炼铁工-简答题 下载本文

②煤粉燃烧分解时吸热,使理论燃烧温度降低。 ③焦炭负荷增加,高温区下移。

④具有热滞后性,滞后时间约为1/2冶炼周期。煤量越大,滞后时间越短。

162.边缘气流不足有哪些征兆?

答案:(1)炉顶上升管四点温度靠近,温度带变窄。 (2)炉喉温度降低。 (3)风压高而不稳。 (4)风量不稳,波动大。 (5)炉顶压力向下尖峰短。

(6)探尺曲线角度大且不均,有停滞和崩塌。 (7)炉体冷却水温差降低。

163.什么情况下可以进行降低风温的操作? 答案:(1)炉温向热。 (2)炉温高于规定水平。

(3)轻负荷料等引起炉热的因素将起作用。 (4)炉温充足,炉况不顺。

(5)低压、休风后恢复,可临时减风温。 (6)炉憋时,可临时减风温。 (7)风口前理论燃烧温度过高。

164.产生偏料的原因是什么? 答案:(1)风口进风不均。 (2)炉型不规则。

(3)布料设备不正常,造成布料失常。 (4)中心气流不足。 (5)鼓风动能低。

165.烧结矿有那些质量指标?

答案:评价烧结矿质量的指标有以下几种:

(1)烧结矿品位。是指烧结矿含铁量高低。作为质量指标的烧结矿品位,一般指扣除烧结矿中的碱性氧化物含量以后的含铁量,即:

?Fe??TFe100??(CaO?MgO)?100%

式中?Fe—扣除碱性氧化物含量以后的含铁量,%;

?TFe—化验得到的烧结矿全铁量,%;

?(CaO?MgO)—化验得到的烧结矿(CaO+MgO)含量,%。 (2)烧结矿碱度。一般用mCaOmSiO2表示。

(3)烧结矿含硫及其他有害杂质含量。

(4)烧结矿还原性。烧结矿的还原性是通过还原性试验后计算而得的,即用还原性试验过程中失去的氧量与试样还原前的总氧量之比值来表示。

(5)烧结矿转鼓指数。有冷转鼓和热转鼓两种,常用的是冷转鼓。它是衡量烧结矿在常温下抗磨剥和抗冲击能力的指标。 转鼓强度T?M1?100% 1515?(M1?M2)?100%

15抗磨强度A?式中M1—鼓后大于6.3mm粒级的质量,kg;

M2—鼓后0.5~6.3mm粒级的质量,kg。

100?A?100% 100式中A为筛分试验后大于5mm部分的质量,kg。

(7)烧结矿落下强度。表示烧结矿抗冲击能力的指标。

(8)烧结矿还原粉化率。指烧结矿在400~600℃还原条件下的机械强度。 (9)软熔性能。由两个指标表示,即软化开始温度和软化区间。

166.造渣制度的要求?

答案:(1)要求炉渣有良好的流动性和稳定性,熔化温度在1300~400℃,在1400℃左右黏度<10Pa·S可操作的温度范围大于150℃。

(2)有足够的脱硫能力,在炉温和碱度适宜的条件下,硫负荷<5kg/t时,硫分配系数Ls为25~30,硫负荷大于5kg/t时,Ls为30~50。 (3)对高炉砖衬侵蚀能力较弱。

(4)在炉温和炉渣碱度正常条件下,应能炼出优质生铁。

167.高炉冷却结构的基本要求?

答案:(1)由足够的冷却强度,能够保护炉壳和内衬;

(2)炉身中上部能起支承内衬的作用,并易于形成工作内型; (3)炉腹、炉腰、炉身下部易于形成渣皮,以及保护内衬和炉壳; (4)不影响炉壳的气密性和强度。

168.合理炉料结构根据什么来确定?

答案:根据资源、矿石加工技术水平和设备状况,以及造块成品矿的价格及其冶金性能,结合具体条件通过试验、论证后确定。

169.高炉生产对炮泥的要求?

答案:(1)炮泥有良好的塑性,能顺利地从泥炮中推入铁口。

(2)具有快干和速硬性能,能在较短的时间内硬化,且具有较高强度。 (3)这决定着两次出铁的最短时间和堵口后允许的退炮时间。

(6)烧结矿筛分指数。筛分指数?(4)开口性能好,无渗铁或钻不动现象。

(5)体积稳定性能好且具有一定的气孔率,保证堵口后铁口通道孔径不应扩大,保证铁流稳定。

(6)对环境不产生污染。为炉前工作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

170.冶炼强度与鼓风动能的关系并说明原因。

答案:生产实践证明,在相似的冶炼条件下,鼓风动能随着冶炼强度的提高而降低。原因是随着冶炼强度的提高,风量增加,风口前煤气量增大,回旋区扩大为维持适宜的回旋区长度以保持合理的煤气流分布,并应扩大风口,降低风速和鼓风动能。

171.软水密闭循环冷却的优点?

答案:(1)安全可靠。因为采用了经过处理过的软水且强制循环,可以承受热流密度的大波动,无结垢、无腐蚀、寿命长、冷却设备破损率小;

(2)耗水量少、能耗少、无蒸发。耗水量只有循环水量的0.1%~1.0%; (3)给排水系统简化、投资少、占地少。

172.高碱度烧结矿配加酸性球团矿组成的综合炉料冶金性能的优点?

答案:(1)综合炉料避免了酸性炉料软化温度过低,软化区间宽的弱点,同时可以提高压差陡升温度,达到自熔性烧结矿的水平,并使最大压差值降低,从而改善料柱的透气性。

(2)综合炉料可以发挥高碱度烧结矿冶金性能的优越性,同时也克服了因碱度过高难熔,单一炉料不能滴落,给高炉操作带来困难的缺点。

173.调节炉况的手段与原则是什么?

答案:调节炉况的目的是控制其波动,保持合理的热制度与顺行。选择调节手段应根据对炉况影响的大小和经济效果排列,将对炉况影响小、经济效果好的排在前面,对炉况影响大,经济损失较大的排在后面。它们的顺序是:喷吹燃料→风温(湿度)→风量→装料制度→焦炭负荷→净焦等。调节炉况的原则,一是要尽早知道炉况波动的性质与幅度,以便对症下药;二是要早动少动,力争稳定多因素,调剂一个影响小的因素;三是要了解各种调剂手段集中发挥作用所需的时间;四是当炉况波动大而发现晚时,要正确采取多种手段同时进行调节以迅速控制波动的发展。

174.限制喷煤量的因素有那些?

答案:限制喷煤量的因素主要是:炉缸热状态、煤粉燃烧速率和流体力学3个方面。

(1)炉缸热状态。限制性因素是t理的下降,因为任何高炉炼铁过程都存在一个允许的最低t理,它至少应高于液体产品温度,允许的最低煤气温度应能保证液体渣铁的过热,高温吸热反应的进行。这个t理在大喷煤时至少要达到2050℃左右。不同的高炉应从炉缸所要求的高温热量Q缸=V缸t理c来确定允许的最低t理。一般燃料比高时,V缸大,t理可以低些;而燃料比低时,t理就应高些。

(2)煤粉燃烧速率。它是目前限制喷煤量的主要因素,如果在有限空间和短暂的时间内不能有足够数量(80%~85%)的煤粉气化,剩余的未燃煤粉将给高炉带来危

害,而且煤粉利用率也降低。在大喷煤后,随着喷煤量的增加,相同燃烧率80%~85%时,剩下的未燃煤粉的绝对量增加,这是需要迫切解决的问题。一般是选用燃烧性能好的混合煤,适当控制煤粉粒度和富氧以提高煤粉燃烧时的氧过剩系数等来提高煤粉的燃烧速率。

(3)流体力学因素。主要是随着喷煤量的增加,料柱中焦炭数量减少,透气性变差,压差?p上升,有可能影响高炉顺行。但是这种限制可以用提高炉顶压力降低实际煤气流速和改善炉料的物理性能来部分地解决。

175.影响热制度的因素有哪些? 答案:影响热制度的因素实际上就是影响炉缸热状态的因素。炉缸热状态是由高温和热量两个因素合在一起的高温热量来表达的。

(1)影响高温的因素有风温、富氧、喷吹燃料以及鼓风湿度等。

(2)影响热量消耗方面的因素有原料的品位、冶金性能,以及炉内间接还原发展的程度等。

(3)影响炉内热交换的因素,如煤气流和炉料的分布与接触情况,传热速率和热流比W料/W气(水当量比)等。

(4)日常生产中设备和操作管理因素,如冷却器漏水、装料设备工作是否正常,称量是否准确,操作是否精心等。

(5)生产上常将燃料比(或焦比)的因素与高炉热状态的关系联系起来分析。

176.哪些因素影响炉料的顺利下降?

答案:使炉料下降的力F,可用下式表示:

??p墙?p料)???p F?(W料??p?W效式中F—决定炉料下降的力;

?—炉料自身重力; W料p墙—炉料与炉墙之间摩擦力的垂直分量;

p料—料块之间的内摩擦力;

?p—煤气通过料柱时产生的压力降,也就是煤气下降炉料的浮力;

?—炉料的有效重力。 W效?>?p,是保证炉料顺利下降的基本条件。影响W效?和?p由此可见,F>0,即W效的各种因素,都将影响炉料的顺利下降。

?的因素有: 影响W效(1)炉身角和炉腹角。炉身角越小和炉腹角越大,炉料有效重力就越大,因为此

时炉料与炉墙间摩擦力的垂直分量减小。另外,炉料在运动的条件下,其有效重力比静止时大,因为动摩擦系数比静摩擦系数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