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现代文学史整理 下载本文

故事》、《为奴隶的母亲》;丁玲:《莎菲女士的日记》、《韦护》、《一九三〇年春上海(之一)(之二)》、《阿毛》、《田家冲》、《水》、沙汀:《法律外的航线》、《丁跛公》、《代理县长》、《在祠堂里》;艾芜:小说集《南行记》。 (二)领会和简单应用

1、“东北作家群”的小说创作。 “东北作家群”小说主要反映“九一八”事变东北人民的生活与斗争。萧军代表作《八月的乡村》、萧红代表作《生死场》。萧红的其他作品:讽刺长篇《马伯乐》、长篇《呼兰河传》、短篇《小城三月》。 2、“京派作家群”的代表性作家及其主要创作。

沈从文的小说主要有两种类型,一是以湘西生活为题材,努力挖掘和表现历经磨难的底层人民坚韧、顽强、淳朴、善良的美好人性的小说,《边城》、《三三》、《丈夫》;二是讽刺绅士阶级和某些知识者以表现和批判人性沉沦的,《八骏图》、《绅士的太太》。废名:《莫须有先生》。老向《庶务日记》、《黄土泥》、《民间集》。萧乾:短篇集《篱下集》、《栗子》。卢焚;短篇集《谷》、《里门拾记》、《落日光》。

3、“新感觉派”作家群的代表性作家及其主要创作。 施蛰存:成名小说集《上元灯》、真正体现“新感觉派”小说特点的小说集《梅雨之夕》、短篇小说集《善女人的行品》、《小珍集》,其中的《春阳》是较为优秀的成功之作。穆时英:《南北极》、《公墓》、《上海的狐步舞》、《牡丹》、《白金的女体塑像》。刘呐鸥:短篇集《都市风景线》。

4、30年代台湾作家杨逵小说作品的思想内容和艺术成就。 思想内容:杨逵的小说中有着强烈的民族意识和阶级意识。《送报夫》中,既写到了民族矛盾,也写到了阶级矛盾,代表了30年代台湾文学所能达到的思想高度。小说《模范村》中,作者把抵抗殖民统治的民族精神和塑造新型台湾知识分子的形象结合起来,成功的传达出他坚定的民族意识和富于抗争的知识分子情怀。

艺术成就:杨逵小说创作手法相当成熟。在《送报夫》中,杨逵通过杨军的回忆和母亲的来信,设置了两条并进的线索,在两条线索上各有一系列的人物,作者通过对不同系列中的人物的“共相”和“殊相”的对比,艺术地呈现出自己的思想观念。在《模范村》中,杨逵除了继续在结构的巧思和人物的塑造上用心用力之外,还在讽刺和象征等手法和运用上颇具匠心。无论从思想内容还是艺术成就上看,杨逵的出现使30年代台湾新文学迈向了一个新的高度。 (三)综合运用

1、丁玲小说创作的思想和艺术成就。

思想:一、女性的“自叙传、血泪书和忏悔录”的一些作品;二、以早期表现知识分子题材和表现工农斗争题材及后期表现土改题材等为代表的小说。 艺术成就:《莎菲女士的日记》,《我在霞村的时候》,《在医院中》,这些小说表现了最为一个女性作家的丁玲的体验和思考,是20世纪中国文学中较早也是最集中的对女性意识的有力表达。

《太阳照在桑干河上》的成就首先在于真实地反映了土改斗争中农村生活的复杂性,这一特点集中的表现为作家对农村阶级关系的准确把握与细致描写。其次,成功的人物形象塑造也是他所取得的重要成就。作家在刻画人物性格时并不采取简单化的方法,而是注意人物性格的丰富性与复杂性。最后,显示了丁玲深入细致的刻画人物心理的艺术特长。 2、张天翼小说创作的思想和艺术成就。

思想:张天翼的早期小说大多集中描写小市民的灰色人生与部分知识分子的庸俗、虚伪以及他们矛盾可笑的心理状态。随着作者政治事业的日益开阔,阶级压迫和阶级斗争的主题开始在其小说中逐步强化,;一些作品还注意书写劳动人民在统治阶级的压迫和欺骗下的逐步觉醒。 艺术成就:《华威先生》中的华威先生是张天翼贡献给中国现代人物画廊的一个独特典型。在艺术上,小说只是截取几个生活的片段和细节,通过人物的言行来刻画其性格特征,颇似一幅人物速写和“小品”,堪称是张天翼的代表作。 3、叶紫小说创作的思想和艺术特色。

思想:叶紫的大部分小说都真实的表现了大革命失败前后洞庭湖畔农民的生活和斗争。在表现农村社会和农民命运时,特别注重对农村阶级关系的揭示,注重对农民中父子两代人的性格极其成长与冲突的展示,还特别注重对农村妇女命运的书写和对妇女解放问题的探讨。 艺术特色:《丰收》洋溢着理想的光辉,充满昂扬的音调,尖锐激烈的矛盾冲突和残酷的斗争生活使得小说产生了悲壮沉雄的美学风格。结构明晰、阵线分明、笔触阔大、时亦粗疏,却饱含着激越的时代风雨。 4、吴组缃小说创作的思想和艺术特色。

思想:一是批判封建礼教及旧的思想传统,表达对妇女命运的深切同情的。二是描写农村的破产与凋敝,表现农民的苦难命运和对地主阶级的批判、憎恶与嘲讽的。 艺术特色:《一千八百担》作者截取生活断面,以短篇小说的结构与篇幅,主要通过白描和人物对话,刻画了近二十个各有个性、生动逼真的人物形象。适当的方言、独特的风俗文化描写所产生的浓郁的地方色彩和细密而又流动的叙事

风格使得作品具有相当独特的艺术魅力。

《樊家铺》有着鲜明的艺术特点。一是善于表现尖锐的性格冲突并在这种冲突中进一步刻画人物的思想性格。二是以心理剖析的方法来刻画人物形象。三是对故事的情节结构的精巧安排。另外细致的景物描写及精警有力的对话和叙事语言也是作品的重要特点。

5、30年代长篇小说取得的突出成就。

第八节 诗歌创作 (一)识记

1、30年代新诗创作的基本情况。

活跃于30年代中国诗坛的,主要有三股诗歌潮流,即政治抒情诗歌、唯美诗歌和乡土诗歌。 2、30年代主要诗歌流派及其代表性诗人和作品。

主要诗歌流派:政治抒情诗歌、唯美诗歌、现当代派诗歌和乡土诗歌。 代表性诗人和作品:政治抒情诗歌:郭沫若的《恢复》;殷夫编有《孩儿塔》、《伏尔加的黑浪》、《一百零七个》、《诗集》等四本诗集,作品主要有《别了,哥哥》、《血字》、《议决》、《一九二五年的五月一日》等;蒲风出版有诗集《茫茫夜》、《摇篮曲》、《生活》、《钢铁的歌唱》和长篇叙事诗歌《六月流火》等。

唯美诗歌派:代表人物主要是徐志摩、陈梦家、饶梦侃、林徽因、卞之琳等人,他们的主要阵地是1928年创刊的《新月》月刊和1930年创刊的《诗刊》季刊。

现代派诗歌代表人物有戴望舒、施蛰存、何其芳、金克木、卞之琳、林庚、徐迟、李白凤等,以《现代》杂志为阵地。 乡土诗歌流派:代表人物及作品:田间的诗集有《未明集》、《中国牧歌》和《中国农村的故事》等;艾青的成名作《大堰河——我的保姆》;臧克家的成名作和代表作《烙印》。 (二)领会和简单应用

1、30年代政治抒情诗歌的创作。 郭沫若诗集《恢复》;殷夫编有《孩儿塔》、《伏尔加的黑浪》、《一百零七个》、《诗集》等四本诗集,作品主要有《别了,哥哥》、《血字》、《议决》、《一九二五年的五月一日》等;蒲风是“中国诗歌会”的最具代表性的诗人,诗集《茫茫夜》、《摇篮曲》、《生活》、《钢铁的歌唱》和长篇叙事诗歌《六月流火》等。

2、30年代唯美派诗歌的创作。 唯美派诗歌主要是指后期新月派和现代派的诗歌创作。创作倾向是远离时代和人民的,但是在另一方面,他们严肃认真的艺术追求和唯美的艺术观又使他们在艺术上取得了一定的成果,这便使他们的创作呈现出较为复杂的面貌。 3、30年代的现代派诗歌的创作。

现代派诗歌在表现脱离时代与人民而注重内心世界的孤独、寂寞和惆怅等狭小的个人情绪方面,与后期新月派基本一致,但与后者相比,他们的诗更加朦胧,更加注重把握总体的情绪而不拘泥每一诗句和形象的具体含义,追求一种神秘的美。在艺术上,现代派主要以象征主义为中心,并不直接抒发内心情感,而是将其外化为美的形象,诗歌的语言和内涵更有暗示性、不确定性和多义性的特点。

4、30年代乡土诗歌的的创作。 既能坚持现实主义的创作原则,注重反映中国社会的乡土人生,又能注意吸收现代主义的艺术表现方法,个性意识、时代内容、艺术形象及艺术形式能在他们的创作中得到很好地结合。 5、“中国诗歌会”的诗人及其创作。 诗人:穆木天、杨骚、任钧、蒲风等人。

创作:反对新月派和现代派的唯美主义,积极提倡和推动诗歌的大众化。蒲风是“中国诗歌会”的最具代表性的诗人,他的诗歌能够及时反映重大题材,表现工农大众的生活与斗争,突出对实际革命运动的鼓动作用。他的诗大都采取直接描摹,重视具体叙述,积极倡导和实践“文艺大众化”,语言朴实通俗、但诗作存在着抽象喊叫和政治图解的缺点。 6、殷夫的“红色鼓动诗”

由于殷夫的诗作表达了革命斗争的激情,洋溢着革命的英雄主义和乐观主义精神,因此,人们将他的代表作称为“红色鼓动诗”。写得比较动人的作品有《别了,哥哥》、《血字》、《议决》、《一九二五年的五月一日》等。在艺术上,他能注意真情实感的表现,并且能给读者以情感的陶冶和美的愉悦。在诗歌取材上,他能大处着眼,小处落笔,有时还善于抓住典型的材料和富有表现力的细节,深入挖掘,他的诗歌语言,形象性和议论性能较好结合,既机警凝练,又有一定的大众性,语调激越,节奏铿锵。 (三)综合运用

1、戴望舒的诗歌创作及其主要艺术成就。

创作:1929年出版第一部诗集《我底记忆》,以后又有《望舒草》、《望舒诗稿》、《灾难的岁月》等四部诗集出版。戴望舒的成名作是1928年的《雨巷》。

艺术成就:①注重表现诗人所敏锐感受到的或朦胧或明朗的“诗情”。②长于情绪的细腻体味而淡于激情的抒发。③摆脱外在形式束缚,采取自由表达方式。④借鉴并娴熟运用了象征主义的象征、隐喻、通感、移情和奇特的观念等表现手法。⑤抗战以后,诗歌的思想内涵更加具有社会化,情绪激昂,风格自然、明朗,写实性得到了进一步的加强。 2、臧克家诗歌的主要内容、思想特征和艺术特点。

诗歌内容:臧克家诗歌主要内容是描写农村生活面貌及农民苦难命运,他也因此被称为 “农民诗人”和“乡土诗人” 思想特征:臧克家诗最为重要的思想特征是其所自称的“坚忍主义”的人生态度。这种人生态度表现了诗人切实、冷静而又严肃的现实主义精神,也表现出他与中国农民之间深刻的精神联系。

艺术特点:臧克家的诗作凝练集中,往往篇幅简短,却有很大的容量。臧克家讲求意境,他的诗往往深沉含蓄,在冷静、客观的描述当中蕴含着强烈的情感。受到中国传统诗词的深刻影响,非常注重文字的推敲与提炼。 第九节 散文创作概况 (一)识记

1、30年代散文诗创作的基本情况。 这一时期散文创作的数量是相当惊人的,这一时期的散文界人气旺盛,创作了不少影响深广的优秀作品,从而使整个散文领域呈现出一派丰收的景象。

2、30年代专门性散文刊物的刊行情况。 30年代散文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专门的散文刊物相继刊行;一些大型文学专刊如《文学》、《现代》、《文丛》等均以较大篇幅开辟了散文随笔专栏,还有《申报.自由谈》、《中华日报.动向》《大公报.文艺》等报刊也大力扶持杂文、小品的创作;各家书店也竞相出版散文专集,甚至编选散文丛书,本时期的散文创作数量是相当惊人的。 (二)领会和简单应用

1、30年代议论性散文的突出成就。

30年代是散文成就最为突出的是议论性散文,尤其是以鲁迅为代表的杂文。除鲁迅外,瞿秋白的杂文也取得了一定的成就。此外,另一些老作家如茅盾、郁达夫等,也常就政治时事写杂文揭露国民党反动派。30年代在鲁迅杂文熏陶、哺育下还产生了一些杂文新秀,正是由于鲁迅的提倡和示范,有一大批作家致力于杂文的创作,所以30年代杂文创作取得了突出的成绩。

2、30年代报告文学的兴盛。

报告文学在30年代兴盛的原因是:一、“左联”的提倡。二、是由报告文学的文体特点所决定的。报告文学集新闻性、真实性、文学性、战斗性于一体。三、深刻的社会原因。“九一八”事变后,国内政治生活急剧变幻,人们关心民族的前途,关心时事,迫切需要了解时局的变化,报告文学能迅速反应急遽发展的社会生活,因而必然兴盛起来。 3、30年代抒情散文方面的主要成就。

在抒情散文方面,何其芳和丽尼是较突出的。何其芳有抒情散文集《画梦录》,在文体上近乎散文诗,在艺术上除依事托物以抒情怀外,还注重运用想象选择意向,借鉴象征手法,语言辞采较绚丽。丽尼有散文集《黄昏之献》、《鹰之歌》、《白夜》,这些作品多写秋风、冷雨、黄昏和黑夜,表达的是个人的烦闷与悲哀。 4、30年代叙事散文方面的主要成就。

叙事散文方面,较有成就的有李广田和陆蠡。李广田描绘较多的首先是农民阶级对土地的深沉依恋,其次是抒发农民的忧郁与寂寞。李广田散文善于结构故事,常用一些生活片段,加以抒情和风光描写来写人物,文字不雕琢、追求淳朴、静美的境界,有一股感人的力量。陆蠡有散文集《海星》、《竹刀》,其中有些是抒情散文,但写的较好的是记人的,而且多是写农村人物的那些作品。他的散文讲究构思,有真情,景物描写优美,格调比较沉郁,语言比较欧化。 5、30年代哲理散文方面的主要成就。

30年代哲理散文写得较有特色的是丰子恺、梁遇春。丰子恺的散文受佛学影响较深,常表现一些从日常生活、时序变换中悟出的道理;在艺术上有较多受古典散文影响,描写细密,情感真挚,文字挥洒自如,呈现了一种自然的、近乎童真的境界。梁遇春的散文善于在拉杂闲谈或解析知识中讲一些人生哲理,善于在表面看似消极的、玩世的色彩背后曲折的反应对生活的不满;文笔既幽默风趣,又清新婉转。 6、30年代游记散文方面的主要成就。

30年代游记散文写得较好的是郁达夫,他的散文寄情山水,有逃避现实的一面,但字里行间仍不时流露出作家对国事、民情的忧虑之情;在艺术上,他的游记清新秀美,才情纵横,富有神韵。 7、30年代散文发展所取得的主要成就。

①30年代是散文成就最为突出的是议论性散文,尤其是以鲁迅为代表的杂文。②30年代散文的另一重要发展是报告文

学的兴盛。③30年达各种体式的散文都取得了一定的成就。 第十节 戏剧创作概况 (一)识记

1、30年代戏剧运动的基本情况。

30年代戏剧的发展首先体现为左翼戏剧运动的蓬勃展开。1929年11月,沈端先、郑伯奇、冯乃超等在上海共同发起组织上海艺术剧社,旗帜鲜明地提出发展“新兴戏剧”即“无产阶级戏剧的口号”,并在1930年春两次共演。 2、30年代戏剧创作的代表性作家作品。 冯乃超《阿珍》、欧阳予倩《同住三家人》、适夷的《sos》、《活路》、袁牧之《一个女人和一条狗》、阿英《春风秋雨》、洪深《五奎桥》、《香稻米》、《青龙潭》、夏衍《赛金花》、田汉《回春之曲》、熊佛西《屠户》、《牛》、《过渡》;曹禺《雷雨》、《日出》等。

(二)领会和简单应用

1、上海艺术剧社 1929年11月,沈端先、郑伯奇、冯乃超等在上海共同发起组织上海艺术剧社,旗帜鲜明地提出发展“新兴戏剧”即“无产阶级戏剧的口号”,并在1930年春两次共演。 2、“无产阶级戏剧” 上海艺术剧社提出发展“新兴戏剧”即“无产阶级戏剧的口号”,并在1930年春两次共演。“无产阶级戏剧”口号的提出,揭开了左翼戏剧运动的在崭新一页,它使进步戏剧工作者看到了前进的方向。 3、“中国左翼戏剧家联盟” 1930年随“左联”成立的“中国左翼剧团联盟”,后改为以个人身份参加的“中国左翼戏剧家联盟”。

4、“国防戏剧” 30年代中期,由于民族矛盾上升,左翼戏剧家提出的“国防戏剧”很快形成热潮,夏衍的《赛金花》曾被称为“国防戏剧的力作”,继而又有他的《都会的一角》和田汉的《回春之曲》,还有许多是热血沸腾的戏剧家们集体创作的剧作,如《走私》、《咸鱼主意》等。

5、“农民戏剧实验” “农民戏剧实验”是由熊佛西主持的。1932年至1936年熊佛西到河北定县从事长达五年的农民戏剧的研究和实验。为了配合农村剧演,他创作了反映农民生活的戏剧《屠户》、《牛》、《过渡》等,在真实的描写农村景象,描写农民苦难中,同情农民,憎恶地主恶霸,抨击反动政权的态度是鲜明的。他还积极培养农村演员,建立适合农民戏剧要求的剧场,探索农民戏剧的演剧方式。 6、洪深的“农村三部曲”(《五奎桥》、《香稻米》、《青龙潭》)主要思想内容。 洪深于1930年至1932年间相继创作了《五奎桥》、《香稻米》、《青龙潭》,合称“农村三部曲”,这是现代话剧史上首次较全面地农村生活和农民抗争的戏剧作品。《五奎桥》反映在灾难中求生的农民与乡绅的尖锐矛盾;《香稻米》描写“谷贱伤民”、“丰收成灾”导致农民破产;《青龙潭》表现农民在经济衰败中挣扎的愚昧和迷信。 (三)综合运用

1、30年代左翼戏剧运动和左翼戏剧创作的主要成就。

①左翼戏剧运动较大的推动了左翼戏剧创作的发展,不少左翼戏剧家写的剧本富有时代气息,紧密结合当时的斗争,具有宣传鼓动的作用。

②洪深于1930年至1932年间相继创作了《五奎桥》、《香稻米》、《青龙潭》,合称“农村三部曲”,这是现代话剧史上首次较全面地农村生活和农民抗争的戏剧作品。

③30年代中期,由于民族矛盾上升,左翼戏剧家提出的“国防戏剧”很快形成热潮,夏衍的《赛金花》曾被称为“国防戏剧的力作”,继而又有他的《都会的一角》和田汉的《回春之曲》,还有许多是热血沸腾的戏剧家们集体创作的剧作,如《走私》、《咸鱼主意》等。

2、30年代中国现代戏剧的鲜明的阶段性特征。

①剧作家大量涌现,戏剧创作水平大幅度提高。田汉、洪深等在思想和创作上有了新的发展,一批戏剧新人,形成了具有相当规模的剧作家队伍。30年代中期,因《雷雨》的诞生,现代戏剧成为中国现代都市文化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标志了中国现代戏剧的成熟。

②戏剧与现实的关系更为直接和密切。左翼戏剧运动明确提出了表现工农大众的生活和反抗,反映社会的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具有现实性、群众性和鼓动性。另一方面,在反映生活的深度上,左翼戏剧存在庸俗社会学的非审美化倾向,这种倾向自左翼戏剧开始延续下来。

③现实主义戏剧的主流地位开始确立,现代派戏剧思潮的影响逐渐削弱。 第三章 40年当代文学(1937—1949) 第一节 概述 (一)识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