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小学教育学心理学试题及答案 下载本文

(3)评价作用。

3.AC【解析】文化自身的性质决定了它的发展对学校课程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内容的丰富和课程结构的更新。

4.ABCD【解析】德育过程由教育者、受教育者、德育内容和德育方法四个相互制约的要素构成。

5.BCD【解析】略。 三、填空题

1.六七岁至十一二岁的儿童 2.语言 3.主导 4.个体品德、社会思想道德 5.教育学理论

2013年教师资格考试小学教育学模拟题及答案7

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符合题意的正确答案,并将其号码写在题干的相应位置,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正规教育的主要标志是( )。

A.国家教育 B.民主教育 C.制度化教育 D.非制度化教育 2.( )会影响各级各类学校在教育结构中的比例。

A.人口的性别结构 B.人口的年龄结构 C.人口的文化结构 D.人口的阶级结构

3.17世纪英国的洛克在《教育漫话》一书中认为,“我们日常所见的人中,他们之所以或好或坏,或有用或无用,十分之九都是他们的教育所决定的。”这是( )。

A.环境决定论的观点 B.遗传决定论的观点 C.多因素相互作用论的观点 D.基因决定论的观点

4.设计教学法的提出者是( )。

A.杜威 B.华虚朋 C.伯克赫斯特 D.克伯屈 5.实质教育论认为教学的主要任务是( )。

A.发展智力 B.培养思想品德 C.传授知识 D.发展个性 6.实施小学德育的出发点和检验小学德育是否达标的质量标准是( )。

A.小学德育目标 B.小学德育的内容 C.小学德育的原则 D.小学德育的方法 7.“拔苗助长”违背了人发展的( )。

A.平衡性 B.顺序性 C.互补性 D.个别差异性 8.标志着人类从自然状态向社会状态的转变的是( )。 A.文化 B.教育 C.学校 D.知识

9.对被评价对象做出鉴定,区分等级,了解教育目标的实现程度。这属于( )。 A.诊断性评价 B.形成性评价 C.总结性评价 D.相对性评价 10.教学研究的第一步是( )。

A.研究方法的设计 B.研究课题的选择 C.研究方案的实施 D.论文和报告的

撰写

二、多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至五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二至五个正确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代码填入题干的相应位置。错选、多选、漏选均不得分。每小题3分,共15分) 1.学校教育制度在形式上的发展经历的过程有( )。

A.前制度化教育 B.义务教育 C.普及教育 D.制度化教育 E.非制度化教育

2.童年期儿童心理发展的主要特征是( )。 A.观察 B.注意 C.记忆 D.思维 E.情感 3.下列属于教学活动的是( )。

A.课前准备 B.上课 C.练习 D.评定 E.作业

4.班集体的特征有( )。

A.明确的共同目标 B.一定的组织结构 C.一定的共同生活的准则 D.集体成员之间相互平等、心理相容的氛围 5.教师职业道德与道德所共有的特征是( )。

A.内容的统一性 B.相对的独立性 C.本质的阶级性 D.历史的继承性 E.现象的一致性

三、填空题(每空1分。共9分)

1.操行评定一般包括学生自评、小组评议、__________和__________等四个步骤。 2.潜在课程也称__________,其主要特征是__________和__________。 3.测验的难度是指测验包含的试题__________。 4.常用的记分法有__________和__________两种。 5.基础性课程是一种注重学生__________能力培养的课程。 四、名词解释(每小题4分,共12分)

1.遗传:是指从上代继承下来的解剖生理上的特点,这些生理特点也叫遗传素质。遗传是个体发展的物质前提。

2.小学德育内容:教育者依据小学德育目标所选择的、用以形成儿童品德的社会思想政治原理和道德规范的总和。

3.发现学习:布鲁纳认为,发现是教育学生的主要手段,学生掌握学科基本结构的最好方法是发现法。所谓发现法,就是教师向学生提出有关问题、引导学生学习、搜集有关资料,通过积极思考,自己体会、“发现”概念和原理。它是一种以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发展探究性思维为目标,以基本材料为内容,使学生通过再发现的步骤来进行学习的教学方法。 五、简答题(每小题6分,共24分)

1.简析个体身心发展的互补性及其对教育的要求。

首先指机体某一方面的机能受损甚至缺失后,可通过其他方面的超常发展得到部分补偿,如失明者通过听觉、触觉等方面的超常发展得到补偿。也存在于心理机能与生理机能之间,人的精神力量、意志对整个机体起到调节作用,帮助人战胜疾病和残缺,使身心依然得到发展。

这个规律要求教育工作者首先树立信心,相信每一个学生,特别是暂时落后或某些方面有缺陷的学生,通过其他方面的补偿性发展,都会达到与一般正常学生一样的发展水平;其次要掌握科学的教育方法,发现学生的优势,扬长避短,激发学生自我发展的信心和自觉性。

2.确立小学德育目标的依据有哪些? 确立小学德育目标的依据有:

(1)我国社会发展对小学生政治、思想与道德提出的新的要求。作为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的德育,其目标要体现一定社会对所培养的人的要求。不同的发展时期有不同的社会思想道德行为准则,德育目标的确立要考虑社会发展的新的要求。

(2)教育目的对学校德育所要达到的结果做出的总的规定。德育目标的确立必须依据教育目的中对学校德育要达到的结果的总的规定。

(3)儿童身心发展的特点与规律。只有依据受教育者身心发展特点与规律确立的德育目标,才是与其主体发展需要相适应的目标,在这样的目标指导下的德育工作才能被学生自觉接受。

3.简述义务教育的意义。

(1)义务教育既标志着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又会不断促进国家经济的发展; (2)义务教育既体现着一个国家现代文明的水平,又会促进现代文明的提高; (3)义务教育既可以保障公民的基本权利,又可以培养公民的法律意识。

4.国家如何实施对中小学的管理和监督?

在我国,中小学是教育行政的重要对象,其内容之广泛远胜于其他教育领域。由于教育工作是教师与学生间的一种教与学的智力活动,很难以统一的标准来加以规范,因此国家对学校的管理和监督具有某些不同于其他领域的特点,主要通过宏观的政策、法律、经费、督导等方法来进行控制和监督。

(1)学校课程计划的编制和颁行制度。 (2)教科书的编写;审订和使用制度。 (3)学校的学籍管理制度。 (4)教师人事管理制度。 六、论述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1.试述课外活动和课堂教学的关系。

课外活动是学校组织的在教学计划和课堂教学形式以外进行的教育活动。与课堂教学相比,课外活动有以下特点:

(1)自愿参加。(2)自主活动。(3)形式多样。(4)内容开放。

课外活动与课堂教学的辩证关系是:课外活动是小学生全面、健康发展的重要教育形式,它与课堂教学相互补充、互相促进,不应有主次之分;课外活动是促进小学生全面发展的不可代替的教育组织形式,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必将在学生个性发展、动手能力、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等培养方面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

2.结合实际谈谈目前我国家庭教育存在的问题。

家庭教育是指以家庭为单位进行的教育活动。它是学校教育的基础,也是学校教育的补充。目前我国的家庭教育存在以下问题:第一,对孩子限制保护太多,忽视对孩子主动探求新事

物能力的培养。家长大多不习惯把孩子当成一个能动的、有独立意识的个体来看待。这一问题在学龄前的家长中表现得最为明显和突出。第二,着重对孩子的智力培养,忽视了孩子性格和情感的培养。第三,正确的鼓励不够,挫伤了孩子的自信心和创造力。第四,游戏时对孩子限制太多,扼杀了孩子的想象力。家长总爱给孩子买那些形象逼真的玩具。这些玩具不利于改造创新,不能与别的玩具联系起来一起玩,因而,在玩的过程中无益于孩子展开想象。第五,不重视培养孩子的劳动能力,使孩子的独立生活能力善。缺乏负责精神。第六,家长与孩子的沟通不够。

一、单项选择题

二、1.C【解析】制度化教育主要所指的是正规教育,也就是指具有层次结构的、按年龄分级的教育制度,它从初等学校延伸到大学,并且除了普通的学术性学习以外还包括适合于全日制职业技术训练的许许多多专业课程和机构。 2.B【解析】略。

3.A【解析】“环境决定论”认为,人的发展主要依靠外在的力量,诸如环境的刺激和要求、他人的影响和学校的教育等。故注重教育的价值。

4.D【解析】设计教学法是由美国教育家克伯屈1918年首先提出的。 5.C【解析】实质教育论认为教学的主要任务是传授知识。

6.A【解析】小学德育目标是实施小学德育的出发点,也是检验小学德育是否达标的质量标准。

7.B【解析】拔苗助长故事的寓意是批评了违背植物生长规律的行为,教学中“拔苗助长”违背了人发展的顺序性。

8.A【解析】康德认为,文化是在公民社会形成过程中产生和形成的,文化标志着人类从自然状态向社会状态的转变。

9.D【解析】相对性评价是对被评价对象做出鉴定,区分等级,了解教育目标的实现程度。

10.B【解析】教学研究的第一步是研究课题的选择。 二、多项选择题

1.ADE【解析】教育制度的发展经历了从前制度化教育到制度化教育,再到非制度化教育的过程。

2.ABCDE【解析】童年期儿童心理发展的主要特征是观察、注意、记忆、思维、情感和自我意识。

3.ABCDE【解析】教师和学生共同进行的课前准备、上课、作业、练习、辅导、评定等都属于教学活动。

4.ABCD【解析】ABCD四项均为班集体必须具备的四个基本特征。

5.ABD【解析】教师职业道德与道德所共有的特征是内容的统一性、相对的独立性、历史的继承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