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届高考化学二轮复习 专题二十 弱电解质电离(1)(含解析) 下载本文

故 B 正确;C.?lgcH+、?lgcOH-的乘积越大,水的电离程度越小,T2

15答案及解析: 答案:C 解析:

16答案及解析: 答案:D

6.0kJ?mol?1?1mol?0.3mol,占冰解析:1mol冰熔化时,熔化热能破坏的氢键的物质的量为

20kJ?mol?10.3mol?100%?15%,A项正确;醋酸溶液加水稀释.电离平衡向正反应方中氢键的百分数为

2mol????向移动,电离度增大,由于电离常数只与温度有关,Ka保持不变,B项正确;甲烷的燃烧热表示25℃、101kPa时1mol甲烷完全燃烧生成液态水时放出的热量,该热化学方程式正确,C项正确;合成氨的反应为可逆反应,0.5mol N2和1.5mol H2不能完全反应,生成的NH3小于1mol,放热19.3kJ,故热化学方程式为N2(g)+3H2(g)项错误。

17答案及解析: 答案:1.10-5 2.0.1 3.d 4.A 5.D 6.11V/9 解析:

18答案及解析: 答案:(1)AC

(2)0. 6?0.7;4.0;

TiO2/Cu2Al2O42NH3(g) ΔΗ<-38.6kJ·mol-1,D

0.59

(3)CO2+CH4???????CH3COOH;250℃;催化剂效率下降是影响速率的主要因素,

17

催化效率降低,则反应速率也降低;温度升高是影响速率的主要因素,温度越高,反应速率越大

解析:(1)A.碳酸是二元弱酸,以一级电离为主,常温下,酸的电离常数越大,酸的酸性越强,因亚硝酸 电离常数比碳酸一级电离常数大,所以亚硝酸酸性比碳酸强,故A正确;B.酸的酸性强弱与酸的氧化性强弱关系不大,所以亚硝酸的氧化性比碳酸的强,不能说明亚硝酸酸性比碳酸强,故B错误;C.亚硝酸与破酸钠反应生成CO2,根据强酸制弱酸规律可知亚硝酸酸性比碳酸强.故C正确;D.碳酸是二元弱酸,应该通过比较相同来度的碳酸氢纳和亚稍酸钠溶液的pH大小判断它们的酸性强弱,故D错误;

(2)①氨碳比相同时曲线I二氧化碳的转化率大,所以生产中选用水碳比的数值为0.6?0.7;②氨碳比在4.5时,需要氨气较多,但依据图象分析二氧化碳转化率增大不多,工业合成氨生成工艺较复杂,提高生产成本,所以氨碳比控制在4.0左右;③曲线D中水碳比为1,初始时c?CO2?=1 mol/L,则c?H2O?= 1 mol/L,由于平衡常数k只与温度有关,所以选择氨碳比为4.0,此时CO2平衡转化率= 63%,即初始浓度:c?CO2?= 1 mol/L、c?H2O?= 1 mol/L、c?NH3?= 4 mol/L利用反应的三段式有,

垐?2NH3?g?+CO2(g)噲?CO?NH2?2?l?+H2O?g?

初始量(mol/L) 4 1 1 变化量(mol/L) 1.26 0.63 0.63 平衡率(mol/L) 2. 74 0.37 1.63 则平衡常数K?c?H2O?c2?NH3??c?CO2??1.63?0.59;

2.742?0.37(3)CO2和CH4,在催化作用下生成乙酸CH3COOH,化学方程式为

CO2+CH4???????CH3COOH,观察图乙可知,温度低于250 ℃时,催化剂的摧化效

TiO2/Cu2Al2O4率和 乙酸的生成速率均随温度升高而增大,250℃ 时二者均 达到最大,但温度高于250℃时,催化剂的催化效率和乙酸的生成速率均下降,温度高于300℃ 时,催化剂的催化效率继续降低,乙酸的生成速率却随温度升高而增大,所以在250—300℃过程中,催化剂是影

18

响速率的主要因素,因此催化效率的降低,导致反应速率也降低;在300—400℃时,催化效率低且变化程度较小,反应速率增加较明显,因此该过程中温度是影响速率的主要因素,温度越高,反应速率越大。

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