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4-1 企业管理对人-机-环的支配关系
由此图可以看出,管理是一种手段,是改造客观世界的有效措施。只有利用有效的管理手段,从外因方面提高劳动者的综合素质,安全生产才能得到基本保障。
第五章 发展和保障铁路行车安全的策略和建议
第一节 提高人员素质的策略与方案
根据对铁路行车安全系统中“人为因素”的分析,提出以下措施: (1)在任用人员时,应该对其进行职业适应性测试,以便于为工作挑选最合适的人 ,减少潜在的不安全隐患。
(2)对工作人员尤其是行车重要岗位的人员进行定期的考核,包括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的考核,提高工作人员的工作水平。
(3)建立本单位专门的职工数据库,预警生物节律的“危险日”,实施时间、季节变化控制,制定动态的值班轮流表。
(4)改进作业方法,制定合理的作业程序。在制定标准的过程中,尽量做到优化、简化、突出重点、适用、提高可靠度,减少工作人员出现遗忘作业程序,或是不按程序做的情况。另外,要实施有效的监控,强化关键环节的作业控制。
(5) 合理劳动组合,注重行为环境建设。劳动组合要注重合理的技术组合,也要注重不同个性心理特征人员的组合。重视建立宽松的行为环境,给予职工公平竞争的机会。各级领导应熟悉职工的性格、爱好,协调人际关系,发现思想倾
向,注重职工生理、心理状态,做好安全工作。
(6)实施全方位安全管理,完善安全保障体系。坚持党政工团齐抓共管,充分发挥党团员、劳动模范的带头作用 ,开展“党员身边无违章”活动。将社会、家庭纳入安全管理体系,开展“为铁路职工送温暖”、评选“安全生产贤内助”、“安全五好家庭”等活动,充分发挥第二道防线的作用。
第二节 对发展和保障我国铁路设备安全的几点思考
运输设备是运输业生产的物质基础,其质量、状态的好坏直接影响着运输业的效率和安全。因此,基于国内外实践,提出几点思考和建议。 引进国外先进设备、先进技术,取其之长,补己之短。
2.坚持边引进边开发,加速研制适合我国铁路自身特点的运输相关设备。 3.尽量用机器代替人的某些功能。把人从紧张的操作中解放出来,发挥人的监控特点,做到人机各尽所长。
4.建立科学的维修制度、保养制度,运用科学的检查、维修方法,加强设备的可靠性与安全性。
5.建立和发展我国的综合运输调度中心,负责管理整个铁路线上列车的运行,走综合调度的发展道路。
第三节 影响行车安全的环境因素的解决措施
针对上面对行车环境因素的分析,特提出解决影响行车安全的环境因素的构想:
一、社会环境因素安全保障措施
社会环境因素是社会造成的,铁路作为一支企业,是社会的一份子,应当充分履行自身的职责,尽量避免社会不良因素给我们安全生产带来的不利。归纳起来,我们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防范路外人员对铁路基础设施的不良影响。如实行封闭式管理;加强对铁路沿线的监控等。
2、对与铁路息息相关的社会环境进行主动干预。如关心职工家庭生活,解决后顾之忧;与地方密切配合,改善治安环境等。
3、协调路内人员的协作关系。使作业人员在繁忙的工作中,仍能保持良好的心态和充沛的精力,把行车安全建立在良好的作业环境条件基础上。 二、自然环境因素安全保障措施
自然环境因素属不可抗力,我们应采取预防为主的原则来对待。 1、铁路选线过程中就应充分做好地质、水文和气象等勘察工作。 2、对自然灾害采取预防为主的措施,加强后勤保障与预、确报工作,尽量减少损失。
3、大力改善职场作业环境,严格按照国家规定标准实施,有效防止人员疾病、中毒现象发生,避免过早疲劳和不舒适感。
第四节 对保证我国铁路行车安全的几点建议
铁路行车事故的发生,总是由人、设备和环境等相关因素复杂地交织在一起而产生的。这里不仅跟人员、设备、环境三个要素的单独特性有关,也与人—机、人—环、机—环三个界面的不匹配、不协调有关,这就给安全管理工作指明了方向。要保证安全,归根结底,一是要提高人的可靠性,二是要提高设备的可靠性。
一、针对我国铁路的目前状况,可考虑采用以下对策和措施来防止人为事故的发生:
①切实加强政治思想工作,提高职工的思想素质,帮助职工解除后顾之忧; ②对主要行车人员建立招工、培训、考核制度,定期进行身体检查和心理测试,不断提高职工的生理素质和业务素质;
③改善劳动组织、科学地安排工作和休息时间,创造良好的工作和休息环境; ④贯彻物质利益原则,把安全与职工切身利益紧密挂钩;
⑤组织各种形式的安全竞赛,大力推行标准化作业,积极培养群体安全意识。 二、除了考虑人的因素以外,还要从设计、制造、安装、维修、保养等各方面来保证设备质量,以提高设备的可靠性,针对我国铁路目前的具体情况,还应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发展安全技术设备:
①防止和排除人为错误的设备,车站办理进路的监督设备、列车运行速度的
测录设备等;
②对各种固定和移动设备的技术状态进行监测诊断的设备,如热轴探测和报警设备、各种自然灾害的报警设备等;
③兼有扩能和安全作用的设备,如自动闭塞、电气集中、调度集中、列车自动控制设备等;
④救援抢险设备,如救援列车、牵引车、复轨器等;
⑤道口设备,如自动栏木、列车接近报警器、交通信号及扩音设备等。 三、切实有效地改善环境,减少不利环境对人和机器的影响,也是保证铁路行车安全的一个重要方面。
四、利用系统工程学安全理论,实现安全生产的良性循环的可控性。一个系统安全运行的全过程分为三个阶段,本质安全化建设阶段,保持安全品质运行阶段,安全品质恶化阶段。要实现安全生产良性循环,必须控制住系统使之不进入安全品质恶化阶段。如图5-1所示:
安全性 E F C D A B0时间图5-1 系统安全生产良性循环曲线
当系统达到或接近B点时,应及时停止运行,并对系统进行新一轮本质安全化建设,即图中的BC阶段。例如对设备进行改进或更换先进的设备,对环境进行改进或增加新的安全装备,对人员进行新技术培训或更换上高水平的技术工人。新的一轮安全化建设应使系统的本质安全化质量提高到与那时的技术经济及管理条件相适应的新水平。
在生产现场是通过安全检查表和安全评价,发现系统出现安全品质逐渐下降的趋势,当发现下降到与安全评价所要求的初始指标相同时,就表明这个系统进入了危险阶段,这时,就应停止系统运行,对系统进行第二轮的本质安全化建设之后,系统开始进入第二次保持安全品质运行阶段。同时,不断通过安全性检查与评价,不断进行又一轮本质安全化建设,系统本质安全化水平将不断得到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