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的基本问题及关系教案 下载本文

第一框 哲学的基本问题

教材分析:《课程标准》要求援引经典作家的言论,说明对世界的不同看法形成不同的哲学。解释哲学的基本问题。哲学研究的问题有很多,但最基本的问题只有一个,这就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为了说明这一问题,教材设计了两个内容:第一个内容主要解释什么是哲学基本问题,哲学基本问题包括哪两方面的内容;第二个内容主要说明哲学基本问题和我们生活的关系,同时回答为什么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

学生分析:对于本框的知识,学生了解的并不多,但是学生有很强的好奇心,教师可以利用学生这一心理引导学生追问并总结。

教学目标:基本知识

识记哲学的基本问题、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含义、人类所从事的两大基本活动,理解思维和存在的关系、哲学的基本问题与我们生活的关系、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的重要性。能用所掌握的知识分析说明思维和存在有无同一性,能分析说明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对哲学发展的影响。

一、 能力目标

通过学习掌握简单的哲学思维能力,能对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作出自己的回答。具有自觉运用哲学基本问题理论认识、分析和把握社会生活现象的能力。

二、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一定的哲学兴趣,自觉能动地去认识世界,做一名可知论者。 教学重点与难点:哲学的基本问题 教学方式:讲授法、学生归纳总结法 教学过程:

1

一、 课前探究

要求学生预习课文,初步了解教材的内容,有条件的可以通过网络下载一些关于哲学基本问题的言论。 二、 导入新课

教学导言:从中国的春秋战国时期产生的哲学思想、古希腊时期的哲学,到现在我们学习的马克思主义哲学,人们探讨哲学已经有几千年了。大家知道哲学分为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那么同学们知道我们是以什么标准去划分它们的吗?我们要知道如何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首先就要来了解“哲学的基本问题”是什么。 三、 教学结构

(一) 什么是哲学的基本问题 1. 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问题 2. 哲学的基本问题包括两方面的内容

(二) 为什么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 1. 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人们在现实生活和实践活动中首先遇到和无法回避的基本问题

2. 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一切哲学都不能回避、必须回答的问题 3. 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贯穿于哲学发展的始终,决定着哲学的基本性质和方向,决定对哲学其他问题的回答 四、 师生互动

(一)什么是哲学的基本问题 1.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问题

课堂设问:请同学阅读P9的探究材料,并回答问题。

◇课堂探究:哲学研究的问题有许多,我们能不能从中找出一个贯穿哲学发展始终的基本的问题?

◇探究提示:哲学研究的问题有很多,如宇宙、人生、思维等,但是贯穿于哲学发展始终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对这一

2

问题的不同回答决定着各种哲学的基本性质和方向。

提示:哲学的基本问题就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或许大家对思维和存在这两个名词比较陌生,不过,我们可以用另外两个词语进行替换。简单的说就是意识和物质的关系问题。

所谓“意识”比较简单,它主要是我们对客观世界的反映;但什么是物质呢?(停顿一分钟左右,让学生有一个思考的时间;学生也会说上几句)其实,在我们身边到处都充满了物质,比如我们身上穿的、脖子上带的、手腕上带的、书桌上摆的,都是物质,只不过它们是具体的一个个事物而已。总而言之,独立于意识之外的客观存在就是物质。比如说我们所看到的高山流水、房子汽车、书桌黑板、钢笔铅笔等等,都是具体的物质形态。在大致明白了什么是物质之后,接下来我们就来考察下这两个词语的关系。

2. 哲学的基本问题包括两方面的内容

课堂设问:你觉得先有物质还是先有意识?它们谁决定着谁?(即谁是第一性的问题)

提示:同学们对这个问题有两种看法。凡是认为物质决定意识的,我们说它是唯物主义;凡是认为意识决定物质的,我们认为它是唯心主义的。这样哲学就分成了两大阵营。

举例:如果我现在和大家谈到手机、MP3、电脑等东西的时候,大家脑海中是不是就会浮现它们的形象啊?比如说MP3,大家脑海中出现的就是,要么长长的要么扁扁的,要么圆圆的,可以听歌做U盘的小玩意儿。这个就是我们哲学上的说的意识。不过,如果老师现在和一个远古人或者说我家乡里的那个村子里乡亲们说MP3,wondows他们的脑种会出现这样的反映吗?从这里看,应该是物质决定意识。

课堂设问:意识(思维)能否正确认识物质(存在)的问题?(即思维和存在有没有同一性的问题?)

【材料展示】庄公梦蝶

3

从前有一天,庄周梦见自己变成了蝴蝶,一只翩翩起舞的蝴蝶。自己非常快乐,悠然自得,不知道自己是庄周。一会儿梦醒了,却是僵卧在床的庄周。不知是庄周做梦变成了蝴蝶呢,还是蝴蝶做梦变成了庄周呢?这则寓言是表现庄子齐物思想的名篇。庄子认为人们如果能打破生死、物我的界限,则无往而不快乐。它写得轻灵飘渺,常为哲学家和文学家所引用。《庄子.蝶梦》中有一段妙语:“昔者庄周梦为蝴蝶,栩栩然蝴蝶也,自喻适志与,不知周也。俄然觉,则戚戚然周也。不知周之梦为蝴蝶与,蝴蝶之梦为周与?周与蝴蝶则必有分矣。此之谓物化。”清人张潮写的《幽梦影》,可称得上是一副供燥热的现代人服用的清凉散。禅不可说,清言不可译。《幽梦影》中有这么一句妙语,可谓是点出了庄子哲学的精髓: “庄周梦为蝴蝶,庄周之幸也;蝴蝶梦为庄周,蝴蝶之不幸也。”不是吗?庄周化为蝴蝶,从喧嚣的人生走向逍遥之境,是庄周的大幸;而蝴蝶梦为庄周,从逍遥之境步入喧嚣的人生,恐怕就是蝴蝶的悲哀了。

【哲学观点】庄周梦蝶是庄子提出的一个哲学论点,认为人不可能确切的区分真实和虚幻庄子以故事的形式对此进行了如下阐述: “昔者庄周梦为胡蝶,栩栩然胡蝶也。自喻适志与!不知周也。俄然觉,则蘧(qú)蘧然周也。不知周之梦为胡蝶与?胡蝶之梦为周与?周与胡蝶则必有分矣。此之谓物化。”[选自《庄子〃内篇〃齐物论第二》 ]其大意就是庄子一天做梦梦见自己变成了蝴蝶,梦醒之后发现自己还是庄子,于是他不知道自己到底是梦到庄子的蝴蝶呢,还是梦到蝴蝶的庄子。在这里,庄子提出一个哲学问题——人如何认识真实。如果梦足够真实,人没有任何能力知道自己是在做梦。

这么看来,庄周提出的问题貌似荒唐,其实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哲学问题。这个问题便是:我们凭感官感知到的这个现象世界究竟是否真的存在着?庄周对此显然是怀疑的。在他看来,既然我们在梦中会把不存在的东西感觉为存在的,这就证明我们的感觉很不可靠,那么,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