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生动植物和自然保护区资源监管项目可行性实施报告 下载本文

积最大的省份。此外,截至2003年底,我省已建立林业、地质、海洋等各种类型的自然保护区215处,陆地面积97.7万多公顷,占全省国土面积的5.43%。其中,属于林业行政主管部门管理的有186处,占全省陆地面积的5.18%,国家级自然保护区5个,省级自然保护区40个,市、县级自然保护区141个。全省还建立了自然保护小区3.8万处,成为全国自然保护区和自然保护小区建立最早、数量最多的省份。

二、项目建设必要性

**省地处改革开放的前沿,经济发展较快,毗邻港澳,是重要的进出口口岸,也是全国野生动物贸易的主要集散地,全省野生动植物进出口量约占全国一半。由于野外资源状况不清,人为活动的加剧,致使野生动植物栖息地遭受破坏,湿地也面临着生物资源的过度利用、污染等威胁,使野生动植物保护工作面临极大难题。同时,由于尚未形成规的、持续的野生动植物和自然保护区资源监测监管体系,数据信息不能及时更新,保护管理工作严重滞后,因此,建设“**省野生动植物和自然保护区资源监管项目”,既是一项迫在眉睫的工作,又是一项加强野生动物资源保护和管理、促进资源可持续利用和发展的基础性工作,对于及时掌握资源本底情况十分必要。

第三章 项目建设方案和主要建设容

一、项目建设指导思想

1、按照国家野生动植物保护和自然保护区建设总体规划的要求建设**省野生动植物和自然保护区资源监管项目,成为国家监管体系的主要组成部分,并为国家野生动植物和自然保护区资源的保护与监管做出最大贡献。 2、遵循保护、恢复和发展野生动植物、湿地和自然保护区资源的原则,逐步实现资源的发展与壮大,实现野生动植物资源的可持续发展与利用。 3、坚持走高科技、高投入、高产出的道路,依靠我省大专院校、科研院所的科学技术力量与野生动植物保护管理人员队伍,科学管理与规划监管体系,最终建成行之有效、监管得力的野生动植物和自然保护区资源监管体系。

二、项目建设原则

以尊重科学、注重保护,统筹兼顾、分步实施,严格要求、加强监管,突出重点、合理布局,多方合作、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原则建设**省野生动植物和自然保护区资源监管项目。

1、坚持严格要求、注重保护,统筹兼顾、分步实施的原则,从**省野生动植物和自然保护区资源的受威胁状况、濒危程度、优先次序等方面考虑,结合各地实际情况,严格要求,加强和重视野外资源的监管和保护,统筹

兼顾,分步实施野生动植物和自然保护区资源监管项目。

2、坚持尊重科学、加强监管,突出重点、合理布局的原则,充分利用已有的资源与基础,以科学研究为依据和基础,按照有关的技术标准和科学管理的要求进行建设,做到科学化、现代化、有序化和规化。

3、坚持多方合作、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原则,实行科研、科教、生态、监管相结合,试验、示、推广相结合,依靠大专院校、科研院所、保护及各有关单位(部门)的通力合作,保证监管体系的质量和可持续发展。 三、项目建设规模和主要建设容

**省野生动植物和自然保护区监测项目计划在全省围组织实施,建设按照地理位置、野生动植物、湿地资源及自然保护区分布情况建设,建立一个省级野生动植物监管中心,在全省围共设立野生动物监管点约100处,野生植物监管点约60处,湿地监管点约40处,自然保护区监管点60处,其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监管点10处,设置120个固定样地。监测对象包括:华南虎、黄腹角雉、白鹇等野生动物,苏铁、兜兰等野生植物,**特有种属野生动植物,野生动植物栖息地生境、湿地监测、不同生态系统类型的自然保护区等。

主要建立省级监测数据库、监测数据网络、定点和信息处理设施,配置必要的监测、通讯、采集和信息处理设备,以便及时反映全省野生动植

物及湿地资源、野生动植物栖息地动态,了解野生动物驯养繁殖、野生植物培植及经营利用、市场流通总况、自然保护区情况的信息数据,并及时掌握全省破坏野生动植物资源行政案件的情况和案发主要区域及特点,对乱捕滥猎、乱采滥挖及非法经营、走私野生动植物及其产品的行为,有针对性地进行严厉打击。同时,逐步实现数据采集、资料传输及资源监测手段的现代化,使3S技术得到比较广泛的应用,并建立全省野生动植物、湿地、自然保护区资源信息管理系统,实现数据管理、分析、处理的程序化、网络化,加强监测队伍建设,使监测队伍成为一支素质好、业务精、人员稳定、基本满足我省野生动植物、湿地和自然保护区监测任务需要的技术力量。

四、2005年主要建设容

2005年主要开展“**省野生动植物和自然保护区资源监管项目”一期工程建设。主要建设容如下:

1、省级野生动植物监管中心:建设省级野生动植物监管中心,主要以**省野生动植物保护管理办公室为依托进行建设。同时,纳入国家监管体系,成为华南地区重要监测站点。主要建设容包括:

(1)监管工具和设备:数码照相机、数码摄像机、GPS、野外观测望远镜、野外防护设备和野外生活设备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