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份试卷合集】广东省揭阳市2019-2020学年化学高一第二学期期末经典模拟试题 下载本文

生成铁锈,其原理如图。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铁片发生还原反应而被腐蚀

B.铁片腐蚀最严重区域应该是生锈最多的区域

C.铁片腐蚀中负极发生的电极反应:2H2O+O2+4e-===4OH-

D.铁片里的铁和碳与食盐水形成无数微小原电池,发生了电化学腐蚀 【答案】D 【解析】

A、铁作负极,发生失电子的氧化反应,选项A错误;B、铁片负极腐蚀最严重,由于离子的移动,在正极区域生成铁锈最多,选项B错误;C、铁作负极,发生失电子的氧化反应,即Fe-2e-=Fe2+,选项C错误;D、在一块表面无锈的铁片上滴食盐水,铁片里的铁和碳与食盐水形成无数微小原电池,发生了电化学腐蚀,铁作负极,碳作正极,选项D正确。答案选D。 10.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 A.干馏 【答案】A 【解析】 【详解】

A.煤在隔绝空气加强热条件下发生反应分解生成焦炭、粗苯 等,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A正确; B.石油的分馏是利用物质沸点不同将石油分成不同沸点范围段的产物,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B错误;

C.蒸馏是利用物质沸点不同分离物质的过程,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C错误;

D.萃取是利用溶质在互不相溶的溶剂中有不同的溶解度来分离混合物的方法,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D错误。 答案选A。 【点睛】

本题考查了物理变化的判断,明确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区别是解题关键,物理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化学变化有新物质生成,常表现为生成气体,颜色改变,生成沉淀等,而且伴随能量变化,常表现为吸热、放热、发光等,注意蒸馏、萃取、分馏的操作原理。 11.下列实验操作所得的现象及结论均正确的是( )

B.分馏

C.蒸馏

D.萃取

选项 实验操作 现象及结论 A 将AlCl3溶液加热蒸干 得到白色固体,成分为纯净的AlCl3 将少量Na2SO3样品溶于水,滴加足量盐酸酸化的B Ba(NO3)2溶液 有白色沉淀产生,则Na2SO3己变质 C 用量筒量取一定体积的浓硫酸时,仰视读数 所量取的浓硫酸体积偏大 D A.A

向FeI2溶液中通入少量Cl2 B.B

C.C

溶液变黄,则Cl2的氧化性强于Fe3+ D.D

【答案】C 【解析】

A项:由于 AlCl3水解生成的 HCl挥发而促进水解,所以蒸发溶剂后所得固体为Al(OH)3,A 项错误;B项:酸性条件下 NO3-有强氧化性,能将 SO32-氧化为SO42- ,B项错误;C项:用量筒量取一定体积的液体时,仰视读数,液面高出刻度线,液体体积偏大,C 项正确;D项:C l2与 Fe2+ 、I -的反应产物分别为 Fe 3+ 、I 2,两者的溶液均为黄色,故通入少量 Cl 2时,从溶液变黄的现象无法推知是哪种离子先反应,因此无法确定氧化性是Cl 2>F e 3+还是Cl 2>I 2,D项错误。 12.下列物质属于化合物的是( ) A.Fe(OH)3胶体 B.稀盐酸 【答案】C 【解析】 【分析】 【详解】

A.Fe(OH)3胶体属于分散系,是混合物,故A不符合题意; B.稀盐酸是氯化氢和水组成的物质,是混合物,故B不符合题意; C.干冰是二氧化碳的俗称属于纯净物,是化合物,故C符合题意; D.空气是多种气体的混合物,是混合物,故D不符合题意; 答案选C。

13.可用于电动汽车的铝—空气燃料电池,通常以NaCl溶液或NaOH溶液为电解质溶液,铝合金为负极,空气电极为正极。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以NaCl溶液或NaOH溶液为电解液时,正极反应都为:O2+2H2O+4e-===4OH- B.以NaOH溶液为电解液时,负极反应为:Al+3OH--3e-===Al(OH)3↓ C.以NaOH溶液为电解液时,电池在工作过程中电解质溶液的碱性保持不变

C.干冰

D.空气

D.电池工作时,电子通过外电路从正极流向负极 【答案】A 【解析】 【详解】

A.以NaCl溶液或NaOH溶液为电解液时,正极上氧气得电子生成氢氧根离子,电极反应为:O2+2H2O+4e-===4OH-,故A正确;

B.以NaOH溶液为电解液时,Al易失去电子作负极,电极反应为:Al+4OH--3e-=AlO2-+2H2O,故B错误;

C.以NaOH溶液为电解液时,总反应为:4Al+4OH-+3O2=4AlO2-+2H2O,氢氧根离子参加反应,所以溶液的碱性降低,故C错误;

D.放电时,电子从负极沿导线流向正极,故D错误; 故选A。

14.下列有关能源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光电转换的基本装置就是太阳能电池,应用相当广泛

B.利用蓝绿藻等低等植物和微生物在阳光作用下可使水分解产生氢气 C.贮氢合金的发现和应用,开辟了解决氢气贮存、运输难题的新途径 D.煤、石油、天然气、氢能中,天然气、氢能是可再生能源 【答案】D 【解析】

分析:A、光电转换的基本原理是光电效应;B.氢气燃烧放出大量的热量,且燃烧产物是水没有污染,水可以在光能作用下分解成氧气和氢气;C.气体难贮存和运输,将其转化为固态易贮存和运输;D、化石燃料包括,煤、石油和天然气,不能再生,而氢能是可以再生的能源。

详解:A. 光电转换的基本装置就是太阳能电池,它的基本原理是光电效应,应用相当广泛,选项A正确;B、氢气燃烧放出大量的热量,且燃烧产物是水没有污染,所以氢气是21世纪极有前途的新型能源,科学家可以利用蓝绿藻等低等植物和微生物在阳光作用下使水分解产生氢气从而利用氢能,选项B正确;C.气体难贮存和运输,将其转化为固态易贮存和运输,所以贮氢合金的应用,是解决氢气贮存、运输难题的新途径,选项C正确;D、化石燃料包括,煤、石油和天然气,不能再生,而氢能是可以再生的能源,选项D不正确。答案选D。

15.氢气在氯气中燃烧时产生苍白色火焰,在反应过程中,断裂1molH2中的化学键消耗的能量为Q1kJ,断裂1molCl2中的化学键消耗的能量为Q2 kJ,形成1molHCl中的化学键释放的能量为Q3kJ,下列关系式正确的是( ) A.Q1 + Q2 >Q3 【答案】D

B.Q1+ Q2 > 2Q3

C.Q1 + Q2 < Q3

D.Q1 + Q2 < 2Q3

【解析】 【分析】

根据反应热△H=反应物的总键能-生成物的总键来计算该反应的反应热,氢气在氯气中燃烧,反应热△H<0,据此解答。 【详解】

破坏1molH2中的化学键消耗的能量为Q1kJ,则H-H键能为Q1kJ/mol,破坏1molCl2中的化学键消耗的能量为Q2kJ,则Cl-Cl键能为Q2kJ/mol,形成1molHCl中的化学键释放的能量为Q3kJ,则H-Cl键能为Q3kJ/mol,对于H2(g)+Cl2(g)=2HCl(g),反应热△H=反应物的总键能-生成物的总键能=Q1kJ/mol+Q2kJ/mol-2Q3kJ/mol=(Q1+Q2-2Q3)kJ/mol,由于氢气在氯气中燃烧,反应热△H<0,即(Q1+Q2-2Q3)<0,所以Q1+Q2<2Q3。 故选D。

16.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化石燃料不一定在任何条件下都能充分燃烧

B.化石燃料在燃烧过程中能产生污染环境的CO、SO2等有害气体 C.直接燃烧煤不如将煤进行深加工后再燃烧的效果好 D.固体煤变为气体燃料后,燃烧效率将更低 【答案】D 【解析】

A、在氧气不充分的条件下,化石燃料会不完全燃烧,故A正确;B、化石燃料中含有碳、硫元素,在燃烧过程中能产生污染环境的CO、SO2等有害气体,故B正确;C、将煤进行深加工后再燃烧可以使燃烧效率更高,故C正确;D、固体煤变为气体燃料后,增加了氧气与燃料的接触面积,燃烧效率将更高,故D错误。故选D。 17.已知

A.z的二氯代物有三种 B.x、y的一氯代物均只有三种

C.x、y可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因发生加成反应而褪色 D.x、y、z中只有x的所有原子可能处于同一平面 【答案】B 【解析】

A项,z为立方烷,结构高度对称,z中只有1种H原子,其一氯代物只有1种,二氯代物有3种(2个Cl处于立方烷的邻位、面对角线、体对角线),正确;B项,x中有5种H原子,x的一氯代物有5种,y中有3种H原子,y的一氯代物有3种,错误;C项,x、y中都含有碳碳双键,都能与溴的四氯化碳溶

(x)、

(y)、

(z)互为同分异构体,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