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北京市中考复习--语文一基础运用 下载本文

(4)龙舟竞渡的一支参赛队要在彩旗上印一“龙”字,同时表现出“舍我其谁”的气势,下列最适合印在彩旗上的一项是( )

A. B. C. D.

(5)以传统节日、节气为题材的对联也是别具特色的,下列各项中与上联“端午午时人赏午”构成对联,最恰当的一项是( ) A.谷雨雨后禾享雨 C.小雪雪中郎堆雪

B.立春春日客游春 D.中秋秋夜夜悲秋

(6)学校开设了以“传统节日、二十四节气”为题材的诗词晨诵课程《栖息在农历的天空下》。同学们在教师的指导下品味诗句遣词炼字之妙,感受杜甫、苏轼等诗人博大的胸怀。学期末,老师请大家用一句话谈谈诵读最主要的收获,下列回答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诵读活动让我更加优雅、诗意地生活。 B.诵读活动让我了解了传统节日的内涵。 C.诵读活动让我敏锐地感受物候的变化。 D.诵读活动让我走近一个个伟大的灵魂。 【答案】(1)A (2)A (3)B (4)D (5)B (6)C 7.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第(1)~(7)题。

中国名山首推五岳。五岳是远古山神崇拜、五行观念和帝王巡猎封禅相结合的产物。它们以象征中..华民族的高大形象而名闻天下。五岳中的“岳”,意为高峻的山。中国古代认为高山“峻极于天”,.把位于中原地区的东、南、西、北方和中央的五座高山定为“五岳”。自古有“五岳归来不看山”的说法。五岳分别是东岳泰山(位于山东省)、南岳衡山(位于湖南省)、西岳华山(位于陕西省)、北岳恒山(位于山西省)、中岳嵩山(位于河南省)。魏晋南北朝时期,佛教和道教开始在五岳修建佛寺、道观,进行宗教活动,每个“岳”均尊奉一位“岳神”(或称“大帝”“神君”等)作为掌管该岳的最高神祇。这几座山上的天然风景亦逐渐被开发出来,供朝山信徒游览。于是,五

岳又成为中国以山岳自然景观之美而兼具佛、道人文景观之胜的风景名胜区。唐宋以前,五岳大抵是佛、道共尊,寺、观并存。宋以后,佛教和道教各自依靠政治背景和社会势力彼此展开争夺。到明清时期,南岳、北岳和中岳仍保持着佛、道共尊的局面,东岳和西岳则以道教势力为主,成为中国道教的中心。泰山和嵩山更是封建帝王仰天功之巍巍而封禅祭祀的地方,同时它们也成为封建帝.王受命于天,定鼎中原的象征。

五岳不愧为天下名山。论景观,五岳又各具特色:泰山 、衡山 、华山 、恒山 、嵩山 。东岳泰山wēié陡峻,气势磅礴,孔子曾有“登泰山而小天下”之叹。.而唐代诗人杜甫则写下了“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豪言壮语。南岳衡山地临湘水之滨,林木苍郁,景色幽美,享有“五岳独秀”的美名。西岳华山,险居五岳之首,有“自古华山一条路”的说法,登临犹比上天难,不吃豹子胆,只能望峰叹。北岳恒山则山势陡峭,沟谷深邃,交通不便。.偏是深山藏宝,“悬空寺”便隐匿其中。中岳嵩山雄险有之,奇秀有之,似乎突出在一个“奥”字上:在中岳嵩山留下了覆盖经济、文化、艺术、宗教、科技全方位博奥精深的“天地之中”世界历史文化遗产。“ 、 、 ”三教huìcuì,“天、地、人”竞相生辉,“山、寺、貌”互补争艳。“五岳”被誉为中国的“五大奇观”。

(1)文段中加点字的注音和两处拼音依次填写正确的一项是( ) A.封禅礴pānɡ 威峨 汇粹 .chán 磅.B.封禅礴pánɡ 巍峨 荟萃 .shàn 磅.C.封禅礴pánɡ 威峨 汇粹 .shàn 磅.D.封禅礴pánɡ 巍峨 荟萃 .chán 磅.

(2)下面对文段中四个斜体加粗的汉字解说有误的一项是( ) A.岳:会意字。从山,从丘。本义:高大的山。 B.景:形声字。从日,京声;上形下声。本义:日光。

C.峻:形声字。从山,雋(jùn)声。本义:高而陡峭。

D.众:象形字。“众”从三人。“三”表示众多。本义:众人、大家。 (3)下面对文段中画线词语中加点字查字典的知识描述错误的一项是( )

A.“名闻天下”中的“闻”字,部首查字法应查“耳”部,然后查3画;音序查“V”。 .B.“巡猎”中的“巡”字,部首查字法“辶”后查3画;音序查“X”。 .

C.“祭祀”中的“祭”字,部首查字法应查“示”部,然后查6画;音序查“J”。 .D.“深邃”中的“邃”字,部首查字法应查“辶”,然后查14画;音序查“S”。 .

(4)结合文段中的描写,在文段的五个“ ”处依次填入的五个字正确的一项是( ) A.险 雄 奇 奥 秀

B.雄 险 秀 奥 奇

C.雄 秀 险 奇 奥

D.险 秀 雄 奥 奇

(5)合字联显示了对联艺术的独特构思,如“春来日下水中立”,“春”字的“日”换为“水”,即五岳中“泰山”的“泰”字。若以此为上联,其下联仍须与五岳名称中的一字有关,则下列选项中既符合对联的基本要求,又与之构思相吻合的一项是( ) 上联:春来日下水中立 下联: A.夏 至 潮 平 波 上 游 C.一 天 一 个 好 心 情

B.草 隐 花 飞 架 上 歇 D.草 长 莺 飞 原 上 观

(6)文段中的“五行”是指( ) A.仁 义 礼 智 信

B.生 旦 净 末 丑

C.金 木 水 火 土

D.心 肝 脾 肺 肾

(7)文段中的“三教”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体,“三教”是指( ) A.儒教 基督教 道教 C.基督教 佛教 道教

B.儒教 基督教 佛教 D.儒教 佛教 道教

【答案】(1)B (2)D (3)A (4)C (5)B (6)C (7)D 8.阅读下面文段,回答第(1)~(5)题。

柳,又名杨柳,极易成活,插条而生,“ ”,就是柳生命力旺盛的生动写照。柳遇春而发,叶细枝长,翠绿蓊郁,飘逸柔美。自古以来,柳就深受文人墨客的喜爱,成为我国诗词中意蕴丰富的意象。

在众多植物中,柳抽丝发芽最早,善观察的诗人常用柳作为报春的使者。“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诗人借柳寓指美好春光,表达逢春的欣喜之情。“柳”与“留”谐音,垂柳的“依依”情态又与人们分别时依依不舍的心绪相似,所以就有了亲人或朋友离别时折柳赠别的习俗。李白的“天下伤心处,劳劳送客亭。春风知别苦,不遣柳条青”,真切地写出了诗人折柳送别时的离愁别绪。“柳”还常被作为故乡的象征,寄寓人们对家园故土的思念之情。“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的诗句,写出诗人夜晚听到折柳之曲而触发的思乡情怀。此外,柳的枝叶柔韧纤细,婀娜多姿,古人常用柳枝柳叶形容女子的身姿容颜。“隔户杨..柳弱袅袅,恰似十五女儿腰”,即形容女子腰肢的纤柔。柳还代表着君子形象,刘禹锡《杨柳枝词》中“城中桃李须臾尽,争似垂杨无限时”的诗句,将“垂杨”与“桃李”作对比,使“垂杨”朴实无华的君子形象跃然纸上。在中华传统文化各具特色的载体中,柳意象丰富的内涵、独特的韵味一直为历代文人所青睐。

(1)对文中加点字的注音和画线字笔顺的判断,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纤细(qiān) 婀娜多姿(ē) “郁”字的第7画是“丨” ..B.纤细(xiān) 婀娜多姿(ē) “郁”字的第7画是“” ..C.纤细(qiān) 婀娜多姿(ā) “郁”字的第7画是“” ..D.纤细(xiān) 婀娜多姿(ā) “郁”字的第7画是“丨” ..

(2)根据语意,在文段横线处填写俗语或谚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