道路、体育场和建设工地主要产生扬尘,因而增测TSP和PM10。 交通运输废气

学校位于交通主干道上,而且每天有很多汽车通过学校,汽车尾气成为了最主要的污染源,因而增加一氧化碳、氮氧化物和碳氢化合物、醛类、TSP、PM10、Pb等项目。

三、 空气环境监测项目的筛选:

根据《大气环境质量标准》(GB 3095—1996)和校园及其边的空气污染物排放情况来筛选监测项目,高等学校一般无特征污染物排放,结合空气污染源调查结果,可选SO2、NOX、CO 、TSP、PM10等作为空气环境监测项目。 四、 布设采样点、采样时间和采样频率 1、 采样点

布点采用功能区布点法,结合首都师大学校本部的分布情况及监测点围50米围不应有污染源;监测点围环境状况相对稳定,安全和防火措施有保障;监测点附近无强大的电磁干扰,围有稳定可靠的电力供应,通信线路容易安装和检修;监测点围应有合适的车辆通道,确定监测地点为:图书馆、综合餐厅、实验楼、校东门、体育场。

采样口需满足的条件:围水平面应保证270°以上的捕集空间,如果采样口一边靠近建筑物,采样口围水平面应有180°以上的自由空间;其采样口离地面的高度应在1.5 -15米围。

.

.

2、 采样时间和频率

采用间歇性采样,连续监测3-5d,每天采样频率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而定,SO2、NOX、CO等每隔2-3h采样一次;TSP、PM10每天采样一次,连续采样。采样应同时记录气温、气压、风向、风速、阴晴等气象因素。采样时间及记录见小表。

表3采样时间

采样时间 采样点 季节影响 每日采样时间 6:30-8:00 9:00-10:00 (不受1 季节影餐厅 响) 15:00-17:30 CO、NO2、PM10、SO2、TSP、 16:30-18:30 7:00-9:00 2 东门 (不受11:30-14:00 CO、NO2、PM10、SO2、TSP、 季节影响) 交通通行晚高峰、教职工16:30-18:30 CO、NO2、PM10、SO2、TSP、 下班高峰期 班高峰期 CO、NO2、PM10、SO2、TSP、 高峰期 交通午高峰、教职工上下CO、NO2、SO2、 围施工扬尘 食堂晚餐供应 交通早高峰、教职工上班30 11:00-12:CO、NO2、SO2、 午餐供应 CO、NO2、SO2 CO、NO2、PM10、SO2、TSP、 早餐供应 围的施工扬尘 检测项目 理由 .

.

7:00-8:00 (不受3 季节影图书馆 响) CO、NO2、PM10、SO2、TSP、 上下课人流高峰 上下课人流高峰 上下课人流高峰 上下课人流高峰 集中做实验 集中做实验 集中做实验 上下课人流高峰时段、体11:00-12:00 CO、NO2、PM10、SO2、TSP、 13:30-14:30 CO、NO2、PM10、SO2、TSP、 16:30-17:30 CO、NO2、PM10、SO2、TSP、 (不受8:00-11:00 CO、NO2、PM10、SO2、TSP 4 季节影实验楼 响) 19:30-22:30 CO、NO2、PM10、SO2、TSP 13:30-16:30 CO、NO2、PM10、SO2、TSP 7:00-8:00 (不受5 季节影体育场 响) CO、NO2、PM10、SO2、TSP 育场学生活动 上下课人流高峰时段、体10:30-12:30 CO、NO2、PM10、SO2、TSP 育场学生活动 上下课人流高峰时段、体16:30-19:00 CO、NO2、PM10、SO2、TSP 育场学生活动

表4 采样时间及气象状况

采 样 时 间 ××月××日 .

上午 中午 下ⅹ:ⅹ ∣ ⅹ:ⅹ ⅹ:ⅹ ∣ ⅹ:ⅹ 晚上 ⅹⅹ: ⅹ ⅹ ∣ ∣ ⅹⅹ: ⅹ : 午 上午 中午 下ⅹ:: ⅹ ∣ ⅹ:ⅹ ⅹ:ⅹ ∣ ⅹ:ⅹ 晚上 ⅹⅹ: ⅹ ⅹ ∣ ∣ ⅹⅹ: ⅹ : 午 上午 中午 下午 晚ⅹ:: ⅹ ∣ ⅹ:ⅹ ⅹ:ⅹ ∣ ⅹ:ⅹ 上 ⅹ: ⅹ: ⅹ ⅹ ∣ ∣ ⅹ: ⅹ: ⅹ ⅹ 餐厅 东门 实验楼 图书馆 体育场 .

ⅹ ⅹ 气温/℃ 气压/kPa 天气

五、 采样法、分析法和仪器

1、采样法和分析法:根据空气环境监测因子的筛选结果所确定的监测项目,按照《空气和废气监测分析法》、《环境监测技术规》和《大气环境质量标准》所规定的采样法和分析法执行,具体法可按表5列出。

表5 空气环境监测项目的采样法及分析法 监测项目 采样法 流量/ (L/min) TSP SO2 滤膜阻留法 溶液吸收法 100 0.5 重量法 盐酸副玫瑰苯胺分光光度法 N0X 溶液吸收法 0.4 盐酸萘乙二胺分光光度法 CO 溶液吸收法 非分散红外发 0.01 0.1 0.009 采气量/L 分析法 检出下限/ (mg/m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