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语言文学名词解释汇总 下载本文

·乐府:本来是制音度曲的音乐机关,后世以乐府所唱的诗,称为乐府。乐府由机关的名称变为一种带有音乐性质的诗体的名称。 乐府最早见于著录的是南朝梁沈约《宋书·乐志》,宋代郭茂倩《乐府诗集》有所增广。郭茂倩《乐府诗集》将汉至唐的乐府诗分为十二类,其中汉乐府主要包括:郊庙歌辞(汉贵族乐章);相和歌辞(来自民间俗乐);鼓吹曲辞(来自北方民族的新声,主要用作军乐);杂曲歌辞(声调失传的杂牌曲子)。

《汉书·艺文志》评乐府为“感于哀乐,缘事而发”的作品。乐府诗作者来自不同阶级,因此诗人的笔触深入到社会生活各个层面。1.深刻反映社会成员间贫富悬殊和苦乐不均所造成的尖锐矛盾。如:相和歌辞《东门行》《妇病行》《孤儿行》;2.婚恋内容,在表达婚恋方面的爱与恨时,显得大胆泼辣,如饶歌十八篇的《上邪》、《有所思》;《白头吟》《上山采蘼芜》则表现被抛弃女子的怨愤。《孔雀东南飞》控诉家长包办婚姻对爱情的催残和破坏;《陌上桑》《羽林郎》,歌颂汉妇女不畏强势的美好品质;3.对战争和徭役的揭露,如《战城南》《十五从军记》

汉乐府民歌最大的艺术特色是它的叙事性。与《诗经》缺乏完整的人物和情节,缺乏对一个中心事件的集中描绘不同,汉乐府民歌出现了由第三者叙述故事的作品,出现了有一定性格的人物想象和比较完整的情节。如《陌上桑》《东门行》《孔雀东南飞》。诗的故事性、戏剧性,比之《诗经》中的作品大大加强了。因此,汉乐府标志着叙事诗的一个新的更趋成熟的发展阶段。

2.口语化;3.推动诗歌样式的嬗革,实现由四言诗向杂言诗和五言诗的过渡。杂言体和五言体直接影响到汉魏新的诗歌体裁的产生。4.“感于哀乐,缘事而发”的创作精神,影响到曹操(借古题写时事)、白居易(新乐府运动)

·现存最早的完整五言诗是班固的《咏史》,艺术水平不高。此后有张衡《同声歌》;秦嘉《赠妇诗》;郦炎《见志诗》;赵壹《刺世疾邪诗》、蔡邑《翠鸟诗》 ·《古诗十九首》载于《文选》,时代大概不出于东汉后期数十年间(约公元140-190),代表汉代文人五言诗最高成就。标志着五言诗达到成熟阶段,对建安、魏晋南北朝的五言诗发展产生影响。

主要内容:写游子的羁旅情怀和思妇的闺愁;反映士人仕途失意的形形色色的思想;生死的主题,汉末士人强烈表现出对死亡的恐惧和对生命的留恋,反映汉末文人对个体生命的重视。

艺术成就:P350南朝人称《古诗十九首》为“惊心动魄,可谓几乎一字千金”。《古诗十九首》是古代抒情诗的典范。寓景于情;抒情中带有叙事意味;浅近自然,词近意远,语短情长。

45

第三节:魏晋南北朝文学

·梁代末年,庾信北上,促进了南北文风的交流,也成为南北朝文学的集大成者。

·比较正始文学与建安文学的异同

建安风骨:汉末建安文学以三曹和建安七子为代表,在诗歌上直接继承汉乐府民歌的精神,描写动乱的现实,歌唱为国家的统一而建功立业的壮志。风格鲜明爽朗。

汉末建安时期标志着我国文学发展新时期的到来。

魏正始时期,司马氏专权,政治形式险恶,作家陷入极度苦闷中,代表作家阮籍、嵇康,创作与建安文学的鲜明爽朗不同,用比兴的手法,隐讳曲折地抒发感慨,批判现实。

·曹操:汉末杰出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乐府诗,一部分诗反映汉末战乱的现实和人民遭受的苦难,如《蒿里行》《 露行》,被后人称为“汉末实录”。《短歌行》《龟虽寿》描写本人政治思想和统一天下的大志,及积极进取精神。风格悲凉慷慨,气韵沉雄,语言古朴。四言篇章继承《诗经》又有所发展,带浓厚个人抒情意味。嵇康、陶渊明四言诗。 ·曹丕:曹操之子,魏文帝。诗歌风格与曹操不同,“有文士气,一变乃父悲壮之习矣”。善写个人情感,笔触细腻,清丽动人。如,《杂诗》《燕歌行》(现存第一首成熟的七言诗,对后代歌行体诗产生重大影响。) ·曹植:创作以曹丕继位分为前后期。前期诗歌主要歌唱理想和抱负,洋溢着乐观、浪漫的情调,对前途充满信心,如:《白马篇》《送应氏》;后期诗歌主要表达由于理想与现实的矛盾所激发的悲愤,如《杂诗》《赠白马王彪》《野田黄雀行》《吁嗟篇》;游仙诗,幻想在神仙世界中获得精神上的解脱。

《诗品》评价曹植的诗为:“骨气奇高,辞采华茂,情兼雅怨,体被文质” 曹植对五言诗做出杰出的贡献,完成乐府向文人诗的转变。 ·(汉末)建安七子:得名于曹丕的《典论·论文》,包括孔融、陈琳(《饮马长城窟行》)、王璨(去掉王字旁)(《七哀》,“悲而不壮”)、阮瑀(《驾出北郭门行》)、徐干、应扬(王字旁)、刘桢。王璨(去掉王字旁)、刘桢为代表。诗歌如实反映汉末社会现实。

刘桢:性格豪迈,狂放不羁,以五言诗出名。风格遒丽,气势取胜。《诗品》评价为:“仗气爱奇,动多振绝。贞骨凌霜,高风跨俗”。代表作《赠从弟》三首。

·蔡琰,字文姬,东汉著名文学家蔡邑之女。五言长诗《悲愤诗》,通过个人的不幸生活,反映汉末大乱给人民带来的苦难。受乐府叙事诗影响,可与《孔雀东南飞》媲美。

·魏正始时期,政治上不与司马氏合作的阮籍、嵇康以老庄思想为武器,以自然反对名教,创正始之风。

46

阮籍:代表作《咏怀诗》82首,集中表现诗人在魏晋易代之际的忧伤和苦闷情绪。风格隐讳曲折,多用比兴、象征的手法来表达感情、寄托怀抱,或借美人香草寓写怀抱。

嵇康:在反抗现实的态度上较阮籍更为强烈。诗歌成就主要在四言诗,如《赠秀才入军诗》18首和《幽愤诗》,风格清峻。 ·在创作精神上,“正始文学”和“建安风骨”一脉相承。 ·西晋太康时期出现“三张、二陆、两潘、一左”,显示太康文学的繁荣。 陆机:南朝钟嵘《诗品》评价其为“太康之英”,与曹植、谢灵运相提并论。五言诗追求辞藻华丽,对仗公整,避免使用口语、俗语;描写上力求繁复而详尽,显示出典型的文人化倾向。《赴洛道中作》《猛虎行》《君子有所思行》。辞赋和散文:《叹逝赋》《吊魏武帝文》《演连珠》(骈俪文组织运用上有较高技巧)。 陆机的《文赋》,以赋的体裁论文,是中国文学批评史上第一篇系统的创作论。 ·潘岳:与陆机齐名,善于写哀情,如《悼亡诗》《夏侯常侍 》《马 都 》,开中国“悼亡”题材的先河。刘勰的《文心雕龙》说他“巧于序悲,易入新切”。《在怀县作诗》《河阳县作诗》抒写内心感受。散文、辞赋:《秋兴赋》《闲居赋》《怀旧赋》

潘岳诗风清绮浅净 VS 陆机整饰工缛 ·“三张”中的张协,《杂诗十首》,善于描摹事物,钟嵘《诗品》说他“巧构形似之言”,尤精于写雨景。张协文词华净,语言工巧,诗境清新警拔,声调和谐,无繁冗平弱之累,许多方面超过潘、陆二人。对南朝诗歌产生较大影响。

·左思:代表作《咏史》八首,其借咏史以咏怀的创例,开后世“咏史”新路。以史事寓写现实,寄托自己的感受,对当时不合理的门阀制度进行批判。诗歌充满反抗精神。 《招隐诗》(描写山水形象)《杂诗》《娇女诗》(对小儿情状的生动描摹)表现另一种面貌。全篇采用赋法,铺陈渲染。

左思诗风笔力雄健,气势充沛,用典精切,是继承建安风骨优良传统的代表作家。

左思《三都赋》,是魏晋时期大赋的代表作品,可与东汉班固的《两都赋》和张衡的《二京赋》相提并论

·刘琨:贵公子出身,西晋末年尖锐的民族斗争中成为爱国志士,代表作品《扶风歌》《答卢谵》《重赠卢谵》。诗风清刚悲壮,与建安风骨一脉相承。

·郭璞:代表作《游仙诗》,借以咏怀,与左思《咏史》相一致。钟嵘《诗品》说他“辞多慷慨,乖远玄宗”“坎 (357)咏怀”。与当时兴起的淡乎寡味的玄言诗相比,《游仙诗》文字华美,具有想象性。

47

·陶渊明:生活于晋宋易代之际,随着政治黑暗证据混乱,陶产生最终于405年弃官归田。道家的随顺自然和儒家的安贫乐道思想。谥号“靖节先生”,故又世称陶靖节。

《述酒诗》隐晦地表达了对刘裕篡晋建立宋朝,对政治的厌恶。

陶的田园诗,以自己的田园生活为内容,真切地写出躬耕之甘苦,为中国文学增添一种新的题材。通过描写田园景物的恬美、田园生活的简朴,表现悠然自得的心境,如《归园田居》“少无适俗韵”首、《饮酒》“结庐在人境”首等;着重写躬耕的生活体验,这是他的田园诗最有特点的部分,也是最可贵的,士大夫亲自参加农耕,并写出农耕体验第一人,如《归园田居》“种豆南山下”首;《庚戌岁九月中于西田获早稻》中“四体诚乃疲,庶无异患干”,写出从仕途归隐躬耕的特殊感受;有些田园诗写自己的贫困和乡村的凋敝,如《怨诗楚调示庞主簿邓治中》(写贫困)、《归园田居》“久去山泽游”(写凋敝);咏怀诗《杂诗》20首、《饮酒》20首,咏史诗《拟古》9首,继承了阮籍和左思的诗歌传统;赠答诗,如《答庞参军》 陶诗的艺术成就:1.情、景、事、理浑融;2.平淡中见警策,朴素中见绮丽。白描。苏轼称其为“质而实绮,癯而实腴”;3.语言平淡自然,但并非未经锤炼,只是不露痕迹。如元好问所说“一语天然万古新,豪华落尽见真淳”

陶诗直接影响了唐代田园诗派的产生。 陶的《归去来兮辞》(散文),表现弃官归隐愉悦心情,是千古名篇。 ·南朝乐府民歌以《清商曲》的吴哥(326首)和西曲(142首)为主,大部分保存在宋郭茂倩《乐府诗集》里,此外还有神弦歌(18首,民间祀神乐章)。现存南朝民歌多为情歌,产生于长江中下游地区,吴哥产生于建业一带,西曲产生于荆襄一带,商业活动的繁荣带动民歌的繁荣。 南朝民歌多出自商贾、妓女、船户和一般市民之口,主要反映下层居民的生活和思想感情。 现存吴哥以《子夜歌》《子夜四时歌》《华山畿》《读曲歌》最为重要,多为女性吟唱爱情,作品以清新浅近的语言,表现真挚细腻的感情,风格艳丽柔弱,哀怨缠绵,富有浓厚的生活气息。西曲产生于长江中游和汉水两岸城市,以江陵为中心,多写水边船上旅客商妇的离别之情,反映生活面比吴歌广。

南朝民歌特点:体制短小,多为五言四句,语言清新自然。表现上大量使用双关语,表情达意上更加含蓄委婉,如“藕”双关“偶”,“丝”双关“思” 《西洲曲》写一个少女的四季情思,标志南朝民歌艺术上的最高成就。 ·北朝乐府民歌:以《乐府诗集》所载《梁鼓角横吹曲》为主。数量不多,但广泛反映了社会生活各个方面:反映战争,如《企喻歌》;反映北方各民族尚武精神的,如《琅琊王歌》“新买五尺刀”、《折杨柳歌》“健儿须快马”;反映爱情生活的,如《地驱歌》《捉 弱歌》等;表现北方景色和游

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