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组成原理第二版课后答案 下载本文

15. CPU假设同上题,现有8片8K×8位的RAM芯片与CPU相连,试回答: (1)用74138译码器画出CPU与存储芯片的连接图; (2)写出每片RAM的地址范围;

(3)如果运行时发现不论往哪片RAM写入数据后,以A000H为起始地址的存储芯片都有与其相同的数据,分析故障原因。

(4)根据(1)的连接图,若出现地址线A13与CPU断线,并搭接到高电平上,将出现什么后果? 解:

(1)CPU与存储器芯片连接逻辑图: (2)地址空间分配图:

(3)如果运行时发现不论往哪片RAM写入数据后,以A000H为起始地址的存储芯片(第5片)都有与其相同的数据,则根本的故障原因为:该存储芯片的片选输入端很可能总是处于低电平。可能的情况有: 1)该片的-CS端与-WE端错连或短路;

2)该片的-CS端与CPU的-MREQ端错连或短路; 3)该片的-CS端与地线错连或短路; 在此,假设芯片与译码器本身都是好的。

(4)如果地址线A13与CPU断线,并搭接到高电平上,将会出现A13恒为―1‖的情况。此时存储器只能寻址A13=1的地址空间(奇数片),A13=0的另一半地址空间(偶数片)将永远访问不到。若对A13=0的地址空间(偶数片)进行访问,只能错误地访问到A13=1的对应空间(奇数片)中去。

17. 某机字长16位,常规的存储空间为64K字,若想不改用其他高速的存储芯片,而使访存速度提高到8倍,可采取什么措施?画图说明。

解:若想不改用高速存储芯片,而使访存速度提高到8倍,可采取多体交叉存取技术,图示如下: 8体交叉访问时序:

18. 什么是―程序访问的局部性‖?存储系统中哪一级采用了程序访问的局部性原理?

解:程序运行的局部性原理指:在一小段时间内,最近被访问过的程序和数据很可能再次被访问;在空间上,这些被访问的程序和数据往往集中在一小片存储区;在访问顺序上,指令顺序执行比转移执行的可能性大 (大约 5:1 )。存储系统中Cache—主存层次采用了程序访问的局部性原理。

20. Cache做在CPU芯片内有什么好处?将指令Cache和数据Cache分开又有什么好处? 答:Cache做在CPU芯片内主要有下面几个好处:

1)可提高外部总线的利用率。因为Cache在CPU芯片内,CPU访问Cache时不必占用外部总线; 2)Cache不占用外部总线就意味着外部总线可更多地支持I/O设备与主存的信息传输,增强了系统的整体效率;

3)可提高存取速度。因为Cache与CPU之间的数据通路大大缩短,故存取速度得以提高; 将指令Cache和数据Cache分开有如下好处:

1)可支持超前控制和流水线控制,有利于这类控制方式下指令预取操作的完成; 2)指令Cache可用ROM实现,以提高指令存取的可靠性;

3)数据Cache对不同数据类型的支持更为灵活,既可支持整数(例32位),也可支持浮点数据(如64位)。 补充讨论:

Cache结构改进的第三个措施是分级实现,如二级缓存结构,即在片内Cache(L1)和主存之间再设一个片外Cache(L2),片外缓存既可以弥补片内缓存容量不够大的缺点,又可在主存与片内缓存间起到平滑速度差的作用,加速片内缓存的调入调出速度(主存—L2—L1)。

21. 设某机主存容量为4MB,Cache容量为16KB,每字块有8个字,每字32位,设计一个四路组相联映象(即Cache每组内共有4个字块)的Cache组织,要求: (1)画出主存地址字段中各段的位数;

(2)设Cache的初态为空,CPU依次从主存第0、1、2……99号单元读出100个字(主存一次读出一个字),并重复按此次序读8次,问命中率是多少?

(3)若Cache的速度是主存的6倍,试问有Cache和无Cache相比,速度提高多少倍? 答:

(1)由于容量是按字节表示的,则主存地址字段格式划分如下: 8 7 2 3 2

(2)由于题意中给出的字地址是连续的,故(1)中地址格式的最低2位不参加字的读出操作。当主存读0号字单元时,将主存0号字块(0~7)调入Cache(0组x号块),主存读8号字单元时,将1号块(8~15)调入Cache(1组x号块)…… 主存读96号单元时,将12号块(96~103)调入Cache(12组x号块)。 ? 共需调100/8 13次,就把主存中的100个数调入Cache。除读第1遍时CPU需访问主存13次外,以后重复读时不需再访问主存。则在800个读操作中: 访Cache次数=(100-13)+700=787次 ? 0.98 ? Cache命中率=787/800 98%

(3)设无Cache时访主存需时800T(T为主存周期),加入Cache后需时: (131.167+13)T?T/6+13T′787 144.167T?

5.55倍?则:800T/144.167T

有Cache和无Cache相比,速度提高4.55倍左右。

23. 画出RZ、NRZ、NRZ1、PE、FM写入数字串1011001的写入电流波形图。 解:

24. 以写入1001 0110为例,比较调频制和改进调频制的写电流波形图。 解:写电流波形图如下: 比较:

1)FM和MFM写电流在位周期中心处的变化规则相同;

2)MFM制除连续一串―0‖时两个0周期交界处电流仍变化外,基本取消了位周期起始处的电流变化; 3)FM制记录一位二进制代码最多两次磁翻转,MFM制记录一位二进制代码最多一次磁翻转,因此MFM制的记录密度可提高一倍。上图中示出了在MFM制时位周期时间缩短一倍的情况。由图可知,当MFM制记录密度提高一倍时,其写电流频率与FM制的写电流频率相当;

4)由于MFM制并不是每个位周期都有电流变化,故自同步脉冲的分离需依据相邻两个位周期的读出信息产生,自同步技术比FM制复杂得多。

25. 画出调相制记录01100010的驱动电流、记录磁通、感应电势、同步脉冲及读出代码等几种波形。 解: 注意:

1)画波形图时应严格对准各种信号的时间关系。

2)读出感应信号不是方波而是与磁翻转边沿对应的尖脉冲;

3)同步脉冲的出现时间应能―包裹‖要选的读出感应信号,才能保证选通有效的读出数据信号,并屏蔽掉无用的感应信号。

4)最后读出的数据代码应与写入代码一致。

26. 磁盘组有六片磁盘,每片有两个记录面,存储区域内径22厘米,外径33厘米,道密度为40道/厘米,内层密度为400位/厘米,转速2400转/分,问: (1)共有多少存储面可用? (2)共有多少柱面? (3)盘组总存储容量是多少? (4)数据传输率是多少? 解:

(1)若去掉两个保护面,则共有: 6 × 2 - 2 = 10个存储面可用; (2)有效存储区域 =(33-22)/ 2 = 5.5cm

柱面数 = 40道/cm × 5.5= 220道 =p (3)内层道周长=22 69.08cm 道容量=400位/cm×69.08cm = 3454B

面容量=3454B × 220道 = 759,880B

盘组总容量 = 759,880B × 10面 = 7,598,800B

(4)转速 = 2400转 / 60秒 = 40转/秒

数据传输率 = 3454B × 40转/秒 = 138,160 B/S 注意:

1)计算盘组容量时一般应去掉上、下保护面;

的精度选取不同将引起答案不同,一般取两位小数;p2) 盘组总磁道数(=一个盘面上的磁道数)13)柱面数 4)数据传输率与盘面数无关;

5)数据传输率的单位时间是秒,不是分。

27. 某磁盘存储器转速为3000转/分,共有4个记录盘面,每毫米5道,每道记录信息12 288字节,最小磁道直径为230mm,共有275道,求: (1)磁盘存储器的存储容量;

(2)最高位密度(最小磁道的位密度)和最低位密度; (3)磁盘数据传输率; (4)平均等待时间。 解:

(1)存储容量 = 275道×12 288B/道×4面 = 13 516 800B (2)最高位密度 = p12 288B/230 = 17B/mm = 136位/mm(向下取整) 最大磁道直径

=230mm+275道/5道 ×2 = 230mm + 110mm = 340mm p 最低位密度 = 12 288B / 340

= 11B/mm = 92位 / mm (向下取整)

(3)磁盘数据传输率 = 12 288B × 3000转/分

=12 288B × 50转/秒=614 400B/S (4)平均等待时间 = 1/50 / 2 = 10ms 讨论:

1、本题给出的道容量单位为字节,

因此算出的存储容量单位也是字节,而不是位;

2、由此算出的位密度单位最终应转换成bpm(位/毫米); 3、平均等待时间是磁盘转半圈的时间,与容量无关。 第 五 章

1. I/O有哪些编址方式?各有何特点?

解:常用的I/O编址方式有两种: I/O与内存统一编址和I/O独立编址;

特点: I/O与内存统一编址方式的I/O地址采用与主存单元地址完全一样的格式,I/O设备和主存占用同一个地址空间,CPU可像访问主存一样访问I/O设备,不需要安排专门的I/O指令。

I/O独立编址方式时机器为I/O设备专门安排一套完全不同于主存地址格式的地址编码,此时I/O地址与主存地址是两个独立的空间,CPU需要通过专门的I/O指令来访问I/O地址空间。 讨论:I/O编址方式的意义:

I/O编址方式的选择主要影响到指令系统设计时I/O指令的安排,因此描述其特点时一定要说明此种I/O编址方式对应的I/O指令设置情况。

′ I/O与内存统一编址方式将I/O地址看成是存储地址的一部分,占用主存空间;

问题:确切地讲, I/O与内存统一编址的空间为总线空间,I/O所占用的是内存的扩展空间。 I/O独立编址方式有明显的I/O地址标识,′ 而I/O与内存统一的编址方式没有;

问题:无论哪种编址方式,I/O地址都是由相应的指令提供的,而地址本身并没有特殊的标识。 2. 简要说明CPU与I/O之间传递信息可采用哪几种联络方式?它们分别用于什么场合?

答: CPU与I/O之间传递信息常采用三种联络方式:直接控制(立即响应)、 同步、异步。 适用场合分别为:

直接控制适用于结构极简单、速度极慢的I/O设备,CPU直接控制外设处于某种状态而无须联络信号。 同步方式采用统一的时标进行联络,适用于CPU与I/O速度差不大,近距离传送的场合。 异步方式采用应答机制进行联络,适用于CPU与I/O速度差较大、远距离传送的场合。 讨论:注意I/O交换方式、I/O传送分类方式与I/O联络方式的区别: 串行、并行I/O传送方式常用于描述I/O传送宽度的类型; I/O交换方式主要讨论传送过程的控制方法;

I/O联络方式主要解决传送时CPU与I/O之间如何取得通信联系以建立起操作上的同步配合关系。 ′ 同步方式适用于CPU与I/O工作速度完全同步的场合。

问题: I/O 要达到与CPU工作速度完全同步一般是不可能的。同步方式的实质是―就慢不就快‖,如采用同步方式一般CPU达不到满负荷工作。

6. 字符显示器的接口电路中配有缓冲存储器和只读存储器,各有何作用?

解:显示缓冲存储器的作用是支持屏幕扫描时的反复刷新;只读存储器作为字符发生器使用,他起着将字符的ASCII码转换为字形点阵信息的作用。

8. 某计算机的I/O设备采用异步串行传送方式传送字符信息。字符信息的格式为一位起始位、七位数据位、一位校验位和一位停止位。若要求每秒钟传送480个字符,那么该设备的数据传送速率为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