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扬州中学2018届高三5月第四次模拟考试历史试卷含答案 下载本文

江苏省扬州中学2018届高三历史测试卷

历 史

注 意 事 项 考生在答题前请认真阅读本注意事项及各题答题要求 1.本试卷共6页,包含选择题(第1题-第20题,共20题)、非选择题(第21题-第25题,共5题)两部分。本次考试满分为120分,考试时间为100分钟。考试结束后,请将答题纸交回。 2.答题前,请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号等用书写黑色字迹的0.5毫米签字笔填写在答题纸上。 3.请认真核对答题纸表头规定填写或填涂的项目是否准确。 4.作答非选择题必须用书写黑色字迹的0.5毫米签字笔写在答题纸上的指定位置,在其它位置作答一律无效。

第Ⅰ卷(选择题 共6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6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

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 钱穆先生指出“中国版图的恢廓,盖自秦时已奠其规模。近世言秦政,率斥其专制。然按实而论,秦人初创中国统一之新局,其所努力,亦均为当时事势所需,实未可一一深非也。”这一统一的变局还体现出

A.从血缘世袭到宗法世袭 B.从宗法封建到帝制集权 C.从世袭政治到官僚政治 D.从礼乐治理到法律治理 2. 吕思勉先生说:“诸(子百家)学之未尝废绝,弥可见矣。安得谓一经汉武之表彰罢黜,而百家之学遂微不足道邪?”对此理解正确是

A.表彰儒学之后诸学皆绝 B.学识佳者皆成为官员 C.儒学由此得以发扬光大 D.百家争鸣从此时结束 3.有学者认为,过去人们常常把“儒家文化”、“儒家传统”当做“中国文化”、“中国传统”的同义词,但实际上从秦至清的整体看,中国传统的主流是“儒表法里”,因此传统中国一直存在着法家制度文化与儒家典籍文化之间的张力。下列最有可能符合该学者的主旨是

A.儒家思想不是中国传统主流 B.法家思想是中国传统的主流 C.中国文化有表里不一的差异 D.打倒孔家店能打到中国传统

4.明代中期以后,随着经济的发展,商业化速度加剧,随之而来的则是农村人口向城市的流动,道光

1

《苏州府志》卷一○记晚明苏州府“聚居城郭者十之四五,聚居市镇者十之三四,散处乡村者十之一二”。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商品经济推动人口流动 B.聚居是城镇化进程的动因 C.政府放宽人口迁徙限制 D.苏州府官员理念开放宽容

5.1842年《南京条约》签订,第一条内容为“嗣后大清大皇帝、大英国君主永存平和,所属华英人民彼此友睦,各住他国者必受该国保佑身家全安。”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天朝上国”不得不接受耻辱 B. 宗藩体制不得不接受条约体制 C. 为此后实现长期和平奠定基础 D. 国际平等原则得到了很好贯彻 6.民国初年有一副对联:“男女平权,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阴阳合历,你过你的年,我过我的年。”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民国初年社会风貌有了较大变化 B.纪年的改革体现帝王观念的顽固 C.男女平权表明社会平等已经实现 D.风习的变化与政治变革基本无关

7.有史家注意到,苏南地区毗邻上海,本属首当其冲之地,但直到光绪年间,时人记叙还提到纺织与耕种相济以谋食营生的事实,甚至“村镇收租之家,至其时,积布累累,问之,则皆佃者之穷而无告以布当钱米也”。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苏南缺乏近代民族工业 B.苏南地区小农挣扎求生 C.苏南没受上海开埠影响 D.苏南经济结构几无变迁

8.“我们反对孔教,并不是反对孔子个人,也不是说在古代社会无价值。不过因他不能支配现代人心,适合现代潮流,还有一班人硬要拿他出来压迫现代人心,抵抗现代潮流,成了我们社会进化的最大障碍。”这表明陈独秀旨在

A. 否定孔教传统的是非和价值标准 B.肯定孔教是传统社会的精神支柱 C. 强调孔子个人学说不合现代生活 D.从现代生活角度重估孔教的价值 9. 下表是某一时期中央人民政府组成表。这表明

A.国共合作下的广州国民政府成立 B.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权组织形式 C.中共联合各方面共同创建新中国 D.新时期民主协商政治取得了实效 10. 在一份公报中有这样的表述:美利坚合众国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是中国的唯一合法政府。在此范围内,美国人民将同台湾人民保持文化、商务和其他非官方关系。这表明 A.中美关系终于实现了正常化 B.中美关系正经历严峻的考验 C.中国已经提出一国两制构想 D.中美正在寻求正常化的道路 11.右图是一场全国性大讨论的报纸照片,这场大讨论

A.恢复了濒临崩溃的国民经济 B.重申了实事求是的基本精神

C.做出了改革开放的重大决策

2

D.创立了中国特色的理论体系

12. “在梭伦、克里斯提尼等执政时,老百姓的权利虽有增加,但由于出席陪审团没有报酬,让有钱的人在法庭占尽优势。”据此,伯利克利推行的津贴措施 A.培育了选民的心智 B.防止了贵族的专权

C.损害了公民的品格 D.扩张了平民的权利 13.《世界小史》:他教导人们,每一个信仰者可以说是他自己的牧师,一个人必须作为一个独立、单个、自由的人去争取上帝的仁慈恩典;他只承认《圣经》是上帝的话语,他所做的尝试就是重新唤回古老的基督教信仰。这可以反映出

A.“认识你自己”在新时代的展现 B.人文主义提倡解放人本身 C.宗教改革协调自由与虔诚 D.启蒙运动重建信仰与理性 14.《新全球史》载:“1500年以后,跨文化互动在更大的地理范围内展开,文化间的碰撞比之前几百年间的更具破坏性……欧洲的影响决定性地改变了世界力量的平衡。”这表明在新航路开辟后 A.欧洲的影响力逐步扩大 B.跨文化互动才得以展开 C.文化碰撞阻断跨洋交流 D.欧洲维持了世界力量平衡

15.有学者指出,18世纪晚期工厂制度出现了,到19世纪中叶,英国所有棉布都已经在工厂里生产,工厂制度代替了分包制和原工业的工场,成为工业经济特有的生产方式。对“特有”的理解中,正确的是A.标志着工业革命的完成 B.全新的生产组织形式C.产生了比蒸汽机更大的影响 D.促进了工业革命深入发展

16.在他们的心中,自然法则是最高的准则,任何人间的王权、神权、金钱都应该从属于最高准则。由此开始的解放释放了巨大能量,冲击着18至19世纪的欧洲。他们

D.希望重新建立法治社会

17.《联邦宪法》第六条第二款:“宪法、为实现宪法而制定的联邦立法、根据联邦授权已经缔结和将要缔结的条约,为联邦最高法律;各邦宪法和立法若与联邦最高法律抵触,各邦法官应受最高法律约束。”该条款确立的原则是

A.集权制原则 B.联邦制原则 C.共和制原则 D.人民主权原则 18.《剑桥美国史》:“在冷战的背景下,复杂的问题得以简单化,美国的主要威胁来自里根所称的‘邪恶帝国’苏联。1991年苏联的解体摧毁了这个框架,开启了通往乔治·布什乐观地称为‘新世界秩序’的道路,而这条道路也许不可避免地注定是一条混乱之路。”这段话旨在强调 A.冷战客观上缓和了国际局势 B.美苏对抗导致世界秩序稳定

C.新旧秩序转换中的局势动荡 D.美国主导新世界秩序的重建 19.1957年3月,法国、德意志联邦共和国(西德)、意大利等六国签署“罗马条约”,创建了六国共同市场。“通过共同市场,西欧得以在新的世界格局的构造中扮演了一个关键角色,而自1945年以来,世界事务一向是由美苏两个超级大国所主导的”。对此理解不正确的是 A.推动了西欧的经济一体化 B. 深化了法国和德国的和解 C.推动了多极化趋势的发展 D.欧洲政治一体化取得突破 20.右图的作者是荷兰的画家蒙德里安,他认为艺术应根本脱离外在形式,以表现抽象精神为目的,追求人与神统一的绝对境界,

3

A.建构了全新的科学体系 B.崇尚理性并且病入膏肓C.批判并抨击了所有观点

自然的即“纯

粹抽象”,与之相似的作品是

A.《向日葵》 B.《悲惨世界》 C.《伏尔加河上的纤夫》 D.《等待戈多》

第II卷(非选择题 共60分)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5题,满分60分。其中第21小题14分,第22小题12分,第23小题14分,第24 A小题10分,第24 B小题10分。

21.(14分)唐朝与前朝相比,各种治理制度进一步完善,为唐朝的繁盛奠定了坚实的基础。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姚崇、宋璟都是玄宗时的良相。玄宗总揽政务之后,宰相从4人进一步减为2人。另外,由宰相担任的高级职务空缺的现象变得普遍了。714-724年,无尚书仆射。这一情况导致门下省和中书省职能的逐步合并。他们渐渐变成一个协调的组织,既负责制定和起草政策,又负责法律的审查和复审。还充当与皇帝一起负责重大决策的秘书处的少数重臣。总之,权力稳步地集中于宰相们,特别是集中在德高望重的宰相之手。

——摘编自【英】崔瑞德编《剑桥中国隋唐史》第316-317页

材料二 唐朝御史台组织机构完备,长官为御史大夫,其职责是“掌以刑法典章纠正百官之罪恶”。御史台完全独立于三省六部等行政机构,可以对中央和地方的百官进行监察。其次是监察机构法定化,御史台和三院的运行依据是《唐六典》,该法详细规定了御史台的员额、品级、权限及其与其他机关的关系。同时集传统法典之大成的《唐律疏议》成为御史履行职责、纠察犯罪、弹劾百官的主要法律依据,使御史弹劾过程有法可依。御史制度加上谏官制度、史官制度和“罪己诏”制度的存在,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皇权与权臣的专横,表明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成熟性和稳定性。

——摘编自余钊飞《“整肃纲纪、察举百官”的唐代御史制度》 完成下列要求:

(1)依据材料一,概括玄宗时期相权发生的变化。(2分)依据材料二,概括唐朝的御史台有哪些功能与特点?(4分)

(2)皇权专制最大的困境就是难以纠错,据材料二指出唐朝是如何防止政策失误的?(4分) (3)结合所学知识并综合上述材料,说明盛唐得以出现的政治因素。(4分),

22.(12分)城市化是工业时代的必然产物,城市化作为一种持续不断的历史进程,主要有三方面内容:城市地理空间的拓展;城市设施的近代化和管理的近代化。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中国城市化水平与发展中国家城市化水平比较

年代 1843 1894 1949 1957 据的时间分别是1850和1950)

4

城镇人口(万) 2070 2351 5765 9959 占总人口比重(%) 5.1 6 10.6 15.4 发展中国家水平(%) 4.4 16.7 数据来源自戴均良《中国城市发展史》1992,黄士诚《城市建设经济学》1987(说明,发展中国家的水平统计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