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课堂教学改革成果汇报 下载本文

xx学校课堂教学改革成果汇报

2011年4月,山西省整体推进课堂教学改革现场会在长子县召开,提出了区域整体推进课堂教学改革的要求。2011年9月,xx市推出了“343”新课堂模式,提出了“一校一模式,一县一典型”的目标。在此基础上,小店区提出了“133”区域课改模式。我们xx学校积极响应,小学部以“师生共进,和谐发展”为办学宗旨,更新教育理念,明确教学指导思想,自主创新,科学发展,我们将新的理念转化为普适性的教学策略,使教师从根本上改变了教学方式,养成了新的课堂行为习惯,建立了民主平等的课堂新文化。使学生养成了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课堂讨论的习惯,使学习真正成为学生喜欢的事情,让课堂真正焕发了生机与活力,有力地促进了学生、教师和学校的全面、持续、和谐发展。现总结如下:

一、 构建模式,引领教师课堂教学改革

为实现课堂结构的变革,我们精心构建教学模式,打造课堂流程,帮助教师明确改革的目标追求、重点难点、方式方法,把新的理念转化为教师在常态课堂上的教学行为,引导教师“入格”,并引领教师在实践中逐渐形成自己独特的风格。我们的“自主互助学习型课堂”基本理念和模式为:“126” 成长课堂模式,初步形成了一条主线,两个基本点,六个步骤的“126”成长课堂的教学雏形。

一条主线:以师生共成长为主线。课堂是一个教学相长的过程。在教与学的过程中师生积极参与,交往互动,共同发展,走向共同成长。

两个基本点:合作交流,评价反馈。

合作交流:建立小组合作关系,营造学生主动参与的氛围,引导学生在课堂学习时,围绕合作学习目标,充分利用个体对问题认识的差异,实现优势互补,进行有效的合作交流.。

评价反馈:关注过程性评价,及时发现学生发展中的需要。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激发其内在发展的动力,课堂上应具体的、描述性的和及时的评价。

六个步骤:

1、激趣导入:通过设置情境激发学生兴趣,把学生的注意力和情感引导到学习中。采用的形式:评价,故事,新闻,笑话,谜语、绕口令,竞赛活动等,这样学生在浓烈的兴趣驱动下进入学习状态,进入探索知识奥妙的境界,满腔热情投入到课堂学习活动中。

2、呈现目标:教师要根据课标、教材、学生制定出本节课的教学目标。目标的制定要清晰,要让学生听得懂,记得住。教师要做到心中有数,清晰本节课教什么,学生学什么,让学生明确本节课具体的学习目标,学有所依,从而产生强烈的学习愿望,进入课堂学习状态。

3、自主学习:引导学生参与课堂教学活动,进行积极的自主探索;让学生自学新知识;发现问题积极思考;敢于大胆质疑问难、发表不同的意见。

4、合作解疑:小组合作学习的目的是让人人参与学习过程,人人尝试成功的喜悦。4人小组,责任到人,分工合作,小组长要有责任心。合作前要认真独立地思考,不人云亦云。合作要密切配合,发挥团队精神,有效地完成小组学习任务。在自学、合作的基础上,提出自己的见解和疑问, 教师根据学生的疑惑,引导学生开展小组互助交流,展开研讨,注重生生互动、师生互动、师生与文本互动等多边交流。 学生通过自主、互助后实在解答不了的,教师进行讲解。

5、当堂检测:检测题要有针对性,对应本堂课学习目标,难度适当,严格控制检测时间,真实总结。

6、拓展思维:以教材为依托,把学习内容作必要延伸, 把教教材变为学教材, “授人以渔”,做到“得法于课内,受益于课外”。拓展延伸时要照顾学生个性差异,充分考虑不同层次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设置难度各异的学习内容,设计不同层次的训练项目,以供学生自由选择,各取所需。使不同学生得到不同发展。

模式在应用时,不能照搬硬套,可以相互兼容,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根据教学内容、教学课型的不同,还可以重新组合和变更。

这种课堂教学模式的指导思想是:把教学过程看作动态发展的、教与学有机统一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始终处在主体地位,教师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激发者和引导者。

1、明确目标1-2分钟,可以书面表达,也可以口述。让学生明确本堂课的学习任务

2、自主学习学生个人的独立学习是小组合作学习的前提,教师必须给学生留出独立思考的时间,让学生根据教师提供的“导学提纲”自学,考虑好自己的见解,找出自己的疑难问题,做好笔记,以备交流。(小学高段)

3、小组合作探究在每个学生基本上完成了对系列问题的思考、探索之后,首先开展小组合作,通过交流,组内成员之间能取长补短,相互找到差距,共同进步,形成组内共识。

4、教师训练学生提升运用自学和合作中学会的知识解决问题,以巩固所学知识、提升认知水平。

5、评价测评:课时测评在各学习小组内进行,多采用“无分数评价”的方法,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独立完成课时达标题后,各小组交换批改,然后公示各小组平均对题或错题个数,教师及时讲解纠正并予以评价。力争“堂堂清”。

小组合作学习和评价,可以极大地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促进了学生自我管理和合作意识的形成,也促进了校园良好学习氛围的形成。

二、借鉴先进经验,制定教学常规

1、备课

教师应根据课标的要求,制订好教学工作计划。教师应认真备课,教师在认真钻研教材、了解学生知识水平的基础上写好教案,具体要求如下:

(1)教学目标的制定要体现“三维”,符合学生的认知起点。 (2)教学环节明晰,符合我校高效高质课堂教学模式的要求。 (3)导入体现铺垫性(建立在学生已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趣味性(情感互动)、实效性等。

(4)探究问题符合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有探究价值。

(5)学生学习方式的组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接受学习等)因教学内容的不同而灵活多样,讲求实效性。 (6)注重学科学习方法指导。

(7)如何进行反馈矫正,要落实在每个教学环节中。 (8)要准备当堂训练题,实现“堂堂清”。 2、上课

(1)用简短的话使学生明确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实现目标导向。 (2)在课堂教学中要落实三大原则:

“三讲三不讲”原则:对于学生易混、易错、易漏的问题必须讲,而且要讲透;对于学生已经会的、通过自学能会的、讲了也不会的坚决不讲。

实效性原则:将一些表演性、虚假性、无关教学效益与质量的环节坚决删除,减少无效劳动。课堂上该记牢、练熟的必须记牢、练熟;该搞“活”的则必须调动探究、讨论、想象等各种手段搞活。 反馈矫正原则:将诊断性反馈、过程性反馈、形成性反馈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实现“堂堂清”。

(3)控制“讲”与“练”“说”与“写”的时间关系,训练时间总和每节课至少达到10—15分钟。

(4)规范课堂管理,提倡、鼓励学生质疑问难,提出不同的见解。 (5)提高自身素养,创设学生喜欢的课堂,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6)教师要按时上课,不迟到,不早退,不拖堂。 3、作业

(1)“三布置三不布置”原则:不布置死记硬背机械训练作业,布置启发性思考性作业;不布置重复性作业,布置可选择性、层次性作业;不布置繁难偏旧作业,布置课外研究性、实践性作业。

(2)作业量:每周作业次数至少为周课时数的70%;每天学生作业时间一、二年级不布置作业;三、四年级不超过半小时;五、六年级不超过一小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