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北师大版五年级上册数学第一单元教案(含教学反思) 下载本文

北师大版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小数除法》

第5课《除得尽吗?》教案

晋江市东石镇玉峰小学 刘志鹏

一、教学目标

1.通过计算蜘蛛和蜗牛每份爬行多少米,发现余数和商的特点,知道什么是循环小数。

2.会用四舍五入法对循环小数取近似值。

二、教学重点

认识循环小数,会用四舍五入法对循环小数取近似值。

三、教学难点

会正确表示循环小数,掌握余数和商的特点以及它们和被除数 、除数之间的关系。

四、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1.师:动物王国要举行一场有意义的爬行比赛,蜘蛛和蜗牛正在奋力的爬行着,请同学们认真观察主题图,从中找出有用的数学信息。学生找数学信息:蜘蛛3分爬行73米,蜗牛11分钟爬行9.4米。

2.师:同学们观察得很仔细,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生1:蜘蛛平均每分钟爬行多少米? 生2:蜗牛平均每分钟爬行多少米? 生3:谁爬得快???

师:下面我们就来研究同学们所提出的问题。 (二)探索新知

1.估一估,谁爬得快一些?

学生可能会汇报的几种情况:蜘蛛只用了3分钟就爬了73米,而蜗牛

- 13

用了11分钟才爬了9.4米,蜘蛛用了较短的时间爬了较远的路程,而蜗牛用时较长路程却较短,所以蜘蛛爬得快;

根据路程÷时间=速度,可以对比蜗牛与蜘蛛爬行的速度,73÷3大约等于二十几,而9.4÷11还不到1,所以很明显蜘蛛爬得快??

2.师:蜘蛛和蜗牛每分钟爬行的速度到底是多少呢?我们来算一算。 同桌比赛:一人计算蜘蛛的速度,一人计算蜗牛的速度,看谁算得又准又快。

3.学生会发现怎么除也除不尽,小组合作讨论:除得尽吗?余数、商各有什么特点?它们之间有什么联系?

引导学生发现:余数和商重复出现,总也除不尽。因为余数重复出现所以商也会重复出现,继续除下去总也除不尽,商的小数部分有时一个数字重复出现,有时几个数字重复出现。

4.师介绍:像24.333?,0.85454?这样从小数部分的某一位起,一个数字或者几个数字依次不断地重复出现,这样的小数叫作循环小数。

5.介绍写法。

在国际上有一种通用的表示循环小数的简便方法,那就是在循环小数中,如果是一个数字重复出现,就在这个数字上面点一个点;如果是几个数字重复出现,就在首尾两个数字上面各点一个点。

6.试着将下面的循环小数用这种方法表示出来。 24.333?,0.85454? 7.求循环小数的近似值。

根据需要,可以用四舍五入的方法对循环小数取近似值。 试着将24.333?,0.85454?保留两位小数。

(三)巩固练习

1.完成教材第15页计算下面各题,并说一说哪几题的商是循环小数。 2.完成教材第16页练一练第1、2、4题。 (四)课堂总结 本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 14

五、板书设计

除得尽吗?

蜘蛛平均每分钟爬行多少米? 73÷3=24.333??

蜗牛平均每分钟爬行多少米? 9.4÷11=0.85454??

六、教学反思

课始,我出示了这样几个小数0.666… 1.25 1.4343… 2.3636,让学生观察,然后说说你发现了什么,学生一下子就会发现在两个小数的后面有省略号,经过回忆,他们会说出“循环小数”这个数学名词,这时师提问:那么什么样的小数是循环小数呢?引发大家思考,经过再次观察,得出循环小数的概念,加深对循环小数的认识。

在实际问题中,经常需要对循环小数取近似值,这时就要用到“四舍五入”法,我首先让生说什么是四舍五入法,再结合例子看看该怎样取舍,然后解决问题。本环节学生轻松完成任务。

- 15

北师大版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小数除法》

第6课《调查“生活垃圾”》教案

晋江市东石镇玉峰小学 刘志鹏

一、教学目标

1.体会小数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和整数是一样的,会计算小数四则混合(以两步为主,不超过三步)。

2.利用学过的小数加、减、乘、除法解决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发展应用意识。

3.培养学生善于探讨数学问题的良好习惯,能够综合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

掌握小数四则混合运算的算法,会进行小数四则混合运算。

三、教学难点

通过解决具体问题理解运算间的联系。

四、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师:前几天五年级同学对我们平时所产生的生活垃圾进行了调查研究,下面就是五年级两个班级的调查汇报情况。(课件出示教材情境图)

师:从这个调查汇报情况中你获得了哪些数学信息?

学生:五年级1班汇报信息:一个人4周可产生30.8千克生活垃圾。五年级2班汇报信息:一个小区周一到周五共产生生活垃圾3.5吨,周末每天产生生活垃圾1.3吨。

师:看到这些数学信息,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引导学生根据不同的信息提出不同的数学问题。

(二)探究新知

- 16

1.研究连除、乘除混合运算。

根据学生提出的不同问题,教师有选择性地出示问题:一个人4周可产生30.8千克生活垃圾,那么一个人平均每天产生多少千克生活垃圾?

学生阅读题目后,教师提问:“要想求出一个人平均每天产生多少千克生活垃圾,需要什么书籍条件?题目中是否直接给出?用什么方法计算?”学生独立思考计算后,在小组内交流自己的想法。

小组汇报,学生可能会呈现的方法:

一种方法:先计算4×7=28,算出四周一共多少天,再用30.8÷28算出平均一天产生多少垃圾。

另一种方法:先算每周产生多少千克垃圾,用30.8÷4=7.7,再用7.7÷7算出平均每天产生多少千克垃圾。

2.研究除、加混合运算。

出示问题2:一个小区周一到周五共产生生活垃圾3.5吨,周末每天产生生活垃圾1.3吨。与平时相比这个小区周末每天要多处理多少吨生活垃圾?

学生独立完成,教师要引导列分步算式的同学试着列出综合算式,根据其中的数量关系,运算出结果。

3.总结规律

引导学生面容两题中的三个综合算式,再一次得出结论:小数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与整数四则混合运算顺序相同,整数运算定律在小数运算中同样适用。

(三)巩固练习

1.完成教材第17页算一算

五、教学反思:

1.从生活中的问题入手,使学生明确小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2.巩固练习时,先说出运算顺序,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 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