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头黄河湿地恢复可研(1全黑字) 下载本文

水力循环、水体连通措施,有效改善水质。

(4)杜绝无序的引水活动,维持水体的水位在正常范围内变动,并根据水位落差变化,合理营造水岸生态系统,提高水体自净能力。

(5)加强对各水体及湿地各时段水质的监测、评价和预测工作,重视水资源保护、水环境污染源控制及管理工作。

(6)科学布设水质监测网点,选取先进的采样、监测方法对有代表性的水质指标进行有序监控,妥善保存水质监测结果,存档作为历史资料,便于后期对水质变化规律的预测和研究。

(7)根据水质监测结果,参照相应水环境质量标准和评价方法,定期对水体的质量进行定性或定量评价,便于根据评价结果采取相应改善措施。

(8)垃圾筒

为了减少游人的废弃物对湿地环境的影响,在湿地内设放130个垃圾筒。为了保护湿地内环境,对垃圾进行回收再利用处理,设立垃圾桶采用分离式投放设计的垃圾桶,材质采用内胆铁质、外壳为彩色硬塑。

(9)环保厕所

为了减少人类排泄物对湿地水质造成的污染,满足游人对厕所的美观结固、干净舒适、低碳环保、移动灵活等不同方面的要求,湿地在人流密集区新建环保厕所5个,通过固液分离技术将初期配料、木屑、生物菌种和排泄物混合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环保厕所由间隔板墙制成,有男女厕间,内设净手盆、照明灯、换气扇、不锈钢垃圾桶、手纸盒、扶手、衣帽钩、化妆镜、烟灰缸等。

5.2.4水岸保护

34

目前,项目区部分水岸(滩涂区)已被开垦为农田,加之河道采沙,部分水岸被损害,因此,要对水岸进行保护,维护其生态功能,并对受损水岸进行恢复和加固,保护、恢复水岸带植被。

为了保持水土、提高防洪能力,并为动植物创造生息的场所,依据湿地水位的动态变化和水陆交接区域的植被分层、自然演替,设计岸坡保护工程。

采用自然生态的材料进行护岸,对于存在问题的岸坡可采用自然驳岸方法作为湿地护坡保护工程优选技术。

规划在黄河大堤北侧建设自然驳岸10千米。水岸保护主要针对人工湖周边水岸宽3m的区域进行植被恢复保护建设。依据水陆交接区域的植被分层、自然演替、设计功能以及使用状况,构建水岸植被带。驳岸植物选择以乡土植物为主,在岸边栽植阔叶乔木1行,株距3m,岸边往下2米包围栽植阔叶灌丛,规格80cm×80cm。详见表5-2。

自然驳岸植被一览表

表5-2

类型 名称 紫穗槐 灌丛 小果白刺 柽柳 枸杞 乔木 旱柳 垂柳 河柏 草本、灌木沼泽 小香蒲 芦苇 规格 30枝/丛,冠径1m,高0.8m 30枝/丛,冠径1m,高0.8m 30枝/丛,冠径1m,高0.8m 30枝/丛,冠径1m,高0.8m 胸径6cm,定干3m 胸径6cm,定干3m 10株/m 10株/m 10株/m 222单位 丛 丛 丛 丛 株 株 平方米 平方米 平方米 数量 5000 1250 20000 5000 2000 1333 50000 100000 100000 35

5.3湿地恢复工程

5.3.1退田还湿还泽

由于湿地周边的农民法律意识淡薄及历史原因,部分滩涂湿地被农民非法开垦耕种,使生态环境遭到不同程度的破坏。为了恢复破坏的滩涂湿地,需进行退田还水还泽,面积280hm2,其中三岔口80hm2、昭君岛100hm2、西海湖100hm2。工程实施后,既可以扩大湿地面积,又大大加强湿地功能效益。

5.3.2湿地植被恢复

水生植被不仅可以充分改善水质,更是水生动物食物链的首要环节,还是黄河湿地鸟类和我国候鸟迁徙、栖息的场所,它直接或间接为各种鸟类、鱼类提供各种饲料和产卵繁殖场所,必须加强对水生植被的保护,否则水禽、鱼类的食物来源就会被切断,隐蔽栖息场所和繁殖环境便可能随之消失,重点保护的鸟类可能销声匿迹,鸟类自然湿地就会失去存在的意义。规划种植有利于净化水质的水生植被芦苇、香蒲等30hm2。以改善湿地水质,稳定湿地生态系统。

(1)水域宽阔处的水生植物配臵设计

在水域宽超过10m的区域,以营造水生植物群落景观为主,主要考虑远视效果。水生植物配臵注重整体大而连续的效果,主要以量取胜。

(2)水域较窄处的水生植物配臵

此配臵主要考虑近观,更注重植物单体的效果,对植物的姿态、色彩、高度有较高的要求,配臵时不宜过高过于拥挤,水生植物占水体面积的比例不超过1/3。水缘植物应间断种植,留出3~7m大小不一的缺

36

口,以供观景。

(3)抚育和管理

在恢复初期对重建的植被进行人工养护,提高植物个体的成活率,预防外来种和非湿地种的入侵,预防病虫害的发生。恢复后期,随着植被的逐渐恢复,养护管理将逐步弱化直至停止。

5.3.3湿地补水工程

湿地水系的自然通畅,是湿地保护的基本需要。修建必要的补水工程,利用凌汛黄河高水位自然补给湿地水量,是节约能源、储蓄水资源、保护湿地简单易行的途径。规划拟修建完善西海湖补水工程。

西海湖分洪区西起南圪堵村,东至兰桂村,东西长约5公里,南北宽约1公里,面积约4.5km2。分洪区库底最低高程为1005.8m,地面最高点高程为1008.1m,最大高差2.3m,区内平均地面高程约1006.9m。区内地势西北高,东南低。临近黄河大堤处的地面高程较低,利于分洪及退洪。分洪区内地势较高,需对分洪区进行开挖,以利于分洪。开挖控制底高程为1002.5m,开挖面积3km2。

(1)土方工程

采用2.0m3液压挖掘机开挖,74kw推土机回填,并辅以人工。铅丝石笼覆土回填推土机平均推运距离为10m。共开挖58万m3。

(2)分洪闸设计

分洪闸按100年一遇洪水标准(P=1%)设计。

根据《水利水电工程等级划分及洪水标准》SL252-2000的规定,分洪闸最大过闸流量为208.8 m3/s,分洪闸工程规模为中型,等别为Ⅲ等工程,主要建筑物级别为3级,次要建筑物级别为4级。

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