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1年的美国人权纪录》
(辅导学生先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
材料一说明,美国国内仍存在种族歧视、民族不平等问题。“美国在参加和尊重国际人权公约方面一直保持着很差的纪录”。
材料二说明,美国在海湾战争期间投掷的大量贫铀弹,对自然环境和人民健康造成了严重破坏。显然,这也是与它标榜的“人权”相违背的。 (接着分析人权幌子背后的真实目的)
可见,美国所谓的“人权”和“正义”,是美国企图利用它作为世界上唯一的超级大国地位加紧推行霸权主义,实施自己称霸世界的野心,最终实现领导世界的全球战略目标。 (最后形成反对霸权主义的坚定信念)
中国在内的广大发展中国家,坚决反对将人权与各种援助甚至互惠性的贸易往来挂钩,不接受把人权作为交往的条件,认为这有损于国家的主权完整和国家尊严。总之,不能允许美国在“人权高于主权”幌子下为所欲为地称霸世界。
4.完成《填图册》第21-22页各题;并根据《新学案》掌握本课[知识网络],完成[自我测评]。
5.提醒学生预习第16课《世界经济的全球化》。
第16课 世界经济的“全球化”
教学目标 基础知识 了 解 世界经济全球化趋势出现的主要原因 掌 握 经济全球化趋势发展的具体表现及经济全球化的影响 比较异同认识趋能力训练过程方法 势 分析特点探究原因 情感态度价 值 观 唯物史观 全球意识 什么是经济全球化趋势?经济全球化趋势形成的原因和条件是什么?经济全球化趋势有哪些具体表现?经济全球化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说,有哪些利和弊? 跨国公司在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过程中起了怎样的作用?“海尔”公司发展的典型材料说明了中国企业应当如何面对经济全球化趋势? 世界经济全球化趋势的出现是当代生产力发展的要求和必然结果 增强面向世界,积极参与国际合作与竞争,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的信念与责任感 教学重点 经济全球化趋势的具体表现和影响 教学难点 从利、弊两方面认识经济全球化趋势对发展中国家的影响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温故知新
1.多极化趋势的“极”与两极格局时期的“极”有哪些不同?
A.具体对象不同:两极格局中的“极”实际上是指美苏两个超级大国;而多极化中的“极”既有国家,也有国家集团──如欧盟,在一定意义上还包括某些影响较大的世界性或地区性国际组织。
B.作用影响不同:两极中的“极”只是通过政治、军事实力来控制、操纵其他国家;而多极化中的“极”是凭借综合国力,即科技、经济实力,以及在国际事务中的协调作用,对其他国家、地区乃至全球产生影响力和作用力。
2.教师导入:在世界政治格局多极化的影响下,尽管还有科索沃战争、海湾战争等复杂矛盾和冲突。但是各“极”的人民都向往和平、追求发展,这是当今世界的发展潮流,是任何力量都阻挡不住的。于是,在发展经济的过程中,出现了全球化的趋势。 课件演示导读提纲(引导学生探索、交流、讨论、练习。) 1.什么是经济全球化趋势?
2.经济全球化趋势形成的原因和条件是什么? 3.经济全球化趋势有哪些具体表现?
4.跨国公司在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过程中起了怎样的作用? 5.经济全球化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说,有哪些利和弊?
6.“海尔”公司发展的典型材料说明了中国企业应当如何面对经济全球化趋势?
组织学生学习和探究新课
(课件演示相关图片资料,辅导学生提取信息、分层解析、归纳概括)
经济的全球化趋势
1.什么是经济全球化趋势?(在发展经济的过程中,各国各地区之间的联系越来越密切,世界经济日益成为一个整体,这种现象被称为“经济全球化趋势”。) 2.经济全球化趋势形成的原因和条件是什么?
A.20世纪八九十年代,国际形势趋于缓和,和平与发展成为世界的发展趋势。
B.科学技术特别是交通运输和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大大缩短了世界各地的时间和空间距离,为全球范围的经济活动提供了便利条件。
C.各国国情不同,要求在经济上寻求国际合作,发挥优势,弥补不足。例如,发达国家希望以最低成本生产质量最好的产品;发展中国家希望既能够维护国家主权又能够发展经济,也积极寻求国际合作。
3.经济全球化趋势有哪些具体表现? A.国际投资和国际贸易额迅速增长; B.世界贸易组织成立;
C.跨国公司影响增大,国际分工不断加强; 4.组织学生“动脑筋”:下面两位同学分别代表来自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人,他们两人办厂时遇到了各自的困难,你看怎样才能解决他们的问题? A.男(发达国家):我们有技术和资金,可我们这里劳动力太贵,又缺乏资源。 B.女(发展中国家):我们这里资源丰富,劳动力也多,可我们技术落后,也缺乏资金。 C.归纳:可以通过经济合作,实现资金、资源、技术、劳动力优势互补,使不同国家的经济共同发展——发达国家利用自己的资金、技术优势直接到发展中国家投资办厂;发展中国家也应积极参与国际合作,招商引资,使丰富资源得到有效开发,实现劳动力充分就业,提升生产技术和管理水平。
5.跨国公司在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过程中起了怎样的作用?(六万多家跨国公司不仅跨国、而且跨集团,在全球范围开展业务。它们控制着国际直接投资的90%、贸易额的60%,创造了全世界国民生产总值的40%,在世界经济全球化过程中扮演了重要角色。)
经济全球化的影响
1.美国前总统克林顿说:“如果害怕全球化的破坏而希望挡回全球化的力量,我认为是不可取的。”古巴领导人卡斯特罗说:“由于不公正的国际经济秩序,经济全球化并没有使广大发展中国家从中受益,反而造成??富国愈富,穷国愈穷。”请你根据他们两人的言论,结合课文思考:经济全球化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说,有哪些利和弊?
A.利:经济全球化对于发展中国家引进先进技术、参与国际竞争、发展本国经济是一个良好的机遇。
B.弊:①由于经济全球化发展过快,市场的破坏作用膨胀;不合理的国际经济秩序的存在和发展中国家资金、技术实力不足,造成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在经济全球化发展过程中贫富差距拉大。
②在经济全球化发展过程中,有些发达国家的跨国公司不仅利用发展中国家的廉价原料和劳动力赚取高额利润,还将技术水平低、又容易产生环境污染的产品,转移到发展中国家生产,这是非常不公平的。
③国际经济风险对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的影响进一步加大,酿成1997-1999年亚洲金融危机。
2.“海尔”公司发展的典型材料说明了中国企业应当如何面对经济全球化趋势?
A.抓住机遇,迎接挑战,在顺应经济全球化潮流的同时,制定好防范风险的有效政策,兴利除弊。
B.引进国外的投资和技术,学习先进的管理经验,改善内部经济结构,促进经济高速发展。 C.在维护国家基本权益的前提下,通过亚太经济合作组织和世界贸易组织开发市场、公平贸易,提升自身参与国际经济活动的能力。
D.跳出国界,走向世界,哪里有市场,哪里成本低,就在哪里生产经营。
如时间许可,练习巩固
1.下列事件发生于1995年的是(B) A.东南亚金融危机 B.世界贸易组织成立 C.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D.第九届亚太经济合作组织成员领导人会议 2.组织学生“动脑筋”:想一想,他们两人的说法有没有道理?说说你的看法。
A.女:全球化使更多的价廉物美的外国商品进来,国内很多生产同类商品的企业工人工资可能要降低,甚至要失业,不好。
B.男:全球化能够吸引更多的国外技术和投资,增加出口,增加就业机会,工人工资也能增加。 C.归纳:他们两人的说法都有一定的道理,但都不很全面。在经济全球化发展的过程中,他们两人所说的结果都是有可能出现的。关键在于各国能否在经济全球化过程中根据本国国情,抓住机遇,吸引外资,学习外国的先进技术和先进的管理经验,提高劳动生产率,努力发展本国经济,积极参与国际竞争,在竞争中坚持平等互利的原则,并采取相应的经济政策。若能如此,就会像男生所说,增加出口、增加就业机会、增加工人工资。否则,女生所说的结果也是可能出现的。
3.完成《填图册》第23页各题;并根据《新学案》掌握本课[知识网络],完成[自我测评]。 4.提醒学生预习第17课《第三次科技革命》。
第八单元 现代科学技术和文化
第17课 第三次科技革命
教学目标 基础知识 了 解 第三次科技革命浪潮兴起的情况(计算机网络技术、生物工程技术等领域蓬勃发展的史实) 掌 握 第三次科技革命的特点及其对人类社会发展产生的重大影响 联系实际 第三次科技革命兴起的时间、“催化剂”、标志各是什么?第三次科技革命产生了怎样的正面影响? 与前两次科技革命相比,第三次科技革命具有哪些特点?电子计算机的广泛使用和基因工程在第三次科技革命中占有什么样的地位?对克隆技术是否应该有所限制? 科学技术对人类社会进步具有巨大的促进作用,“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现代国际间的竞争,已成为以科技为先导的综合国力的竞争 积极应对中国所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刻苦学习,奋发图强,为中华民族的腾飞作出贡献 感知历史 比较分析 认识规律 唯物史观 历史使命 能力训练过程方法 情感态度价 值 观 教学重点 以计算机网络技术、生物工程技术等为例,分析第三次科技革命的特点。 教学难点 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影响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温故知新
1.近代历史上已经发生过哪两次重要的技术革命?它们的理论和标志是什么? 比较项目 时间 理论 标志 第一次 18世纪60年代 牛顿力学 蒸汽机的广泛运用 第二次 19世纪70年代 电磁学 电力和内燃机的广泛使用 2.教师导入:第三次科技革命是人类文明史上继蒸汽技术革命和电力技术革命之后科技领域的又一次重大飞跃,与前两次科技革命相比,它具有哪些特点?它对于人类历史发展产生了怎样的影响?请同学们阅读课文。
课件演示导读提纲(引导学生探索、交流、讨论、练习。) 1.第三次科技革命兴起的时间、“催化剂”、标志各是什么?
2.电子计算机的广泛使用和基因工程在第三次科技革命中占有什么样的地位?
3.与前两次科技革命相比,第三次科技革命具有哪些特点? 4.第三次科技革命产生了怎样的正面影响? 5.对于克隆技术是否应该有所限制?
组织学生学习和探究新课
(课件演示相关图表,辅导学生阅读和解答,教师讲评,分层解析、归纳概括) 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兴起
1.第三次科技革命兴起的时间、“催化剂”、标志各是什么? A.时间:20世纪四五十年代 B.“催化剂”(社会保证):
①二战期间军事科技发展,战后军事科技迅速转化为民用科技 ②相对论等科学理论迅速发展和重大突破 ③科学技术社会化
C. 标志:原子能、计算机、航天技术、生物工程等领域取得重大突破
2.电子计算机的广泛使用和基因工程在第三次科技革命中占有什么样的地位?
A.电子计算机的广泛使用是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核心,互联网是人类历史发展中的一个里程碑,人类由此进入信息社会。
B.基因工程是生物工程的核心,其中尤为引人注目的是克隆技术。
3.你认为对于克隆技术是否应该有所限制?(让学生发挥想象力讨论后,教师归纳)
A.“克隆”是什么意思?(克隆是英文 clone的音译,科学家把人工诱导生物无性繁殖的过程叫克隆。无性繁殖是指不经过雌雄两性生殖细胞的结合,只由一个生物体产生后代的生殖方式,如:由植物的根、茎、叶等经过压条或嫁接等方式产生新个体。)
B.怎样对待克隆技术?(我国应当掌握克隆技术,也应当有所限制。因为克隆技术为人类探索生命的奥秘,研究生命发生、发展的规律提供了一项重要的技术手段。人类可以运用这种技术繁殖出濒临灭绝的珍稀动物,以使其物种不致绝灭,也可以运用该技术繁殖供实验用的各种动物,还可以利用克隆技术复制出人类器官,以替换人类自身残废、缺失或功能不全的器官。但从社会角度看,克隆技术一旦应用于人类,无疑将是一场灾难。首先在该项技术实验阶段必将产生大量失败的“产品”,而这是对克隆人生存权利的侵犯和践踏。其次,克隆人会带来一系列社会问题,如:他们与母体的辈份关系、与其他人的亲缘关系,以及由于自身的特殊,他们是否会形成一个新的种族等,诸如此类的问题必然导致社会秩序的混乱、伦理关系的紊乱等。因此,我们应当制订法律或相应的规定来限制这项技术的使用范围。)
第三次科技革命的特点和影响
1.与前两次科技革命相比,第三次科技革命具有哪些特点? A.速度快——科技转化为生产力的速度大大加快了(以科技成果商品化周期缩短为例:19世纪需要50年,一战前需要30年,二战后需要7年,70年代后只要3至5年)
B.范围广——科技各个领域之间相互渗透(电子计算机的使用和新材料以及火箭技术→空间开发→海洋开发和生物工程→计算机更新换代)
C.影响大——新技术成为社会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20世纪初,科技进步因素引起的产量值在发达国家的国民生产总值中所占比重为5%~10%,20世纪70年代增长至60%,现在已达80%)
2.第三次科技革命产生了怎样的正面影响?(可组织学生举例说明新科技对自己学习、生活乃至衣、食、住、行的改变,然后从微观转向宏观进行总结) A.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空前发展;(西方国家工业生产的年平均增长率,在两次大战之间为1.7%,在1950~1972年猛增至6.1%) B.引起世界经济结构的变化;(计算机技术的迅速发展和广泛应用,使信息技术产生了质的飞跃,导致了信息技术产业的出现,“技术密集型”企业迅速崛起。发达国家“技术密集型”企业发展的规模速度大大超过“劳动密集型”企业,体力劳动者减少而脑力劳动者增加了) C.推动了世界经济格局的多极化;(世界各国都在高科技领域展开激烈竞争,除了欧洲有“尤里卡计划”外,还有美国的“星球大战计划”、“信息高速公路计划”,日本的“科技立国”战略及中国的“863计划”等)
如时间许可,练习巩固
1.下面关于第三次科技革命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C) A.它具有范围广、影响大的特点 B.它起源于美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