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品混凝土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 - 图文 下载本文

二、建设项目所在地自然环境社会环境简况

自然环境简况(地形、地貌、地质、气候、水文、植被、生物多样性等) 1、地理位置 邹平县地处鲁中山区北部边缘,黄河下游南岸。地理坐标为北纬36°42’~37°09’、东经117°18’~117°57’。西北隔黄河与济阳县、惠民县相望,北隔小清河与高青县为邻,东南与淄博市周村区毗连,东西分别与桓台县、章丘市接壤。最大纵距50.15km,最大横距57.55km,总面积1251.75km2。 本项目位于邹平县黄山街道办事处腾达路东首,交通方便,通讯发达,地理位置优越。 2、地形、地貌 邹平县所在地貌单元为冲积平原,地形平坦开阔,坡度为1/100~1/500,地面高程为19.69~20.93m。北起黄河南岸台子镇旧城渡口,南至临池镇郑家村,版土最大纵距50.15公里,西起码头镇刘平村,东至长山镇韩家村,最大横距57.55km。南部是古老的低山丘陵,面积为196.02km2,占总面积的15.66%。东部、西部是山前冲积平原,面积为364.04km2,占总面积的29.09%。北部和西北部是黄泛平原,面积为691.69km2,占总面积的55.25%。地势从南向北由海拔862.8m的低山到海拔11.6m的平原,呈倾斜式下降。 3、气候 邹平县属北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区,气候温和,雨热同季,四季分明,春季干旱多风,夏季湿热多雨,秋季天高气爽,冬季寒冷少雪。光热资源丰富,但年际变化较大,冷暖旱湿变化剧烈,且有较强的不稳定性和不均匀性。全县太阳辐射总量平均123.94kcal/cm2,年平均日照率为59%。气温的季节变化是冬夏相差29.8℃,一月最冷月均为-3℃,七月最热月均26.8℃,表现出明显的大陆性气候特点。 邹平县的降水主要集中在夏季,水量较少,且时空分布不均,致使旱涝经常发生,多年平均降水最为596.5mm。降雨最大的特点是:年际变化差异很大;年内降水分布十分不均,每年7、8月份降水量最多,占年降水量的53.8%,达313.9mm,占年均值的30%,一月份最少,仅占年均值的1%;降水量的地域分布不均,南部降雨多于北部,以山区最多,多年平均在640mm左右,小清河南岸,里八田、九户一线最少,多年平均在540mm左右。 16

邹平县地处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区,四季分明,年平均气温13℃,年平均降水量为633.3mm,且多集中于7、8、9月份,11、12月份降雨最少,年蒸发量为1118mm,多年主导风向为东南风,平均风速为2.5m/s。年平均气压1013.4HPa,年平均相对湿度64.0%,最大积雪深度23cm,最大冻土深度47cm。 4、水文地质 (1)水文 区域内主要河流有黄河、小清河、杏花河和孝妇河、小清河在邹平县北部自西向东流过(最终入渤海),县境内河段长22.9km,流域面积172km2。杏花河自芽庄湖浒山闸自西南向东北经焦桥镇张官村向东流入小清河,县境内长33.4km,流域面积425km2。黄河在县城西北由西南向东北流过,过县境河段长约23km,多年平均径流量437.26亿m3。 地下水类型为孔隙水,主要含水层有两层:埋深20~45m的带状砂砾层和埋深150~170m的基岩风化裂隙及残积层。地下水流向为自南向北及东北,多年平均地下水资源量为1.4亿m3。地下水的补给、径流和排泄主要受气象、地表及岩性的影响,补给来源主要为大气降水的垂直下渗及上游地下水的侧向补给。 (2)地质 本区域下伏基岩为白垩系玄武岩,上覆较厚的第四系沉积层,厚约120m,主要为冲积-洪积物。区内构造活动稳定,无古河道及大的断裂构造通过,未发现破碎带。本项目生产装置中无高大建筑及对地层形成重压的设备,地质状况可满足生产装置的要求。 5、地震 根据《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18306-2001)及国家标准第2号修改单(2010.5.10),该地区地震烈度为6度,设计基本震加速度为0.05g,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三组。 社会环境简况(社会经济结构、教育、文化、文物保护等) 2015年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 88.6 亿元,完成财政总收入 106.3亿元、地方公共财政收入 62 亿元,城镇和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 28800 元、14800 元(新口径)。完成固定资产投资 252 亿元。实现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 3559.5 亿元、利润 121 亿元。 17

邹平培植起了涉铝产业、纺织服装、食品医药、装备制造、冶金建材等主导产业。魏桥创业集团跃居世界500强第163位(2016年),比2015年提升71位,是山东省唯一一家跨入世界500强的民营企业。在这里,有着亚洲最大的玉米深加工循环经济产业园——西王集团。 2015年,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287家,全年实施工业技改项目123个,完成投资196.86亿元,实现高新技术产业产值 817.9 亿元。主动适应经济新常态,邹平县把发展“大工业”作为立县之本、富民之策,致力于实现由工业大县向工业强县转变,明确将推进涉铝产业高端集聚列为全县重点工作,作为实现逆势突破的重要抓手和事关长远发展的战略抉择。 邹平县耕地面积110万亩,2015年全县小麦种植面积81.1万亩、玉米种植面积76.9万亩、棉花播种面积2.1万亩、蔬菜播种面积11.7万亩。粮食生产喜获“十三连丰”,总产达到78.1万吨。连续三年被评为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并连续多年获得全国产粮大县补贴资金,是国家优质粮食生产区。 2015年,完成农田林网2.5万亩、成片造林2.4万亩、道路水系绿化258.6公里,发展林下经济2.6万亩。截至目前,全县林地面积达到49万亩,林木蓄积量203.5万立方米,全县森林覆盖率达到36%。 2015年,累计完成各类水利工程23项,完成投资2.1亿元;建成高标准农田14.7万亩,目前全县70%以上的农田达到了旱能浇、涝能排的标准。全县农机总动力达到139万千瓦,农机总值8.3亿元,拖拉机总数5628台,是全省农机装备最先进的地区之一。 截至目前,全县共发展现代农业示范基地450个,优质蔬菜大棚4800个、标准化畜禽示范场126个。农民专业合作社达到346家,其中国家级示范社2家。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达到126家,其中,国家级龙头企业2家、省级龙头企业10家。土地流转面积达9.8万亩。标准化基地面积达61.2万亩。“三品”认证总数达到123个,其中无公害产品40个、绿色食品59个、有机食品24个,长山山药、邹平香椿、青阳小米被认定为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被命名为中国山药之乡、中国甜椒之乡、中国香椿之乡和全国食用菌行业优秀基地县。2015年,被认定为国家农业产业化示范基地。 邹平现代物流、电子商务、总部经济等生产性服务业和休闲购物、餐饮娱乐、文化旅游等生活性服务业加快发展,圣豪商业、银座集团、大商集团先后扎根邹平。18

一个功能完善、产业高端、带动力强的现代服务业发展体系正在崛起。2015年全年实现服务业增加值 288.7 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165.8 亿元。电子商务发展迅速,全县开展电商业务的企业达到 300 余家,年交易额超过 300 亿元。 2015年,全县实现进出口总额29.1亿美元,引进县外资金350亿元、实际利用外资3.3亿美元。在实体经济走出国门、参与全球战略资源配置、并购境外知名公司的同时,邹平企业家们牢固树立社会责任意识和感恩意识,把“总部”留在邹平,把管理、研发、营销、物流、结算等高端产业链留在邹平,形成了“根植邹平、花开全球”的良好局面。 邹平县有“文化县”之美称。宋代名相范仲淹在这里度过青少年时代,近代著名学者梁漱溟先生三十年代在邹平进行过长达7年的“乡村建设实验”。 1987年邹平县被确定为首批对美开放调查点;1989年,邹平县接受了国家教委考察并被确定为重点联系县,国家教委先后三次派出挂职调研组来邹平指导工作;邹平一中、实验中学先后与澳大利亚阿伯芙公园中学、日本山口县小郡町立中学结成友好学校,定期开展交流互访活动;美国“四健会”、福特教育基金会等多次来邹考察访问。 邹平西汉置县,是历史上有名的齐鲁上九县之一。境内有多处古文化遗址,1991年,境内发现属龙山文化的丁公遗址,把中国文字史向前推进了800年。邹平人杰地灵,古往今来群贤辈出。战国时,思想家陈仲子创立“於陵学派”,为战国时期六大学派之一;秦汉之际,伏生传《尚书》,被历史学者称之为尚书再造;魏晋之际,古代数学泰斗刘徽作《九章算术注》,奠定了中国古代数学领先世界的地位;隋末王薄首举义旗,拉开了隋末农民起义的序幕;晚唐段成式作《酉阳杂俎》,内容广博,闻名中外;北宋名相范仲淹的青少年时代在这里度过,为其“先忧后乐”思想的形成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明末张万钟因著《鸽经》而被誉为世界研究鸽子的真正开创者;近代硕儒梁漱溟19世纪30年代在邹平创办了山东乡村建设研究院,进行了长达七年的乡村建设实验,现代诗人李广田、版画家刘建庵、语言学家郭在贻、《周易》研究专家刘大钧,都是知识界颇有影响的邹平籍人。邹平是全国第一个对美国学者开放的农村调查点,1986年以来,外国学者先后访问邹平达1000多人次。 邹平文物古迹遗址有醴泉寺、雕窝峪、范公祠、唐李庵、丁公城址、西南庄遗址、梁漱溟墓,邹平旅游景点有鹤伴山国家森林公园、樱花山、梯子坝、禾和湿地公园、邹平黄山等。据调查,本项目评价区范围内无重点文物、古迹、疗养院等重点保护目标。 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