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频考点(诗歌赏析)[刘希国] 下载本文

⑥京国:国都。⑦何当:何时。献凯:凯旋而归后,进献俘虏和战利品。 【翻译】:

我看一些非凡之人,被眼前的小事纠缠。你颇具有远大志向,文武才华耽误多年。听说边境有敌入侵,立即赴军万里争先。我将进京谋求功名,何时你才胜利归来?

(1)这首诗具有丰富的内涵,请简要概括。(3分)

(2)前人评孟浩然诗,有“冲淡中有壮逸之气”之说。请结合本诗作简要赏析。 【答案】

(1)①对陈七从军的钦佩。②对自己蹉跎岁月的不满。③表达忠心报国的决心。 试题分析:分析诗歌的内涵,即分析诗歌的思想感情,要弄懂全诗的内容。非常者:非凡的人,和下句的意思说,我看那些非凡的人物,如今却碌碌无为。鸿鹄志以有远大志向的鸿鹄(天鹅)比陈七。蹉跎:耽误失时。比喻失意,时间白白过去,光阴虚度。书剑年:指读书做官、仗剑从军的年月。书剑,指文武之事。边烽动:边塞上的军事行动。烽,烽火。京国:国都。何当:何时。献凯:凯旋而归后,进献俘虏和战利品。整首诗表达了①对陈七从军的钦佩。②对自己蹉跎岁月的不满。③忠心报国的决心。

(2)孟浩然的诗,整体具有淡雅清丽的特点,但这首诗却充满了壮逸之气。(1分)前四句陈述自己与友人的各自情态,平淡无奇。(2分)后四句描画边关吃紧,投军争先恐后,对友人从军敬佩不已,表达自己以文报国的决心,充满阳刚之气。 试题分析:分析题干孟浩然的诗有“冲淡中有壮逸之气”,首先指出孟诗的特点,然后结合此诗分析出壮逸的地方。孟浩然的诗,整体具有淡雅清丽的特点,但这首诗却充满了壮逸之气。前四句陈述自己与友人的各自情态,平淡无奇。后四句描画边关吃紧,投军争先恐后,对友人从军敬佩不已,表达自己以文报国的决心,充满阳刚之气。 【补充资料】

开元十六年七月,吐蕃入侵瓜州,友人陈七应募,孟浩然赋诗送行。“吾观非常者,碌碌在目前。君负鸿鹄志,蹉跎书剑年。一闻边烽动,万里忽争先。余亦赴京国,何当献凯还。”在孟浩然看来,胸怀大志的人,在没有机遇的时候似乎碌碌无为,但时机一到便是鸿鹄云天之大气。他把陈七从军与自己应举相比附,以为文武虽是两途,但为国效力却是一致的。孟浩然要赴京应试,施展济世的抱负了。

但他未能如愿。开元十七年春试中,颇负声誉才能的孟浩然竟然落第了。他并未气馁,而是游秘书省与诸名士联诗并献赋上书,以求达政。一次与张九龄、王维等联诗时,以一句“微云淡河汉,疏雨滴梧桐”,使“举座嗟其清绝,咸搁笔不复为继”。然几次献赋都石沉大海。孟浩然在痛苦中写下了“不才明主弃,卧病故人疏”这悲愤苍凉的诗句。但孟浩然的遭遇并不鲜见。唐代著名诗人中,高适长期落拓江湖,岑参仅以边陲微官,孟郊贫寒于世,贾岛做过和尚,李贺一生未

5

举??中国文人,即使在如此的开明盛世,也未能人尽其才,这不能不使人感慨万端也仰天长叹。

《送陈七赴西军》中心思想:

此诗赞扬陈七素有大志,一闻国家有难,即从戎请缨,万里赴边。歌词中处处流露出浑健壮逸的意境,既有称颂又有勉励,既饱含怨恨又无迹可寻,表现了诗人关心国事的感情,预祝友人早日凯旋,也抒发出诗人对明主弃才,友人失意的愤慨。 【赏析】:

首联,诗人从生活经验上远远起笔,说非凡之人往往在眼前干些小事,无所作为,以消除友人对仕途失意的愧恨,为后文的称颂勉励作好铺垫。首句的吾观二字,把这一生活经验,说成亲眼所见,表达得斩钉截铁,使人不得不信。

第二联由普遍转到个别,具体写友人的抱负和遭遇。前后两联意脉贯通,应接严谨。鸿鹄志三字是对友人的称赞,也是诗人冲天羡鸿鹄的勃勃雄心的表露。蹉跎一句,为友人申述了怀才不遇的悲愤,也表现了诗人宏图难展,碌碌无为的苦闷。

第三联由感伤转入豪放,用数字对举法构成顿挫。一闻对万里,再着一个忽字,把友人不计得失,急于国难,努力争先的精神和形象,表达得很是鲜明。

最后以反诘句终篇,扣住题意,表明自己也将进京寻找前程,并预祝友人旗开得胜,早日献功阙下。

全诗浑健壮逸,当为孟诗别调。此诗的情绪比较复杂,它一方面赞扬了陈七素有大志,一闻边关有敌入侵,便立即争先从军,万里赴敌,以身许国的精神,表现了诗人关心国事,预祝友人早日凯旋的感情;另一方面又抒发了对明主弃才,友人失意的愤慨。全诗既有称颂又有勉励,既饱含怨恨又无迹可寻。

孟浩然轶事:

玄宗开元十六年(728年),时年已经40岁的诗人孟浩然来到京城长安参加进士考试,但他却落第了。不用说,他此时的心情极为郁闷。而他在湖北襄阳隐居时就曾努力读书写作,30年来,他真可谓拥有了满腹文章,而且他也得到诗人王维和宰相张九龄的大力赞扬,使得孟在长安也颇有诗名。但他在应试时却竟然失利,不难想像,他内心里自然也就更为懊丧了。

早些时候,孟还记得在一次诗人聚会时,因他诗中有一联微云淡河汉,疏雨滴梧桐,便深深赢得大家的一致赞赏,以为像这样清绝的作品一般人是难以写得出来的。对此,诗人自然也颇为自负。但命运就是喜欢跟他闹着玩儿,他在这次原以为胜券在握的考试中居然又未能如愿!

他也曾想直接给皇帝上书,要求面试以求取功名,但生性清高的诗人一时又觉得难以启齿;所以,事情就在这样犹犹豫豫中给拖着了。然而,假如就这样两手空空儿地回返老家,那他心里无疑又是很不愿意的,毕竟这次出来的目的还远远未能达到嘛。于是,他遂在好友王维的住处写了一首题为《岁暮归南山》的诗,

6

用以表明自己这种进退维谷的心境。

刚写罢诗,王维就进来了,一眼瞥见孟这首新作写的是: 北阙休上书,南山归敝庐。 不才明主弃,多病故人疏。 白发催年老,青阳逼岁除。 永怀愁不寐,松月满窗虚。

刚读一遍,王维便很是欣赏了,但他又不觉极为感叹。他不是不想帮好友的忙,但如今又如何才能帮得上一个真正的大忙呢?正在苦思冥想之际,忽然有小书童急匆匆地过来向王大人报告:皇上就要驾临了!王维一听,心里便不由慌张起来,该怎样把孟浩然推荐出去而又不违背圣旨呢?而此时的孟浩然则无疑更为紧张,他想要就此去叩见皇上,但只是如今,他的身份?

正在此时,玄宗的脚步声越发近了;眼看着玄宗就要推门进来,王维遂把孟浩然往他床底下一指并轻轻一推,自己则慌忙出来迎接皇上大驾光降。等待玄宗坐定,此时,王维却也不敢隐瞒这房间里还藏有诗人孟浩然;因为他知道皇帝万一知道后,这欺君之罪的结果会是什么。

玄宗在获悉眼下即有知名诗人孟浩然在此,也很高兴地对王维说道:此人的诗名朕早就知道了,现在他既然在这里,那就请出来见见何妨!这样,当下便有诏命孟浩然出来叩见皇上。玄宗和蔼地询问孟浩然:爱卿带来了诗作吗?孟急忙奏道:因来得匆忙,偶然间还没带呢。玄宗便笑着说:诗人嘛,能有不当场写作的么?卿如今当场给朕赋上一首何如?这样,孟遂把刚才才写好的诗作以一种抑扬顿挫的语调朗吟起来:

北阙休上书,南山归敝庐。不才明主弃

正当听到不才明主,还没等到孟浩然把全诗念完,玄宗就极不耐烦了,一挥手便蛮横地叫孟停下来,怃然道:要知道,这只是卿不来求官而已!事实上,朕却并未抛弃卿呀,而卿却居然在诗中要来诬陷我了?!说完,他遂让孟回归终南山去了。

在求官路上碰了一鼻子灰的诗人孟浩然,只得失意地离开了京城长安;但由于他那卓绝的诗才,历来就成为评论家们几乎是一致赞赏的对象,这恐怕正是玄宗所始料未及的。而人生的道路无疑有很多条,所谓条条道路通罗马,即是其形象化的说法;而诗人孟浩然的最终成就也证明了他不做官,也依然能成为我国文学史上事功彪炳的人物之一。这当然决不是偶然的,这是因为诗人并没有自暴自弃地对待人生呀!因为只要做到自重并去发愤图强了,这样,即便是拥有最高权力的人物也奈何不了你奋力前行的步伐! 【个人资料】:

孟浩然(公元689公元740),字浩然,号孟山人。是唐代著名的田园隐逸派和山水行旅派诗人,与王维并成为王孟。其刚正志高,但仕途坎坷。开元二十五年张九龄招致幕府,后隐居。孟浩然的诗歌诗中情和景的关系,不仅是彼此衬托,

7

而且常常是水乳交融般的密合;诗的意境,由于剔除了一切不必要、不谐调的成分,而显得更加单纯明净;诗的结构也更加完美。孟浩然在旅程中偏爱水行,如他自己所说:为多山水乐,频作泛舟行。

隐居闲适、羁旅愁思。诗风清淡自然,以五言古诗见长。

道中寒食 【陈与义】

斗粟淹吾驾,浮云笑此生。有诗酬岁月,无梦到功名。 客里逢归雁,愁边有乱莺。杨花不解事,更作倚风轻。

[注]也有人认为该诗作者为宋代诗人詹慥。 【译文】:

为了斗粟的生计,使我整日忙于奔波在旅途;笑看此生如若浮云一般;有诗歌为伴,可以度过岁月,从未梦想过求取功名;客居他乡抬头望见南归的大雁,愁到无边恰闻到莺声的杂鸣;杨华如此不解风情,不懂人事,依靠那轻风更作纷飞。

8.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诗中诗人的形象。(5分) 9.请结合诗意赏析诗歌的最后一联。 参考答案:

8.这首诗塑造了一个奔波仕途、怀才不遇、内心愁苦、思念家乡的诗人形象。他自嘲自己为斗粟而奔走仕途,虚度人生,无计建功立业,只能以诗抒怀;寒食时节,人在旅途,看到天上归雁,空中飞絮,耳闻杂乱莺啼,更是倍添愁苦、无限落寞。

9.最后一联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写杨花不懂人事,随风飞舞,突出了自己的寂寞愁苦无人理解,无法排遣。飞絮漫天营造了一种凄迷的景象,以景衬情,更让诗人感觉心境悲凉。 杨花倚风轻狂,比喻小人得志,与自己的不得志形成对比,流露出自己对世事的不满。

15.请指出本诗最后一联运用了哪种表现手法,并简要分析。(5分) 16.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本诗表达了作者哪些情感?(6分)

15.最后一联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不懂人事,随风飞舞,突出了自己的寂寞愁苦无人理解,无法排遣。飞絮漫天营造了一种凄迷的景象,以景衬情,更让诗人感觉心境悲凉。(如果考生手法答从情景关系角度答也可以。如果考生考生写出“杨花倚风轻狂,比喻小人得志,与自己的不得志形成对比,流露出自己对世事的不满。”可酌情给分。)

16.①奔波仕途,怀才不遇、一事无成的潦倒失意之情。诗的前两联,诗人自嘲自己为斗粟而奔走仕途,功业无成,只能以诗抒怀,虚度人生。②思念家乡、内心愁苦、孤独寂寞之情。寒食时节,人在旅途,看到天上归雁,空中飞絮,耳闻杂乱莺啼,更是倍添愁苦、无限落寞。(评分细则:感情概括准确两点4分;联系诗句分析到位得2分。 【诗歌赏析】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