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阳健进人蓝天公司时采取了专制式的领导方式,而留任的董事长的领导方式属于放任式的。两者的不同在于:前者指领导者个人决定一切,布置下属执行。这种领导者要求下属绝对服从,并认为决策是领导者个人的事情;后者指领导者撒手不管,下属愿意怎样做就怎样做,完全自由。这种领导者的职责仅仅是为下属提供信息,并与外部联系,以利于下属工作。欧阳健对研究部门和生产部门各自采取了关系型和任务型的领导方式。当蓝天公司各方面的工作走向正轨后,为适应新的形势,欧阳健的领导方式变为以关系型为主,在某些场合也不放弃使用任务型的领导方式。
根据菲德勒的领导权变理论,领导者究竟应该采取什么样的领导方式,取决于领导者的特征、被领导者的特征和领导环境等因素。领导环境又取决于:职位权力、任务结构、上下级关系这三大因素。菲德勒通过研究分析得出这样的结论,即当领导环境较好或差时,应采用任务型的领导方式,而当领导环境中等时,应采用关系型的领导方式。因此,欧阳健在不同的领导环境下所采取的上述领导方式是有其理论根据的。
2. 蓝天公司一些高层管理人员因为工资被削减而提出辞职。按照双因素理论,工资属于保健因素还是激励因素?研究部主任的话反映他当前的需要属于哪一种?
蓝天公司一些高层管理人员因为工资被削减而提出辞职。按照双因素理论,工资属于保健因素。根据需求层次论,研究部主任的话反映他当前的需要属于自我实现需要。 3. 生产部经理愿意留下跟着欧阳健干,而采购部经理却想离职,对其原因请用期望理论进行分析。
生产部经理愿意留下跟着欧阳健干,而采购部经理却想离职,以期望理论来分析,激励力=效价′期望值,生产部经理认为其完成目标任务的期望值为1,而采购部经理认为其完成原料成本削减任务的期望值几乎为0,可见,采购部经理和生产部经理对取得满意的工作绩效的期望值很不一样,相应的所受激励的程度就大不相同。
4. 有人认为,对下属人员采取敬而远之的态度对一个经理来说是最好的行为方式,所谓的“亲密无间”会松懈纪律。你如何看待这种观点?你认为欧阳健属于这种领导吗? 持这种观点的人通常会采用任务型的领导方式,所谓的“亲密无间”会松懈纪律的提法实际上是将“员工导向型”和“工作导向型”对立起来了,“亲密无间”与纪律松懈并无直接的因果关系。欧阳健在蓝天公司走上正轨后,所采取的以关系型为主,同时在某些场合也不放弃使用任务型的领导方式就是最好的例证。
另外,领导的权变理论揭示,同样一种领导行为方式在某种环境下是最好的,但在另一环境下则可能效果不佳。故并不存在所谓“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最好的领导行为方式。如在同一时期,欧阳健对生产部门采取的是任务型的领导方式,而对研究部门采取的却是关系型的领导方式。当蓝天公司各方面的工作走向正轨后,为适应新的形势,欧阳健的领导方式又变为以关系型为主,在某些场合也不放弃使用任务型的领导方式。可见欧阳健的领导方式是复合型的。
5. 试用强化理论说明欧阳健对销售部经理采取了何种激励方式?为什么? 欧阳健对销售部胡经理采取了自然消退的激励方式。
从强化理论可知,所谓强化是指不断通过改变环境的刺激因素来达到增强、减弱或消除某种行为的过程。自然消退作为四种强化类型中的一种,是指撤消对原来可接受行为的强化,使这种行为逐步降低频率,以至最后消失。针对销售部胡经理的行为特征,欧阳健遵循强化手段应用原则,运用自然消退的激励方式是恰到好处的。
6. 你认为蓝天技术开发公司最终没有出现“青春期综合症”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综合上述分析,蓝天技术开发公司最终没有出现“青春期综合症”的主要原因在于,欧阳健领导有方,激励有力,管理卓有成效。 案例23 某高校专聘岗位制风波[13]
湖北某高校系全国著名的重点大学,该校于1997年正式通过“211工程”立项,成为国家“十五”期间重点建设的大学之一。学校共有正副教授三百多名,教员七八百名,长期以来,学校走教学与科研相结合的路子,教员既是教学骨干,又是科研人员。大家虽然累一点,但都安居乐业。
1998年10月的某天,王校长突然一连收到了几封来自学生的匿名信。信中抱怨授课教师水平差,又不负责任,讲课时眼睛红肿,无精打采,一个学期下来,几乎听不到一些有名的教师授课。看完信,王校长马上打通了主管教学的刘副校长的电话,询问有关教学工作情况,并将有关学生匿名信的事告诉了他。刘副校长分明感到了校长对他的工作很不满意。他来不及仔细思索,通过电话责成教务处长两天内将教师不愿上课的原因及学生的反映调查清楚,并向他汇报。
调查的结果是这样的,从1995年开始,由于学校工资水平较低,正副教授中有的下海,有的一心扑在科研上,对教学和青年教师的培养过问较少,而部分青年教师对教学缺乏热情,有的到外面兼职,有的讲课是应付差事。学生对此反应强烈。
于是刘副校长和王校长一起探讨可能解决问题的办法,决定搞教师专聘制。学校认为,为了体现“多劳多得,优劳优得”的分配原则,设置上岗教师岗位,岗位设置数约为全校教师总数的三分之一??
这一决定受到学校各单位的一致好评,但就岗位设置数量问题各二级单位反应不一,有的认为可行,有的认为三分之一的数量太少,特别是那些较年轻的院系,如管理学院和外语系。但学校只是在细节问题上做了修改,三分之一的专聘制仍决定执行。顿时整个校园沸腾了,大家对此表示了极大的关注,各院系在具体实施过程中遇到了前所未有的阻力。 【教学功能】
本案例可帮助学生理解有关的激励理论及其在实际工作中的具体运用;了解激励措施的制定应与组织成员的需求密切相关,以及政策的贯彻与执行情况关键在于组织成员而非政策的制定者。案例涉及的相关知识点有:需要层次理论、双因素理论、期望理论等。 案例分析关键词:需要层次理论、双因素理论、期望理论 【问题】
1. 案例中的专聘岗位制能否起到调动教师教学和科研积极性的作用?在激励员工方面有哪些优缺点?
2. 用有关的激励理论谈谈三分之一的专聘岗位设置数合理吗? 3. 如果由你来起草专聘岗位方案,你将从哪些方面入手? 【知识点链接】
需要层次理论告诉我们,人的需要可以归结为五种,且这五种需要有轻重缓急之分,人的行为受主导需要决定。
双因素理论告诉我们,影响人的行为的因素有两类:一类是保健因素;一类是激励因素。只有满足了激励因素,才会产生激励作用。
期望理论认为,一个人的激励力有无及大小,取决于效价大小和成功的可能性大小的乘积。
【案例分析】
1. 案例中的专聘岗位制能否起到调动教师教学和科研积极性的作用?在激励员工方面有哪些优缺点?
本案例中的“专聘岗位制”这种做法对不对?不好一概而论,从总体上来讲,其思路与出发点是好的,如果做得到位,能充分体现绩与效的挂钩,体现优劳优得,按劳分配的科学分配原则,起到调动老师的教学与科研积极性的目的。但在具体运作过程中,能否起到预期
的激励目的,取决于两个方面:专聘岗位制的本质是部分人的工资会有一定额度的增加。那么“工资”对员工来讲是否是激励因素;二是这一定的额度对三分之一的员工而言是否起到激励作用,与其所要付出的劳动相比,这一定的额度标准定得是否恰当。 2. 用有关的激励理论谈谈三分之一的专聘岗位设置数合理吗?
需要考虑的第二个问题是专聘岗位比设置为“三分之一”是否合适?从现实情况来看,身边的不少组织都在实行定编定岗制度,但不同的单位采用的具体标准不同,就该案例中的高校而言,三分之一的标准意味着全校只有约300人进岗,700多人将被“编外”。这对学校的教学、科研以及各项工作的开展是否有利?同时还要考虑的是许多日常工作具有连贯性和相互配合的特点,个体无法完成全部工作,这就会牵涉到岗内岗外的配合问题。 最后要考虑的是任何一项工作的目的性,学校采取相关措施的目的非常明确:希望广大教员,尤其是年青的教员,回到教学和科研工作中来,全心全意投入到教学与科研工作中,但三分之一的岗位恰恰将这部分年青教员排斥在外,因为无论从资历还是学术水平,年青教员短期内无法与老教员相比,一刀切的结果是老的留下了,年青的将更加卖力地出去兼职。 3. 如果由你来起草专聘岗位方案,你将从哪些方面入手?
显然专聘岗位的指导思想尽管是对的,但具体的做法不尽人意。原因是在制定岗位数之前,没有把握住员工的需要,没有深入了解教员尤其是年青教员的最迫切需要是什么?也没有充分认识到激励措施的激励力到底有多大。因此,在进行有关激励政策的制定之前,首先应该了解员工的需要,以便有的放矢。其次要意识到政策的落实能否产生激励力,能产生多大的激励力,是否有利于组织目标的实现。
案例24 三种不同的领导方式
布莱克和穆顿发展了领导风格的二维观点,在“关心人”和“关心工作”的基础上,提出了管理方格论。他们认为:有效的领导者,应该既关心人,又关心工作,二者必须兼顾。 在管理方格论中有五种典型的领导方式: 1.1贫乏型 ── 对人和工作都极不关心,即这种领导者以最少的努力来完成任务和维持人际关系。只做一些必须做的工作。也就是说,只要不出错,多一事不如少一事。 9.1任务型 ── 只重视任务的完成,不关心人。这种领导拥有很大的权力,强调有效地控制下属,努力完成各项工作,而使个人因素的干扰降低到最低限度,是一种“独裁式”的领导。
1.9乡村俱乐部型 ── 对人极其关心,对员工的需要关怀备至,注重建立良好的上下级关系,而不关心任务效率,是一种老好人式的领导。
5.5中庸之道型── 对人和工作都有适度的关心。既不过分,也不缺乏,力求找到二者之间的平衡点,即维持必须完成工作的正常的效率,以及与之相适应的一定的士气。 9.9团队型 ── 对人和工作的关心都达到了最高点。这种领导者能将组织的目标与个人的需要最有效地结合起来。工作任务完成得很好,职工关系协调,士气高昂,大家齐心协力地完成任务。职工感到个人与组织是同命运的。
请根据管理方格论中提出的领导行为方式类型来分析以下三个案例中的情形。 案例A:任厂长
某汽车公司装配厂的任厂长,从一上任开始,就不同意公司裁员的做法,他给厂里每个人机会以充分证明自己的价值。在他任期内,全厂5000名职工中只有极少数人被解雇。他首先为职工们建造了供职工们使用的餐厅和卫生间。午餐时,他还亲自上餐厅,跟职工们打成一片。他倾听他们的抱怨,征求他们的意见和合理化建议,鼓励班组定期开会来解决共同的问题。通过“一日厂长制”等活动,创造一切可能的机会让职工们参与全厂的长远规划。任厂长不仅坚持每日2小时在现场走动办公,而且还为管理人员和一线工人安排了不断解决问题的对话,通过对话,他希望管理人员知道他们为一线工人提供的服务是怎样的“不到
位”,从而激发职工对企业的忠诚。
他对下属关怀备至,下属人员遇到什么难处都愿意和他说,只要厂里该办的,他总是很痛快地给予解决。职工私下说他特别会笼络人。 当然,任厂长也承认装配厂生产率暂时不如其他同类企业,但他坚信只要他的职工们有高昂的士气,定会取得高的绩效。
案例B:严厂长
某钢厂严厂长认为对下属人员采取敬而远之的态度对一个厂长来说是最好的领导方式,所谓的“亲密无间”只会松懈纪律。他一天到晚绷着脸,下属人员从未见他和他们谈过任何工作以外的事情,更不用说和下属人员开玩笑了。他到哪个部门谈工作,一进门大家的神情都变得严肃起来,犹如“一鸟入林,百鸟压音”,大家都不愿和他接近。严厂长把全厂的工作任务始终放在首位,在他看来,作为一个好的领导者,无暇去握紧每一个职工的手,告诉他们正在从事一项伟大的工作。所以他总是强调对生产过程、产量控制的重要性,坚持下级必须很好地理解生产任务目标,并且保质保量地完成。他经常直接找下属布置工作,中层管理人员常常抱怨其越级指挥,使他们无所适从。严厂长手下的几员“大将”被“架空”已成家常便饭。职工们有困难想找厂里帮助时,严厂长一般不予过问,职工们说他“缺少人情味。”久而久之,严厂长感到在管理中最大的问题就是下级不愿意承担责任,他们对工作并非很努力地去做,全厂的工作也只是推推动动,维持现有局面而已。 案例C:赵厂长
赵大伟是一位经验丰富的企业家。当某市齿轮厂严重亏损、濒临倒闭时,他开始出任该厂的厂长。他的管理哲学是:“管理既是无情的,又是有情的。对工人既要把‘螺丝’拧得紧紧的,又要给予其温暖。”赵厂长对下属完全信赖,倾听下情并酌情采用。通过职工参与制,让下属参与生产与决策并给予物质奖赏。所形成的全厂长远规划,请职工们“评头论足”,厂里上下级信息沟通快。鼓励下级自己作出相应决定。他认为:生产率的提高,不在于什么奥秘,而在于职工及其领导人之间的那种充满人情味的关系。同时他为员工做出了表率,赵厂长深有感触地说:“走得正,行得端,领导才有威信,说话才有影响,群众才能信服,才能对我行使权力颁发‘通行证’”。
他到该厂上任后不久采取了一系列措施。诸如树立效益、以人为本的观念;推行融效率与人于一体的目标管理法,通过每个管理人员和职工为各自的部门和个人设置目标,并负责完成,想方设法提高工厂的生产率;遵循系统管理和专业化分工的原则,综合考虑管理幅度和层次的合理划分,以及职权划分,建立了责权明确、分工合理的组织结构体系;突出了产品质量和降低成本两个重点。
在赵厂长上任后的一年里,齿轮厂的生产绩效有了显著提高。
【教学功能】
由于在特质论的矿山中未能挖掘到“金子”,早在20世纪40年代研究者们就开始把目光转向对领导行为和领导环境的研究上。探讨成功的领导者的行为模式以及与环境的关系,希望能找到有关领导实质的更为明确的答案。通过本案例的教学,可使学生们更好地理解有效领导的行为方式。本案例主要涉及领导行为理论、领导权变理论等教学内容,可在讲授领导职能部分时选用。
案例分析关键词:领导行为方式、领导环境 【问题】
1. 任厂长的领导风格属于( )。
A. 9.1任务型 B. 1.9乡村俱乐部型 C. 9.9团队型 2. 严厂长的领导风格属于( )。
A. 9.1任务型 B. 1.9乡村俱乐部型 C. 9.9团队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