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教案 第一单元1 古诗词三首(教案) 下载本文

师:你说得很正确,懂得学习古诗时联系生活实际来学习。金黄的梅子、又肥又大的杏子、雪白的麦花,还有因为花落、结了油菜籽而变得稀稀疏疏的油菜花,范成大给我们营造的意境多美呀,让我们一起美美地来读读这首诗。

3.有感情、有节奏地朗读本诗。

四时/田园/杂兴/(其二十五) 梅子/金黄//杏子肥,麦花/雪白//菜花稀。 日长/篱落//无人过,惟有//蜻蜓/蛱蝶飞。 设计意图:“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加强对语言文字的感悟,是语文教学的本质特征。

4.图文结合,理解诗意。

(1)引导学生运用所掌握的方法理解前两句诗的意思。

过渡:南宋诗人范成大在初夏的一天来到了乡村,看到了金黄的梅子、果肉肥厚的杏子、雪白的荞麦花和因花落、结了油菜籽而变得稀疏的油菜花。热爱生活的范成大按捺不住喜悦的心情,出口成诗:“梅子金黄杏子肥,麦花雪白菜花稀。”现在,哪位同学能说说前两句诗的意思呢?

明确:前两句诗的意思是:梅子已经变成金黄色,杏子也已长肥了。田野中麦穗扬着白花,而金灿灿的菜花现在已经变得稀稀落落。

(2)仿写诗句。

过渡:刚才这位同学很不简单,说得太好了!这简简单单的十四个字仿佛变成美若仙境的画卷,让人置身一种美妙的境界中,这就是诗的魅力。让我们带着这种美的感觉,一起畅想我们的“乡村一日游”,为仿写诗句作准备。

情景预设:乡村一日游。我们先到果园去,水果的香味扑鼻而来,可以看到红红的苹果、香甜的水蜜桃、金灿灿的梨、鲜红的杨梅。这边架子上挂着一串串玛瑙似的葡萄,那边的樱桃树上结满了珍珠似的樱桃,还有一串串味道鲜美的荔枝压弯了枝条。再到菜地去看看,地里的蔬菜长得也真喜人啊。扁扁的豆角,红红的辣椒,鲜嫩的黄瓜,嫩绿的苦瓜,这可都是餐桌上的美味呀。

师:同学们,“看”到这么多色、香、味俱全的水果、蔬菜,你们难道不想吟诵一番吗?让我们大显身手,仿照古诗写一写。

生1:梨子金黄桃子肥,苹果红红杨梅鲜。

生2:玛瑙葡萄胭脂樱,翡翠黄瓜丹红椒。 ……

师:同学们仿写的诗句真精彩,还有哪些呢?赶快写在练习本上吧! (3)品读后两句诗中的人勤。

过渡:我们和范成大一同游览的哪里是乡村,这简直就是人间仙境啊!生活在那里的人一定无比的幸福,此时他们又在干些什么呢?

预设:①生:我认为农民们在地里干活。我是根据诗句“日长篱落无人过”中的“无人过”推断出来的。课前预习时,我查看了古诗的译文,知道了:日长——夏至白昼最长;篱落——篱笆,用竹子或树枝编成的遮拦的东西。 初夏的时候白天长了,也到了农忙的时节。村子里却没有行人,勤劳的农民们一定是去地里干活了。

师:你说得很对。初夏的时候白天长了,农民们有许多农活需要做,他们要把成熟的杏子、梅子摘下来,去麦地除草,去油菜地施肥,他们早出晚归忙着在地里干活,临近中午还未回家,门前没有人走动,所以白天很少见到行人。诗中虽然没有描写繁忙的劳动场面,但从侧面写出了农民劳动的情况。

②师:篱笆前没有人走动,显得那么安静。诗人在篱笆边看到了什么呢? 生:“惟有蜻蜓蛱蝶飞。”

师:对,“惟有蜻蜓蛱蝶飞”。惟——只有;蛱蝶——蝴蝶。这句诗的意思是:只有蜻蜓和蝴蝶绕着篱笆飞来飞去。那么作者为什么要描写蜻蜓和蝴蝶呢?

生:作者以“惟有蜻蜓蛱蝶飞”来衬托村中的寂静,静中有动,显得更静。 师:对,在这美妙如画的境界中,蜻蜓、蝴蝶翩翩起舞,衬托出村中的寂静。这种描写方法可真传神!

③回到整体。后两句诗的意思是:

天长了,农民忙着在地里干活,临近中午也不回家,门前没有人走动,只有蜻蜓和蝴蝶绕着篱笆飞来飞去。

小结:诗人范成大从安静的篱笆外走过,看到了蜻蜓和蝴蝶绕着篱笆飞来飞去,他满怀喜爱之情,出口成诗:“日长篱落无人过, 惟有蜻蜓蛱蝶飞。”(齐读)

三、拓展品读,激发兴趣

导语:是啊!乡村是那么恬美、秀丽,诗中字字都洋溢着一种平和、宁静的气氛。诗人范成大对田园生活的热爱,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通过60首《四时田园杂兴》组诗传递给世人。下面是他的另一首田园诗,比较阅读一下。

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 昼出耘田①夜绩麻②,村庄儿女各当家③。 童孙未解④供⑤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注释:①耘田:在田间锄草。②绩麻:把麻搓成线。③各当家:各人都担任一定的工作。④未解:不懂。⑤供:从事。

简评:这两首诗都是写田园风光的,本诗中诗人着重描写了村庄里男女老少劳动时的场景,让我们感受到劳动的快乐,乡村生活的和谐;而课文中诗人重点在写乡村田园的景色。同样是田园诗,由于诗人观察的角度不一样,写作的侧重点也就不一样,一个写劳动场面,一个写景物。看来,这乡村的一草一木,一景一物,还有那各种各样的人,在诗人眼中都是充满生机、活力的。只有热爱生活的人才能捕捉到如此的生机和活力。诗人范成大就是这样的一个人,让我们把这种情感带进诗中来读读吧!

四、背诵积累,作业设计

1.背诵诗歌。课外多读读其他田园诗,丰富自己的积累。 2.完成本课对应训练。

(同步巩固练参见“世纪英才丛书——学案反馈手册”,阅读提升练参见“英才好阅读”丛书)

《宿新市徐公店》

1.会认“徐、疏”2个生字,会写“宿、徐、疏”3个生字,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并默写古诗。

2.理解古诗描绘的美丽景色,想象儿童在花丛中捕蝶的快乐,体会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1.掌握多种形式的朗读,体会诗句含义。 2.学习根据诗句想象画面,说故事。

一、温故知新,导入新课

导语:同学们,上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了《四时田园杂兴(其二十五)》这首古诗,我们再来一起背诵一遍,好吗?(生背诵)背得真好,这首诗让我们感受到了那浓浓的乡土味儿!今天我们将再次走进古代诗人打造的田园世界,再次享受田园之美。不过在正式进入课堂前,我们先来欣赏一幅画。

二、了解诗人,揭示诗题

1.看图说话。

课件出示《初夏荷塘图》,请学生用自己的话说说图上的景色。 2.看图背诵。

图上的景色让你想起了哪首诗?请背诵给大家听。 (1)学生背诵《小池》:

小池 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2)师问写这首诗的诗人是谁?——(生接)杨万里。(课件出示作者简介)

杨万里(1127—1206) 字廷秀,号诚斋。吉州吉水(今江西省吉水县)人。南宋大臣,著名文学家、爱国诗人,与陆游、尤袤、范成大并称“南宋中兴四大诗人”,被誉为一代诗宗。其诗歌大多描写自然景物,也有不少反映民间疾苦、抒发爱国情感的作品。著有《诚斋集》。

3.揭题。

这节课,我们要跟随南宋诗人杨万里去欣赏暮春时节的乡村景色。(板书:宿新市徐公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