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科技大学博士考试大纲 - 图文 下载本文

考试科目 考试时间 一、总体要求 主要考察学生对可靠性设计的基本概念和理论掌握的程度,重点考察学生是否对可靠性设计的基本概念有深刻的理解,是否掌握了零件可靠性建模与设计方法,是否掌握了系统可靠性的建模与分析方法,是否具有运用可靠性基本理论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内容 16. 可靠性的基本概念与度量指标 1) 可靠性、可靠度、不可靠度、失效率的定义; 2) 可靠度函数、不可靠度函数、失效率函数之间的关系; 3) 常用的概率分布(指数分布、正态分布、对数正态分布、威布尔分布); 4) 广义可靠性及维修性、可用性的定义。 17. 应力-强度干涉模型 1) 广义应力和广义强度的概念。 2) 用概率密度联合积分法计算应力—强度干涉概率; 3) 用强度与应力之差的概率密度函数积分法计算干涉概率; 4) 强度与应力均服从指数分布时零件的可靠度计算; 5) 强度与应力均服从正态分布时零件的可靠度计算; 6) 强度与应力均服从对数正态分布时零件的可靠度计算。 18. 机械零件可靠性设计计算 1) 机械零件静强度可靠性设计方法:应力分布和强度分布的确定方法、受拉零件及弯曲变形梁的可靠性设计; 2) 稳定变应力下机械零件疲劳强度可靠性设计方法:S-N曲线、考虑可靠度的P-S-N曲线、用P-S-N曲线计算稳定变应力下的疲劳可靠度; 3) 非稳定变应力下机械零件疲劳强度可靠性设计方法:载荷谱基本概念、疲劳累积损伤、Miner损伤累积理论。 19. 系统可靠性模型 1) 不可修系统与可修系统的定义; 2) 不可修系统的建模方法:串联系统模型、并联系统模型、混联系统模型、表决系统模型和旁联系统模型;根据单元可靠度,运用各种模型计算系统可靠度的方法; 3) 可修系统可靠性建模方法:马尔科夫过程,转移矩阵的构建,可修系统的维修性及可用性指标。 20. 可靠性分配与预计 1) 可靠性分配的定义; 2) 系统可靠性分配常用的方法:等分配法、评分分配法、再分配法、比例分配法、AGREE方法; 3) 可靠性分配的优化方法; 4) 可靠性预计方法。 21. 故障模式、影响及危害性分析 1) 故障与故障模式的定义; 3017 可靠性设计 180分钟 考试形式 考试总分 笔试(闭卷) 100分 2) 故障判据的制定; 3) 故障原因分析的目的和要点; 4) 故障影响的级别约定层次划分; 5) 故障影响严酷度、发生度、探测度的基本概念; 6) 风险优先数的计算; 7) 危害性矩阵图的构建。 22. 故障树分析 1) 故障树的定义及用途; 2) 故障树分析常用的术语与逻辑门; 3) 故障树的简化与规范化:故障树的模块化与规范化方法、特殊门与简单逻辑门的等效变换规则、用割顶点法进行故障树模块化分解; 4) 故障树的定性分析:故障树的结构函数的定义、最小割集和最小路集的定义、求故障树最小割集分析的下行法与上行法、求故障树最小路集的对偶树方法; 5) 故障树的定量分析:概率组成函数穷举法求顶事件发生概率,利用最小割集求顶事件发生概率,利用最小路集求顶事件发生概率,概率重要度计算,用故障树的对偶树求顶事件发生概率。 三、题型及分值比例 填空题,20% 选择题,20% 分析计算题,40% 简答题,20% 考试科目 考试时间 3018马克思主义理论 180分钟 考试形式 考试总分 笔试(闭卷) 100分 一、总体要求 掌握马克思主义理论基本原理,把握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及不同阶段的理论成果,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分析现实问题。 二、内容及比例 1.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1)关于客观物质世界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和运动发展的原理;(2)人类社会形态由低级向高级演进和发展规律的原理;(3)关于时代本质和发展阶段的原理;(4)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辩证统一的原理;(5)阶级、阶级斗争和阶级分析的原理;(6)无产阶级革命和无产阶级专政的理论;(7)关于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的原理(8)剩余价值学说和资本主义社会基本矛盾与主要矛盾的理论;(9)社会主义历史必然性和工人阶级历史使命的学说;(10)科学社会主义本质特征和发展规律的学说;(11)社会主义革命(包括改革)和建设规律的理论;(12)关于无产阶级政党学说和共产党建设的理论;(13)人的全面发展和共产主义的原理;(14)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原理等。 2.列宁的帝国主义理论及当代价值 3.毛泽东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 4.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内容、构成及其相互关系 5.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经验及创新规律 6.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内涵、意义及其国际影响 三、题型及分值比例 简答题:40% 论述题:60%

考试科目 考试时间 3021数字信号处理 180 分钟 考试形式 考试总分 笔试(闭卷) 100 分 一、总体要求 主要考察学生掌握《数字信号处理》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的情况,以及学生运用基本理论与方法进行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内容及比例 1、离散时间信号与系统的分析 1)连续信号的数字处理过程,低通和带通信号采样定理。 2)离散时间信号的变换域分析(DTFT 、DFT 、ZT)。 3)LTI离散时间系统的时域和变换域分析(卷积和、频率响应、传输函数、各种常用系统等)。 2、数字滤波器设计 1)IIR数字滤波器的设计(双线性变换法、冲激响应不变法、IIR的频谱变换)。 2) FIR数字滤波器的设计(窗函数法、频率采样法)。 3)数字滤波器的结构(FIR基本结构:直接型、级联型、多相实现、格型;IIR基本结构:直接型、级联型、并联型、格型)。 4)上述设计方法与结构之间的比较。 3、多速率数字信号处理 1)采样速率变换系统及多级设计的运算量分析。 2)采样速率变换系统中的滤波器设计和多相分解。 4、数字算法实现及运算量分析和有限字长效应 1)基-2FFT算法原理和运算量分析及其在谱分析中的应用。 2)定点ADC的量化有限字长效应(信噪比分析)。 3)一阶IIR滤波器的有限字长效应(信噪比分析)。 4)FFT算法的有限字长效应(信噪比分析)。 三、题型及分值比例 简答题(15分) 计算题(85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