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 2008至 2017 年对口升学语文十套真题 下载本文

A.《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共收录诗歌305首。内容上分为风、雅、颂、赋、比、兴,其中风、雅、颂是《诗经》的精华部分。

B.李白是我国文学史上第一位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有“诗圣”之称。《将进酒》是其饮酒诗的代表作。

C.苏轼,号东坡居士,四川人。他是唐代古文运动的领导者,位居“唐宋八大家”之首。他在诗、词、文方面都取得了辉煌的成就,有《东坡全集》、《东坡乐府》。

D.朱自清,现代著名散文家。其散文以清隽、沉郁、语言洗练、文笔清丽著称。代表作《荷塘月色》、《背影》等。

8.下列各句与修辞手法对应错误的一项是

A.小屋点缀了山,什么来点缀小屋呢?那是树!——设问 B.北京城像一块大豆腐,四方四正。——比喻 C.珍珠是贝痛苦的结晶,是海的泪。——比拟

D.太阳从地平线上露出笑脸,用她那柔美的金色手指,悄悄地捡走了草地上的珠玑。——借代 9.下列各句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曾有画油画的人说:江南不宜画油画。大概就是因为江南雨多,或者他那油画技法只宜对付洋式的

对象。

B.你现在没有资格跟我说话——矿上已经把你开除了? C.与其在街上瞎逛,我想,不如就去看看那棵树吧?

D.荔枝原产于我国——是我国的特产,海南岛和廉江有野生的荔枝林,可为我国是原产地的明证。 10.下列各句中“以”是介词的一项是

A.夫夷以近,则游者众 B.余与四人拥火以入

C.秦贪,负其强,以空言求璧 D.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

二、文言文阅读(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1—63题

于是舍人相与谏曰:“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义也。今君与廉颇同列,廉君宣恶言,而君畏匿之,恐惧殊甚。且庸人尚羞之,况于将相乎!臣等不肖,请辞去。”蔺相如固止之,曰:“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曰:“不若也。”相如曰:“夫以秦王之威,而相如廷叱之,辱其群臣。相如虽驽,独畏廉将军哉?顾吾念之,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赵者,徒以吾两人在也。今两虎共斗,其势不俱生。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6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每空1分,共5分)

相与: 甚: 羞之:

驽: 顾:

62.把文中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每句3分,共9分)

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义也。 臣等不肖,请辞去。 今两虎共斗,其势不俱生。 63.本文段选自《史记》中的《 》,作者是 。

《史记》是我国第一部 ,共有 篇。(每空1分,共4分)

三、现代文阅读(24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4—69题

她也是一个美丽动人的姑娘,好像由于命运的差错,生在一个小职员的家里。她没有陪嫁的资产,也没有什么法子让一个有钱的体面人认识她,了解她,爱她,娶她,最后只得跟教育部的一个小书记结了婚。

她不能够讲究打扮,只好穿得朴朴素素,但是她觉得很不幸,好像这降低了她的身份似的。因为在妇女,美丽、丰韵、娇媚,就是她们的出身;天生的聪明、优美的资质、温柔的性情,就是她们唯一的资格。

她觉得她生来就是为着过高雅和奢华的生活,因此她不断地感到痛苦。住宅的寒伧、墙壁的黯淡、家具的破旧、衣料的粗陋,都使她苦恼。这些东西,在别的跟她一样地位的妇人也许不会挂在心上,然而她却因此痛苦,因此伤心。她看着那个替她做琐碎家事的勃雷大涅省的小女仆,心里就引起悲哀的感慨和狂乱的梦想。她梦想那些幽静的厅堂,那里装饰着东方的帷幕,点着高脚的青铜灯,还有两个穿短裤的仆人,躺在宽大的椅子里,被暖炉的热气烘得打盹儿;她梦想那些宽敞的客厅,那里张挂着古式的壁衣,陈设着精巧的木器、珍奇的古玩;她梦想那些华美的香气扑鼻的小客室,在那里,下午五点钟的时候,她跟最亲密的男朋友闲谈,或者跟那些一般女人所最仰慕最乐于结识的男子闲谈。

64.结合上面的文字,解释文中加点词语的含义。(每空2分,共6分) 资格: 寒伧: 壁衣: 65.怎样理解文中划线句子的意义?(4分) 66.以上三段文字在小说中起了什么作用?(4分) 67.以上三段文字所用的主要修辞手法是什么?(2分) 68.第(3)段刻画人物的方法主要是什么?(2分)

69.上面文字出自著名小说《 》,作者是19世纪 国批判现实 主义小说家 。他被誉为“ ”。(每空1分,共4分) 四、作文(40分)

70.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一个酷爱大自然的人,每年十月都要去看野鸭南飞。后来,他大发慈悲,带着饲料到池塘边去喂野鸭。几年下来,有些野鸭不仅不再南飞过冬,而且变得又胖又懒,连飞也飞不起来了。人们可以很容易地驯服野鸭,但要把驯服的鸭子再变成野鸭就很困难了。

要求:请根据以上材料,以“依赖与自强”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题目自拟,立意自定,文体自选。

题目:

河南省2013年普通高等学校对口招收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考试

语文试题卷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部正确的一组是

A.粗糙(zào) 句读(d?u) 难兄难弟(nán) B.铿尔(kynɡ) 蹒跚(mán) 笑靥如花(ya) C.桎梏(ɡù) 哂笑(shtn) 遒劲有力(jìnɡ) D.龟裂(ɡu?) 清冽(lia) 不落窠臼(ky)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绿荫 稠密 自惨形秽 B.溃烂 暧昧 鼎力相助 C.谴诚 敕造 小心翼翼 D.暮蔼 萌蘖 不辞劳苦

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使劲 下,朝鲨鱼的宽大的头顶狠狠地 去。 A.咬 举 捶 敲 B.插 举 捶 劈 C.咬 抬 砸 敲 D.插 抬 砸 劈

4.下列作家、作品和体裁对应正确的一项是

A.毕淑敏——《致橡树》——诗歌

B.苏洵——《念奴娇·赤壁怀古》——诗歌 C.汪曾祺——《我的母亲》——散文 D.曹禺——《雷雨》——话剧

5.下列古诗词默写错误的一项是

A.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 B.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C.天生我才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D.静女其姝,伺我于城隅。

6.下列各句,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我市各单位首批赴北京参观的代表均是先进工作者。

B.从历史和现实的斗争中,使我们深深体会到舆论工作的重要性。 C.今年麦子的收成是几年来麦子收成最好的一年。

D.夜深人静,想起今天一连串发生的事情,我怎么也睡不着。

7.下列对文学知识的解说,正确的一项是

A.白居易,唐代诗人,号香山居士,代表作是叙事长诗《长恨歌》、《琵琶行》。白居易倡导“新乐府”,是我国第一位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

B.司马迁,是中国古代伟大的史学家、文学家,被后人尊为“史圣”,创作了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史记》。《史记》是“二十五史”之首,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C.《论语》是孔子所著的记录其言行的一部语录体的散文集,全面反映了孔子的哲学、政治、文化和教育思想,是儒家经典著作之一。

D.艾青,现代诗人,“朦胧诗派”的代表人物之一,代表作《雨巷》,因此被称作“雨巷诗人”。 8.下列各句与修辞手法对应正确的一项是

A.这时候,光亮的不仅是太阳、云和海水,连我自己也成光亮的了。这不是伟大的奇观吗?——设问

B.我绝不像攀缘的凌霄花,借你的高枝来炫耀自己。——夸张 C.群众是汪洋大海,个人只不过是其中的一滴水。——借代

D.女人坐在小院当中,手指上缠绞着柔滑修长的苇眉子,苇眉子又细又薄,在她怀里跳跃着。——

拟人

9.下列各句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咳,你问什么不行呀”!凤娇替香雪挎起篮子说。

他看见离得最近的一条鲨鱼张开大嘴 进死鱼的银白色的肚皮时,他把短棍高高地 起,

B.由于伤心,悔恨,失望,困苦,她常常整日地哭好几天。 C.北京的熬白菜也比别处好吃,——五味神在北京。 D.“看呀,”他说:“这里有点东西给你。”

10.下列各句中“而”不是连词的一项是

A.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 B.子路率尔而对曰。

C.而翁归,自与汝复算耳。 D.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二、文言文阅读(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1~63题

始皇既没,余威震于殊俗。然陈涉瓮牖绳枢之子,甿隶之人,而迁徙之徒也;才能不及中人,非有仲尼、墨翟之贤,陶朱、猗顿之富;蹑足于行伍之间,而倔起阡陌之中,率疲弊之卒,将数百之众,转而攻秦;斩木为兵,揭竿为旗,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

且夫天下非小弱也,雍州之地,崤函之固,自若也。陈涉之位,非尊于齐、楚、燕、赵、韩、魏、宋、卫、中山之君也;锄耰棘矜,非铦于钩戟长铩也;谪戍之众,非抗于九国之师也;深谋远虑,行军用兵之道,非及向时之士也。然而成败异变,功业相反也。试使山东之国与陈涉度长絜大,比权量力,则不可同年而语矣。然秦以区区之地,致万乘之势,序八州而朝同列,百有余年矣;然后以六合之家,崤函为宫;一夫作难而七庙隳,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

6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每空1分,共3分)

牖: 抗: 絜:

62.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每句3分,共9分)

始皇既没,余威震于殊俗。 斩木为兵,揭竿为旗,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 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

63.以上文段选自西汉政论家、文学家 的《过秦论》,指出秦朝迅速灭亡的原因是 。文

段中的两个通假字分别是 和 。(每空1分,共4分)

三、现代文阅读(24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4~69题

我常想读书人是世间幸福人,因为他除了拥有现实的世界以外,还拥有另一个更为浩瀚也更为丰富的世界。现实的世界是人人都有的,而后一个世界却为读书人所独有。由此我又想,那些失去或不能阅读的人是多么的不幸,他们的丧失是不可补偿的。世间有诸多的不平等,财富的不平等、权利的不平等,而阅读能力的拥有或丧失却体现为精神的不平等。

一个人的一生,只能经历自己拥有的那一份喜悦,那一份苦难,也许再加上他亲自感知的那一些关于自身以外的经历和经验。然而,人们通过阅读,却能进入不同时空的诸多他人的世界。这样,具有阅读能力的人,无形间获得了超越有限生命的无限可能性。阅读不仅使他多识了草木虫鱼之名,而且可以上溯远古下及未来,(1)存在的与非存在的奇风异俗。

更为重要的是,读书加惠于人们的不仅是知识的增广,而且还在于精神的感化与陶冶。人们从读书学做人,从那些往哲先贤以及当代才俊的著述中学得他们的人格。人们从《论语》中学得智慧的思考,从《史记》中学得严肃的历史精神,从《正气歌》学得人格的刚烈,从马克思学得入世的激情,从鲁迅学得批判一个读书人,是一个有机会拥有超乎个人生命体验的幸运人。

一个人一旦与书本结缘,极大的可能是注定了做一个与崇高追求和高尚情操相联系的人。……我之所

精神,从列夫·托尔斯泰学得道德的执着;歌德的诗句刻写着睿智的人生,拜伦的诗句呼唤着奋斗的热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