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专题九仿用句式含修辞变换句式实战演练 下载本文

专题九 仿用句式(含修辞)、变换句式

——彩笔雕章知几首,可人标韵无新旧

把仿用句式和正确运用常见的修辞手法放在一个专题,是因为仿用句式要求“形神兼备”,其中“形”里面就有修辞。又因为修辞一般不单独设题(江苏卷有时会单独设题),所以本专题准备通过“修辞垫基”来突破“修辞”这一隐性考点,让考生掌握高考常见修辞手法的分类及其特点,便于考生在仿用句式及阅读中分析判定修辞。在掌握修辞的基础上,再了解仿用句式题的各种类型。仿用句式题类型虽多,但解题的基本思路、基本方法相同,所以在让同学们了解仿用句式题的基本类型后,统一讲解仿用句式题的通用解题技巧。对联题作为特殊的仿用句式题放在“重难突破”中攻克。

变换句式的复习,在让考生简单了解考情的基础上,采用逐个题型突破的形式进行。

1.(2020·高考江苏卷)下列熟语中,没有使用借代手法的一项是( ) A.人为刀俎,我为鱼肉 C.化干戈为玉帛

B.人皆可以为尧舜 D.情人眼里出西施

解析:选A。A项,“刀俎”和“鱼肉”与人所处的情境相似,运用的是比喻手法。 B项,用“尧”“舜”这两个人物指代人群中的优秀人物。C项,“干戈”和“玉帛”分别以战争武器和表示友好的事物指代战争和和平。D项,以“西施”这一人物指代美女。

2.(2020·高考山东卷)拖延症的表现是,在能够预料后果不良的情况下,仍然把计划要做的事情一再推迟。请运用比喻、比拟的修辞手法写出拖延症的危害。不超过40个字。

答:

解析:本题考查语言表达准确、鲜明、生动和正确运用常用的修辞手法的能力。从题干来看,拖延症的表现为“在能够预料后果不良的情况下,仍然把计划要做的事情一再推迟”,据此可推出拖延症的危害。答题时运用比喻、比拟的修辞手法把拖延症的危害表述出来即可。

答案:(示例)拖延症是生命的窃贼,它会在不知不觉中,盗取你的热情,偷走你的机会。

3.(2020·高考湖北卷)仿照示例,从下列构字部件中任选两个不同的部件,另组一个汉字,并用该字组成一个双音词,再以该词立意,写两句感想。要求:①立意积极;②语句整齐;③不超过20字;④构字、组词不在答题卡上单独列出,包含于感想之中即可。 构字部件:禾 亻 口 日 又 月 言 构字词示例:+又→友→友善

感想示例:行友善营造温馨社会 讲真诚建设美好家园 ..

答:

1

解析:本题考查仿用句式以及语言表达简明、准确、鲜明的能力。解答此题,首先要看清构字部件,选取恰当部件,构成汉字并组词,这一步非常简单;其次,根据所给例句,进行思维发散,写出立意积极的句子;最后,要注意所写语句要简洁,不能超过20字。 答案:(示例1)(日+月→明→文明)创文明社会 建和谐中国 ..

(示例2)(禾+日→香→书香)博览群书通晓天下事理 沐浴书香养成高尚人格 ..

4.(2020·高考山东卷)用排比的修辞方式,改写下面画线部分。要求:①句式一致;②字数相等;③与上文语意连贯;④不改变原意。

长途跋涉后,我终于在林中寻到这幽深澄碧的水潭。这潭水,可以将我的容颜映照在它明镜一般的水面上;我把这潭水当作激发我诗兴的佳酿;这潭水还可以成为我的墨池,供我笔走龙蛇。 答:

解析:本题考查变换句式。解答这类题目,要从内容和形式两方面入手,既要考虑写作内容,又要考虑句式和修辞手法。

答案:(示例)如明镜,让我映照容颜;似佳酿,助我激发诗兴;若墨池,供我笔走龙蛇。 5.(2020·高考江苏卷)下列诗句与“墙头雨细垂纤草”对仗工整的一项是( ) A.水面风回聚落花 C.楼上春容带雨来

B.数峰无语立斜阳 D.蝉曳残声过别枝

解析:选A。本题以选择题的形式考查对偶。对偶,首先要注意词性相对。先分析题干诗句,“墙头”是名词,“头”是对“墙”的补充;“雨”是名词,“细”补充说明了“雨”的状态;“垂”是动词;“纤草”是名词,且“纤”是形容词,说明了“草”的状态。然后分析选项:A.“水面”对“墙头”,“风回”对“雨细”,“聚”对“垂”,“落花”对“纤草”,意义相称,词性相同,对仗工整;B、C、D三项中的“数峰无语”“雨来”“蝉曳残声”词性都与题干句不对仗。

6.(2020·高考广东卷)将下面的3句话整合为一个单句(含标点符号不超过35个字)。 ①真的东西总是同假的东西相比较而存在的。 ②善的东西总是同恶的东西相比较而存在的。 ③美的东西总是同丑的东西相比较而存在的。

答:

解析:此题为短句变长句的考查。首先根据语段的中心确定主要陈述对象,进而确定句子的主干。分析题干,三个短句的句式完全相同,都是判断句,且构成了并列关系,无主次之分,因此我们可以把“……总是同……相比较而存在的”作为句子的主干。其次,合并表意相同的词语,提取各次要语句的主要信息。我们可将三个短句的主语合并为“真、善、美的东西”,将三个短句的介词宾语合并为“假、恶、丑的东西”。最后我们再作逻辑与语法上的检验。还要注意变换后的句子应做到前后词语的对应,力求语句表意明确、自然流畅。

答案:真的、善的、美的东西总是同假的、恶的、丑的东西相比较而存在的。

2

7.(2020·高考课标全国卷)把下面这个长句改写成几个较短的句子,可以改变语序,增删词语,但不得改变原意。

巴黎之行让我对法国作家和诗人维克多·雨果为建立法国文学创作者的著作权保护机构——法国文学家协会所做的工作,为促成制定保护文学艺术作品著作权的国际公约——伯尔尼公约作出的杰出贡献有了更深的了解。

答:

解析:这是一个包含了复杂状语的长句,将其中的状语提炼出来作为单句,剩余的主干部分也作为单句处理即可。

答案:巴黎之行让我对法国作家和诗人维克多·雨果有了更深的了解。他在著作权保护方面作出了杰出的贡献。他促成了法国文学创作者的著作权保护机构——法国文学家协会的建立,促成了保护文学艺术作品著作权的国际公约——伯尔尼公约的制定。

“正确使用常见的修辞手法”是《考试说明》中明确规定的考点。修辞不但在“语言文字应用”中隐性考查,而且在阅读和写作中隐性考查,“修辞”是学好语文的基本素养之一,因此有必要对修辞进行专门讲解,为同学们上这一课。 修辞的类型较多,分为常用的和非常用的,根据考查情况,下面只介绍九种常用的修辞手法。

一、比喻

比喻是用另一本质不同而又有相似之处的事物作比方的一种修辞方式。 1.特点

比喻有三个基本要素:本体——被比喻物,喻体——比喻物,比喻词——联系本体和喻体的词语。但是有些比喻句中三者并不同时出现。

构成比喻的基础是:本体和喻体两个事物存在着相似之处,但一般说来,本体和喻体又须是本质上完全不同的两个事物。

比喻中喻体多是具体形象的、可以感知的、大家所熟悉的事物或现象。 2.分类

可按内容分,也可按形式分,种类繁多,现举常用的几例。 (1)明喻

明喻是用“像,如,似,若,似的,像……似的,如同……一样”等比喻词连接本体和喻体的比喻,是较明显的打比方,其连接本体喻体的比喻词就明确表示了两者的相似关系。例如:

3

骄傲像隔年的草根,冬天刚过去,就钻出一丝丝的嫩芽。 (2)暗喻

暗喻是本体和喻体同时出现,它们之间在形式上是相合的关系。比喻词常由“是”“就是”“成了”“成为”“变成”等表判断的词语来充当。暗喻又叫隐喻。例如:

①生活是海洋。

②十个被血浸泡的手指头肿成了大熊掌。 (3)借喻

借喻是本体和比喻词都不出现,直接由喻体来代替本体的比喻。较之明喻和暗喻,借喻形式最为简短,喻体和本体的关系最为密切,因为本体不出现,借喻也是最隐蔽的比喻。所以它的使用常借助于一定的语言环境,才使人易于理解。例如:

最可恨那些毒蛇猛兽,吃尽了我们的血肉。一旦把它们消灭干净,鲜红的太阳照遍全球! “毒蛇猛兽”借喻那些压迫和剥削劳动人民的反动统治阶级,具体形象,爱憎分明。“鲜红的太阳照遍全球”借喻自由平等的美好社会出现于全世界。

(4)博喻

博喻是连用几个喻体从不同的角度、多方面地来说明或描绘本体的比喻,可用几个喻体说明本体的各个方面,也可用几个喻体说明本体的一个方面。运用博喻能把事物的特征或事理的内涵从各个不同的侧面、不同的角度表现出来。例如:

我现在还不能完全测出他的分量,也不能完全看透他。他像森林,像海,像夜,像日出……带给我各种惊奇、震动和强大的吸引力。 二、借代

借代指在一定的语境中,借用与所指事物有密切关系的另一事物来代替所指事物的一种修辞方式。 1.特点

结构上的“本体”(所指事物)和“借体”(借用事物),一般只出现借体,不出现本体。 2.分类 (1)特征代本体

包括用事物的特征、标识、牌号、商标以及有象征意义的东西(如服装、饰品、嗜好等)来代替人或事物,一般要求选取最鲜明突出、最有代表性的特征来做借体。例如:

谁料竟会落在“三道头”之类的手里呢,这岂不是冤枉?

“三道头”指当时上海租界里的外国警察头目,因为他们的臂章上有三条人字形的标志,所以称他们“三道头”。含厌恶、鄙视的意味。

(2)专名代泛称 例如:

我们的时代需要千千万万个雷锋。

“雷锋”是一个人的名字,在上述语境中成了一类人的名称。 (3)处所代本体

包括以人的处所,人的出生地、任职地,物品的产地等代替人或事物。例如: “两杯龙井”,景先吩咐完,随即付了钞。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