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教案 第一单元1 古诗词三首(教案) 下载本文

(1)认读“宿、徐”。

明确:“宿”是多音字,可读“sù”——住宿, “xiǔ”——一宿,“xiù”——星宿,在这里读“sù”;“徐”读“xú”。

(2)师问学生在哪里见过这两个字,再引出题目的意思。

预设:①学生在招待所、小旅馆等的招牌上见过“宿”,引导理解“宿”就是住宿、投宿的意思;②在学生等人的姓名中认识了“徐”,引导理解“徐公店”指一位姓徐的人家开的客店(公:古代对男子的尊称);③说出题目的意思:投宿在新市姓徐的人家开的客店。

4.读诗题。

在明确题目的意思后请把诗题读正确。(指导根据意思停顿,读好诗题) 预设:学习古诗,部分学生存在一定的畏难情绪。让学生回忆原有知识是一种快乐的展示过程,从这样的兴趣点出发引入新诗的学习能减轻学生的心理负担。而让学生把对诗题生字的学习与生活经验相联系,有利于激励学生在生活中识字,培养能力,同时也降低了对诗题理解的难度。

三、看图初读,感知大意

1.故事入诗。

导语:那一天,杨万里吃过早饭,走出客房,漫步来到徐公店后门外,欣赏周围的自然景色。他看到了怎样的景色呢?请同学们自己去读读课本中的诗句,把生字圈出来,把字音读正确。(读后交流,再把诗句读正确;指名读,齐读)

2.了解景物。

自由读,杨万里在诗中写到了哪些景物,在诗中做上记号。再看看图,说说图上有哪些景物。

预设:(1)从诗句里发现写到的景物有“篱”“树”“儿童”“黄蝶”“菜花”;从图中还能看到田边小路。

(2)根据学生交流情况指导理解:“篱落”是指篱笆;“树头”是指树枝上;小路就是诗中所写的“小径”,可联系《山行》中的“远上寒山石径斜”。

3.再读诗句,读通顺。

预设:故事导入为下一步的学生编故事做了一个很好的示范与情境营造,也为学生打开了学习古诗“欣赏风景”的小窗。从诗中找景,再与图对应,能使学

生快速把握诗的主景,领略诗中风光,在潜意识中形成一定的学习方法。

四、难点理解,明析诗意

1.这些景物分别是怎样的呢?看看图,说一说。 ( )的篱落 ( )的小径 ( )的儿童 ( )的蝴蝶 ( )的菜花 ( )的树 2.读诗句,说一说诗句分别是怎样描写这些景物的。

讨论交流:(1)图文对照了解“疏疏、深”;(2)看图并根据语境强调“走”在古时指的就是跑;(3)“无处寻”,用你自己的话该怎么说?在学过的哪些诗句里也有“无”是“没有”的意思?(回想诗句:荷尽已无擎雨盖、泉眼无声惜细流、乡音无改鬓毛衰……)

3.再读诗句,读好节奏。

请一位学生用“/”“||”“…”标出这首诗的节奏。(幻灯片出示:“…”表示断开拖韵的时间短,“/”表示断开拖韵的时间长,“||”表示断开拖韵的时间更长)

篱落/疏疏||一径…深,树头/新绿||未成…阴。 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 五、吟吟诵诵,进入诗境

1.我们读着诗句,就仿佛跟随诗人杨万里欣赏到了田园风光,请你把欣赏到的景色说给大家听。

预设:交流说说诗句的大意,不要求统一:稀疏的篱笆旁有一条深长的小径,树上的花儿谢了叶子还没成荫。儿童奔跑着追赶黄色的蝴蝶,蝶儿飞进菜花丛中没法找寻。

2.看着这样的景色,这样的情景,诗人杨万里会想些什么,有什么感受?把你最喜爱的、最有感受的诗句读一读。

预设:学生有个性化的理解——(1)色彩明艳,景色美丽;(2)儿童天真,蝴蝶活泼,生机盎然;(3)径深人少,田园清幽。

3.配乐读诗。(播放古筝曲)这是诗人的感受,更是大家的感受,请你随着音乐把诗诵读一遍,读出自己的感受。

你能看着图吟诵给同学们听吗?(指导有感情地背诵)

预设:入诗境、悟诗情是一种个性化的阅读行为,在交流中强调情感的激发,让学生与诗人的情、诗句的境形成共鸣,因此安排了说诗意、入诗境、抒诗情环环相扣的步骤。

六、创编故事,制作诗卡

1.这首诗虽然只有二十八个字,但展现了多个镜头。你仔细看,你能看到这个追蝶的孩子脸上的表情吗?黄蝶停停歇歇又是怎样的情景?那孩子会怎么想,怎么做?展开想象,说给同学听。

示例:这时,从小路的远处跑来一个七八岁的小男孩,他正在追赶一只黄色的蝴蝶。黄蝶忽高忽低,忽左忽右,忽上忽下,好像故意与他捉迷藏。追了一会儿,黄蝶大概也飞累了吧,它停了下来,歇在路旁的篱笆上。小男孩也停住了脚步,一边用眼睛紧盯着蝴蝶,一边用袖子去擦脸上的汗珠。诗人这时仔细地打量起眼前的小男孩:圆圆的脸上嵌着一双明亮的大眼睛,透出他的天真和可爱。淡紫色的短褂、蓝色的长裤在暮春的田野里显得更加艳丽。说时迟,那时快,小男孩双手一拢,猛地朝蝴蝶扑去。可是还没等他把手合拢,那蝴蝶已机灵地扇动翅膀飞进油菜花丛里去,再也找不到了。看着那一片金黄的油菜花,小男孩非常懊恼,满脸的不高兴。他瞅了诗人一眼,便蹦跳着跑开,去寻找新的快乐。

2.课外作业:这每一句诗,就是一幅画,就是一集故事,请你先把诗背给爸爸妈妈听,再把诗句编成故事说一说,然后据诗画一幅画,制作成随身可携带的“诗画卡”。

七、学习生字,作业设计

1.指导书写“宿、徐、疏”。 2.完成本课对应训练。

(同步巩固练参见“世纪英才丛书——学案反馈手册”,阅读提升练参见“英才好阅读”丛书)

《清平乐·村居》

1.会认“锄、剥”2个生字,会写“茅、檐、翁、赖、剥”5个生字,有感

情地朗读词作,背诵词作。

2.通过品味“醉、亡赖”等词语,深入理解词作的意思,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3.借助朗读、析词、想象等方法,感悟词中的田园生活意境,从中受到美的熏陶。

有感情地朗读词作,理解词作的意思;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感悟词中田园生活的美。

一、温故知新,导入新课

导语:同学们,前面我们学习了两首古诗《四时田园杂兴(其二十五)》和《宿新市徐公店》,同学们再来背诵一下,好吗?(指名学生背诵)这两首诗还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它们都描写了什么呢?(生抢答)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一首宋词,它也是描写乡村田园生活的,它就是南宋词人辛弃疾的《清平乐·村居》。

二、学习词作,掌握方法

1.出示《清平乐·村居》课件,引导学生理解题目,了解词人。 (1)理解题目。

提示:“清平乐”是词牌名,真正的题目是“村居”。一看到“村居”,大家有什么感受?(引导学生展开想象,体会农村恬静和谐的生活)

(2)了解词人。

辛弃疾(1140—1207) 字幼安,号稼轩,济南历城(今山东历城区)人。南宋豪放派词人,与苏轼合称“苏辛”,与李清照并称“济南二安”。其词艺术风格多样,以豪放为主,风格沉雄豪迈又不乏细腻柔媚之处。其词题材广阔又善化用典故,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对当时执政者的屈辱求和颇多谴责;也有不少吟咏祖国河山的作品。现存词六百多首,有词集《稼轩长短句》等传世。

2.引导学生识记词中出现的生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