禅定坐禅实践概论 下载本文

家勤奋的动脑了。

不本文名字里带有概论和实践两个词。实际上就是从身体实践经验,还有理论论述组合而成的。而且这样开展,是因为我们在修行中,不得不需要理论指导。不然无法走下去。

上一节说到了未来禅的开头,我们突然产生恐惧感,于是可能吓一跳等等,退了出来,大家不用怀疑,万一不会退出之类的。初次接触这种感受,一定会退出来。因为我们是未知的,好比,当你走进一间房,门背后突然跳出一个人出来吓唬你,你肯定会被吓到,因为你不知道门后面有人。

我们为什么要开始论述理论了呢?因为假如你提前知道门背后有人,随时做好准备,那么就不会被吓到了。同理,要进一步分析这个现象,我们才会提前有所知。

至于提前有所知,还有一个目的。看看我们前几节课,全部都再讲,不要想,抛开杂念,专注等等。说明,我们在观呼吸的过程中,要专注,是尽量做到不想那么多事情的,最好就是不要想。所以我们需要提前知道原理,这样在遇到事相发生的时候,我们才会直接知道,而不去想。

举个例子,比如我问你圆周率是多少,大多数人不用过脑,开口就是3.1415……。但是反过来,假如你不知道圆周率是什么呢?是不是会反问我,圆周率是什么?然后我说,就是圆形的周长除以直径。然后你又开始了解,周长除以直径,可能还有做大量的计算,实践,最后得出3.14152……。于是乎,你了解,计算的过程,就是繁杂的大脑工作,就是你在运用逻辑,在想的过程,就是杂念。都会干扰到你的禅定,如果你提前有所知,自然就没这些过程。所谓知而不想,想而后知,很重要,关乎你是否能走到下一步。

这也就是为什么大量经典论述都提到,光练习禅定,但是不学习总结智慧原理,是邪定的原因。

大家复习一下上一节,当我们,对万事万物都不做回应的时候,万事万物对于我们就失去了“意义”。同理,我们本身自己也是事物之一,自己都不会自己的感受做出任何回应了,和死人有什么区别呢?那么恐惧感油然而生,说白了,就是对死亡的恐惧,对自己不存在的恐惧。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现象呢?我们发现,我们知道自己存在,活着,无时无刻,都有一个源头,那就是我,我看见,我听见,我闻见,我们这个世界联系的就是这些感受。(不厌其烦阐述这个观念,是希望大家记住)这些感受里面充斥着一个源头,那就是我。是我在思考,是我在操控眼睛看,是我在操控耳朵听。我这个“皇帝”一旦放权了,不再自主管理这些身体机能。是不是突然感到自己离世了呢?

这就是我们的第一种证悟了,那就是无论物质世界,或者自我的存在本没有“意义”。因为我们与物质世界交互作用,所以物质世界对我们有“意义”。如果没有交互作用,要自我存在干什么?要物质世界干什么?所以可以进一步总结,所谓意义,纯粹是我们大脑里的一种价值取向而已,依附大脑的意识而存。

在这其中,我们通过逻辑运作,有几个智慧诞生出来:第一,自我不能独存,需要参照物质世界才知道自我的存在。第二,意识能把自我和物质世界分辨出来,分别出来。知道我是我,其他事物是其他事物。这个在佛学里有专有形容词,叫做证自证分。第三,眼,耳,鼻,舌,

身,五官五种感受,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几种感受传到大脑,还是意识在分析这些外界刺激。所以汇总到第六识,意识。所以还是意识起到证自证分的作用。第四,说到源头,就是我,我们发现,我愿意想什么,就想什么,发现意识也是被操控的。并且我们在这种主观的,主动的放下物我互动的境界中,产生出恐惧感。说明这个我,不愿意不存在,非常执着自己的存在。于是我们可以猜测到,意识后面的“操控者”,或者说原动力,就是这种强烈的执着,我们称为我执,佛学也有专有名词,叫做末那识。(以上这四点,是重点,大家要好好推敲思考。并且这就是我们现阶段得出的证实,所谓体证!证悟)

大家千万要注意,这里的证悟,并不是究竟的证悟,只是我们在实践中的所得,只是相对的真理,而不是绝对的真理。因为这些道理里所呈现出来需要的因素,条件。都是要不主观,要不客观,偏朝一边。另外就是,把事相作为理论的条件,那么我们都知道,万事万物都是在变化的,都不是永恒的,所以不能做为绝对的,永恒的参考,因此我们只能把这些证悟归为世俗智,世间智,不究竟的道理,非绝对真理。

另外也说明了……我们此阶段,并不能像佛一样……证悟一切道理,还没到究竟地的圆满智。

当我们到了未来禅,突然被吓退回来,我建议立即停止练习,起身走走。劳逸结合,我认为,你此刻再从粗心住一步步再走,难以再走到未来禅了。

长期的久坐,或者长期的久动,对身体都不好。而且恐惧这种感受,说白了也是一种苦受,对我们的身心有一定伤害,为什么呢?你试想,收到惊吓时,我们是不是会突然吸进一大口气?本来平稳的横膈膜肌,突然收缩。心脏感觉突然停住,然后就开始跳个不停。这时候,你是不是需要一个缓释的过程,在心绪不宁中,慢慢平静下来?

也因为这个刺激,我们没办法短时间在安静下来。所以我建议起来走走,并且今天的练习,应该就此结束。

也趁这个机会,我们好好思考其中的奥妙原理,这一切到底为什么发生,我们从中能领悟到什么?(别忘了再看看上面的四条证悟)

也许未来禅是我们某一天突然进入的,但是这一次的进入会让我们或长或短一段时间,无法再达到这个境界,你可能每天都练习,有的人第二天就又能达到未来禅,并且又吓退出来,也有的人,可能好几天都不能再有这样的经历了。

慢工出细活,尤其如此细致的活,急必遭损。慢慢来才可以,并且我们就算反复体验这个阶段,也没有太大的意义,因为在禅定中,我们大部分实践并没有想什么,也因为如此,所谓准备好被惊吓是难以准备好的。所以反复被惊吓没有什么益处。

不可急切,现在已经到了我们该学习理论知识的阶段了,只有把所知,深刻的刻进我们的意识里,而且脱离逻辑,深刻的影响,变成潜意识,变成信条。我们才能达到知而不想的境界,

在相对“无我”的未来禅中,顺理成章的做出应对反应,也于此,我们才能克服它,进入更深入的禅定世界

这一节就讲到这里,下一节,继续理论课:(需要刻进脑子的)中观空性智慧

第九节 中观空性智慧

我们常常可以听到一些师父的说法,说没有中观的空性智慧,无法证得正定(不偏不倚正确的禅定),或者说有定无慧是邪定,那么究竟什么是中观的空性智慧呢?下面我们要分别细说一下,大家就会有所了解。

前面已经说到会得到四种证悟,不仅如此,前几节课如果我们好好实践,可能心里已经很有多想法和疑虑了。我们如何对待,看待才是正确的呢? 这里要先说一个很重要的概念,那就是无常。

大家请跟着我的思路,一边看,一边思考。我们自身就是事物,万事万物也是事物,包括我们的所思所想精神,都是事物,本质上来说,我们人,我们的身心,和万事万物都是一体的。我们的身体是物质组成,我们的大脑也是,所思所想也都是电流在脑细胞之间互相传播产生的,若本质来看,和这个物质世界一模一样,都是物理的现象。

既然如此,那么万事万物都有一个什么样的特征呢?那就是任何事物,都无法永久的保持住原来的样貌。举几个小例子。比如,我们的身体,会变老,会生病,我们会死掉,然后身体会腐烂,然后变成尘土,这些都是众人皆知,而且我们无法永远保持在一个年龄段。包括我们死后变成的尘土,有的部分被植物吸收了,有的随风飘扬混在雾霾中,有的部分,在地下高压中千万年后变成石头等等。之后再也找不到原来的那个我了。

又比如树木也是一样腐败消失,即使我们认为坚固的石头,被水消磨殆尽,或者风化消失,也是很久以后就找不到它原来的模样了。所有事物都无法保持原来的样貌。

假设我们有灵魂,就是我们的思想,是脱离物质存在的,小时候,你所求是糖果玩具,青年时候,你求的是钱财,男女,老年的时候求的健康长寿等等。我们会发现,随着时间的流转,我们思想也是无时无刻在变化的。也就是说,思想也是不可以永久保持的,不能永恒的。

这种万事万物都不能维持原貌不断变化的现象,我们就叫做无常。

我们通过逻辑思考一下,无常是不是真理?如果无常是真理,我们为什么会执着的认为有一个我存在呢?怎么会认为今天的我,就是昨天的我呢?

通过这些疑问,再加上上节课中我们证悟的发现,“我”和事物是共生的,没有世界我就无法知道我自己存在,光有世界,没有我,对于我来说世界也不存在。于是我们可以想想,我们

如何得知无常存在的?

这里又出现了一个概念,叫做缘起。所谓缘,就是条件,就是因素。也就是说我们知道任何事物,都是有参照的。我因为参照物质世界的存在得知我的存在。无常参照的其实就是有常,如果说无常是无规律的一系列变化过程,那么我们之所以得知无规律这种概念,实际上就是因为我们知道什么是规律。春夏秋冬反复轮转,地球绕着太阳转,太阳绕着银河系。每个人都是从小到老到死,一模一样的特征,太阳东边升起,西边落下,潮起潮落,全部都是按照特定规律发展的。于是乎,我们发现,不管是无规律的无常,还是有规律的有常,都不能概括整个世界的真相。所以它们既是对的,也是不对的,对的是它们是真实存在的现象,错的是,都无法概括所有世间的现象。

上一段提到了缘这个词,各种事物存在都是有条件的,不管是事,还是物。比如对错,上下,高低,善恶等等事相,还有我们出生需要父母生育,人生存需要吃饭,冰在正常气压下存在,需要有水,气温需要低于0度等等这些物相,所有事物都不能独存,需要因素条件,相互依存。

比如一棵树,要出现在世界上,种子,泥土,阳光空气,水分,等等这些都是条件因素,也就是所需的缘,所以能出现一棵树。所以可以说棵树是因缘而出现的,所以这种概念就叫做缘起,这就是所谓的缘的概念。

前面讲到,不管是无常,有常,对或者错,有或者无,都是片面的认知。所以这里要说一个另外重要的概念了,那就是中观了。

中观,就是不陷入任何一种片面观点概念。直接阐述大家可能不容易透彻理解,下面讲两个小故事。

当年释迦牟尼名声远播,大家听说他无所不知,当时很多瑜伽师,都在实验,思考世间事物的实相,但是还是没有得知。时间苦乐到底是怎么回事,世界上这个自我是真实存在的吗?于是有一个婆罗门,去佛的精舍,问他:听说你无所不知,那么你告诉我,这世间有我吗?

佛没有回答他这个问题,只是看着他,于是他又问:这世间没有我吗?佛还是没有回答他,于是他有点不耐烦了,就说,你不是道德完善的人么?不是无所不知么?怎么不回答我的问题?难道是我做错了什么吗?

于是佛对他说:有我无我不可说,梵志!

这个婆罗门面容不太高兴,只好离开了。

这时候佛的弟子阿难见婆罗门走了,赶紧问佛,你怎么不告诉他呢?

佛对阿难说,不管有,还是无,都是不对的。所以不可以讲,如果我告诉他,这世间有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