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项目主要噪声源为搅拌机、上料机、打料泵、风机等机器设备及运输车辆运转噪声,混凝土运输车、装载机等机械非连续工作,且只在负荷大时声级较大。本项目产生的噪声源强为70~100dB(A)。 噪声污染的控制及防护措施拟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1)在满足工艺的前提下,尽可能选用功率小,噪声低的设备; (2)振动较大的设备采用单独基础,在其基础上采取相应的减震、隔音措施; (3)设备布置时考虑地形、声源方向性和噪声强弱等因素,进行合理布局,使高噪声设备尽量远离厂界,以求进一步降低厂界噪声; (4)主要的降噪设备应定期检查、维修、不合要求的要及时更换,防止机械噪声的升高。 项目采用《环境噪声评价技术导则-声环境》 (HJ2.4-2009)中推荐模式进行预测,噪声从声源发出后向外辐射,在传播过程中经距离衰减、地面构筑物屏蔽反射、空气吸收等阶段后到达受声点,本次评价采用A声级计算,模式如下: ①单个声源到达受声点的声压级 LA(r)=LAref(ro)-(Adiv+Abar+Aatm+Aexc) 式中:LA(r)——距声源r处的A声级,dB(A); LAref(ro)——参考位置ro处A声级,dB(A); Adiv——声波几何发散引起的A声级衰减量,dB(A); Abar——遮挡物引起的声级衰减量,dB(A); Aatm——空气吸收衰减量,dB(A); Aexc——附加衰减量,dB(A)。 ②多个声源发出的噪声在同一受声点的共同影响,其公式为: nLp?10lg[?10i?10.1LA(i)] 其中:Lp——预测点处的声级叠加值,dB(A); n——噪声源个数。 ③预测结果和分析 经过预测,设备噪声采用上述隔声、减震措施后,经过厂区距离衰减,厂界噪声昼间≤60dB(A),夜间≤50dB(A),满足《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348-2008)2类标准,对周围声环境影响较小。 五、固体废物环境影响分析 32
本项目产生的固体废物主要为冲洗废水沉淀池的沉淀物、除尘器收尘、职工生活垃圾及旱厕淤泥。冲洗废水沉淀池的沉淀物主要为砂石料、混凝土颗粒,产生量约15t/a,外售给建筑公司;除尘器收尘产生量23.58 t/a,回用于生产;职工生活垃圾产生量7.5t/a,由环卫部门定期清运;旱厕污泥产生量约2.0t/a,由附近农户定期外运农用沤肥。 固体废物全部得到妥善处理,不直接排入外环境,满足《一般工业固体废物贮存、处置场污染指控标准》(GB18599-2001)及修改单中的相关要求,对周围环境不会产生明显影响。 六、风险分析 环境风险评价的目的是分析和预测建设项目存在的潜在危险、有害因素,建设项目运营期间可能产生的突发性事件或事故(一般不包括人为破坏及自然灾害),引起有毒有害和易燃易爆等物质泄漏,所造成的人身安全与环境影响和损害程度,提出合理可行的防范、应急减缓措施,以使建设项目的事故率、损失和环境影响降低到可接受水平。 本项目重点预测和评价环境风险事故对厂内办公区以及厂界外人群的伤害、环境质量的影响,提出相对应的防范、减少、消除措施作为重点。 1、风险识别 风险识别范围包括生产过程所涉及的物质风险识别和生产设施风险识别。 (1)物质风险识别 物质风险识别范围包括:主要原材料及辅助材料、燃料、中间产品、最终产品以及生产过程排放的“三废”污染物等。根据前述工程分析,本项目生产中使用到的各种原辅材料、生产的产品以及排放的“三废”污染物均不属于《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导则》(HJ/T169-2004)附录中A1和《重大危险源辨别》(GB18218-2000)中的物质,对环境影响较小,不再考虑。 (2)生产设施风险识别 根据工程分析,项目生产过程中,当除尘装置的除尘器发生破损或气流管道泄露损坏,或者封闭的生产管线发生泄漏时,会使废气中粉尘浓度上升,严重时噪声排放超标。 2、源项分析 最大可信事故是指事故所造成的危害在所有预测的事故中最严重,并且发生该事33
故的概率不为0。常见最大可信事故及其概率分析见下表。 表7-1 常见最大可信事故及其概率分析 序号 1 可能的事故 收尘装置故障 事故后果 粉尘超标排放,后果较严重 发生频率估计 3次/a 根据风险识别,本项目最大可信事故为收尘装置故障,确定概率均为3次/a,故在发生最大可信事故的情况下的释放率较小。但在一定的程度下,会对人的健康造成危害。故发生危险事故时,应注意防范对人群的危害。 3、风险防范措施 本项目设备、管线、除尘器发生破裂等,就可能引发风险事故。通过科学的设计、操作和管理,可预防、避免事故的发生,将环境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和危害性降低到最小程度,真正做到防患于未然。本项目采用的具体防范及应急处理措施如下: (1)设备、管道设计应留有较大的安全系数,关键设备均应考虑备用,并达到安全目的,以防发生事故的发生。 (2)公司应建设科学、严格的生产操作规程和安全管理体系,做到各工段生产、安全都有专业人员专职负责。 (3)加强安全生产教育。安全生产教育包括厂级、工段、班组三级安全教育、特殊工种安全教育、日常安全教育、装置开工前安全教育和外来人员安全教育五部分内容。让所有员工了解所有的防范措施和环境影响等。 (4)加强设备、管线、除尘器等密封检查与维护,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5)应在旱厕附近修建应急事故池,旱厕应采用水泥防渗双防渗,当发现旱厕泄漏后,依靠地势和泵将污水抽入应急事故池暂存,应急事故水池容量为60m3,旱厕体积为15m3,因此事故状态下可以容纳旱厕污水,因此应急事故水池的建设理论上是可行的。 4、风险事故应急预案 (1)应急计划区 建设项目的危险目标主要为项目生产区,主要环境保护目标为厂内的办公区以及厂外敏感目标。 (2)应急机构 1)机构组成 企业成立环境风险事故应急救援“指挥领导小组”,由总经理、副总经理及生产、34
安全、环保、保卫等部门领导组成,下设应急救援办公室,日常工作由安全和环保部门兼管。发生重大事故时,以指挥领导小组为基础,立即成立风险事故应急救援指挥部,总经理任总指挥,副总经理任副指挥,负责全厂应急救援工作的组织和指挥,指挥部可设在生产调度室。如若总经理和副总经理不在企业时,由安全、环保部门负责人为临时总指挥,全权负责应急救援工作。 2)机构职责 指挥领导小组:负责单位“预案”的制定、修订;组建应急救援专业队伍,组织实施和演练;检查督促做好重大事故的预防措施和应急救援的各项准备工作。 指挥部:发生事故时,由指挥部发布和解除应急救援命令、信号;组织指挥救援队伍实施救援行动;向上级汇报和向友邻单位通报事故情况,必要时向有关单位发出救援请求;组织事故调查,总结应急救援经验教训。 (3)人员分工 总指挥组织指挥全厂的应急救援;副总指挥协助总指挥负责应急救援的具体指挥工作。安全科长协助总指挥做好事故报警、情况通报及事故处置工作;环保部门负责人负责事故现场及有害物质扩散区域内的洗消、监测工作,必要时代表指挥部对外发布有关信息,保卫科长负责警戒、治安保卫、疏散、道路管制工作;生产科长负责事故处置时生产系统、开停车调度工作,事故现场通讯联络和对外联系。 (4)事故预防防护 1)应急人员的事故防护 现场处置人员应根据不同类型环境事件的特点,配备相应的专业防护装备,采取事故防护措施,严格执行应急人员出入事发现场程序。 2)受灾群众的事故防护 现场应急救援指挥部负责组织群众的事故防护工作,主要工作内容是: 根据突发环境事件的性质、特点、告知群众应采取的安全防护措施; 根据事发时当地的气象、地理环境、人员密集度等,确定群众疏散的方式。 企业需要编制相应的分布图,制定各单位的联络人,并有联系电话,当发生比较大的事故时,要在第一事件通知可能受影响的单位,组织大家撤离。事故得到有效控制后,再安排撤离人员返回。 (5)应急终止 1)应急终止的条件 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