炼铁工-简答题 下载本文

液态渣铁下渗和出第一次铁;

3)根据送风后经此吹出或流出物的情况,估计炉内熔炼进程。

31.固定适宜铁口角度的操作有何意义? 答案:固定铁口角度十分重要,现代高炉死铁层较深,出铁口由一套组合砖砌筑,铁口通道固定不变,如铁口角度改变,必然破坏组合砖。铁口角度相对固定,否则炉缸铁水环流会加重对炉缸的侵蚀。

32.判断炉况的方法有几种? 答案:判断炉况的手段基本是两种,一是直接观察,如看入炉原料外貌,看出铁、出渣、风口情况;二是利用高炉数以千、百计的检测点上测得的信息在仪表或计算机上显示重要数据或曲线,例如风量、风温、风压等鼓风参数,各部位的温度、静压力、料线变化、透气性指数变化,风口前理论燃烧温度、炉热指数、炉顶煤气CO2曲线、测温曲线等。在现代高炉上还装备有各种预测、控制模型和专家系统,及时给高炉操作者以炉况预报和操作建议,操作者必须结合多种手段,综合分析,正确判断炉况。

33.高炉冶炼受碱金属危害的表现 答案:(1)提前并加剧CO2对焦炭的气化反应,主要表现是缩小间接还原区,扩大直接还原区,进而引起焦比升高,降低料柱特别是软熔带气窗的透气性,引起风口大量破损等。

(2)加剧球团矿灾难性的膨胀和多数烧结矿的中温还原粉化。

(3)由于上述两种原因,引起高炉料柱透气性恶化,压差梯度升高,如不适当控制冶炼强度,会频繁地引起高炉崩料、悬料乃至结瘤。

(4)碱金属积累严重的高炉内,矿石(包括人造矿)的软熔温度降低,在焦炭破损严重、气流分布失常或冷却强度过大时,也会引起高炉上部结瘤。

(5)碱金属引起硅铝质耐火材料异常膨胀,热面剥落和严重侵蚀,从而大大缩短了高炉内衬的寿命,严重时还会胀裂炉缸、炉底钢壳。

34.冶炼低硅生铁有哪些措施?

答案:⑴增加烧结矿配比,提高烧结矿品位,改善烧结矿还原性,采用FeO和SiO2都低且含MgO的烧结矿烧结矿整粒过筛;⑵降低焦炭灰份,提高焦炭反应后强度;⑶适当提高炉渣碱度,降低渣中SiO2活度;⑷提高炉顶压力;⑸喷吹低灰份燃料,适当控制风口燃烧温度;⑹增加铁水含锰量;⑺搞好上下部调节,使炉缸工作均匀活跃,气流分布合理,形成位置低的W型软熔带;⑻在炉况稳定顺行的前提下,控制较低的炉温。

35.喷吹燃料后高炉冶炼特点是什么?

答案:⑴煤气量和鼓风动能增加。⑵间接还原反应改善,直接还原反应降低。⑶理论燃烧温度降低,中心温度升高。⑷料柱阻损增加,压差升高。⑸冶炼周期延长。

36.怎样更换风口大套?

答案:风休下来后,待炉顶点火后。①卸掉直吹管,拉下风口小套和中套。②割

掉联接大套与法兰的螺丝(割螺丝的部位应在大套与法兰之间)。③再架好吹氧管在大套下部两侧烧出两道缝,烧完后用楔铁插入大套与法兰之间,将烧断的大套用楔铁顶出。④将大套拉下,将风口内清干净,把新大套拿来用葫芦将其吊起送进风口,进入一定位置,在大套与发兰之间穿入螺丝,通过螺丝把大套拔到合适位置后上紧螺丝。⑤其余按装中套过程进行。

37.如何处理炉缸冻结事故? 答案:炉缸冻结处理如下:

(1)提高铁口位置,从铁口用氧气向上烧,争取从铁口放出渣铁,如放不出,则采用渣口出渣铁,但必须拉下渣口的中套,砌好砖. (2)如渣口仍不流渣铁,根据风口翻渣情况,可休风,将渣口与上方两个风口用氧气烧通,然后填充焦炭和少量萤石.复风后喷吹渣口,并经常捅,扒渣,保持畅通. (3)用氧气烧铁口,以及上方风口,使其相通,喷吹铁口,将炉内冷渣,铁排出. (4)渣,铁口仍放不渣铁时,应采用风口放渣铁,其办法是将靠近渣口上方的一个风口,卸下中小套,?做好泥套,卸下弯头,用泥堵塞好热风支管并用盲板封住,然后用适当风量送风,排出炉缸内渣铁,根据情况,再烧其它风口. (5)根据冻结程度,必须集中加一定数量的空焦和轻料.必要时,适当加萤石或锰矿,酌情堵部分风口.

38.为什么会发生炉缸烧穿事故?怎样预防?

答案:原因:1,炉缸结构不合理。2,耐火材料质量不好,施工质量差;3冷却强度低,冷却设备配置不合理;4,炉料含碱、铅高,造成砖衬破坏,铅的渗漏;5操作制度不当,炉况不顺,经常洗炉,尤其是用萤石洗炉。6,监测设备不完善,维护管理跟不上等。

预防:1,推广综合炉底,可采用碳砖或自焙碳砖与高铝砖或粘土砖相结合的结构。2,改进材质,增加品种,除无定型碳砖外,应增添石墨化或SIC碳砖,提高尺寸精度,缩小砖缝;3,改进炉缸结构和冷却设计,4,生产应加强检测,发现炉缸水温差超出正常值,及时采取有效措施。

39.简要说明解剖调查高炉内部的分区情况及特征。

答案:①固相区:在高炉上部,固体炉料焦、矿呈层状分布,是炉料受热、水分蒸发分解及煤气与炉料进行间接还原的区域;

②软熔带:是炉料进一步受热,矿石开始软化和熔融的区域,出现固—液—气多相反应,主要进行造渣和开始直接还原,软熔的矿石层对上升,煤气阻力很大,煤气流主要靠固状焦炭层,即“焦窗”通过; ③滴落带:向下滴落的液态渣铁通过疏松的焦炭层与焦炭及煤气进行多种复杂地传热、传质过程; ④风口焦炭循环区:具有一定的能量的鼓风与喷入的煤粉和焦炭在循环过程中进行激烈燃烧,上面的焦炭不断补充进来,形成炉内温度高达2000℃以上的高温焦点;

⑤焦炭呆滞区:受四周循环区域的挤压及其碎焦的影响,该区焦炭呈呆滞的锥体状故又称“死焦锥”。“死焦锥”焦炭其实不死,只是更换时间较长;

⑥渣铁储存储存区:渣铁层界限分明,熔渣浮在铁水表面,滴落的铁水通过渣层会发生一些液相之间耦合反应。

40.如何对铁矿石进行评价?

答案:①含铁品位:以质论价,基本上以含铁量划分;

②脉石成分及分布:酸性脉石愈少愈好,碱性稍高可用,AI2O3不应很高; 有些贫矿的结晶颗粒较为粗大,易选可用,否则应慎重;

③有害元素含量:S、P、As、Cu易还原为元素进入生铁,对后来产品性能有害。碱金属B、Zn、Pb和F等虽不能进入生铁,但破坏炉衬或易于挥发,在炉内循环导致洁瘤或污染环境,降低了使用价值;

④有益元素:Cr、N1、V、Nb等进入生铁,并对钢材有益,T1及稀土元素可分离提取有较高是宝贵的综合利用资源;

⑤矿石的还原性:还原性好可降低燃烧消耗;

⑥矿石的高温性能:主要是受热后强度下降不易过大,不易于破碎及软化熔融,温度不可过低。

选矿及回收的粉矿都必须经过造矿才能应用,选矿过程是提供改进矿石性能的大好机会。

41.粉块造矿的意义和目的? 答案:铁矿粉造块并不是简单地将细粉造块,而是在造块过程中采用一些技术措施生产出性能质量更优越的炉料。目的是: ①将粉状料制成具有高温强度的块料; ②通过造块,改善铁矿石的冶金性能;

③除去某些有害杂质,回收有益元素达到综合利用资源和扩大铁矿石供应资源。

42.高碱度烧结矿与自熔性烧结矿相比其性能优越在那里?

答案:①随着碱度的提高,烧结矿中易还原的铁酸钙量逐步增加,还原性得到改善,当碱度提高到一定数值时,铁酸钙成为主相,特别是以针状析出时,还原性最佳,二元碱度大致在2.0左右,如果烧结矿碱度再提高,还原性较差的铁酸二钙及铁酸三钙数量增加,导致还原性下降。酸碱度最佳的峰值应由试验确定; ②具有较好的冷强度和较低的还原粉化率; ③具有较高的荷重软化温度;

④具有良好的高温还原性和熔滴特性。

43.简要说明造渣的作用?

答案:①与铁矿石中的脉石组成低熔点化合物,即炉渣,使渣铁良好分离; ②利于铁水脱S; ③可调整铁水成分; ④确保高炉顺行;

⑤保护炉衬,在特定情况下也可起到清理炉衬的作用。

44.进一步提高喷煤比的途径? 答案:以煤代焦是当前高炉炼铁的一项重要任务,世界上先进的高炉煤比已经达到200公斤/吨以上,我们应奋力赶上。 限制煤比提高的因素主要有: ①煤粉的燃烧问题;

②理论燃烧温度的保证问题;

③炉内透气性与顺性的矛盾问题; ④煤气Co的利用问题。

下面就操作上应采取的措施简述如下: ①选煤种,抓配煤,选灰分低燃烧性能好反应性高的煤,使用烟煤与无烟煤混喷,控制挥发分在15~25%之间; ②进一步抓“精料”,要着重于炉料性能的改进,特别是焦炭,尽量将渣比控制在270公斤/吨以下; ③尽量使用高风温;

④富O2喷煤与富O2在优势上可以互补,喷200公斤/吨煤粉,富O2率应在1.5%以上;

⑤适当提高实际风速,鼓风动能,宝钢经验大喷煤粉导致边缘煤气流发展,提风速有利于炉缸活跃,煤粉燃烧;

⑥改进布料模式,喷煤越多,焦炭负荷越重,焦炭量相对减少,焦炭的骨架作用负担越重。焦炭的使用模式越要认真对待,宝钢提出的适当增多边缘焦炭量搭好一定宽度的平台,保持较大中心漏斗深度的模式值得研究。

再有就是一定要搞好煤气利用,使Co利用率达50%以上,不能牺牲煤气利用去搞大喷煤。

45.并罐式无钟炉顶相对串罐式有哪些缺点?

答案:(1)由于两个料罐布置偏离高炉中心,导致炉料偏析,布料不对称,径向矿焦比不对称;

(2)由于下料口是倾斜的,料流斜向与中心喉管相撞,导致炉料在炉喉断面圆周方向分布不均匀;

(3)当溜槽的倾斜方向与料流方向一致时炉料抛的很远,而垂直时则较近,所以炉喉断面实际布料形状是椭圆形而非圆形,矿焦两个料层形状不吻合。

46.在高炉冶炼过程中对高炉渣有哪些要求? 答案:高炉渣应满足以下几方面的要求:

(1)炉渣应具有合适的化学成分,良好的物理性质,在高炉内能熔融成液体并与金属分离,还能够顺利地从炉内流出;

(2)具有充分的脱硫能力,保证炼出合格优质生铁;

(3)有利于炉况顺行,能够使高炉获得良好的冶炼技术经济指标;

(4)炉渣成分要有利于一些元素的还原,抑制另一些元素的还原,具有调整生铁成分的作用;

(5)有利于保护炉衬,延长高炉寿命。

47.高炉采用软水密闭循环冷却方式冷却有哪些优点?

答案:(1)安全可靠。因为采用了经过处理的软水且强制循环,可以承受热流密度的大波动,无结垢、无腐蚀、寿命长、冷却设备破损率小;

(2)耗水量少、能耗少、无蒸发。耗水量只有循环水量的0.1%~1.0%; (3)给排水系统简化、投资少、占地小。

48.实现高炉长寿有哪些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