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房IT运维技术方案1.0 - 图文 下载本文

适合复杂拓扑结构的个性化排布,满足不同用户对拓扑美学和行业习惯的要求可通过建立多种业务视图的方式对拓扑资源进行查看,实现对网络运行环境的全盘掌控。

提供业务服务综合展现界面,可将业务用户、应用系统、IT资源形成有效的影响度关联视图,并支持以大屏方式展现,一目了然地了解当前应用系统的运行状态、用户影响范围以及相关IT资源的运行情况等。

2.3.3

灵活的查询功能

系统应能对系统各类信息进行灵活查询,并能将结果以文本列表、图形方式(直方图、曲线图、面积图等)显示、打印或转存为Excel、PDF报表方式输出。

信息查询应能够对信息的单项内容条目设置查询条件,也能够对主要的条目进行组合过滤查询,在用户设置如时间、日期等查询条件时,应能提供对输入内容的合法性检查功能。

可自行指定需要查询的IT资源以及指标名称,按需产生对应的查询操作。

2.3.4

严格的权限控制

具备监控各个应用系统用户和角色授权管理机制,对于不同角色,可以设置对被监测设备与被监测业务的读取和操作权限。并记录用户对系统的访问过程,对于非法访问、滥用授权及时报警,确保应用系统的安全。并且,由于监控管理平台自身是集中统一的监控管理中心,因此应提供较高的安全保障。

2.3.5

提供多种告警方式

各类告警信息均报送到统一的报警平台上。提供多种告警策略和告警方式,须提供短消息、邮件、页面告警等方式。管理人员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定制告警方式。采用基于角色的处理和分发机制,根据告警事件类型分发给相应运维人员,结合完整的事件处理流程,确保各种事件和故障信息的快速、有效解决,要求对报警能够过滤并能够按照应用系统关联多个事件,以避免报警风暴的产生。

2.3.6

完善的报表工具

系统应能够对各种查询结果进行某一维度的统计分析,并能将统计分析以结果文本列表、图形方式(直方图、曲线图、面积图等)或报表方式显示、打印或转存为Excel、PDF报表方式输出,报表须采用中文格式。

报表功能应具有报表生成的灵活性和呈现的多样性,并能够根据用户需要进行报表自定义,以适应用户不断变化的需求,并可通过报表模板的方式实现。

系统应提供操作员增加、编辑自动生成报表任务的功能,能够确定任务自动执行时间,以及对任务队列进行查询、删除等管理操作。系统自动生成的报表可基于系统已有的报表模板,自动生成任务中包括一个或多个报表模板,以及用户预设的报表生成条件。

第三章 IT统一综合监测管理平台建设方案

3.1 IT运维管理平台

3.1.1

?

IT运维系统价值

IT运维系统能够辅助IT部门进行如下工作:

IT部门具有对IT资产和配置的掌控能力。需要对每一个IT组件的配置,以及IT组件之间,IT组件与业务应用之间的关系进行梳理,形成配置的逻辑关系,并形成配置基线。 ?

IT部门对IT系统具有整合管理能力。IT系统本身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各个系统之间围绕着业务形成了关联和互动,所以对于IT系统的监测和管理也应当是整体全面的,使IT部门始终保持对IT系统完整巡视的能力。 ?

IT应用服务运行状态的感知能力。 IT系统的建设是围绕着业务应用进行的,所以针对业务应用应当具有可用性的统计,以及容量的负载统计。 ?

IT运维流程的管控能力。IT部门通过IT运维流程管理,使得IT运维工作变得更加规范,但同时需要对运维流程本身的效率和效能进行监控,以便能够管理运维流程。同时IT部门需要的是一个系统化的管理体系,而不是割裂的,独立的运维流程。

3.1.2

IT运维系统架构

IT运维系统通过四个层面的功能实现完整的IT运维管理。

配置管理层面:实现对IT组件及其配置的识别,并形成具有逻辑关系视图的配置管理数据库(CMDB)和配置基线。在配置管理层面形成了对上层流程的信息支持,并通过上层的变更管理流程形成对配置管理数据库(CMDB)的管控。 整合管理层面:依据配置管理数据库(CMDB)的逻辑信息,对IT系统进行整合监测,形成完整的IT系统事态管理(Event Mgmt)。IT系统的整合管理包括:网络系统、服务器主机系统、数据库及中间件系统、存储系统。

业务服务管理层面:依据配置管理数据库(CMDB)的逻辑信息,形成组织机构的业务应用与IT组件的支撑关系,同时依靠IT组件的整合管理数据,完成对业务应用的可用性状态感知和容量管理。

流程管理层面:在具有了配置管理数据库(CMDB)的基础上,可为IT部门提供依据ISO \\IEC 20000标准的IT运维管理体系,为用户形成“服务支持中心”和“服务交付中心”。

3.1.3

IT运维管理成熟度模型

通过IT运维管理模型的规划逐步提升对IT系统运维的效率和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