⒉在韵腹前边的那截儿,开口度较小,响亮度也较差的介音i,叫做“韵头”。在普通话里,能做韵头的介音只有i、u、ü三个。 ⒊在韵腹后边的那截儿收尾辅音nɡ,叫做“韵尾”。在普通话里,能做韵尾的辅音有n、nɡ两个,另外,元音i、u、o也可以做韵尾。韵尾是一个字音收尾的部分,对押韵也起着重要的作用。
现在我们写作诗歌、戏曲、曲艺唱词所押的韵,基本上和汉字字音分析上所说的韵母是一致的,但是,也不完全相同。诗歌、戏曲、曲艺唱词里用的韵,实际上要比韵母宽一些,即一个韵可能包括几个韵母。从语音分析的道理看,只要是韵母的主要部分(韵腹和韵尾)相同或相近的字都是同韵字。“辙”,是“韵”的通俗叫法。 ·声调:取决于音高,有区别作用。 调类:阴平、阳平、上声、去声 调值:[55] [35] [214] [51] ·普通话音节的特点: 1.声调和韵腹不可缺;
2.最复杂的音节包括4个音素,一个声调; 3.辅音不单独出现;
4.元音可连续排列;元音出现的位置及其组合关系有规律
·零声母:在普通话里有一些音节没有辅音声母,我们习惯上叫它“零声母”。
《汉语拼音方案》规定:1、普通话以i起头的音节,若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元音,将i改写为y;若只有一个元音,则在音节前加y。2、普通话以ü起头的音节,在音节前加y,ü上两点省略。3、普通话以u开头的音节,若只有一个元音,在音节前加w;若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元音,则将u改写为w。
以上是对以i、u、ü开头的零声母音节的书写规范,其他的零声母音节没有特别的规定。
·变调:普通话的音节在连续发出时,其中有一些音节的调值会受到后面的音节声调的影响,从而发生改变。这种现象,就叫变调。
·音位:语言里能区分意义的语音单位。彼此互相对立的音素分属不同音位;凡彼此互相补充的音素归为一个音位,其不同音素作为同一音位的不同变体。
·汉字和汉语不发生直接关系,语音改变不会使汉字改变,因此汉字具有一定程度的超时空性。
·汉字体系字数繁多,结构复杂,是音位一义一形。
·部件:合体字的结构单位。不能再分解的部件为末级部件。成字的末级部件独用时就是独体字。
笔画是汉字书写的最小单位。
21
·形旁、声旁、记号是汉字的结构单位,统称字符。 形声字=形旁+声旁 许多形旁不表意(理);许多声旁不表音(暑) 会意字:由两个以上声旁合成的字
记号字:由独体字构成的字。如:立、特。 半记号字:记号+形旁/声旁,如“笨、春”,合体字。 ·现代汉字有1万字左右,常用字3500个(1988);通用字7000个(1988)。 ·汉字的定序:形序(部首法、笔画笔形法、四角法)、音序。
·词:最小的、能够独立运用的、有意义的语言单位。有虚实之分。独立应用指能跟别的语言成分发生关系。
语素:语言中最小的、有意义的单位,是最小的音义结合体。 语素按音节分:单音节语素:如“人”;双音节语素,如“蝴蝶” 按本身性质分:成词语素;不成词语素
·单纯词:只含一个语素的词。包括:单音节词、联绵词(枇杷)、叠音词(奶奶)、联声命名词(布谷)、拟声词(扑通)、译音词(克格勃) ·合成词:由两个或两个以上语素构成的词。构成方法: 词根+词根:并列式、偏正式、陈述式、支配式(司机)、补充式(枪支、改善)、重叠式(哥哥)
词根+词缀:前缀+词根(第一);词根+后缀(桌子、圆乎乎) ·简称:1.减缩:用于并列事物 如 中美 2.紧缩 如 初中 军属
3.数词+共同部分:如 三好;七窍 简称固定下来后成词:扫盲
·词的附属色彩:感情色彩(褒扬、贬斥、中性);语体色彩(书面色彩、口语色彩)
·合成词中部分语素失落原义:1.一个语素义失落:窗户;2.一个语素义模糊:斯文;3.全部失落,几近单纯词:买东西、二百五 ·义项:词或语素在词典中的意义单位。 ·本义:文献记载的词的最初意义。 基本义:现代最常用、最主要的意义。 引申义:引申发展来的意义。
比喻义:词的比喻用法被逐渐固定下来而形成的意义。
·基本词汇:很早产生、沿用至今、并有构词基础的词。1.表示自然现象、事物、人体器官等,天、牛等;2.表示生产资料、生活资料的,刀、车等;3.表示最基本的动作行为和性质状态的,走、黑等;4.表示时令、方位、数量、指代的,年、东、一、你等。
基本词汇的特点:稳固性、普遍性、构词能力强
·一般词汇:基本词汇以外的词。包括现在还在用的古语词;各时期产生的新词;吸收的方言词;术语、行业语;吸收的外来词。
22
外来词也叫借词。日语借词是汉语外来语中一种特有现象:列车、具体 ·熟语,也叫固定词组,结构比词复杂,意义上多有整体性,包括成语、谚语、歇后语、惯用语。
·语法:一种语言的组词造句的规则。分词法和句法两部分。4种语法单位:语素、词、词组、句子。
语素是从有无意义上说的;词是从能否独立运用上说的;词组是从词之间的构造和关系上说的;句子是从语言表达上说的。句子并不比词或词组长。 ·词组类型
偏正关系:修饰语与中心语间是修饰与被修饰关系:定中偏正结构(的);状中偏正结构(地)
述宾关系:述语和宾语间是支配与被支配的关系。述语和宾语间的语义关系非常复杂,宾语是动作行为的对象(修点灯)、结果(写信)、凭借工具(抽烟斗)、处所(去图书馆)、主动者(住人)。中间可插“着、了、过” 述补结构:述语和补语间是手段和结果、程度等的关系。中间往往能插“得”或“不”
主谓结构:主语和谓语间是陈述(对象)与被陈述(什么、怎么样)的关系。主语是话题,谓语是对话题的说明。主语和谓语间的语义关系主要有:主语对谓语来说是施事:鸽子飞了;主语对谓语来说是受事:点灯修好了;有的无所谓施事、受事:今天星期一,外头冷。
联动结构:几个成分并列在一起,地位平等,不分轻重主次,各项中间可以有停顿,可以用关联词联系。
此外还有:连谓结构、递系结构、连锁结构、介词结构 复杂词组:一个词组内包含另一个或几个词组。采用直接组成成分分析法,即层次分析法进行分析。 如:喜欢/看//好///电影。
·词类划分:实词(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代词、状态词、区别词)、虚词(副词、介词、连词、助词、语气词)、感叹词、拟声词 状态词:表示状态。不受副词“不、很”的修饰(区别于形容词);不带补语;作补语前要有助词“得”。比较:染红、染得通用 单音节形容词重叠后带上“的”是状态词,如“好好儿的”;双音节形容词重叠后也是状态词,如“干干净净”。
区别词:用于区别事物。如:男、女、粉、紫、黑白、彩色。只能修饰名词(粉牡丹)或跟“的”组合(黑白的)。成对的区别词还能组成联合结构作句法成分(男女部分,荤素都吃) 量词重叠表示“每”的意思
介词:按、把、对、连、自从。语法特点:不单说、不能重叠、不能带“着、了、过”。
助词:附在词、词组前或后表示一定结构关系或附加意义。“的、地、得、所”(结构助词);“着、了、过”(时态助词)。 所+及物动词→名词性结
23
构
·实词体词和谓词。体词主要用来指称人或事物,包括名词、数词、量词、区别词和代替这几类词的代词。体词主要作主语和宾语,体词前面不能加不。谓词是指形容词和动词。 ·数量词当宾语
名量词:如,买了五斤。真宾语 动量词:如:讨论过两回 准宾语 时量词:如,看了一小时 准宾语
及物动词可带真宾语和准宾语;不及物动词和形容词只能带准宾语。 ·施事宾语:宾语是动作、行为的施事的宾语。表示事物的存在(台上坐着主席团)、出现(对面来了一个人)、消失(哗的一声飞了一只鸽子)。特点:宾语是无定的;述语部分往往是复杂的,带“着、了、过”,或带补语。
·处所宾语:由处所词或方位词充任的宾语,表示动作的处所、位置或起终点。 如:住老王那儿。 他去了南方。
·双宾语:一个动词带两个宾语。一指人(近宾语),一指物(远宾语)。双宾语应看成述宾结构带一个宾语。 如:给//他/一本书。 ·补语:述语有动词或形容词(或二者的联合词组)充当。 从语义关系看,补语有的是直接说明述语动词的,如:你得抱紧它(紧抱);他走得很快(很快地走);有的说明动词的施事:我走累了(我累);有的说明动词的受事:衣服洗干净了(衣服干净)。 从格式和意义结合上,补语分5类:
结果补语:补语、述语直接粘连,不带“得”。述语一般动词,补语多形容词;述语是形容词(热、饿、累)时,补语是少数动词(死、垮、病);述补结构后可带“了、过”
趋向补语:补语是趋向动词:拿出、坐下来(实在的动作行为趋向)、看来、关上、唱起来(表引申意义)。一般宾语可放补语“来、去”前或后,处所宾语只能放前面。如:回家去。
可能补语:动词+得/不+补语 表示可能怎么样或不能怎么样 如:看得完,走得过去,走不进去
~+得;~+不得 如:去得;去不得;吃不得 ~+得了;~+不了 去得了;去不了
程度补语:动词+得+补语(形容词、状态词、动词、壮中、主谓) 如:好得很;脏得要死;干净得一点灰尘都没有
形容词+极、透、坏、死、多 如:好极了,坏透了
动词+了个~;动词+得个~ 如:看了个准,走得个快,说个没完没了 介词结构作补语:表时间(生于1978年)或处所(从胜利走向胜利) ·同位性定语:定语所指内容和中心语相同 如:人字;我李逵;咱们大
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