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山区“十二五”城市化发展规划 - 图文 下载本文

图4 徐州率先成为国家高铁枢纽

2、徐州市区行政区划调整,铜山成为徐州城市副中心。2010年9月,铜山撤县建区,并增加了8个街道办事处。地域面积增大,享受资源增多,“同城效应”进一步放大,铜山区将更多地接受徐州辐射带动和政策扶持,同时,享有县级管理权限和省管县财政体制,为新一轮的城市化发展提供了新的历史机遇。

3、徐州市出台“推进铜山区跨越发展的意见”,铜山成为重点发展区域。2011年2月,徐州市委、市政府正式下发了《中共徐州市委、徐州市人民政府关于推进铜山区跨越发展的意见》,《意见》对铜山的发展提出了总体要求,努力在创新发展、转型发展、统筹发展、跨越发展上实现新突破,建设经济繁荣、科教发达、生活富裕、环境优美、社会和谐的现代化新城区。对铜山进行了明确的目标定位:紧紧围绕“跨越发展”这个目标,着力建设“两个中心”、“四大基地”、“六大产业”。这为铜山区建设全国一流强区,加快转变发展方式、增强综合竞争力,全面融入徐州、加快城市化进程提供了难得的重大历史机遇。

4、铜山区着力打造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引领创新型城市建设。2011年4月,铜山经济开发区正式更名为徐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更名后的江苏省徐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将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着眼自主创新,完善体制机制,大力集聚创新资源和高层次人才,加快研发和转化先进科技成果,注重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全面提升开发区内生发展能力和辐射带动能力,努力使开发区成为自主创新核心区、新兴产业先导区、体制机制创新先行区,引领全市高新技术产业布局和创新型城市建设。力争经过3年左右的努力,建成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三)挑战

9

1、城郊型与县城型功能形态兼备,城市化支撑需要加强。区划调整后,铜山兼具县域经济和城区经济的双重特征,肩负着县域经济辐射带动功能和城区综合服务功能的双重任务,城市化发展的任务艰巨。由于历史原因,铜山的城市核心区的综合服务功能不够突出,区域性中心城市的副中心的城郊功能也需进一步完善。

2、工业化升级与服务业突破同时推进,科学协调难度增大。铜山区的城市化进程正处于快速发展的中期阶段,工业化与服务业化双轮驱动是其鲜明特征,但是铜山的工业化处在转型升级的关键期,服务业发展也面临着的突破,资本、土地等要素在城市化进程中的科学配置、统筹协调存在压力。

3、城市建设与乡村发展统筹兼顾,和谐发展需要引导。城镇建设和农村发展不断加快,但城乡差距逐渐扩大,城乡二元结构矛盾较突出;建设城乡一体的基础设施和基本公共服务,统一城乡居民社会保障,让城乡居民享受同城待遇,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农民市民化,短时期内满足尚有难度,统筹城乡协调发展的任务依然艰巨。

三、“十二五”城市化的指导思想与原则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统揽城市化发展全局,将城市化作为优化调整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着力点,将城镇化作为富民强市、改善民生的支撑点。以“推动跨越发展、建设美好铜山”为主题,坚持创建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打造国家现代农业样板区、建设城乡统筹发展试验区、争创国家生态区与构建和谐社会示范区互动并进,坚持加快城市现代化与新型工业化互动并进,坚持城区经济与县域经济互动并进,坚持大力推进城镇化进程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互动并进。围绕建设打造徐州城市副中心和现代化新城区的总体要求,着力实现招商引资的重大突破,夯实城市化的经济基础;着力实现交通基础设施建设重大突破,强化城市化的基础支撑;着力实现民生工程重大突破,提升城市化的内涵,着力实现生态环境建设重大突破,优化城市景观与功能,着力实现商贸物流旅游业发展重大突破,增强城市集聚力与辐射力,走出一条具有铜山特色的新型城市化之路。

(二)基本原则

——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原则。将增进民生幸福作为城市化发展的根本目的,始终坚持以人为本、民生优先,不断改善民生,落实民生保障措施,努力提高城乡居民的生活水平和幸福指数。

10

——统筹城乡发展的原则。以全面协调和整合城乡利益关系为着眼点,以城乡公共服务及基础设施一体化为目标,促进城乡之间人口和生产要素的合理流动和优化配置。坚持城乡统筹协调发展,加强区域协调,促进城乡经济和社会事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推进功能现代化原则。以促进城市功能的现代化为核心,以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推动城市经济的转型升级,从功能结构、基础设施、产业体系、社会保障、城市管理等方面,全方位推进城市现代化。

——倡导低碳集约的原则。积极鼓励采用低碳技术改善城市功能,倡导绿色交通、建筑节能、低耗减排,鼓励低碳生活方式;积极推进集约型城市化,综合运用行政、法律、经济等各种手段,节约和集约利用土地、水、能源、矿产等自然资源,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提高城市化的质量和效益。促进城镇发展从注重数量、规模向注重质量、内涵转变。

——坚持改革与创新的原则。围绕提高城市化水平,统筹协调经济与社会各项事业发展,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消除各种阻碍城市化进程的体制和政策障碍,调整机制,完善政策。通过规划创新与区域协调全面提升中心城区的集聚水平,不断推进镇区城镇化、农村社区化进程。

四、“十二五”城市化发展目标与战略

(一)目标定位

——徐州城市副中心。围绕建设“产业城市、生态园林城市和宜居城市”,进一步完善城区分区规划、专业规划和控制性详规,形成完整规划体系。继续实施“东进、西连、南扩、北融”战略,高水平、高起点、高标准建设现代工业区、繁华商贸区、科教聚集区、高尚住宅区、和谐示范区,提升城区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水平。加快与徐州主城区供水、供热、燃气、公交、电信等基础设施衔接配套,尽快实现同城同网同价。到2015年,着力把铜山主城区打造成“环境优美、设施完备、功能齐全、充满活力”的徐州南部综合性现代化新城区和城市副中心,形成以铜山城区为中心,三堡、棠张、汉王三镇为统筹区的复合型城市空间结构。

——城乡统筹发展试验区。按照构筑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的要求,深化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不断提升中心城区的功能,着力推动城市功能向中心镇辐

11

射,使中心镇成为推进城乡协调的纽带。以中心村建设和农村经济转型升级为抓手,不断改善农村生产、生活、生态环境,提升农村基本公共服务和保障水平。建立城乡对接、体系健全、适应发展、全覆盖的就业服务体系和可持续发展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不断加快城乡融合步伐。到2015年,基本形成覆盖城乡公共交通、网络通信、垃圾和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等现代化公共设施体系,基本建成城乡一体的终身教育、社会保障、文化体育和公共卫生服务体系。

——国家级生态区。坚持生态优先,大力推进绿色城镇、绿色家园、绿色田园、绿色社区、绿色庭院“五绿”生态环境工程,加快建设吕梁山、微山湖自然风景区,构建城乡生态安全屏障,努力建设最佳人居环境,推进城市化发展与生态建设相结合。坚持环保优先,大力发展以低碳经济、循环经济为代表的绿色经济,加强工业三废处理、城镇生活垃圾处置、农村环境整治、河流综合整治等环保工程建设,推进城市化发展与环境保护相结合。节约优先,加强资源保护力度,实施水电资源差别价格制度和最严格的用到审批制度,在全社会倡导节约用电、用水,增强垃圾分类和循环利用意识,推进城市化发展与资源节约相结合。到2015年,各项指标都符合国家生态区标准,建成国家生态区。

——和谐社会示范区。始终把和谐社会建设放在推进城市化进程的首要位置,加快完善收入分配机制,形成合理的收入分配格局;加快建立覆盖城乡社会保障体系,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着力增进民生幸福;加快社会管理创新,维护群众合法权益,尤其是失地农民和被拆迁户的合法利益,促进社会平安和谐;加快完善社区服务体系,实施社会建设“织网工程”,织造覆盖全社会的服务网、民生网;加快培育发展和规范社会组织,扩大市民有序参与和共享,形成和谐社会人人有责、人人共享的生动局面。加快消除与主城区的制度和政策落差,在户籍、就业、医疗、保障等方面加快构筑统一的制度框架,逐步缩小与市区工资待遇的差距,推进社会事业与市区共建共享,实现制度构架的融合。到2015年,基本公共服务和社会保障体系更趋完善,社区服务群众更加满意,社会组织作用充分发挥,和谐社会示范区初步建成。

(二)指标体系

基于以上指导思想、原则与总体目标,铜山区“十二五”城市化规划目标量化指标体系从功能现代化、城乡一体化、环境生态化、民生幸福化四个方面构建。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