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血液一般检查 下载本文

A.支气管哮喘 B.猩红热 C.伤寒

D.慢性粒细胞白血病 E.肠寄生虫

73.引起嗜酸性粒细胞数量增高的是 A.钩虫病、急性化脓性胆囊炎 B.钩虫病 C.荨麻疹

D.支气管哮喘、肝吸虫病 E.严重外伤、肝吸虫病

74.关于显微镜法白细胞计数的叙述,错误的是 A.血液稀释20倍 B.取血20μl

C.计数五个中方格内的细胞数 D.报告方式为白细胞 X.X×10/L E.低倍镜下计数

75.关于白细胞分类计数,错误的是 A.涂片尾部的中性粒细胞多 B.涂片尾部的淋巴细胞少 C.幼稚细胞多分布于血涂片中部

D.采用“城墙”式移动涂片进行分类有助于弥补分布差异 E.涂片越薄细胞分布越差

76.关于显微镜法白细胞计数的叙述,错误的是 A.采用外周血时注意不要过度挤压

B.计数池内各方格间的细胞数相差不超过20% C.白细胞数量过多时可加大稀释倍数 D.白细胞数量过少时可扩大计数域 E.充池后静止2~3min进行计数

77.关于显微镜法白细胞分类的叙述,错误的是 A.涂片制备厚薄适中,头体尾分明 B.分类时要有秩序地连续进行

C.低倍镜下选择分类区域,高倍镜下分类 D.分类时幼红细胞不计入白细胞总数 E.染色不良会导致错误结果

78.关于白细胞分类计数方法的叙述,错误的是 A.总数超过20×10/L时,一般应计数200个白细胞 B.当发现幼稚红细胞时,应列入分类总数中并报告百分率 C.快速染色法无法确定的细胞,应用瑞-吉染色复查 D.要避免重复计数

E.总数低于3×10/L时可用2张血片分类50~100个白细胞 79.白细胞稀释液不能破坏的是 A.正常红细胞 B.畸形红细胞 C.网织红细胞 D.有核红细胞 E.氧合红细胞

80.关于中性粒细胞核象的叙述,错误的是 A.可分为核左移和核右移 B.反映粒细胞的成熟程度

C.核象变化反映某些疾病的病情和预后 D.正常外周血中性粒细胞核以分2叶的居多 E.杆状核与分叶核之比约为1∶13

81.在疾病进展期出现中性粒细胞核右移现象,常提示 A.预后不良 B.预后良好 C.机体抵抗力强 D.骨髓造血功能旺盛 E.白细胞总数增高

82.关于中性细胞核右移的叙述,正确的是 A.核右移指核分叶5叶以上>5% B.核右移时白细胞总数常增高

C.疾病进行时突然出现核右移:预后好 D.常因造血物质缺乏DNA减低所致

E.炎症恢复期出现一过性核右移,为异常现象 83.关于嗜碱粒细胞增多的叙述,正确的是 A.指外周血嗜碱粒细胞>0.08×10/L B.炎症性疾病常伴嗜碱性粒细胞增多 C.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 D.支气管肺炎 E.甲状腺功能亢进症

84.关于嗜酸性粒细胞稀释液作用的叙述,错误的是 A.乙二醇:保护嗜酸性粒细胞 B.伊红:着染嗜酸性粒细胞 C.丙酮:破坏其他物质 D.煌焦油蓝:着染其他白细胞 E.蒸馏水:溶液

85.关于嗜酸性粒细胞直接计数法的叙述,错误的是 A.血液稀释20倍

B.高倍镜下计数4个大方格

C.最好在染色1h内完成

D.目前使用较多的试剂是伊红-丙酮稀释液

E.最好在固定时间内进行,以排除日间生理变化的影响 86.关于嗜酸粒性细胞计数临床意义的叙述,错误的是 A.精神刺激、运动:嗜酸性粒细胞增多

B.肾上腺皮质激素分泌增加:嗜酸性粒细胞减少 C.猩红热:嗜酸性粒细胞增多 D.寄生虫病:嗜酸性粒细胞增多 E.伤寒:嗜酸性粒细胞减少

87.关于嗜酸性粒细胞计数临床应用,错误的是 A.测定肾上腺皮质功能 B.观察手术病人预后 C.观察急性传染病的预后 D.协助诊断变态反应性疾病 E.判断感染的严重程度

88.中性粒细胞毒性变化最常见于 A.严重传染病、痤疮 B.普通感冒、皮肤疖肿 C.化脓性感染、大面积烧伤 D.钩虫病、大面积烧伤 E.铅中毒、痤疮

89.人工法血细胞计数的技术性误差来源,错误的是 A.细胞沉淀时间不够 B.稀释倍数不准 C.充液不当 D.计数域误差 E.混合不均

90.严重感染时,白细胞总数减低,但有明显的核左移及毒性改变,说明 A.感染严重,机体反应性较差 B.感染严重,机体反应性良好 C.感染极重,机体反应性很差 D.感染局限,机体反应性良好 E.感染局限,机体反应性较差 91.白细胞计数稀释液的作用不包括 A.将血液稀释20倍 B.固定白细胞 C.破坏正常红细胞 D.破坏网织红细胞 E.破坏有核红细胞

92.关于白细胞计数的方法学评价,错误的是

A.显微镜计数法的精密度和准确度较血液分析仪法低 B.血液分析仪法快速、简便、易于标准化

C.血液分析仪法在严格和规范的操作条件下可用于校准显微镜计数法 D.血液分析仪法适用于大规模健康人群普查 E.2种方法的白细胞计数均受有核红细胞的干扰 93.关于白细胞分类计数的质量控制,错误的是 A.血涂片制备及染色应符合要求 B.应注意分类涂片边缘的细胞以免遗漏

C.类计数的白细胞数量占白细胞总数的比例越大,误差越小 D.当白细胞总数>15×10/L时应分类200个白细胞 E.一般选择血涂片的体尾交界处进行分类 94.关于白细胞的分类计数,错误的是

A.血涂片的染色质量及细胞分布情况应采用低倍镜观察 B.应观察成熟红细胞及血小板的情况

C.发现异常或幼稚的白细胞应逐个分类并报告 D.发现幼稚红细胞应逐个分类并报告所占的百分比

E.应采用低倍镜观察涂片边缘及尾部有无巨大的异常细胞或寄生虫 95.关于嗜酸性粒细胞稀释液,错误的是

A.乙醇-伊红稀释液试剂稳定,效果好,含甘油,不易混匀 B.溴甲酚紫稀释液含碳酸钾、草酸铵,破坏其他细胞完全 C.伊红-丙酮稀释液试剂简单,简便易行,最好每周配制 D.皂素-甘油稀释液细胞着色鲜明,含甘油,试剂较稳定 E.固绿稀释液含丙酮、乙醇2种保护剂 96.计数前应充分混匀的嗜酸性粒细胞稀释液是 A.乙醇-伊红稀释液 B.伊红-丙酮稀释液 C.皂素-甘油稀释液 D.固绿稀释液 E.溴甲酚紫稀释液 97.中性粒细胞核右移是指 A.5叶核以上的中性粒细胞超过3% B.核分叶能力减退 C.浆内出现嗜碱性区域 D.浆内出现包含体 E.外周血出现幼稚粒细胞

98.中性粒细胞不能反映感染性疾病病情程度及预后的是: A.毒性颗粒 B.空泡变性 C.核左移 D.核右移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