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3.3.3植物修复技术
修复的对象可以是有机物和无机物,主要的修复过程在植物根部周围进行。植物修复过程可细分为植物稳定和植物提取。植物稳定指利用植物通过降低风速,减少水土流失,避免水的进一步渗流和污染物区域的扩大;而植物提取是指在生长过程中,将污染物吸附而吸收,使其进入植物在地面以上的部分,通过收割生物质,将无机污染物回收或者进行适当的处置。
4.3.3.4电动力学修复技术
基本原理是将电极插入受污染的地下水及土壤区域。施加直流电后形成直流电场。由于土壤颗粒表面具有双电层、孔隙水中离子或颗粒带有电荷,引起土 壤孔隙水及水中的离子和颗粒物质沿电场方向进行定向运动。迁移机理有三种:电渗析、电迁移和电泳而 电极表面发生电解: 阴极反应:2H2O-4e→O2+4H(+) E0=-1.23V 阳极反应:2H2O+2e→H2+2OH(-) E0=-0.83V 4.3.3.5微生物修复技术
利用土著的、引入的微生物及其代谢过程,或其产物进行的消除或富集有毒物的生物学过程。
25
土壤和地下水中的微生物主要分为5种:细菌、放线菌、真菌、藻类和原生生物。
生物修复的主体是适应了土壤和地下水环境的野生菌种或者投加的菌种,包括好氧、厌氧、兼氧 和自氧微生物。微生物利用污染物质作为基质用于生长繁殖。同时,也需要诸如氧、磷和其他次要营养元素,还需要一定生长环境例如适宜的pH值和温度。
有机黏土法——利用土壤和蓄水层物质中含有的黏土,在现场注入季铵盐阳离子表面活性剂,使其形成有机黏土矿物,用来截住和固定有机污染物,防止地下水进一步污染,并配合生物降解等手段,增加疏水性有机物的溶解及生物可利用性(bioavailability),永久的消除地下水污染。
生物注射法——该方法是在传统气提技术的基础上加以改进形 成的新技术,主要是将加压后的空气注射到污染的地下水下部,气流加速地下水和土壤中有机物的挥 发和降解。这种方法主要是抽提、通气并用,并通过增加停留时间促进生物降解,提高修复效率。
26
抽提地下水系统和回注系统相结合法——该方法是将抽提地下水系统和回注系统(注入空气或H2O2、营养物和己驯化的微生物)结合起来,促进有机污染物的生物降解,采用此方法修复的环境可明显促进生物降解。 4.3.2其他的修复技术
此外还有空气吹脱技术、原位化学反应技术、稳定和固化技术、土壤清洗和淋洗、金属铁还原修复技术等。这些技术的选择必须依靠具体的条件和地下水环境,而且在很多情况下各种技术要综合运用,互相补足,这样才能使得地下水环境的修复达到最有效的程度。例如:最新的发展趋向是将电动力学技术与现场生物修复技术优化组合,用以现场降解和去除地下水中的有机污染物。现场生物修复技术利用地下水中微生物降解有机物,这样无需将污染物抽提出来,但是,由于地下缺乏营养,微生物活性低,修复过程非常缓慢。而电动力学方法能够克服水力输送的缺点,有效的将营养物质输送至水体中,从而促进微生物的生长,提高其降解效率。
4.3结语
地下水是我们宝贵的资源,在全球水资源严重不足的今天,地下水污染的治理对许多以地下水作为生活用水来源的地区显得尤其重要。“亡羊补牢,为时未晚”,我们一定要积极行动起来,运用科学技术,修复地下水环境,让地下水作为可持续发展资源造福人类。
5.废气微生物处理
废气的微生物处理是利用微生物的生物化学作用,使污染分解,转化为无害或少害的物质。目前,微生物处理大气污染主要用来净化有机污染物。同传统的大气污染治理技术相比,微生物法具有处理效果好、投资及运用费用低、易于管理等优点,逐渐应用于大气污染治理中。
5.l N0x的微生物净化技术
5.1.1微生物净化N0x废气的原理
NOx是无机气体,其构成中不含碳元素,因此,适宜的脱氦菌在有外加碳源
27
的情况下,利用NOx作为氮源,将NOx还原成最基本的无害的N ,而脱氮菌本身获得生长繁殖的过程。其中NO:先溶于水中形成NO3-及NOr再被生物还原为N,,而N0则是被吸附在微生物表面后直接被生物还原为N2o 5.1.2微生物净化NOx废气工艺流程
悬浮生长系统微生物及其营养物配料存在于液相中,气体中的污染物通过与悬浮液接触后转移到液相中被微生物所净化,其形式有喷淋塔、鼓泡塔等生物洗涤器(图1)
附着生长系统:微生物则附着生长于固体介质上,气体中的污染物通过介质构成的固定床层时被吸收、吸附,最终被微生物所净化。其形式有土壤、堆肥等材料构成的生物滤床。(图2)。
5.1.3 N0x的微生物净化技术的优缺点
用微生物进行废气脱硝是近年来国际上开始的基础性研究工作,该法能有效地脱除废气中的NOx,具有工艺简单、能耗和处理费用低、效率高、无二次污染、易管理等优点。但要实现工业应用还存在一些问题:(1)微生物的生长速度相对较慢,要处理大流量的烟气,还需对菌种作进一步的筛选;(2)微生物的生长需适宜的环境;(3)微生物的生长会造成塔内填料的堵塞。而且微生物处理废气法尚处于试验阶段,无成熟工艺。
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