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语言文学名词解释汇总 下载本文

·使用有限的材料和规则,却可以生成无限多的话语,表达无限多想要表达的内容,这是语言最重要的特点之一。

任何语言系统都有由“音”构成的音系层面和由音义结合体构成的语法层面。两个层面上又都有大大小小不同层级的单位。 语言有无限的生成能力。

·音系层:最小单位是音位,一般只有20-40个;几十个音位按少数的规则组织起来,形成数百上千的大一级单位——音节,音节按少数规则组合起来,形成成千上万更大的单位。

数十个音位→数百上千音节→成千上万更大一级单位 ·语法层:最小的单位是语素。

语素→词→短语→句 使用有限的规律,逐层成倍增加。

·语言系统的重要特点:1.各层面上多级单位的数量翻番;2.音系层的最小单位(音位)不直接做语法层面单位的语音形式,由较大的音节和比音节更大的音系单位来满足语法层面对语音形式的需要。因此,音素的数量远比语素的数量小。

·组合关系:小单位组织成大单位的关系。就语言来说,组合关系可直接体现为小的单位顺着时间的顺序前后相续形成大单位时所发生的关系。 聚合关系:是类聚关系。根据能够在大单位同一组合位置上替换出现而形成类聚关系。

如果把话语理解成沿时间横轴延展的语流,则组合关系可理解为横向的、现实的(在语流横轴上挨着出现的关系);聚合关系则可理解为纵向的、潜在的(在语流横轴某一位置上有可替换能力的关系)。

组合和聚合的联系:组合规则体现为聚合类与聚合类的搭配限制,是否属于一个聚合类取决于能否在同一组合位置上替换。

·文字是转写语言的视觉符号系统,是在语言的基础上产生的。语言是第一性的,文字是第二性的。

第二节:音系

·语言是听觉符号系统。

·语言中的声音有自然属性的一面(语音),也有社会属性的一面(音系)。 ·语音的物理属性(4要素):1.音高(声音的高低);2.音强(音重,即声音的轻重、强弱);3、音长(声音的长短);4、音质(声音的个性,在语言中的作用最重要)

·音素:人类语言从音质的角度区分出来的最小的语音单位

音素的区分只考虑音质在物理-生理的异同,不考虑它在具体语言中的作用。

·国际音标:用来标写所有人类语言语音的标音符号。

5

制定原则:一个音标只记录一个音素,一个音素只用一个音标表示 ·音素基本上可分元音、辅音两大类,此外还有半元音等小的过渡类 ·音位:具体语言中有区分语言符号(语素和词)作用的最小的音系单位 音位是根据声音的社会属性(在具体语言中有无区分语言符号的作用)而区分的

·同一音素在不同语言中可能归属不同的音位。

·语音4要素(音高、音强、音长、音质)都可能形成音位 音质音位:由音质的不同(不同音素)而区别语言符号 超音质音位:由音高、音强、音长不同而区别语言符号 音质音位数量远大于超音质音位。

汉语中超音质音位是音高起作用的调位

·音位变体:归并在一个音位中的若干个具体音素或音高、音强、音长值。 一个音位中可能有多个音位变体,也可能只有一个音位变体。 ·音节是音系层最重要、最自然的结构单位。

普通话最大音节有5个组合位置:声母、韵头、韵腹、韵尾、声调 最小音节只有2个组合位置:韵腹、声调

·音位与音位接续时会发生一些变化。汉语中,音节内的语音变化一般作为音位变体处理,音节间的语音变化一般做语流音变处理。 ·语流音变类型:1.同化、异化、弱化、脱落(按变化性质分)

2.顺向、逆向;邻位、隔位(按引发变化音和发生变化音的相互位置区分)

第三节:语法

·语法层各级单位都是音义结合的两面体。

语法层单位:语素(语言中音义结合的最小单位)、词、短语、句子 ·词法(语素组成词的规则)不可完全类推;句法(词组成短语或短语组成句子的规则)可完全类推。

·词法主要包括形态变化、派生、复合(汉语)3种形式。

·形态变化的主要方式:附加词尾或词头;元音等语音成分交替;异干交替

·印欧语中,名词的语法范畴有:性、数、格、人称等;动词的语法范畴有:时、体、态

·派生构词法中,语素根据在构词中的不同作用分为:词根语素与词缀语素

词根+词缀→派生词 ·复合构词法:词根与词根按一定结构关系和组合次序构成新词(复合词) 汉语复合词大多与短语的构词方式相类(如 定中、述宾、主谓) ·汉语最重要的5种短语结构关系:偏正(定中和状中)、联合、述宾、

6

述补、主谓

·层次歧义:结构层次的不同可能使得整个结构有完全不同的意义

·少数几种结构关系(如定中结构)在短语层面上可以多层次反复套用,这是短语数量激增至无穷的根本原因。

·词类本质:词依据在上级单位(短语或句子)中某些相同的功能而聚合成的类

最常见的词类:名词、动词、形容词、副词、介词

·短语的结构分类:根据短语下级成分间的结构关系而做出的,是从短语向下看的分类。(定中、状中、联合、述宾、述补、主谓)

短语的功能分类:根据在更大短语中的功能分类(名词性短语、动词性短语、形容词性短语等)

·句子有独立的语气(体现为句调、特定的虚词或句子成分次序), 词和短语没有独立的语气。 ·句子分类

结构分类:动词谓语句、形容词谓语句、名词谓语句 语气功能分类:陈述句、疑问句、祈使句、感叹句 表述功能分类:叙事句、描写句、判断句 ·世界的语言分成4中类型(形态分类)

孤立语:汉语 缺乏词的形态变化,词法主要用复合构词法,句法以虚词和词序为主要手段 曲折语:俄语(典型)、德、法、西班牙、英语等 有丰富的词的形态变化,且形态变化多用元音交替等内部曲折方式。形态变化的附加成分大多同时表达2个以上语法意义。句法成分间有形态的一致关系。

黏着语:日语、土耳其语、朝鲜语 广泛使用专门的黏着性附加成分表示语法意义。每种语法意义只用一个附加成分表示,一个附加成分也只表示一个语法意义。

复综语:印第安语 以一个词根为中心,在它的前、后、中位置上插入各种表达词汇义或语法义的小成分直接形成句子。

第四节:词义

·词义:与语音形式结合在一起的、语言社团对某类现实现象的概括性反映(理性义)和对该类现象的主观态度(附加义)。词义具有民族性(因语言而不同)。

·词义的聚合:根据词义和词义的关系,词聚合成4类词聚:

1.上下位词聚:有类与成员关系的词构成上下位词聚。同属一类的各成员间是等位关系,如草鱼、带鱼;类与成员间是上下位关系,如鱼(上位词)与草鱼(下位词)。上下位关系是多层级关的。

7

2.局部整体词聚:有局部与整体关系的词构成局部整体词聚。

3.同义词聚:由词的理性义相同或相近的词构成。大同小异(感情色彩、风格色彩、形象色彩、理性义强调的侧面或搭配能力上有不同)

4.反义词聚:由词义具有相互对立的等位关系的词构成。反义词的上位概念必须相同,附加色彩也必须一致。异中有同

第五节:语言的演变

·语言分化多因后起的地理隔离造成。地域变异属于方言间的差异还是亲属语言间的差异,不取决于语言自身差异的大小,而取决于使用者的社会心理。(方言形成后,如果社会长期完全分裂,隶属不同的两个政权,两地社团的成员都已认为分属不同的民族,方言的差异就上升为不同语言的差异。)

·语言的谱系分类:根据历史同源关系做出的语言分类 4个层级:语系-语族-语支-具体语言 阿尔泰语系(中国北方有广泛分布):土耳其语、维吾尔语(以上突厥语族);蒙古语(蒙古语族);满语(通古斯-满语族) 汉藏语系(重要分布在中国境内):汉语(汉语族);藏语、彝语、景颇语、缅甸语(藏缅语族);壮语、傣语、泰语、侗语(以上壮侗语族,又称侗台语族),苗语、瑶语(苗瑶语族)

南岛语系:马来语、台湾高山族语言、太平洋群岛土著语言 南亚语系:孟-高棉语、佤语 闪-含语系:阿拉伯语

印欧语系:英语、德语(以上日尔曼语族);法语、西班牙语、葡萄牙语、意大利语(以上拉丁语族,又称罗曼语族);俄语(斯拉夫语族);印地语(印度语族);伊朗语、塔基克语(伊朗语族)

中国境内的语言分属汉藏、阿尔泰、南亚、南岛、印欧5个语系。 ·亲属语言和方言的共同特点是它们的核心词根有“语音对应”关系 语音对应关系指:A语言的a音与B语言的b音在词中的出现位置平行对应。

语言对应关系由语音演变的规律性(如果一个语言不受外系统影响而自身演变,语音演变将依照一定的语音条件发生,复合该语音条件的词要变一起变)和不平衡性(语音在各地的演变速度、演变方向不一致)造成的。 ·语言的接触:不同语言间的借用、竞争、替代。

借词:音与义都借自外语或外方言的词。语言接触中最常见现象。

·共同语:在一个政治文化高度统一、经济分散割据的社会中,在各方言上还存在一种用于官场、文化传授和方言区间交际的“共同语”。

共同语的基础方言的选择决定于社会的经济、政治和文化方面的条件,条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