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上册《全效学习》课后练习:第1章概要 下载本文

四、科学实验的基本操作

19.下列仪器中,用酒精灯加热试管内物质不需要用到的是( C )

20.进行科学实验必须注意安全。下列做法不正确的是( A ) A.用一盏酒精灯引燃另一盏酒精灯

B.用完酒精灯后,必须用灯帽盖灭,不可用嘴吹

C.如不慎将少量浓硫酸沾到皮肤上,应立即用干布擦干并用大量水冲洗,同时报告老师

D.酒精灯打翻着火,用湿抹布扑盖 21.对下列仪器使用正确的是( B )

A.量筒读数时,应将量筒拿在手上,视线与凹形液面中央最低处相平读数 B.用酒精灯给试管内的物质加热时,应使用酒精灯外焰加热,因为外焰温度最高

C.给试管内的液体加热时,为了防止液体飞溅伤人,试管内的液体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一半

D.用体温计去测量沸水的温度

22.在题后的横线上简要写出下列操作造成的不良后果。

(1)倾倒细口瓶里的液体时,标签没向着手心:__腐蚀标签,使标签脱落__。 (2)加热后的试管直接放在实验桌上:__试管破裂__。

(3)被加热的试管外壁有水:__试管破裂__。

(4)把烧杯直接放在酒精灯火焰上加热:__烧杯破裂__。

第5节 科学探究[学生用书B8]

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提出__问题__→建立__猜想或假设__→制订__探究计划__→获取__事实或证据__→检验__猜测或假设__→讨论与__交流__。

【夯实基础】

1.学会科学探究是为了( A ) A.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B.当科学家 C.提高智商

D.提高解题能力,得到好成绩

2.[2014·余杭期中]到商店购买乒乓球时,陈明同学总要将几只乒乓球从选定的位置放手,观察乒乓球反弹的高度,选择反弹较高的乒乓球。陈明的行为类似于科学探究中的( C ) A.发现并提出问题 B.做出猜想和假设 C.观察、实验、收集证据 D.交流合作、评价证据

3.人民币一元硬币有明亮的银白色的光泽且密度较大,小明同学认为一元硬币中含有铁,他这一想法属于科学探究过程中的( B ) A.提出问题 B.猜想 C.获得结论 D.反思

4.李名正在台灯下做作业,突然灯熄灭了。台灯为什么熄灭了呢?他做了下列猜想,其中不合理的是( D ) A.可能是居民小区停电了 B.可能是自己家里保险丝烧断了 C.可能是灯泡的灯丝烧断了

D.可能是妈妈把房间里某个开关断开了

5.泡沫混凝土是一种新型的建筑材料,具有质轻、多孔、保温、隔热、隔音、减震等优点,同学们对此很好奇,围绕其保温隔热的性能,提出了以下问题,你认为较有价值且可探究的问题是( C ) A.“它为什么能防火、保温?” B.“它的质轻特点对减震有什么影响?”

C.“厚度的变化对保温、隔热性能有什么影响?” D.“多孔结构对隔音性能有什么影响?”

6.某小组在探究“蚯蚓的运动”中,作出的假设是:蚯蚓在玻璃板上比在糙纸上运动速度更快,可是实验结果却相反。对此该小组应( B ) A.放弃自己的实验结果

B.进一步查找资料并重新作出假设

C.适当修改实验结果以保持与原有假设一致 D.不管实验结果,直接根据假设得出结论

7.媒体报道某餐馆的一道名菜含有黄樟素。①小明认为微量黄樟素可能会导致癌症;②于是,他准备了两组老鼠,一组长期喂含有微量黄樟素的食物,另一组喂正常食物;③一年后,两组老鼠都没患癌症。

(1)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包括: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实验以及得出结论。上文①应属于科学探究方法的哪一步?__作出假设__。

(2)当实验结果不符合假设时,说明假设是__错误__(选填“正确”或“错误”)的。 (3)步骤__②__采用的是科学探究活动中常用的对照实验。

8.自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进行了六次人口普查。下表是第三、四、五、六次人口普查的部分数据表,请仔细分析并回答问题:

次数 第三次 第四次 第五次 时间 1982.7.1 1990.7.1 2000.11.1 全国人口 总数(亿) 10.319 11.600 12.953 男性% 51.50 51.60 51.63 占人口百分比 女性% 48.50 48.40 48.37 性别比% 106.30 106.60 106.74 年增长 率(%) 2.10 1.48 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