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金融学(第三版)课后思考题及答案 下载本文

课后思考题

第一章开放经济下的国民收入账户与收支账户

从国民收入账户角度看,开放经济与封闭经济有哪些区别?

封闭条件下,国民收入包括私人消费、私人储蓄、政府税收。当经济的开放性仅限于商品的跨国流动时,国民收入还需包括贸易账户余额。当经济的开放性发展到资本、劳动力的国际流动时,国民收入被加以区分。1.国内生产总值,是以一国领土为标准,指的是在一定时期内一国居民生产的产品与服务的总值2.国民生产总值,是以一国国民为标准,指的是在一定时期内一国居民生产的产品与服务总值。国民生产总值等于国内生产总值加上本国从外国取得的净要素收入。 如何完整理解经常账户的宏观经济含义?

贸易账户余额与经要素收入之和被称为经常账户余额,它在开放经济中居于重要的地位。对经常账户可以从不同角度展开分析:从进出口的角度看,经常账户反映了一国的国际竞争力水平。从国内吸收的角度看,经常账户反映了以国国民收入与国内吸收之间的关系。从国际投资头寸的角度看,经常账户带来了一国国际投资头寸的变化,同时它又受到国际投资头寸状况的影响。从储蓄与投资的角度看,经常账户反应了一国储蓄与投资之间的差额,当私人的投资与储蓄比较稳定时,经常账户反映了政府的财政收支行为。3 对一国经济的开放性进行衡量的基本原理是什么?

衡量经济开放性的工具是国际收支。国际收支是指一国居民与外国居民在一定时期内各项交易的货币价值总和。国际收支是一个流量概念,它反映的内容是交易,其范围限于居民与非居民之间的交易。

4 国际收支账户各个组成部分之间存在什么关系?

国际收支账户的账户设置包括经常账户、资本与金融账户、错误与遗漏账户。经常账户记录的是世纪资源的国际流动,它包括货物、服务、收入和经常转移。资本与金融账户是记录资产所有权国际流动行为的账户,其中资本账户包括转移及非生产、非金融资产的收买和放弃;金融账户包括直接投资、证券投资、其他投资、官方储备。

经常账户余额与贸易账户余额之间的关系:经常账户余额与贸易账户余额之间的差别体现在收入账户余额的大小上。

资本与金融账户和经常账户之间的关系:不考虑错误与遗漏因素时,经常账户中的余额必然对应着资本与金融账户在相反方向上的数量相等的余额。 5 国际收支平衡的含义是什么?它可以从哪些角度进行观察?

国际收支平衡指一国国际收支净额即净出口资本流出额为0。国际收支为狭义的国际收支和广义的国际收支,狭义的国际收支指一国在一定时期内对外收入和支出的总额,广义的国际收支不仅包括外汇收支,还包括一定时期的经济交易,收支相等称为国际收支平衡,否则不平衡。对国际收支进行分析主要是从特定账户余额的状况及它与其他账户余额关系的角度入手。经常账户和金融与资本账户之间存在的融资关系是理解国际收支平衡与否的关键,这一融资关系的发生机制、具体形式决定了国际收支的不同性质。贸易账户余额、经常账户余额、综合账户余额都有着不同的分析意义,都可在一定程度上用于衡量国际收支状况。

第二章开放经济下的国际金融活动

1 什么是国际金融市场?它由哪些部分组成?

国际金融市场是指资金在国际进行流动或金融产品在国际进行买卖和交换的场所,它是开放经济运行的重要外部环境。

国际金融市场由:外国金融市场、欧洲货币市场与外汇市场这三部分组成。 2 什么是国际资金流动?简述国际资金流动迅速发展的成因。 国际资金流动是指与实际生产、交换没有直接联系,以货币金融形态而存在于国际的资本流动。 迅速发展的成因:主要是国际巨额金融资产的积累以及各国对资本流动管制放松共同作用的结果。

3 什么是外汇?一种外币资产能成为外汇需要符合哪些条件? 外汇是指:以外国货币表示的、能用来清算国际收支差额的资产。

一种外币能成为外汇需要具备的三个条件:自由兑换性、普遍接受性、可偿性。 4汇率的基本概念及其派生概念是什么?

汇率是指以一种货币标的另一种货币的相对价格。汇率的表达方式有直接标价法和间接标价法两种。根据不同角度,汇率可分为多种类型,如固定汇率与浮动汇率、单一汇率与复汇率、实际汇率与有效汇率。 派生概念:不同货币之间的兑换比率。

5请简述外汇市场的组成与基本交易形式。

外汇市场是进行外汇交易的场所。它可分为两个层次,即银行同业市场、客户与银行间交易市场。银行同业市场是外汇市场的主体,它是一个无形的抽象的市场。外汇市场上的基本交易类型是即期交易与远期交易。外汇市场是个高度一体化的市场,套汇活动是使全球各地的外汇市场的汇率保持一致的主要因素。 6 如何从欧洲货币市场的发展中理解其含义的演变?

欧洲货币市场的前身是欧洲美元市场,一系列因素导致它得到迅速发展,最终演变为以进行境外货币交易为主要特种的市场。欧洲货币市场上存在信用创造机制,这使得它对一国及全球经济发挥重要影响。欧洲货币市场具有一系列独特的经营特点,最主要的表现是这一市场上存贷款利率利差比各国国内市场小,基本上不受任何一国国内法律管制。

第三章开放经济下的商品市场、货币市场与经常账户

1 在仅考虑单商品市场时,经济在开放条件下的平衡情况与封闭条件下相应情况存在哪些区别? 仅考虑单商品市场时,开放经济的平衡条件是国民收入与国内吸收的余额等于贸易余额。与封闭条件相比,此时均衡国民收入水平发生变化,并且经济的收入乘数也发生变化。自主性吸收与自主性贸易余额的变化都会引起国民收入按乘数夸张或收缩。

2如何完整分析贬值对贸易余额的影响?

汇率会引起开放经济一系列变量的调整。从贬值对贸易余额的影响看,这一效应需要逐次分析。首先,当经济满足马歇尔—勒纳条件时,贬值会引起自主性贸易余额的改善。其次,在考虑国民收入变动时,贬值会通过自主性贸易余额的改善而提高国民收入,继而提高边际进口倾向提高进口。所以,此时还要求边际吸收倾向小于1,以保证国民收入的增长超过国内吸收增长,贬值对自主性贸易余额的改善不会因国民收入带来的进口增加而抵消。最后,贬值对自主性吸收也有影响,这种影响之一就是劳尔森—梅茨勒效应。此时,贬值对贸易余额的影响更加难以确定。我们对贬值引起贸易余额变动的分析综合国际收支的弹性分析法与吸

收分析法。

3 试从商品市场角度,分析开放经济之间的相互依存性。 开放经济下各国存在相互依存性。从国民收入的角度看,一国国民收入的变动会对另一国产生溢出效应,同时也因外国国民收入发生相应调整而进一步对本国经济产生反馈效应。

4 与封闭条件相比,开放经济的IS曲线、LM曲线存在哪些特点?

IS曲线:与封闭条件相比,这一曲线最大的区别在于:由于贸易余额的存在,斜率及出事位置都发生了变化。斜率变化时由于边际进口倾向(m)的加入,使开放经济的乘数效应变小。也就是说,对于相同的利率下降水平,开放经济下的收入增加程度较封闭条件为小,因为收入增加的一部分用于进口,这降低了总需求水平。

LM曲线:与封闭条件相比最大的区别在于:如果开放经济实行的是固定汇率制度,则国际收支不平衡时会通过外汇储备渠道导致货币供给的变动。

5 当考虑货币因素后,开放经济的平衡条件与封闭经济的平衡条件有何区别? 与封闭条件相比,开放经济的平衡不仅要求商品市场、货币市场同时处于平衡状态,而且还要求外汇市场也处于平衡状态。如果外汇市场不平衡,则经济也会发生调整,在固定汇率制下体现为货币供给的调整,在浮动汇率制下体现为汇率的调整。

6 试比较不同汇率制度下的经济自发调节机制。 在固定汇率制下,开放经济的自动调节机制体现为收入机制与货币—价格机制的结合。其中,前者在短期内就可以发回效力,而后者在中长期才发挥效力。 在浮动汇率制下,开放经济的自动调整机制体现为货币—价格机制,但这一机制与固定汇率制下存在区别。这一区别体现在:在固定汇率制下,实际汇率的调整是通过价格水平的调整达到的,而在浮动汇率制下,这是通过名义汇率的调整实现的。

第四章

1、简要说明在国际资金流动条件下对国际收支有哪些考查方式 当存在国际资金流动时,国际收支平横就体现为经常账户与资本金融账户作为一个整体的平衡。关于这一平衡有两种考查方式:一是将经常账户与资本与金融账户分开考察,在确定影响经常账户收支的主要因素后,再专门研究哪些因素影响资金的流动,然后再将两者综合起来分析。二是对经常账户和资本与金融账户不加区分,认为这两者的变动统一受到某种因素的影响。

2、运用流量理论分析国际资金流动下开放经济的平衡条件与自动调节机制 ①固定汇率制下的开放经济平衡:表现为BP曲线IS曲线LM曲线交于一点。 (1)资金完全流动时,经济平衡的利率水平与世界利率水平相同,此时经济的自动平衡机制主要是对资金流动进行调整的利率机制

(2)资金不完全流动时,经济平衡的利率与世界利率水平存在差异,此时自动平衡机制体现为利率机制与原有机制间的结合。

②浮动汇率制下的开放经济平衡:1)资金完全流动时,利率水平与世界利率水平相同,自动平衡机制体现为利率机制。2)资金不完全流动时,经济平衡的利率与世界利率水平存在差异,此时自动平衡机制体现为利率机制与原有机制间的结合。

3、简述货币分析法的主要内容,并将它对国际资金流动的分析与流量理论和存

量理论进行比较

货币分析法将经常账户和资本与金融账户进行统一考察,认为资本的国际流动原因和商品劳务的国际流动原因一样,都是为了对一国的货币存量进行自发调整,反映货币供求的不平衡。货币分析法有独到的前提假定与分析理论,它认为改善国际收支的关键在于控制货币供给。货币分析法有独到之处也有局限性。 4.试从资产组合投资理论角度对国际资金流动进行分析 国际资金流动形成的动因是国际资产组合管理,是主要采取对国际金融市场上的各种金融工具进行交易的方式进行的。相对于单一资产,资产组合更能有效的分散风险,资产组合中不同金融工具间的受益越不相关,降低风险的效果越好。国际资金流动的形成,体现为投资者为实现风险与收益的最佳组合而在国际选取全球最优资产组合。实际中的国际资金流动还受很多其他因素影响,如汇率变动,本国偏差。

5.请简述国际中长期资金流动对宏观经济的影响?

国际中长期资金流动是指期限在一年或者一年以上的资金流动。国际中长期资金流动在资金的让渡与偿还之间存在相当长的期限,因此这一流动机制中的核心问题是清偿风险问题。这一资金借还之间存在的较长时间差,对宏观经济有非常大的影响,它既为一国经济创造了封闭条件下不具备的有利条件(这突出体现在生产性贷款及消费性贷款)。对国民收入和国内吸收的跨时期优化,又蕴含了发生偿还外部债务困难,即债务危机的可能性。

6.20世纪80年代的债务危机为什么会发生?这一债务危机是怎么逐步解决的?我们可以从中得到哪些启示?

原因:1。国际金融市场上的利率变化;2.外在冲击进一步恶化发展中国家的国际收支状况;3.发展中国家未能合理利用所借资金促进出口的快速增长;4.商业银行没有采取能有效控制风险的措施。

解决:1.最初解决方案(1982-1984)将债务危机视为发展中国家暂时出现的流动性困难,只是采取措施使它们克服这一资金短缺。

2.贝克计划(1985-1988)通过安排对债务的新增贷款,将原有债务期限延长等措施来促进债务国的经济增长,同时要求债务国调整其国内政策。

3.布雷迪计划(1988年以后)承认现有的债务额大大超过债务国偿还能力,因此要在自愿市场导向的基础上,对原有债务采取各种形式的减免。 启示:经济在自发运行中无法解决维持合理开发状态和实现经济稳定与发展两国之间的矛盾,这需要一国政府开放经济进行干预乃至在各国政府间进行协调。 7.试从货币危机的发生过程总结投机性资金流动的内在规律?

投机者首先在本国市场上接入本币,再在外币市场上对本币进行抛售,持有外币资产。如果这一攻击能成功,投机者会在本币贬值后再用外汇购回本币,归还本币借款。投机者实际上是比较投机活动的成本和收益,不断的冲击最终迫使政府放弃维持固定汇率制,这种货币危机的发生与国际短期的资金流动规律有关,主要是由于投机者的贬值预期造成的。

第五章汇率决定理论(上)

1 试简述汇率决定问题与货币制度的关系。

汇率决定问题域汇率制度的性质有着密切的关系。在金本位制度下,汇率决定的基础是铸币平价,实际经济中的汇率则因供求关系而围绕铸币平价上下波动,但其波动的幅度受制于黄金输送点。在金块本位和金汇兑本位制度下,汇率由法定

平价决定,汇率波动的幅度由政府来规定和维护。在纸币本位制度下,货币代表的价值量是决定汇率的基础。

2 什么是开放经济下的一价定律?它的成立条件是什么?

某一商品在不同地区的价格存在差异时,就有可能引起套利活动的发生。对于不可移动的商品以及套利活动交易成本无限高的商品,它在不同地区间的价格差异不可能通过套利活动消除,称之为不可贸易商品。对于可贸易商品,套利活动将使它的地区间价格差异保持在较小的范围内。如果不考虑交易成本等因素,则同种可贸易商品在世界各地的价格都是一致的,我们称此为开放经济下的一价定律。 3 评述购买力平价说的基本内容。

购买力平价说是历史悠久的汇率决定理论,它从开放经济下各国商品市场间存在的联系角度对汇率决定问题进行研究,认为货币之间的兑换比率取决于它们各自具有的购买力的对比。

购买力平价可分为绝对购买力平价、弱购买力平价或相对购买力平价。购买力平价的特点是从货币数量角度对汇率进行分析,这一特点使得它在汇率理论中居于非常重要的地位,同时也因各种原因而难以获得实证检验的支持。 4 请从利率平价说角度论述汇率与利率之间存在的关系。

从金融市场角度分析汇率与利率所存在的关系就是利率评价说。利率平价说是从开放经济下各国金融市场间存在的联系角度对汇率决定问题进行研究,认为汇率的变动时由利率差异决定的。利率平价可分为套补的利率平价和非套补的利率平价,投机者的活动使得这两种利率平价统一起来,从而对远期汇率的形成起了决定性的作用。利率平价对于认识国际资金流动问题非常突出的外汇市场上的汇率形成机制具有非常重大的价值。

5 从国际收支角度看,影响汇率的因素有哪些?

1) 国民收入的变动。当其他条件不变时,本国国民收入的增加将通过边际进口倾向而带来进口的上升,这导致对外汇需求的增加,本币贬值。外国国民收入的增加将带来本国出口上升,本币升值。

2) 价格水平的变动。本国价格水平的上升将带来实际汇率的升值,本国产品竞争力下降,经常账户恶化,从而本币贬值。外国价格水平的上升将带来实际汇率的贬值,本国经常账户改善,本币升值。

3) 利率的变动。本国利率的提高将吸引更多的资本流入,本币升值。外国利率的提高将造成本币贬值。

4) 对未来汇率预期的变动。如果预期本币在未来将贬值,资本将会流出以避免汇率损失,这带来本币即期的贬值。如果预期本币在未来将升值,则本币在即期将升值。

第六章

1 汇率决定的资产市场分析法的基本思想是什么?这一分析方法与其他理论有什么区别?

基本思想:汇率被看做一种资产价格,它是在资产市场上确定的,从而分析汇率的决定应采用与普通股价格决定相同的理论.与传统理论相比,对汇率的资产市场分析法意味着在分析方法上的两点不同.首先决定汇率的是存量因素而不是流量因素.所以,资产市场说一般又被称为汇率决定的存量模型.其次,在当期汇率的决定中,预期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2 请简述货币模型的基本内容。

货币模型假定本国债券与外国债券之间可完全替代,商品价格在短期内具有完全弹性,因此,货币市场的平衡情侣决定了汇率的变动。这样,弹性货币分析法就将货币市场上的一系列因素引进了汇率水平的决定之中。在货币模型中,我们可以发现资产市场分析的基本特点,即对未来汇率水平的预期直接影响到即期汇率水平的形成。

3 试利用货币模型说明汇率决定的资产市场分析的主要特点。

货币模型中,本币资产和外币资产可完全替代,因此非套补的利率平价成立。根据利率平价说,et=[1/1+β](Zt+βEt et+1)。表示:即期汇率水平是即期的经济基本面状况(Zt)以及对下一期预期的汇率水平(Et et+1)的函数,所以对下一期汇率水平的预期直接影响到即期汇率水平的形成。 4 请简述超调模型中的汇率动态调整过程。

在短期内,总供给曲线是水平的,价格水平不发生调整,货币供给的一次性增加只是造成本国利率的下降,本币汇率的贬值超过长期平衡水平,本国产出超过充分就业水平。长期内,价格水平可以调整,此时总供给曲线的斜率不断增加,由于产出超过充分就业水平,会引起价格水平缓慢上升,货币需求上升,利率上升,根据利率平价的原理,造成本国汇率的上升,从而使得本国私人投资及净出口均逐步下降,总产出也较短期水平下降,逐步向充分就业水平调整。调整持续到经济达到长期平衡水平为止。此时,价格水平发生与货币供给量的增加同比例的上涨,本国货币汇率达到长期平衡水平,购买力平价成立,;利率与产出均恢复原状。

5.请论述资产组合模型的分析方法?

它认为本国债券与外国债券是不可完全替代的,从短期来讲,各种资产的供给量既定,汇率是由三种资产市场同时处于平衡状态时所决定的,汇率同利率有密切关系,在长期内资产市场的平衡还要求经常账户处于平衡状态,当经济在短期平衡位置存在经常账户赤字或者盈余时,由短期平衡向长期平衡的调整机制就体现为经常账户余额与汇率互相作用的动态反馈机制。

第七章

1.如何理解订单流在汇率的微观市场结构分析中的地位?

订单流是微观结构理论中最为核心的变量。它是指标的交易方向的交易量。订单流实际上构成了一种信息传递机制,从事外汇交易的银行可以从订单流的变动上得出关于经济基本面以及市场动态等方面的信息,并进而根据这些信息来决定如何对外汇进行报价。因此订单流对外汇交易的数量和价格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

2.简述汇率的宏观经济平衡分析法的基本思想。

汇率的宏观经济平衡分析方法,又被称为“潜在均衡分析法”。其重要思路是重新从特定的宏观经济运行状况去分析汇率决定问题,这代表着流量观点的复兴。宏观均衡分析法的基本思想可以追溯到纳克斯等人,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从20世纪60年代末期开始,在对汇率水平进行评估时开始越来越多地运用这一方法,特别是经过20世纪80年代初期威廉姆森等人运用这一思路提出了“基本均衡汇率”后,得到了很大发展,形成了现代汇率理论中与资产市场说分庭抗礼的另一大流派。

第八章

1 开放经济下的宏观调控目标是什么?这与封闭条件下的情况有何区别?

目标:经济增长,充分就业,价格稳定,和国际收支平衡。区别:开放经济下的宏观政策目标增加了国际收支平衡,各目标之间的关系发生了变化,宏观经济在封闭条件下的主要目标以国际收支这一新的目标之间的冲突成为经济面临的突出问题。

2 确定一国外部均衡的主要标准时什么? 对于一国来说,确定外部均衡目标的核心问题在于确定合理的经常账户余额,一般要求这一余额符合经济理性与可维持性的要求。从经济理性的角度看,经常账户的余额反映的是投资于储蓄在全球范围内配置的优化,因此确定一国经常账户余额的基础是其国内的储蓄、投资与其他国家之间存在的差异,而这又是由各国不同的时间偏好与资本生产率决定的。从可维持性的角度看,一国存在的跨时期预算约束要求一定时期内的经常账户赤字必须通过以后的经常账户盈余加以弥补。

3 试论述内外均衡目标之间的关系

国内外均衡目标是相互影响的:它们之间存在着非常复杂的关系,当我们采取措施努力维持某一均衡目标时,这一措施可能会造成开放经济另一均衡问题的一致;后者,称为内外均衡之间的冲突。 4 开放经济下的政策工具有哪些种类?

a 调节社会总需求的工具,包括需求增减型政策或需求转换型政策。 b 调节社会总供给的工具,又称结构政策,包括产业政策和科技政策。 C 提供融资的工具,主要体现为国际储备政策。 5.请简述开放经济下的政策搭配的基本原理

开放经济下政策调控的基本思想是:针对内外均衡目标,确定不同政策工具的指派对象,并且尽可能地进行协调以同时实现内外均衡。一般来说,我们将这一政策见的指派与协调称为“政策搭配”。政策搭配原理是建立在关于政策协调的“丁伯根原则”与关于政策指派的“有效市场分类原则”的基础之上的。在运用政策搭配以实现内外均衡的方案中,蒙代尔提出的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搭配和斯旺提出的支出政策与汇率政策的搭配最有影响。

6.请简单说明本章中介绍的实现内外均衡目标的政策搭配方案。 (1)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搭配

-当经济状况为失业/国际收支逆差时,财政政策为扩张,货币政策为紧缩。 -当经济状况为通货膨胀/国际收支逆差时,两政策都为紧缩。

-当经济状况为通货膨胀/国际收支顺差时,财政政策紧缩,货币政策扩张。 -当经济状况为失业/国际收支顺差,两政策都为扩张。 (2)支出转换型政策与支出增减型政策搭配

-当经济状况通胀/国际收支逆差,支出增减政策紧缩,支出转换政策贬值 -当经济状况失业/国际收支逆差,支出增减政策扩张,支出转换政策贬值 -当经济状况失业/国际收支顺差,支出增减政策扩张,支出转换政策升值 -当经济状况通胀/国际收支顺差,支出增减政策紧缩,支出转换政策升值

第九章开放经济下的财政、货币政策

1 什么是蒙代尔-弗莱明模型?如何理解它在国际金融学中的地位?

蒙代尔-弗莱明模型是分析短期内财政、货币政策在开放条件下的效力的只要工具。这一模型以标准的IS-LM曲线模型为基础,纳入了国际收支因素,以小型开

放国家为分析对象,被称为开放经济下进行宏观分析的工作母机。

2 请利用蒙代尔-弗莱明模型的分析短期内不同汇率制度下的财政、货币政策效力。

根据蒙代尔-弗莱明模型的分析,在资金完全流动的条件下,固定汇率制下货币政策完全无效,而财政政策非常有效;浮动汇率制下货币政策非常有效,而财政政策完全无效。这一结论又被称为“三元悖论”,即稳定的汇率制度、自由的资本流动、独立的货币政策这三者不能同时到达,只能选择其中两项。 3 如何完整理解三元悖论所蕴含的经济含义?

根据蒙代尔-弗莱明模型的分析,在资金完全流动的条件下,固定汇率制下货币政策完全无效,而财政政策非常有效;浮动汇率制下货币政策非常有效,而财政政策完全无效。这一结论又被称为“三元悖论”,即稳定的汇率制度、自由的资本流动、独立的货币政策这三者不能同时到达,只能选择其中两项。 4 请分析中长期时,财政、货币政策在不同汇率制度下的效力。

中长期时,必须考虑到价格调整问题,因此,需要运用总供给-总需求模型来进行分析。根据这一模型,财政、货币政策在开放条件下,在中长期内不能改变最终的实际产出,因此可以说都是无效的。

第十章

1、简述汇率政策的核心调节机制:支出转换效应 汇率是两种货币间的相对价格。支出转换效应是汇率政策对经济运行发挥影响的关键。汇率政策能否发挥作用取决于两个相互联系的环节:第一,汇率变动能否引起两国商品相对价格的调整,如一国货币贬值后,该国发生通胀,就会抵消贬值的效果。第二,两国商品价格的调整,能否引起需求在两国间的转换,两国商品价格较为稳定,进出口商品的价格弹性符合马歇尔勒纳条件,一国货币贬值可以改善该国经常账户收支,进而影响开放经济运行。 2、试对固定汇率制与浮动汇率制进行比较

1)实现内外均衡的自动调节效率问题:固定汇率制与浮动汇率制的最大区别。固定汇率下货币当局在固定的汇率水平上通过调整外汇储备消除外汇市场的供需缺口,通过货币供应量相应变动调节经济的不平衡,浮动汇率下通过外汇市场上的汇率变动平衡外汇供求。表现在单一性、自发性、微调性。2)实现内外均衡的政策利益问题:在固定汇率下政府必须将货币政策运用与对汇率水平的维持上,而浮动利率无此限制。表现为政策自主性,政策纪律性,政策放大性。3)对国际经济关系的影响:表现为对国际贸易、投资等活动的影响,对通胀的国际传播的影响,对国际政策协调的影响。

3、为什么说选择固定汇率制还是浮动汇率制实际上是对可信性与灵活性进行权衡

固定汇率制汇率稳定,减少风险。使国际债权债务的清偿以及国际贸易的成本计算,均有可靠的依据,使国际清偿能力稳定,进出口商品价格也稳定,汇率的稳定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外汇市场的投机活动。但是,当一国国际收支失衡时,就需要采取紧缩性或扩张性财政货币政策,从而给国内经济带来失业增加或物价上涨,同时固定汇率也易发生通胀,本币币值不稳,还可能削弱了国内货币政策自主性。

浮动汇率制度下,一国国际收支的失衡可以经由汇率的自由波动而予以消除。各国不承担维护汇率稳定的义务,可自主地采取有利于本国的货币政策。可以保证

各国货币政策的独立性和有效性,避免国际性通货膨胀的传播。由于各国的国际收支能够自我调整,稳定外汇市场。但是浮动汇率增加了国际贸易的风险,导致各国的国际清偿能力和商品价格不稳,助长了外汇市场上的投机活动。 4.各种不同的汇率制度是如何处理内外均衡目标的实现问题的?

(1)在固定汇率制下,货币当局会在固定的汇率水平上通过调整外汇储备来消除外汇市场上的供给与需求的缺口,通过货币供应量相应的变动来对经济的不平衡进行调节。(2)在浮动汇率制下,完全通过外汇市场上的汇率变动来平衡外汇的供求,这一汇率变动今儿通过各种机制调节经济运行。(3)在爬行钉住制下,汇率调整成为对国际收支进行调节的经常性工具,这就使得国际收支问题得到及时的纠正,不会出现可调整的钉住制之下因汇率调整滞后所带来的投机冲击。(4)在汇率目标区制下,当局在一定时期内对汇率波动制定出比较确定的区间限制,且更为关注汇率变动,必要时要利用货币政策等措施将汇率变动尽可能地限制在目标区内。(5)货币局制通常要求货币发行必须以一定的该外国货币作为准备金,并要求在货币流通中始终满足这一准备金要求,才可以发行货币,且对为财政赤字提供融资做了严格的限制。

5.一国应如何选择合理的汇率制度?

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a.本国经济的结构性特征。若是小国,就较适宜采用固定性较高的汇率制度。大国则以浮动性较强的为宜。b.特定的政策目的。固定汇率制有利于控制国内的通货膨胀。C.地区性经济合作情况。若两国存在非常密切的贸易往来时,两国间货币保持固定汇率比较有利于各自经济的发展。d.国际经济条件的制约。比如国际资金流动数量,国内外联系紧密程度。

第十一章

1. 政府为什么对开放经济采用直接管制政策?

政府对经济采取直接管制政策主要是因为难以通过经济的自发调节机制与其他类型的政策措施达到预期目的。具体来看,短期冲击因素、宏观政策因素,微观经济因素、国际交往因素等是导致实行直接管制政策的主要原因。 2.试分析直接管制政策对经济的影响?

直接管制政策对经济的影响是一个至今仍存在争议的问题。直接管制政策对经济发生的稳定性作用就是这一政策的收益,它造成对经济的各种程度不同的扭曲则是这一政策的成本。对外汇市场进行局部均衡分析,可以看出外汇兑换管制政策的成本包括寻租活动的损失,重负损失等,而且它还会引起一系列的非法活动,对一国经济的长远发展与国际经济交往都会带来不利的影响。一般认为逐步取消各种直接管制政策是经济发展的方向。 3.简述复汇率制的概念及其表现形式?

复汇率制是指一国实行两种或者两种以上的汇率的制度。复汇率制按其发展形式有公开和隐蔽的两种:公开的复汇率制就是政府明确公布针对不同交易所使用的不同汇率;隐蔽的复汇率制的表现形式有多种,例如对出口按商品类别给予不同的财政补贴,或对进口按类别课以不同的附加税,采用影子汇率实施不同的外汇留成比例等。

4.什么是货币自由兑换,它有哪些不同含义?

货币自由兑换是指在外汇市场上能自由地用本国货币购买(兑换)某种外国货币,或用某种外国货币购买(兑换)本国货币。按产生货币兑换需要的国际经济交易的性质分,货币自由兑换可以分为经常账户下的自由兑换和资本与金融账户下的

自由兑换。根据进行货币兑换的主体分,可分为企业用汇的自由兑换和个人用汇的自由兑换。

5.请阐述一国货币实行自由兑换的条件 -健康的宏观经济状况 货币自由兑换后,商品与资本的跨国流动会对宏观经济形成各种形式的冲击,这就要求宏观经济不仅在自由兑换前保持稳定,而且还具有自由兑换后应对各种冲击进行及时调整的能力。 -健全的微观经济主体

宏观经济状况是以微观经济主体——企业的状况为前提的,而且从长远看取决于后者。一国货币自由兑换后,企业将面临激烈的国内外竞争,它们的生存与发展状况直接决定了货币自由兑换的可行性。 -合理的经济开放状态

一国经济的外不均衡反映经济合理的开放性,从货币自由兑换的角度,主要体现为国际收支的可维持性。货币自由兑换后,要求一国拥有及时从国际金融市场上获取大量资金的能力,以及持有相当数量的国际储备以维持外汇市场稳定。 -恰当的汇率制度与汇率水平

汇率水平是货币自由兑换的前提,也是货币自由兑换后保持汇率稳定的重要条件,而汇率水平能否恰当进行调整从而保持在合理水平则是与汇率制度分不开的。 6.请结合中国对货币自由兑换管制的实践,说明应如何理解逐步取消直接管制政策是经济发展的趋势。

直接管制指政府采取行政或法律手段以实现经济金融稳定和国际收支的平衡。直接管制形式:对价格的管制、对金融市场的管制、对进出口贸易的管制、对外汇交易的管制。

其中对外汇交易的管制主要包括:对货币兑换、汇率、外汇资金收入和运用的管制。一般认为,长时期的直接管制会造成各种扭曲,进而影响到一国经济的活力。随着我国经济的持续增长,改革开放的继续深入,为了适应市场经济的需要,逐步的减少直接管制,是很有必要的。 由人民币汇率制度的演变,也可以说明逐步取消直接管制政策是经济发展的趋势。 ① 高度集中控制时期(1979年以前):1949-1973,实行钉住英镑的固定汇率制度。

②向市场化过渡时期(1979-1993年):1979年,国务院决定实行外汇额度留成。外汇留成制在推动人民币向可兑换货币方向发展的过程中起了重要作用。 ③经常账户下有条件自由兑换时期(1994-1996年): 1994年我国对外汇管理体制进行了一次深远的改革,其内容主要包括汇率并轨,实行结售汇制等。 ④经常账户下完全自由兑换时期(1996年12月至今):实现经常账户完全可兑换后,对经常账户下的外汇收支的管理仍然存在。与此同时,我国还对资本和金融账户实行比较严格的管制。

由上可知,我国外汇管理体制改革过程是不断取消管制,进行市场化的过程。在计划经济时代,为追求赶超战略,大力发展高度资本密集型的重工业,通过抑制其他部门对外汇的需求,压低外汇的价格,把有限的外汇用于发展重工业,这一做法已被证明是无效率的。在1979年至1993年,实行外汇率额度留成,并形成调剂市场,这部分的解决了用汇需求问题,但有一部分仍受到限制,而且还存在多重汇率问题,扭曲了外汇的价格体系,使汇率不能完全反映市场的供求。1994年至1996年的经常账户下有条件自由兑换时期,除了对外商投资企业及个人的

经常账户用汇存在限制外,其他的经常账户用汇都已市场化,并建立银行间外汇买卖市场,来形成反映供求关系的市场汇率,提高了外汇资源配置的效率。但由于结售汇制的固有缺陷和银行间外汇市场的垄断结构存在,使得银行间外汇市场形成的汇率仍不能完全反映居民、企业和商业银行等经济主体的意愿,外汇资源配置效率有待仅以提高。因此,逐步取消直接管制政策是不可逆转的趋势。

第十二章

1. 国际储备和国际清偿力的区别是什么?各自包含哪些主要内容? 国际储备是一国货币当局可用于干预外汇市场、支付国际收支差额的资产,他必须具备流动性、使用方便性和普遍接受性三大特征。一般意义上的国际储备各自有国际储备,有外汇储备、在基金组织的储备地位、特别是提款权贷方余额和黄金储备等构成;国际清偿力则在国际储备以外还包括借入储备和诱导性储备资产,是一国货币当局干预外汇市场总体能力的反应。 2. 试论述影响国际储备需求数量的主要因素 影响一国国际储备需求数量的主要因素有:进口规模、进出口贸易(或国际收支)差额的波动幅度、汇率制度、国际收支自动调节机制和调节政策的效率、持有储备的机会成本、金融市场的发育程度、国际货币合作、国际资金流动情况。 3. 在实现内外均衡目标的政策搭配中,一国应如何使用国际储备政策? 国际储备政策在实现内外均衡目标的政策搭配中居于非常重要的地位。当开放经济出现失衡尤其是外部失衡时,政府必须首先回答融资还是调整这一问题,从而确定对经济进行政策搭配的不同选择。如果政府选择以融资为主,那么体现在政策搭配上则是原有其他政策均不进行调整,主要通过使用国际储备来维持经济稳定。如果政府选择以调整为主,则原有的各项政策均要进行调整,这最主要是针对国际收支逆差的需求紧缩政策。政府要想正确解答这一问题以选择合理的政策搭配措施,关键是要在把握经济内外均衡状况的基础上,准确分析国际收支失衡的性质。

4. 请简述国际收支结构分析法的主要内容,并将之与货币分析法进行比较。 国际收支的结构分析法是作为货币分析法的对立面出现的。从结构分析法的角度看,国际收支失衡是经济结构导致的,这包括经济结构老化、单一、落后等总供给方面存在的问题,因此调节政策的重点应放在经济的供给方面,以加快经济发展、提高劳动生产率来改善经济结构,实现外部均衡。 5. 如何理解供给政策在政策中的搭配地位?

开放经济的供给政策主要包括科技政策、产业政策、制度创新政策。供给政策的特点在于其长期性与微观性,它的政策搭配中占有重要的位置。

第十三章

1. 两国蒙代尔-弗莱明模型与以小国为分析对象的蒙代尔-弗莱明模型有哪些区别?

(1) 与小国经济蒙代尔弗莱明模型不同,由于另外一国的国民收入不再是常量而是可以变动的,因此在各国的经常账户方程中,均不能将外国国民收入这一变量省略。当一国国民收入增加时,它通过边际进口倾向而带来该国进口的上升,另外一国出口的增加,因此外国经常账户是本国国民收入的增函数。(2)与一国经济下一国只能被动地接受某一世界利率水平不同,在两国模型中,世界利率水平是由两国共同确定的,各国都可以通过调整本国利率水平从而影响世界利率水平。

2. 请运用两国蒙代尔-弗莱明模型分析不同汇率制度下财政货币政策的溢出效应。

(1)固定汇率制下:a.国内货币政策对外国经济有正的溢出效应。这一溢出效应通过收入机制与利率机制发挥作用,即本国收入增加通过本国进口的上升造成外国国民收入增加;本国利率降低通过资金流动使外国货币攻击增加、利率下降,这也造成外国国民收入的增加。b.国内财政扩张政策对外国经济有正的溢出效应,也是通过收入机制与利率机制发挥作用的,即本国国民收入增加通过本国进口的上升造成外国国民收入增加,而本国更高的利率水平通过资金流动使外国货币供给减少,利率上升,这又抵消了义部分收入的增加。课件,此事财政政策的溢出效应低于同等情况下货币政策的溢出效应。

(2)浮动汇率制下:a国内货币政策对外国经济有负的溢出效应,这是因为本国收入增加通过收入机制带来外国国民收入一定增加的同时,本国较低的利率通过利率机制使本国货币便是、外国货币升值,这使得外国经常账户恶化从而带来外国国民收入更大程度的下降。b.本国财政过账政策对外国经济有正的溢出效应,这也是通过本国收入机制与利率机制发挥作用,即本国国民收入增加通过本国进口的上升造成外国国民收入增加,而本国更高的利率水平通过本币升值使外国出口增加从而进一步提高了外国的国民收入。此时财政政策的溢出效应与货币政策的溢出效应正好相反。

3. 请从经济的相互依存性角度论述进行政策国际协调的必要性。

(1)开放经济间存在着相互依存性,这一相互依存性的产生是因为冲击可以通过收入机制、利率机制、相对价格机制等渠道进行国际传递。因此,一国的财政、货币政策会对别国产生溢出效应,一国通过政策搭配来实现内外均衡目标过程中必然要考虑到经济相互依存性带来的制约。(2)在经济存在相互依存性的情况下,对政策进行国际协调时非常必要的。它可以避免分散决策所带来的低效率。总的来说,国际政策协调有利于各国内外均衡目标的实现。

第十四章

1. 什么是国际货币体系?他的分类及其核心问题是什么?

对政策国际协调过程中的一些基本问题所进行的制度安排被称为国际货币体系。国际货币体系最基本的分类是从货币本位及汇率制度这两个角度进行的。国际货币体系随着历史的发展而不断演变。国际货币体系的形成有两种途径,一是通过经济自发形成实现内外均衡的一些国际准则,二是通过国际协调而人为地在短期内建立起来。

2. 国际金本位制在实现各国内外均衡的目标上有什么特点? 国际金本位制的特点是:黄金不但是国际货币体系的基础,而且可以自由输出入,自由兑换,金币自由铸造。国际金本位制下的内外均衡实现机制主要是通过物价—现金流动机制自发调整,这一实现机制有其特定的历史条件。在20世纪初期,历史条件的变化是国际金本位制最终崩溃。

3. 请从内外均衡实现机制角度分析布雷顿森林体系的根本缺陷。

布雷顿森林体系是二战后形成的一个美国居于统治地位的新的国际货币体系,它的最主要特征可概括为双挂钩的可调整的钉住汇率制度。在这一体系下,各国的内外均衡实现问题上具有不对称性,这一不对称性构成了布雷顿森林体系的根本缺陷,即特里苏两难。布雷顿森林体系的瓦解过程,就是特里苏两难所预言的美元危机不断爆发直至最终崩溃的过程。

4. 牙买加体系是如何根据当今历史条件解决内外均衡实现问题的?

20世纪70年代后,国际货币体系进入了牙买加体系阶段。牙买加体系对布雷顿森林体系进行了扬弃。一方面,他继承了布雷顿森林体系下的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并且,基金组织的作用还得到了加强。另一方面,他放弃了布雷顿森林体系下的双挂钩制度,实行多样化的汇率安排。牙买加体系在内外均衡实现机制的安排上比较灵活,在一定程度上适应了世界经济的现状。

5. 请运用有关理论分析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贷款条件性的经济效应。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是进行国际协调的主要国际金融机构。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份额对其成员国来说有着重要意义。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主要职能是进行汇率监督与提供资金融通。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贷款的条件性问题具有很大的争议。

第15章

1、 试结合欧洲货币一体化的演变过程,分析货币一体化三个层次的异同之处 一是区域货币合作,指有关国家在货币问题上实行的协商、协调乃至共同行动,它在合作形式、时间和内容等方面都有较大的选择余地。二是区域货币同盟,这是区域货币合作形式的深入发展,指根据法律文件(共同遵守的国际协议)就货币金融某些重大问题进行的合作。三是通货区,它是货币一体化的一种高级表现形式,其特征是成员国货币之间的名义比价相对稳定。

2、 总结最适度通货区理论单一指标分析法各派论点的异同,并分析这一方法的不足之处

分别是要素流动性分析、经济开放性分析、低程度的产品多样性分析、国际金融一体化程度分析、政策一体化程度分析、通货膨胀率相似性分析,分别以生产要素的高度流动、高度开放性、低程度的产品多样性、国际金融高度一体化、政策一体化程度分析、通货膨胀率的相似性作为确定最适度通货区的标准。上述单一指标都从不同侧面反映了国际经济形势的客观变化,但单独强调其中任何一个标准难免失之偏颇,将它们加以综合才能对区域性货币一体化做出较为完满的理论解释和说明。

3、 试运用收益-成本分析法来说明一国加入通货区的决策是怎样形成的 一国在其与通货区的经济一体化程度高于(至少等于)水平?1时,决定加入通货区,因为若经济一体化程度小于水平?1,LL曲线位于GG曲线上方,加入通货区所经历的产出于就业的不稳定性损失要高于从中获得的货币效率收益,该国会留在通货区之外。若经济一体化成俗高于(或等于)水平?1,GG曲线表示的加入通货区的货币效率收益高于(或等于)LL曲线表示的加入通货区所损失的稳定性,该国决定加入通货区。由此,决定一国加入通货区的最低经济一体化水平为?1,即GG曲线与LL曲线的交点所对应的经济一体化水平,高于水平?1,加入通货区的国家可得到净收益。(图在318页)

4、 分析欧洲货币一体化进程分析货币一体化形式历史演变的必然性及其建立通货区必须具备的条件

1960-1971:跛行货币区,欧洲经济货币合作开始阶段,出发点在于促进成员国贸易和经济在战后的发展,恢复个国货币的自由兑换,而不涉及各国的汇率安排和储备资产形式的确定。

1972-1978:第一个经济、货币联盟计划的提出及实施阶段,随着布雷顿森林体系的解体,跛行货币区开始分化和重组,由西欧货币的联合浮动安排取而代之。 1979-1998:欧洲货币体系的建立与发展阶段,为制止汇率的剧烈波动,促进欧

共体成员国经济的发展,欧洲货币体系建立。 1999:欧洲经济一体化步伐开始加快

条件:1、保证货币完全不可取消的自由兑换2、是在银行和其他金融市场充分一体化的基础上,实现资本的完全自由流动3、取消汇率的波动幅度,实行不可改变的固定汇率平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