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民族关系发展大趋势论 下载本文

注释:

① 《列子?黄帝》云:阪泉之战,黄帝“帅熊、罴、狼、豹、貙、虎为前驱,雕、貙、鹰、

鸢为旗帜”。

② 《史记?正义》引《帝王世纪》:“神农氏,姜姓也。母曰任姒,有蟜氏之女,登为少典妃。游华阳,有神龙首,感生炎帝。人身牛首。”

③ 《论语?子罕》、《尔雅?释地》。

④ 《尚书?舜誓》、《国语?楚语》、《战国策?魏策》等。

⑤ 又见《吕氏春秋?恃君》高诱注云:“越有百种。”

⑥ 戎、狄之称始见于西周。西周之前,中原西部和北部的族群则称为狁、鬼方、羌方。参阅《诗经?出车》、《诗经?六月》、《竹书记年》、《易经?既济》、《国语?周语》等。

⑦ 《左传》襄公七年:“禹会诸侯于涂山,执玉帛者万国。”

⑧ 《周礼?职方氏》亦云:“四夷、八蛮、九闽、九夷、五戎、六狄。”《尔雅?释地》也云:“九夷、八狄、七戎、六蛮。”

⑨ 《左传》僖公十五年:晋“于是乎作州兵”。

⑩ 《司马法》:又晋作“州兵”。《左传》僖公十五年注:“五党为州,州,二千五百家

也。因此又使州长各缮甲兵。”《国语?晋语二》也有此说法。故李亚龙:《西周与东周》(上海人民出版社1956年11月版,第170页)和翦伯赞、郑天挺主编:《中国通史参考资料》第一册(中华书局1962年4月版,第112页)、1979年版《辞海》(缩印本第94页)以及《辞源》(商务印书馆1981年修订第2版,第950页)均采用此说法。此说源于《周礼?地官?大司徒》。然此说本为六乡制度,六乡之人本来就要服兵役,无所谓作“州兵”。从当时的历史条件来分析,晋所谓作“州兵”的“州”,应是《司马法》中之王国“二百里为州”的“州”。故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吴慧:《试论春秋时期的社会性质问题》(《中国社会经济史论丛》第1辑,山西人民出版社1981年7月版,第118页)一文采用此说是有道理的。

(11) 秦人族属不定,有戎人说,又有夷人说。

(12) 《辽史?后妃传》:“太祖慕皇帝,故耶律兼称刘氏,以乙里室、拔里比萧相国,遂为萧氏。”

(13) 《寻找满族——思考“少数民族社会历史大调查”及其影响》,载《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第2期。定宜庄、胡鸿保认为:女真、满洲、旗人、旗族、满族这些族称,都是各有其特定意义的。如今学界则多以“旗人”来指称清朝的这个族群,这里所谓的“旗人”包括了八旗制度囊括的所有人在内而非仅指满洲旗人。但八旗中的蒙古旗人,在1949年之后,除了已经搞不清自己所在旗分的那些人之外,大多数都报了蒙古族。汉军旗人的情况则要复杂得多。本文为了叙述方便,且都作为满族论。

参考文献:

[1]中国民族关系史研究学术座谈会[EB/OL]. http://baike. baidu. com/view/2070597.

htm.

[2]白寿彝.关于中国民族关系史上的几个问题[EB/OL].http://news. 163. com/06/0308/15/2BN1E8U2000113DQ. html.

[3]罗贤佑.中国民族关系史研究的奠基之作[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6-11-24.

[4]徐杰舜.汉民族发展史[M].成都:四川民族出版社,1992.

[5]尚书?商书?仲虺之诰[M].

[6]墨子?兼爱下[M].

[7]左传?僖公二十四年[M].

[8]左传?定公四年[M].

[9]史记?孔子世家[M].

[10]礼记?檀弓上[M].

[11]左传?僖公二十三年[M].

[12]左传?宣公三年[M].

[13]史记?吴太伯世家[M].

[14]方传?襄公十四年[M].

[15]左传?闵公元年[M].

[16]孟子?滕文公上[M].

[17]辽史?营卫志[M].

[18]欧阳修.新五代史?四夷列录[M].

[19]藤居正.旧五代史?外国列传第一[M].

[20]辽史?宗室传[M].

[21]辽史?仪卫志[M].

[22]任崇岳.论辽代契丹族对汉族文化的吸收和继承[J].中州学刊,1983,(3).

[23]华阳国志?南中志[M].

[24]林超民.汉族移民与云南统一[A].陈义初.河洛文化与汉民族散论[M].郑州:河南人民出版社,2006.

[25]刘弘浍,史剑秋.“夏变于夷”的“爨”——汉文化与云南少数民族文化的融合[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