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数学上册《找规律》教学设计
姓名:张玉福
单位:西堡镇葛家学校 职称:小学高级 课题:找规律 联系电话:13997133972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找规律》教学设计
一、教材简析:
《找规律》这一单元教学的目的是让学生发现“一一间隔”排列的两种物体之间的数量关系,并能够利用其规律解决生活中简单的实际问题。例题让学生在有趣的童话情境中分别观察、分析晾晒的手帕块数和所用夹子个数,小白兔只数和蘑菇个数,篱笆的块数和所用木桩的根数之间的关系,发现其中的数学规律。“试一试”让学生动手操作表示上述相关现象,深化“一一间隔”这一规律。“想一想”是让学生在生活中寻找具有类似数学规律的例子,进一步打开思路,使认识更加清晰 。“想想做做”继续呈现出了一些蕴涵同样规律的生活现象,让学生在直接运用规律回答有关问题的过程中,巩固和深化认识。 二、教学目标:
1、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经历找到“两个物体一一间隔排列时,两端的物体比中间的多1,中间的物体比两端的少1”这一规律的过程,掌握观察、分析、比较的方法。
2、能够利用发现的规律解释生活中的现象,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3、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用数学观点分析生活现象的初步意识及初步能力;产生对数学的好奇心,逐步形成与人合作的意识和学习的自信心。
教学重点:通过观察、推理等方法发现间隔排列现象中的简单规律,并运 用规律解决问题。
教学难点:经历间隔排列现象中简单规律的探索过程,初步理解规律产生 的原理。
教具和学具准备:学生都准备若干小棒和圆片,教师准备课件。 学习方式: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三、教学过程:
(一)精彩三分钟
教师小助手组织完成(内容略) (二)、预习检测 1、课件出示教学情境图。
(1)、通过预习,你知道图中这些物体是怎样排列的?说一说。
学生自由发言后,师告诉学生,像图中这样的排列叫做“一一间隔排列”。(板书:“一一间隔排列”)
(2)、你通过观察图中“一一间隔排列”的物体有什么发现?
(学生自由发言。预设:如能说出小白兔只数比蘑菇个数多一个等进行表扬) 2、引入课题
像图中这样“一一间隔排列”的物体又有什么规律?今天我们就来找一找。
(板书课题:找规律) (三)出示学习目标(课件) (四)、合作学习,探索规律。 1、学习方法:(课件出示)
a.小组合作学习。仔细观察图中各组物体,那种物体在两端,那种物体在中间。
b.数一数,两端的物体有几个,中间的物体有几个?
c.议一议,通过上面的学习,你知道图中两端和中间物体的关系么? 2、学生按出示学习方法进行小组学习,师巡视指导,发现收集问题。 (五)交流展示、找出规律 1、小组自由展示
(师注意学生发言,引导学生明确以下知识:“两端物体”“中间物体”) 2、追问:(1)每一组图中,两端物体和中间物体各是什么?和同桌说一说 。 (2)“两端物体”和“中间物体”有什么关系?
3、引导小结:两种物体,一一间隔排列,如果两端的物体相同,那么两端的物体就比中间另一种物体多1个,反之中间另一种物体比两端物体少1个。
(板书“一一间隔排列,两端的比中间的多1,中间的比两端少1.”) 4、学生同桌畅谈找到的规律:
(教师强调规律的三要素:A、一一间隔排列;B、两端相同;C、两端比中间多1。)
(六)、动手操作,验证规律。 1、质疑。
师:“是不是两种物体只要一一间隔排列,都具备这样的规律呢?请同学们动手验证。 2、动手操作。
请同学们同桌合作,任意拿出几根小棒,在桌子上摆成一排;再在每两根小棒中间摆1个圆。数一数小棒的根数与圆的个数,看看有什么关系。”是否符合找到的规律。
3、交流:发现小棒的根数与圆的个数之间有什么关系?
4、讲解:刚才同学们动手摆的时候,虽然用的小棒根数和圆片个数各不相同,但每人用的小棒都是代表两端物体,圆片都是代表中间物体,得到的规律都是:两端的物体比中间的物体多1。
5、你能说说生活中有这样的规律吗?(学生自由说,要求学生说出有什么规律)
(七)、解决问题,应用规律
1、出示“想想做做”第1题。说说你看到了什么?想一想:一共有多少个广告牌?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重点交流:你怎么想到广告牌的个数比电线杆根数少1的?) 2、完成“想想做做”第2题。 (1)出示题图,指名口答。
(2)提问:锯的次数和锯成的段数有什么关系? (3)快速抢答:锯7次能锯成多少段?锯9次呢?55次? 反过来,如果要锯成8段,需要锯多少次?9段呢?24段呢?
师:你们回答得这么快,用的是什么规律啊?
(锯的段数总是比次数多1,锯的次数总是比段数少1。) 3、课堂总结:
(1)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2)、谈话:在我们的生活中,一一间隔排列的现象非常多,随处可见,希望同学在今后的学习中不断探索。 (八)、作业、预习布置 1、作业:“想想做做”第3题。 2、预习:50页例题及试一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