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最新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教案.doc 下载本文

直线上的负数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经历在直线上表示行走距离和方向的过程,体会直线上正负数的排列规律,逐步建构数的比较完整的认知结构。

(二)过程与方法

在活动中探究直线上表示正负数的方法,学会用正负数表示相反意义的量解决实际问题,渗透数形结合的思想。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引导学生用数学的眼光关注生活中的问题,感受数学学习的价值。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学会在直线上表示正负数,体会直线上正负数的排列规律。 教学难点:用正负数表示相反意义的量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准备 课件。 四、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引入新课 填一填。

①一辆公共汽车经过某站台时有12人上车,记作( )人;7人下车,记作( )人。

②阳光小学今年招收新生300人,记作+300人,那么-420人表示( )。

③升降机上升3.5米,记作+3.5米;-4米表示( )。

(1)独立完成,集体反馈。

(2)像这样表示两种相反意义的量可以用正负数表示,你还能举出这样的例子吗?

设计意图回顾复习正负数的意义,为新知学习做好铺垫。 (二)创新情境,探究新知 1.认识直线上的负数

(1)课件出示教材第5页例3。 说说你知道了什么信息?

(2)如何在直线上表示他们的行走的距离和方向呢?你准备怎么画?

1

预设:①以大树为起点,向东为正,向西为负;②0表示起点,向东走2米,表示为+2米,向西走2米,表示为-2米。

(3)独立画图,交流反馈。 ①你是怎么画的?

②比较大家的画法有什么不同?(单位长度不一样。) ③直线上其他几个点代表什么数?

④课件演示画法,教师小结:在一条直线上表示行走的距离和方向,需要先确定起点、正方向、单位长度,再用正负数表示相应点。这就是我们今天这节课研究的内容(板书课题:直线上的负数)。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自主探索在直线上表示行走距离和方向的方法,初步认识直线上的负数,培养独立思考习惯与实践操作力。

2.感知直线上数的变化 (1)在直线上表示负数

①请学生独立在直线上表示出1.5和-1.5。 ②集体交流:说说你是如何表示的?

预设:①-1.5 m表示向西走1.5 m;②-1.5在-1和-2之间。 (2)如果你想从起点分别到1.5和-1.5处,应该如何运动? (3)观察1.5和-1.5的位置,你发现了什么?

预设:①1.5在0的右面1.5个单位长度,-1.5在0的左面1.5个单位长度,它们表示的意义相反;②它们到0的距离相等,都是1.5个单位长度;③它们之间相距3个单位长度。

设计意图通过1.5和-1.5的对比,明确在直线上表示正负数的方法,并引导学生发现两个数离起点的距离相等,只不过分别在0的左右两侧,渗透+1.5和—1.5的绝对值是相等的。

(4)同桌合作游戏:你走我说。

举例:如果小明从“—2”的位置要走到“—4”,应该如何运动? (5)引导观察:在直线上从0往右依次是什么数?从0往左呢?你发现了什么规律?

预设:①0右边的数是正数;②0左边的数是负数;③从左往右的数逐渐增大;④正数比0大,负数比0小。

设计意图在游戏中进一步加深对直线的认识,体会直线上正负数的排列规律,渗透负数的加减法的认识,为以后学习做铺垫。

(三)巩固深化,拓展应用 1.基本练习

1

(1)课件出示教材第5页“做一做”。 ①独立完成,集体交流。 说说怎样在直线上表示这些数? ②从起点到-单位长度?

设计意图通过在直线上表示-负数形成相对完整的认识。

(2)课件出示教材第7页练习一第7题。 ①独立完成,集体反馈。

②如果一个人从“-2”位置出发向西走1米,将会到达什么位置?如果从“-2”出发先向西走1米,再向东走4米,将会到达什么位置?

③同桌合作游戏:你说我走。

游戏规则:一个人说明起点的位置和如何运动,另一个人用笔尖表示人在数轴上运动,标出最后到达的位置,并用一个数表示这个位置。

(3)课件出示题目:

体育达标测试,一分钟仰卧起坐的成绩统计如下:李勇45个、张军28个、张强33个、赵刚26个、王亮18个。如果每分钟做仰卧起坐30个算达标,以达标的个数为标准,记录每个人的成绩。刚好达标的个数记为0个,超出的个数用正数表示,不足的个数用负数表示,请把下表填写完整。

①说说你知道了什么信息? ②独立完成,集体反馈。 (4)课件出示题目:

某次数学测试,老师以80分作为标准,将六名同学的成绩记为+4、+10、-5、0、+7、-4,这六名同学的实际平均成绩是多少?

①你知道这六名同学的实际成绩分别是多少吗? ②独立计算,集体反馈。

预设:方法一:(84+90+75+80+87+76)÷6=82(分);方法二:80+(4+10+7-5-4)÷6=82(分)。

设计意图结合现实情境让学生学会用正负数表示相反意义的量解决实际问题,体会负数的现实意义,引导学生用数学的眼光关注生活中的问题,感受数学学习的价值。

(四)课堂总结

说说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0.5这样的负分数、负小数,引导学生认

识到任何一个数都可以用直线上的一个点来表示,让学生对用数轴上的点表示正

如何运动?哪个点与它到0的距离相等?它们之间相距几个

1

折扣与成数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理解“折扣”“成数”的含义,知道它们在生活中的简单应用。 2.在理解“折扣”“成数”含义的基础上,能自主解决与此相关的实际问题,培养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利用生活情境重现结合所学数学知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同时通过引导对比及学生的自主探索,发现知识之间的联系。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通过教学,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数学的应用意识。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感受数学学习的乐趣。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折扣”“成数”的含义,并能进行应用。

教学难点:在理解的基础上,与百分数应用题建立联系,正确解决问题。 三、教学准备 教学课件。 四、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1.同学们去商场购物的时候遇到过商家做促销活动吗?一般他们会采用哪些促销手段?

2.刚才同学们都提到了“打折”这种情况,没错,像这样降价出售一些商品,引发人们的购买欲望,是商家常用的促销手段之一。今天这节课,我们就先来了解有关于“折扣”这件事(板书课题──折扣)。

设计意图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入手,引导学生进行知识的迁移,为学生自主探索理解打下基础,也让学生体会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二)结合情境,学习新知 1.理解“折扣”

(1)(课件出示促销文字信息)这里的九折、八五折是什么意思? (2)同桌互相说一说。 (3)反馈:

预设:①举例说明:一件衣服100元,八五折的话就只要85元。 ②九折就是现价是原价的90%。

(4)归纳:商品打几折,其实就是指现价是原价的百分之几。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