炼铁工-简答题 下载本文

答案:(1)提高炉衬材质,严格筑炉质量; (2)改进冷却设备和冷却制度;

(3)实现控制热流、控制操作炉型的优化操作制度; (4)推行护炉、补炉技术。 难度:较难

开炉后回收煤气引气的条件是什么?

答案:回收煤气条件是:炉料顺利下降,基本消除悬料与崩料现象,炉顶煤气压力大于3000Pa,煤气经爆发试验合格,含氧小于0.6%,可以回收煤气。

49.加湿鼓风对高炉顺行有什么影响?

答案:加湿鼓风在使用1000℃以上高风温又不喷吹燃料时,可以促进炉况顺行。其原因是:

(1)扩大了风口前的燃料带;

(2)因H2O分解后H2含量增加,可以提高煤气的还原能力,使初渣中FeO减小,成渣带下移;

(3)因H2O分解,可以降低燃烧带焦点的温度,使炉缸半径方向温度分布合理。减少SiO挥发,有利于消除高风温或炉热造成的难行。

50.什么叫炉况判断?通过哪些手段判断炉况? 答案:高炉顺行是达到高产、优质、低耗、、安全、长寿的必要条件。为此不是选择好了操作制度就能一劳永逸的。在实际生产中原燃料的物理性能、化学成分经常会产生波动,气候条件的不断变化,入炉料的称量可能发生误差,操作失误与设备故障也不可完全杜绝,这些都会影响炉内热状态和顺行,炉况判断就是判断这种影响的程度及顺行的趋向,即炉况是向凉还是向热,是否会影响顺行,影响程度如何等等。判断炉况的手段基本是两种,一是直接观察,如看入炉原料外貌,看出铁、出渣、风口情况、水温差的变化;二是利用计器仪表,如指示风压、风量,料尺,各部位温度及透气性指数等的仪表。必须两种手段结合,连续综合观察一段时间的各种反映,进行综合分析,才能正确判断炉况。

51.中等怎样搞好放残铁操作?

答案:放残铁前要安排好时间,迅速完成放残铁的全部工作; ①开始降料面时,切开残铁口处的炉缸围板;

②当料面降至炉腰时,停止放残铁处立水箱的冷却水,并用氧气烧开立水箱; ③当料面降至炉腹时,做残铁口的砖套;

④当料面降至风口区时,可一边从铁口正常出铁,一边烧残铁口。

在安装好残铁沟时,残铁沟与立水箱、炉皮的接口一定要牢靠,以保证百吨残铁顺利流出,不能发生漏铁、打炮、爆炸事故。具体做法是用伸入炉底砖墙内200㎜以上,使从立水箱、炉皮到残铁沟的砖套成为一个整体,并用耐火泥料垫好、烤干。要像制作正常铁口一样制作残铁口,才能安全顺利地放好残铁。

52.长期休风、封炉复风后对炉前操作有哪些要求?

答案:长期休风和封炉,由于休风时间长,炉内积存的渣铁和炉缸焦炭随温度下降凝固在一起,复风后短时间内很难将铁口区加热熔化,因此要求炉前做好以下工作。

(1)复风前做好如下准备工作:

①复风前(约8h)用开口机以零度角钻铁口,要将铁口钻得大一些,钻通后直到见焦炭为止。当开口机钻不动时应用氧气烧,烧到远离砖衬内壁0.5m以上深度时再向上烧,烧到炉内距墙1.5m仍不通时,可用炸药将凝固的渣焦层炸裂,使复风后煤气能从铁口喷出以加热炉缸铁口区。

②根据休风时间长短及开铁口的情况,决定是否用一个渣口作临时出铁口,方法是拆下渣口小套和三套,按出铁要求安装一个与三套同样大小的临时铁口,并准备好临时堵铁口的泥枪。

③做好临时撇渣器,既要预防第1、2炉铁炉凉,铁量小易冻结,又要预防因铁口开得过大,铁流过大的现象。

④准备比正常时多的河沙、焦粉、草袋、烧氧气用的材料工具等; ⑤人员要合理安排,尤其是采用临时备用铁口出铁时,要同时安排铁口与临时铁口两组人力。 (2)出铁操作:

①铁口喷煤气时间尽量长一些,争取到铁口见渣为止。 ②随时注意风口变化,如果出现料尺过早自由活动及风口涌渣现象应尽早打开铁口。

③当凝固的渣焦层很厚用炸药也无效时,应立即组织在临时铁口出铁,同时留一部分人继续烧铁口。

④铁口烧开但铁流凉而过小时,应将铁水挡在主沟内,以免在撇渣器内冷凝。只有当铁流具有一定流速时,才能将铁水放入撇渣器并撒上保温剂保温。

53.怎样进行开炉点火操作?

答案:点火表示一代高炉生产的开始。点火前应先进行下列操作: ①打开炉顶放散阀;

②有高压设备的高炉,一、二次均压阀关闭,均压放散阀打开,无料钟的上下密封阀关闭,眼睛阀打开;

③打开除尘器上放散阀,并将煤气切断阀关闭,高压高炉将回炉煤气阀关闭,高压调节阀组各阀门打开;

④关闭热风炉混风阀,热风炉各阀处于休风状态; ⑤打开冷风总管上的放风阀;

⑥将炉顶、除尘器及煤气管道通入蒸汽; ⑦冷却系统正常通水;

⑧检查各人孔是否关好,风口吹管是否压紧。 上述操作完成后即可进行点火。点火方法有热风点火和人工点火两种,热风点火是使用700℃以上的热风直接向高炉送风,最好使用蓄热较高的靠近高炉的热风炉点火,这样可以得到较高的风温,易将风口前的引火物和焦炭点着。这种点火方法很方便,但是风温不足的高炉不能采用;人工点火是在每个风口前填装一些木柴刨花、棉丝等引火物,在炉外把铁棍烧红,然后用铁棍伸入风口点燃引火物。不管使用哪种点火方法,为了保证点火顺利,可在风口前喷入煤油。

54.怎样处理炉体跑火和开裂?

答案:高炉生产到中后期,会出现炉壳变形甚至开裂而跑火,如果处理不及时或处理不好会酿成大事故。容易出现跑火的地方是冷却壁进出口与炉壳连接的波纹

管处,容易开裂的地方是炉身下部、炉腰、炉缸铁口周围。炉体发红、开裂、跑火说明已有高温煤气窜到该处,造成的原因或是炉衬已被侵蚀掉;或是冷却器烧坏;或是冷却器间的锈接缝已损坏,高压高温煤气得以在它们形成的缝隙中窜到冷却壁与炉壳之间的膨胀缝,高温煤气从背面加热冷却壁,加速冷却壁烧坏,加热炉壳使其变形或在应力集中处开裂。 处理上应遵循以下几点:

(1)出现跑火应立即打水,若不见效应改常压,减风、放风直至停风,制止跑火; (2)检查冷却壁是否漏水,可用分区关水逐块检查,发现有漏水的冷却壁,则酌情减水或通高压蒸汽,尽量不要切断让其烧毁而影响其前面的砖衬,或无法结成渣皮自我保护;

(3)如果耐火砖衬已完全损坏掉,可采用喷涂的办法修补,同时利用此机会修复冷却器;

(4)补焊炉壳。补焊炉壳切忌用裂缝上另贴钢板的办法,应割补焊或原缝加工后对焊,应注意,使用新钢板割补焊时,新钢板与原钢板的钢号应一致,焊条要对号,焊接处要加工成K形,新钢板加工时应相应加温。

55.请叙述高炉大修后烘炉的目的和用热风烘炉的方法。

答案:(1)烘炉的主要目的是缓慢地除去高炉内衬中的水分,提高其固结强度,避免开炉时升温过快水汽迅速逸出致使砌体爆裂和炉体剧烈膨胀而损坏设备。 (2)热风烘炉方法:

①在均匀间隔的部分风口设热风导入管,管头下弯至炉底一定距离(1~1.4m),并均匀分布在炉缸截面上。铁口设废气导出管,炉顶放散阀适当开度(约开1/3),选定风量(1/4~3/4)按烘炉曲线调风温。

②350m3以下的高炉可不设热风导入管,在风口上放置铁板,挡风板与炉墙间隙约0.3m。更小的高炉可只设铁口废气导出管。

升温曲线要求:粘土砖在300℃左右膨胀系数较大,在此温度应恒温8~16h。粘土及高铝砖,最高风温不超过600℃。碳砖不超过400℃。烘炉期间炉顶温度不超过400℃。无料钟炉顶不超过300℃。其密封室通氮气,保持不超过45℃。烘炉初始风温为100℃左右。提高风温速度300℃以前一般为20~40℃/h,300℃以后一般为30~50℃/h。

56.高炉炉型的发展趋势如何?

答案:①高炉逐步大型化,高炉的Hu/D即高径比缩小。大型高炉的比值已降到2.0;

②炉身角和炉腹角缩小且趋于接近;

③炉缸扩大,在高度和直径两个方面都有所增加,高炉的Vu/A缸缩小,炉缸的扩大使D/d值下降,由过去的1.1降到1.07~1.09。

57.渣黏度对高炉冶炼有什么影响?

答案:①首先是黏度大小影响成渣带以下的料柱透气性; ②黏度影响炉渣的脱硫能力; ③炉渣黏度影响放渣操作; ④炉渣黏度影响高炉寿命。

58.写出高炉冶炼中碱金属的富集循环现象。

答案:碱金属在炉内被还原,一般约70%进入炉渣,30%挥发后随煤气上升,其中一部分逸出炉外,一部分则氧化成氧化物又随炉料下降到高炉下部,再被还原、挥发、氧化形成循环富集。

59.加湿鼓风对高炉冶炼有哪些影响?

答案:①可保持鼓风湿度稳定,消除大气自然湿度对炉况顺行的不利影响; ②加湿可减少风口前燃烧1kg碳所需的风量,并减少产生的煤气量,在保持压差不变的情况下就可提高冶炼强度;

③湿分在风口前分解耗热将使理论燃烧温度和炉缸煤气的平均温度下降,为使用高风温创造了条件,也可通过调湿分来控制炉缸热状态;

④加湿后,炉缸煤气中的CO+H2的浓度增加,有利于间接还原的发展;另一方面H2的增加,使煤气的密度和粘度降低,在不增大压差的情况下,也为高炉强化创造了条件。

60.影响理论燃烧温度的因素有哪些? 答案:①鼓风温度; ②鼓风湿度; ③鼓风富氧度; ④喷吹燃料。

61.如何根据CO2曲线来分析炉内煤气能量利用与煤气流分布?

答案:①中心与边缘CO2的高低,可说明中心与边缘气流的发展程度; ②CO2曲线平均水平的高低,说明高炉内煤气能量利用的好坏; ③4个方向CO2曲线的对称性,说明炉内煤气流是否偏行;

④CO2曲线平均水平无提高的情况下,CO2最高点移向2、3点,也说明煤气能量利用有所改善,因为此处正对应炉内截面积大、矿石多的地方;

⑤某一方向长期出现第2点甚至扩展到第3点CO2含量低于第1点,说明此方向炉墙破损,有结厚现象。

62.怎样安排开炉料的装入位置?

答案:安排开炉料装入位置的原则是前面轻,后面紧跟,必须有利于加热炉缸。为此首先要确定第一批料的装入位置,一般是在炉腰或炉身下部,小高炉要偏高一些。第一批正常料以下所加净焦和空焦量占全部净焦和空焦量比例,随炉缸填充方法的不同而不同。用架木法或填柴法填充炉缸时第一批正常料以下的净焦、空焦量占全部净焦和空焦量65%左右;1/2或1/3填柴法为75%左右;填焦法则需85%以上。此外石灰石需吸热分解造渣,所以带石灰石空焦加入位置也不能太低,一般加在炉腹上部或炉腰下部为宜。使用不同的炉缸填充方法时其空焦前的净焦量占全部净焦和空焦总量比例依次分别为50%、60%、70%以上。在炉缸未充分加热之前,要尽量减少冷渣流入炉缸,以免造成炉缸冻结。正常料应从上而下分段加重负荷,最下层正常料负荷一般为0.5~1.0,各段加负荷幅度可以大一些,有利于矿石的预热和还原。

63.送风制度有哪些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